分享

台北故宫常设展---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 2

 老樟xy67896789 2014-03-12
八千年歷史長河
(二)商周時期  ca. 1600-221 B.C.E.
朝代時間軸:
(1)商  ca. 1600-1046 B.C.E.
(2)周
西周  ca. 1046-771 B.C.E.
東周(春秋、戰國)  770-221 B.C.E.
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夏代晚期(約公元前17世紀初),歷經商代、西周、至東周,前後一千五百年左右。

珍貴的青銅鑄器只有貴族才能使用,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除了部分用來鑄造兵器外,主要鑄成祭祀容器,以盛裝祭品、獻祭祖先,祈求家族生命之綿延不絕;而經由祀典中禮器的陳設與玉器組配的多寡,也突顯了貴族的身份與階級。銅、玉器共同構成商周貴族社會中最重要的禮器。

商周時代(1600-221 B.C.E)是中華文化建構的重要時代。
─在政治上,由政權與神權合一,轉為禮教和人文意識之覺醒。
─在物質上,青銅冶鑄的發達,開啟了禮兵器用的新紀元;工藝技術的突破,促成了玉石牙骨陶瓷等百業的蓬興。
─在精神上,將國之大事的「祀」與「戎」,透過銅玉陶等物質的造型與紋飾,寄託對天神祖先的敬畏和心靈的溝通,也經由「銘文」的鑄刻,實錄了當時祭饗、征伐、賞賜、冊命等場景。
文明,在鐘鼎彝器的「禮與樂」中讚揚;在立功祭祖的「祀與戎」中頌禱,在周人範鑄紀銘的「其命維新」與「郁郁周文」裡娓娓訴說;歷經東周「霸與雄」的爭鋒,卻更輝煌地展露它的「金碧輝光」與「四方風采」,而中華文化之美,即深蘊在此一器一物之間,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网页桌面

铜器时代.jpg (280.65 KB, 下载次数: 17)

铜器时代.jpg

禮與樂
銅器與玉器,以其取材與製作極其不易,故其在禮樂祭祀中的地位便極其崇高。祀典中的銅玉器陳設與墓葬出土的銅玉器組合,在生與死之間,延續了「禮」與「樂」的本質。(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商前期,青銅酒器與食器已出現成套組合,至商後期,益趨成熟:如食具的鼎、甗、鬲和簋、豆;酒具的觚、爵、觶、斝和罍、瓿、尊、卣;以及水器的盂、盤等組合已十分常見,說明「銅器」已然作為成熟禮制下最重要的禮器代表。而「玉器」的璧、琮、圭、璋等,亦延續新石器晚期之禮器功能,成為用以依附神祖之靈的「祭器」,及象徵主祭者身份的「瑞器」。

銅、玉器上常見的獸面紋、鳳鳥紋和夔龍紋,作為上通天神、祖靈的媒介,也逐步演變幻化,形成頭角崢嶸、龍鳳體與獸面動物紋結合多變的瑰麗風貌。

繁縟的形制與紋飾,為中國青銅藝術奠立了第一座奇偉的高峰。

商後期 龍冠鳳紋珮.jpg (63.82 KB, 下载次数: 23)

商後期 龍冠鳳紋珮.jpg

商晚期 蟠龍紋盤

商晚期 蟠龍紋盤.jpg (45.04 KB, 下载次数: 56)

商晚期 蟠龍紋盤.jpg

祀與戎

由「族名」系聯出的家族祭器,顯示了商周「祀」的隆重以及一家族在當朝賡膺的寵任;晚商的「亞醜」家族銅器、「亞禽」銅器與璽印,西周早期作冊大方鼎與令方尊的「鳥丙冊」,和西周中期「周壺」與「周乎」的族名;在祀祖追孝、冀傳子孫的同時,也透漏著做器者立功受賞、光耀門楣的無限喜悅

商晚期 亞醜方簋.jpg (41.57 KB, 下载次数: 58)

商晚期 亞醜方簋.jpg

晚期 亞醜方觚

晚期 亞醜方觚.jpg (81.79 KB, 下载次数: 62)

晚期 亞醜方觚.jpg


「祀」是時間上古今生死的對話,「戎」是空間上敵我死生的拼搏。

干戈斧鉞等兵器,不僅親身體驗了那空間的死生拼搏,也作為時間上古今對話的「禮器」—於戰爭之先,行祭祀大典,以祈祖靈保祐。

在「國之大事」的舞台上,「兵器」是絕不缺席的。

這些精緻的銅玉兵器,象徵執用者身份的尊貴與崇高,而因為戰功受賞的鑄器銘文,似乎正是「祀」與「戎」歷史劇的口白。
西周早期 鳥紋戈

西周早期 鳥紋戈.jpg (21.1 KB, 下载次数: 56)

西周早期 鳥紋戈.jpg

商晚期 嵌綠松石獸面紋鉞

商晚期 嵌綠松石獸面紋鉞.jpg (35.43 KB, 下载次数: 59)

商晚期 嵌綠松石獸面紋鉞.jpg

  (来源:中国书法网;上传:卓鸣;编辑:xy67896789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