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高空失联事件,与一般的国外航空事件不同,这次的MH370航班有154中国乘客。因为格外吸引国人的目光。这个时候,媒体无疑是国人了解整个事件的最佳途径。 得益于互联网本身的几乎是无延迟的传播性,使得人们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媒体上得到关于整个事件的消息。然而,虽然互联网具备了信息的传播性,但是国内 媒体们的整体水平似乎总是那么的令人感到无奈。除却一些真实可信的信息,满屏的就是“祈福,爱心,蜡烛,等你回来”,还有整天发些看起来就是假消息的“小 道消息”(比如像越南通讯社的连链接都没有的消息)。某些媒体更是从“道义”出发,发出了“不要让家属增加压力,请不要采访”这种将自己的职业精神弃之不 顾的狗屁言论(当然我国媒体的职业精神基本上也只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 <如何才是专业的采访> 美国德特新闻与伤害研究中心(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 Trauma)列出了一个专业媒体在灾难新闻中的采编规范。我摘抄几点。
23 8采访前与采访对象沟通,说明采访意图,征求其同意。 23 9采用联合采访方式,减少对遇难者家属的重复情感刺激。 23 10尊重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的权利,尤其是对失去亲者的采访,不强行采访或诱骗采访。 23 11尊重灾难中采访对象不暴露身份的要求。 23 12当采访对象处于障恐状态时,放弃直接接融的采访力式(如提问摄影摄像),用其他不打扰的方式采访,或放弃采访。 23 13面对刚失去亲人的采访对象,提问不涉及失去亲人感受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等。 (二)写作和编辑 23 24不用特写镜头报道遇难者家属悲痛的情绪,对其进行遮挡或模糊处理。 23 26在灾难事件的延伸报道中,兼顾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感受,不突出可能使其受到伤害的内容。 23 28报道中公布伤亡者名单一般以槌灾单位公布的信息为准。若有疑问,经查证后在报道中说明。对数据或事实未经证实,不做揣测性报道。
<低成本的伪善> 国内媒体之所以如此的愿意点蜡烛,然后顺便"我们和你在一起",只是再一次证明其不专业性.点蜡烛,顺带在矫情一下.是非常容易获得一些人在某一刻的 情感加分.正如无数少女面对韩剧哭的稀里哗啦,看完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当剥去这些伪善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简直少的可怜.那些人看 完这些矫情的信息顺带转发下,再加个"我们和你在一起",圣母党和媒体一齐陷入道德的性高潮中,然后什么都没留下.试问有哪些媒体报道了当年09年法航 447空难在12年的时候才找到黑匣子,才知道事故是由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媒体用情感遮盖事实,用煽情获取点击率,这种下作的手段已经不止一次又一次 地让我对此感到一种深深的厌恶. 媒体的使命是给公众提供尽可能详尽准确的消息,而不是各种点蜡烛。 一个只会数着时间点蜡烛的媒体,是不合格的。普通人可以造谣传谣,但是一个媒体如果要如此的不专业,那还是别刷屏为好
晚甘侯 |
|
来自: 联合参谋学院 > 《新闻广告、影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