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四合院

 茶香飘万里 2014-03-12
 关于四合院,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一栋3000多年前的四合院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是不免吃一惊的。
那座在地底下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院子,在陕西歧山凤雏村被发掘出来,暴露在3000多年后的阳光之下,我们给了它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中国第一四合院。
历史是一位擅长叙事的老人。那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那幽幽闪光的瓦片,那埋地引水的陶管,更有穿过影壁、大门、前堂、穿廊、檐廊到达厢房和后室的空间序列,无不在向后人说着那个3000多年前邑落参差,人烟如织,美丽富饶的帝王之都。
那时,早周,人类告别了以石器作工具的原始社会,进入以铁器为标志的奴隶社会。那时的青铜器件已臻精妙。    人们都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很有名气,听说还要申报世界遗产。殊不知,“中国第一四合院”在陕西。

    中国人家庭观念极重,一家人不可住得太分散,住在一起可保持感情又可及时互助。自西周创立宗法制和井田制以来,受它们影响,庭院式建筑应运而生,民间俗称“四合院”。

    1976年,在陕西岐山的凤雏村发现西周早期的太庙遗址。该遗址的房屋坐北朝南,对称严密,有厅房、正房、耳房和厢房。厅房,前后开门窗,一可做过厅,供穿行之用;二可做客厅,供贵宾居住,另外,家族重大的祭祀活动均在此举行。厅房设在北侧。正房,即上房,位于全宅中轴线的最后的位置,供主人居住。耳房,一般在正房两侧,较正房低,左右对称,因犹如人头与两耳的关系,故名耳房。耳房一般供小姐居住,故又称“闺房”。厢房,位于正房之前,左右对称可拉开院子的宽度。古人以左为上,故东厢房地位最高。“房东”、“东道主”、“东家”概念的产生均与之有关系。

    凤雏村太庙遗址在某种意义上可算是“中国第一四合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