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麦可凡 2014-03-12
作者:刘志中   来源:《东北亚论坛》2014年1期发布时间:2014-02-18
摘要:中国在制造业、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而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的合作基础雄厚。但是中亚国家现有的油气管道、公路和铁路并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必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摘要]中国在制造业、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而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的合作基础雄厚。但是中亚国家现有的油气管道、公路和铁路并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必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

  一、“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意

  (一)中亚是“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向西经贸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随着第二欧亚大陆桥的贯通,“新丝绸之路”日益展现出重要的价值。新亚欧大陆桥是亚太地区通向欧洲的便捷陆路通道,其东起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向西可以到达大西洋东岸荷兰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贯穿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全长约1.09 万公里。经由日本、韩国到欧洲,通过新亚欧大陆桥,全程仅仅1.2 万公里。与经苏伊士运河相比少8 000 多公里。由于运距的缩短,其在运输时间和运费上具有明显优势。从中国东部沿海到荷兰鹿特丹,经新亚欧大陆桥仅仅需要12 天,海运需要35 天。[1]

  中国和中亚国家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东部可连接日本、韩国,通往太平洋,向西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腹地。中国可以利用新亚欧大陆桥经中亚通往欧洲,中亚国家可以经中国通向东亚、太平洋地区。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走廊,也是亚欧贸易的交通要道。目前,中亚仍然是欧亚大陆地理枢纽,在“新丝绸之路”上仍然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为此,中国要加强与中亚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力度,并以此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对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发展向西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中亚国家经济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是中国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应重点开拓的西部国际市场

  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存在很大的差别,互补性明显。中国和中亚5 国建交二十多年来,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自然资源,但由于与世界经济联系不紧密,不能将这些资源变成商品以换取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大部分中亚国家以生产资源性产品为主,缺乏生产各种制成品的能力,对中国的生活用品依赖性较大。如吉尔吉斯斯坦80%的日用生活品都是通过铁路和公路从中国进口的;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商品批发市场里,中国商品随处可见。[2]同时,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双方在能源、技术和一些非资源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中亚国家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走出去”战略积累了丰富经验和雄厚资本,希望将中亚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场所,深化与该地区的务实合作。中亚地区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的热点地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三)中亚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缓解中国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

  中亚国家,尤其是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哈萨克斯坦在全球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和天然气是其主要的出口商品。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天然气具有相当的出口潜力。土库曼斯坦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3]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进口能源来源地又高度集中,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数据显示,中国原油进口量的70%以上都是来自于局势动荡的中东和非洲地区,并且90%的石油运输要依靠海运,但是我国海洋运输能力有限,目前大约85%的进口原油运输工作要依靠国外船队来完成。此外,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大多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地区属于美国的军事威慑范围,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长期会受到“马六甲石油之困”的阻力,安全性难以保证。基于地缘优势,中国同中亚积极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对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性意义重大。[4]

  (四)加强中国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保障

  中国西北的新疆与中亚国家有3 000 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自古以来,新疆的和平稳定一直都和中亚地区的局势紧密相关。在当前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中国新疆地区仍面临着来自于军事和非传统安全的重大威胁。首先是受到了美国潜在的军事威胁。冷战结束后,中国西部边境巨大军事压力得到了缓解。但在“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新的军事基地,这使中国西北边疆面临新的军事威胁。尽管目前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主要是针对阿富汗战事,但美国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对我国西部边疆形成潜在的军事威胁。其次是来自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东突势力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一些恐怖组织,并以此对新疆开展渗透和分裂活动。在这些恐怖活动被中亚国家政府禁止以后,它们将这些活动转入地下进行,与中亚的三股势力勾结对新疆进行各种颠覆和破坏活动。[5]为此,加强和中亚国家广泛的经贸合作和国家安全领域合作,遏制东突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的潜伏和滋生,对构建中国和谐的周边环境,促进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中国中亚经贸合作,能够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能产生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消除关税壁垒,实行进口商品零关税,能够扩大中国与中亚5 国的贸易规模。当前中亚5国对中国的进口关税为6.5%,而中亚5 国内部的平均关税则是1.6%,中国对中亚5 国平均进口关税是4.4%,显然中亚5 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较高,这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6]另一方面,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区域内各成员国间国民收入、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快速增长。此外,可以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促使其他国家从中亚各国的进口增加,进而加强这些国家同中亚各国及欧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往来,加强相互合作,提升中亚区域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和辐射效应。[7]

  二、“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大国因素的影响

  1. 俄罗斯因素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亚是俄罗斯南部安全的屏障,中亚的安全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中亚各国境内,存在大量的俄罗斯族侨民,这也对俄罗斯的安定有直接影响。在中亚5 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是传统盟友;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但其境内仍然驻守着大量的俄罗斯军队;乌兹别克斯坦在发生颜色革命后开始疏远美国,主动和俄罗斯开展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合作。从经济上看,俄罗斯是中亚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其原料和半成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同时也是其技术和工业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在能源、交通、电力等领域,中亚各国对俄罗斯的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可见,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在中亚的影响也将会不断扩大。中亚国家已从过去对俄罗斯的被动依赖转向对其主动依靠,这势必会削弱中国和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动力,从而影响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2. 美国因素

  苏联解体后,美国积极支持中亚国家独立,不希望中亚被周边大国,包括俄罗斯、伊朗和中国控制;推进该地区政治和经济制度向西方体制的模式转变,着力培育该地区最终成为美国势力范围;在中亚铲除恐怖主义,遏制核原料和核技术扩散,使中亚地区成为其反对恐怖主义的前沿基地;通过直接参与中亚地区能源开发及外援管道建设,使这一地区成为美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依托之一。美国主要是以经济援助开路,在经济上对中亚国家进行渗透,并控制中亚国家的基础资源,在政治上宣扬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美国在中亚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尽管“颜色革命”的失败使得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其中亚战略并没有改变,中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美国和中亚国家关系的修复和对中亚影响力的加强,[8]势必会制约中国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中亚国家自身因素影响

  1. 基础设施滞后

  中亚国家都共同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和不足的问题,前苏联时期的铁路和公路只能连接到莫斯科和独联体共和国。尽管中亚国家承接了前苏联时期的铁路网络,但这些铁路网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各国的边境,中亚国家向外界的铁路运输需要经过几个边境,甚至有时境内运输也需要经过他国边境,没有一个有效的区域铁路合作协定和管理办法,这增加了中亚国家间运输成本。中亚国家独立后,为了确保国家主权,中亚各国着手建立新的国内铁路线,以避免出现境内运输时要经过他国边境的现象。但由于建立新的铁路线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于资金短缺的中亚国家来说困难重重。中亚国家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国和中亚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的进程。[9]

  2. 贸易壁垒较多

  从通关环节壁垒来看,哈萨克斯坦从2002 年10 月起授权第三方对进口货物进行“海关审计”。第三方通常以国际价格为基础来核算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使得约20%的通关货物海关价值被高估。从对进口产品的差别税率来看,对于进口货物按“车”统一征收关税,使关税成本增加30%以上;按照国际价格确定中国通关货物海关价值,使得约20%的货物价值被高估;一部分从中国新疆进口的商品用欧元缴纳消费税,使得中国企业承担了更高的国内税负。

  从技术贸易壁垒来看,哈萨克斯坦对部分进口商品做了特别检测的要求,即中国企业向其出口的机电产品,如洗衣机、照明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必须要通过哈萨克斯坦检测中心进行的标准化和国家安全检测,确认其对人体健康、财产和生态环境是否有害。中哈两国间技术标准不同,这增加了中国企业检测费用,又造成了诸多不便。

  从服务贸易壁垒来看,中亚国家对服务贸易都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哈萨克斯坦《通信法》规定,2008 年以前,外国投资者持有经营城际和国际电信干网合资企业的股份不能超过49%。外国投资者投资电视和无线广播、规划设计和建设国际通信干线、通信网、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项目的时候,必须要得到哈萨克斯坦政府的许可。但实际上,哈萨克斯坦政府往往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拒绝外国投资者的许可申请。[10]

  (三)中国和中亚国家间贸易投资结构不平衡

  首先,中国和中亚国家间商品贸易结构不平衡。中国从中亚国家主要进口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商品具有刚性需求;中国出口到中亚国家的商品主要是纺织、轻工、机械等传统商品贸易,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比重很低,并且出口商品中自主品牌少,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其次,中国向中亚国家投资的领域不平衡,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亚国家的能源、资源领域,这引起了对方的高度警惕,[11]不利于双方深入开展合作。

  三、“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中国与中亚国家应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

  (一)增强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沟通与理解

  中亚国家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反应很复杂,它们一方面认为,这是其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又感到担忧,担心成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中亚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低,高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在中国经济高速崛起的进程中,它们担心变成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国,并被中国边缘化。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以此为借口,制造和宣传经济上的“中国威胁论”。这不利于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为了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持续稳定发展,中国要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对外政策。中国对周边国家应采取睦邻、安邻、富邻的原则和精神,以此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增进理解和互信。这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贸易畅通,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为了推进中国中亚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就要加强各国海关、交通运输、进出口检验检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领域的交流合作。要确保各国政府部门和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协调和沟通。例如,中国目前实行“联检”制度,即其中涉及的一个部门政策有所改变但是没有及时通报,就有可能出现与中亚国家贸易口岸排长队的情况。另外,中国和中亚国家间检验检疫和交通运输等标准还不统一,一些中亚国家仍然采用前苏联时期的标准,和现行国际标准有差别。为此,为了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这些标准应该统一化建设;要加强货币流通,推进人民币和卢布的区域化及区域内货币互换;与中亚国家重新修订并签署投资协定,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到中亚国家投资;改进签证制度,消除妨碍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人为因素;深入研究俄白哈关税同盟,制定一些包括区域内国家的优惠贸易投资制度,推进功能领域的机制创新。

  (三)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

  中国应抓住当前各国对上海合组织需求增加的时机,加大投入,按中方思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协助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增强凝聚力,巩固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地缘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金融危机后,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提出了改革当前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主张,指出应该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为发展中国家牟取更加便利和宽松的贸易环境,这与中国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国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12]

  鉴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中国应该尝试在该组织框架内先行建立中国—哈萨克斯坦双边自由贸易区,为建立中国与其他中亚邻国自由贸易区积累经验,起到示范效应,推动其他成员国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创新,加快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

  (四)发挥新疆地缘优势,促进地方经贸合作

  新疆和中亚国家地缘的邻近性、经济的互补性、民族的相通性和政策的开放性,为建立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奠定了基础。新疆应适时开展和中亚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并组建次区域经济集团,利用各自具有优势的资源、资本、技术和商品开展国际交换,通过经贸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然后通过走由局部特区转向区域一体化、由松散合作转向紧密合作、由双边到多边合作的路子,进行重点突破,以局部合作带动整体合作,通过新疆与中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来带动中国和中亚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13]

  (五)借鉴国际经验

  目前,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可以适当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样,在区域内都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国家,比如,欧盟以法、德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来推动整个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可以将中国确立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国家,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此外,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和下设若干分支机构,并制定一些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及管辖范围,管理和协调区域内贸易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合作,解决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经济纠纷等问题,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组织的有效运作和和谐发展。因此,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也应该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和争端解决机构来确保制度化的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 1 ] 赵儒玉.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便利化[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6).

  [ 2 ] 徐惠喜.中国与中亚双赢的合作[N].经济日报,2013-09-03.

  [ 3 ] 张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国的能源安全——地缘政治视角的分析[J].俄罗斯研究,2009(6).

  [ 4 ] 于树一.论中国中亚经贸合作与我国地缘经济安全的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 5 ] 秦放鸣,孙庆刚.中国的中亚战略研究[J].亚太经济,2010(2).

  [ 6 ] 王习农.向西开放战略与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J].实事求是,2012(2).

  [ 7 ] Mirzokhid Rakhimov.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J].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2010(1).

  [ 8 ] 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7).

  [ 9 ] 艾赛提江,郭羽诞.中亚五国贸易便利化程度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2(4).

  [10] 顾华详.论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法治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11] Yelena Nikolayevna Zabortseva.From the“forgotten region”to the“great game”region:On the development of geopolitics in Central Asia[J].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2012(3).

  [12] Teemu Naaraj.rvi.China,Russia an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blessing or curse for new regional.ism in Central Asia?[J].Asia Europe Journal,2012(10).

  [13] 高志刚.中国新疆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的条件、模式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