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美当农场主的体会

 阿生记图书馆 2014-03-13
买个几十亩地,种种蔬果、养养鸡鸭牛羊,挖座鱼池,池边种几棵垂柳,盖个小凉
亭,远离红尘是非,过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这是许多都市人退休后的
蓝图与梦想。不过当社会愈加追逐金钱与名利,另一批想要拥有陶渊明式田园生活
的人却在增加中。他们不想等到退休,而提早将梦想付诸实践,甚至有人放弃高薪
高职,远离都市,到田野乡村,认真耕耘自己的桃花源。

王昱海 陈惠莲

民宿中过农禅生活

前往宾州东北部 Beaumont 的农场「海莲山庄〕 (Ocean Lotus Farm) 时,在即将
抵达目的前,远远便会看到道路边指示该农场方向的小路标写著「前往Ocean Lotus
Farm 请右转」,右转后车行数分钟,便来到这座 50 亩面积的农禅中心,白色的农
舍侧翼写著红色的大字 Lotus Farm Spiritual Resort。这就是王昱海与陈惠莲夫
妇所经营的农场「海莲山庄」。

双硕士学位向往简朴生活

若说海莲山庄是座农场不全然正确,因为自从 2002 年 5 月王昱海夫妇买下这座农
场至今,所开发出的面积还不到十分之一。在这片小山坡状的农场里,看不到太多
农作物,夫妇俩对农作不在行,目前仅辟出一小块地,种植一些蔬菜、花卉以及药
草的蔬果;至于农舍内则是有六个房间的民宿 (Bed & Breakfast)。

来自台湾的王昱海夫妇各拥有两个硕士学位。陈惠莲拥有财务与资讯系统管理双硕
士,王昱海在台湾的大学主修生物系,到了美国后则在知名的商学院卡内基美隆 (Carnegie
Mellon) 攻读企管硕士。不过在美国生活 十多年,他们始终向往简朴的生活。王昱
海说:「我以前是在不见天日的实验室工作,感觉很孤立;大学时我从电脑系转到
生物系就读,以为如此可以更接近大自然,结果还是同一回事。」王昱海最向往的
是农禅式的生活,「古代的读书人过的是农耕的生活,那正是我想过的生活。」而
陈惠莲则对宗教修行有强烈追求,于是两人婚后,便远离商业社会的烦嚣与人事纷
扰,到纽约上州的庄严寺工作五年。王昱海在礼品部工作,陈惠莲则担任会计。 

五年的寺庙生活,王昱海了解到,并不一定得在寺庙里才能获得平静的禅修生活,
如果能有一块自己的农场,经营民宿,可以更广泛的接触人群。他们决定购买农地,
过真正的田园生活。

35万买下50 亩地

他们走访了新泽西、宾州的兰开斯特,最后选择了目前的农场。陈惠莲说:「买地
看地的经验很有趣,许多农场主人多为自己的农场自豪,会仔细向我们解释农场的
每个细节,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土地的爱护。许多农场是几代传承,夫妇年纪大了
无力照顾,子女又不愿接手,因此将农场卖掉,换到小一点的地方过晚年。」
目前他们所购买的农场,原为一个家族所有。农场的一家之主把附近的农地分成许
多部分,让子女继承,王昱海夫妇以 35 万元的价格买下这片 50 亩的山坡地。
「当我们知道这个农场原来就是经营民宿,规模又不是太大时,心想,这完全符合
我们的要求。」
而在农场马路对面的农地,则是原农场主人的儿子拥有,当时也在出售,30亩大的
农地售价仅 11 万元。「那座农场条件不错,有池塘、许多矮树,还有蜿蜒的小山
丘可以健行;不过位置较低,是一块湿地,不适合居住,虽然价格便宜,我们还是
放弃。不过那块农地在地产经纪接手销售后,不到一个月就涨到 27 万元。」
由于两人都辞掉工作,过全新的农禅生活,买下这块地时是否想到未来的生计问题
与庞大的贷款负担?王昱海说:「当初买这片农地时,想了很多方案。运气最好时
是如何,运气不好时又会怎么样。我心想最坏的状况是大不了自己去外头找份工作。」
不过他们之所以选择有民宿规划的农场,便是考量到可以利用民宿增加收入,而不
必完全依赖农作物。

体会好邻居的重要

因为农场太大,单凭两人的力量不能立即大规模开发与整地或种植,因此许多农地
干脆提供给邻居种玉米,也挪一部分给附近经营牧场的邻居种牧草。王昱海说:
「我们买这片农场时,考虑东考虑西就是没有考虑到邻居。搬过来后,看到邻居的
好,才体会邻居的重要。」陈惠莲提到,刚搬来时,附近的十几户邻居经过农场,
都会进农舍拜访,关心地探问有无需要帮忙,例如联络垃圾处等。有一次他们回台
湾两周,回来时发现农舍前方农地的草割得整整齐齐,冰箱还摆了面包、牛奶等食
物。「这都是邻居把我们当作自己人,考量到我们刚长途搭机回来一定很累,可能
需要休息许多天,也要补充一些食物。」
最难忘的一次,是两人到麻州参加两星期的灵修,当时邻居向他们要了灵修中心的
电话,以备有急事需要联络。没想到出门四天,邻居打电话到灵修中心,说他们农
舍的三楼水管破裂,使得农舍闹水灾。邻居表示已联络好一切,该清理的也都清理
了,请他们放心的完成活动再回来。当他们回到家,发现邻居已联络工人将水管修
好,恢复水电,许多被淹水的地板、地毯、木柱等都正在用大风扇吹干,自己已不
需要做什么。这个事件,也让他们学习到农场经营与农舍管理,牵涉到气候、建筑
结构及如何与保险公司讨论理赔等。

民宿设计富创意

目前海莲山庄的部分民宿于去年已整修完成,六 间民宿螫J依照五行的金木水火土
方式来设计。例如火的房间装饰成红色调;木的房间则是以竹子装饰,金的房间则
布置成榻榻米式。他们表示,这仅是一个创意的概念,并非依照方位安排,目的只
是便于让客人依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房间。坐在民宿位置的客厅沙发,透过沙发前
的大落地窗望出去,可以看见农场的小山坡,以及王昱海夫妇养牧的羊只与鸡舍。

王昱海表示,他们当初买下农场也是看上农舍的面积大,可以容纳较多人。因为他
们想将此处开发成禅修中心,需有足够的房间,以提供一个宁静轻松的田园环境。
去年9月起,他们接待了第一批华人禅修团,共 25 人,经口耳相传后,陆续来了一
些小团体与个人。加上过去农舍主人所建立的知名度,也吸引许多西方人士前来。

王昱海表示,以前的工作与科学及研究有关,面对的是物,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
而开设民宿后,有机会与人接触,学到更多。「有时觉得客人来这里休息,我们应
该不要去打搅人家,但是又觉得跟他们聊天很愉快。因为来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
故事,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他们提到有一次,一个从费城来的游客到海莲山庄住了两天,也不做特别的事,只
是看看书。他们与他聊起来,才知道他因过去从事戏剧工作,作息不正常,生活也
很糜烂,结果不到 29 岁,身体开始走下坡,他后来戒掉烟酒,开始茹素后健康状
况才好转。而海莲山庄的宁静与禅意,甚至吸引住在附近的邻居。王昱海提到一次
来了一对夫妇,为庆祝结婚周年来度假,一问之下才发现这对夫妇就住在附近。因
为家里有六个小孩,又跟父母与兄弟姐妹合住,所以希望暂时离家,「他们不在乎
去多远,觉得只要离开家就是度假。」

没有菜单的餐厅

除民宿外,王昱海夫妇也利用农舍前方拓出的长型回廊 (Sunporch)规划为家庭式的
餐厅,提供素食餐点,每份 15 元,接受预定。有趣的是,他们的餐厅没有菜单,
餐点内容全由他们决定。不过他们会细心的在餐桌上,摆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当日餐
点内容,包括瓠瓜汤、从药草花园摘来的蔬菜作成新鲜沙拉、多道主菜、糙米饭、
果汁、甜点等一样不少。王昱海则穿上唐式坎肩亲切地服务客人。
在这片玻璃回廊餐厅内倚窗而坐,边享受健康的中西合并式素食,在禅意的轻音乐
下,欣赏一望无际的田园美景,窗外檐廊下还不时飞来蜂鸟喝水。
而在农牧方面,王昱海夫妇目前养了四头羊,其中两头是侏儒羊,另外有一群母鸡,
每天会生产约 15 颗新鲜的鸡蛋。王昱海说,因为过去在都市长大,对农牧完全外
行,曾因为自己粗心,将雏鸡放在农地理,用罩子盖住,以为可以防止野兽,结果
隔天清晨发现鼬鼠在地下挖洞钻进鸡笼内,咬死了大部分雏鸡。
初夏的大雨过后,午后露出阳光,王昱海与陈惠莲在广大的田里散步,四头羊跟前
跟后地在田里奔跑,一群母鸡则摇摇摆摆地跟在他们身后。他们希望以后将这个山
丘模仿蒙古包的做法,建造数间家庭式的禅修房,更能提供隐密性,且居高临下,
景致更佳。
美国的东部冬天太冷,陈惠莲说,海莲山庄冬天访客较少,我们就趁这几个月把门
一关,到各地去云游。「我们不是做生意的人,因此步调很慢,50 亩地开发也很慢。
我们不希望给自己太大压力,目前先好好享受一直渴望的农禅生活,否则就失去搬
到农场的意义了。」

周弘京实现农夫梦

200亩农场当副业

独力经营一座 200 多亩的农场,听来似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对周弘京来说,却显得
自在惬意。他以洪亮的声音洒脱地说:「我的目的不是赚钱,纯粹是个人理想,一
直希望有座大农场,自己当农夫。」
今年 59 岁的周弘京,从 1989 年起,就开始筹划如何实践他的田园生活。他在宾
州大学附近,以 80 万元一口气买下 200 多亩农田。从整地、种植、灌溉到购买苗
种,加上盖农舍的花费,至目前为止,他在这座农场已投资了近 150 万元。这一切,
都是为了实现他的农夫梦。

位居高职乐当农夫

来自台湾的周弘京,在大学时代主修植物病虫害,1970 年到美国佛罗里达州攻读昆
虫研究所,毕业后进入美国拜耳制药公司农药部工作,负责新农药的筛选,并负责
与康乃尔等大学合作研发及实验新农药。1985 年,他被拜耳公司派至香港担任该公
司在亚洲区的总经理,负责香港与大陆地区的农药销售及授药。然而周弘京对商业
性的工作,却日渐感到厌倦。他说:「当时我位居高职,薪资很高,权力也很大,
但是总觉得很头痛。每天必须面对行政工作与人事安排,还要应酬,人来人往的,
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这些生活。」
1989 年,周弘京决定降职请调回美,计划选一处农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过他
并未辞去工作,而是回到他较偏爱的实验与研发领域,在大学实验室工作,参加研
发会议,有时也需出差。虽然在职位上比过去降了多级,不过与过去得承担管理人
事等工作相较,他觉得工作权责简单许多,生活也倾向简朴。
1993 年,周弘京在宾州大学附近买下 200 多亩面积的农场,开始逐步实践自己的
农场梦。虽然这座农场原有两间农舍,不过周弘京想盖一间自己理想中的农舍,于
是将两间农舍出租。他自己找来建筑师,简述自己的农舍概念后,发包工程开始盖
农舍。一年后,面积4000 尺、两层楼、三卧室和3000尺地下室的农舍完工。周弘京
在 1999年终于搬进农场当农夫。
不过自建农舍有许多繁杂的事务与法规。例如在电线铺设方面,电力公司的电线仅
提供距马路 500 尺内距离的房舍,因此不足部分,他必须自费牵线,光是这些费用
就多出一万元预算。

最爱竹子与牡丹

周弘京对这座农场的环境相当满意。他说:「农场靠山,闲时可以去登登山,特别
是冬天大雪过后,我都会去行山,空气更清新舒畅。另外农场还有泉水可以喝。」
他花费许多时间整地及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农地,不吝惜斥资金购买现代化的耕作机
械,例如推土机与耕耘机。他开玩笑地说:「都市人花钱买好车,我是花钱买好的
耕耘机。」目前他的农场有四台耕作机械,每台约 四万多元。
因为对竹子的热爱,周弘京将这座农场的道路取名为竹林路 (bamboo land),并将
庞大的农场略作规划。其中 60 亩交由朋友作为牧场养牛,四 亩地种牡丹,数亩地
培植竹子,另外挖了两座养鱼池,干旱时可以灌溉。
周弘京的农场种植的果树与蔬菜多与华人的习惯与喜好有关。蔬菜有韭菜、扁豆、
芦笋、小黄瓜、长江豆、冬瓜、葫瓜、扁豆、金针菜等。他说,「一株冬瓜就可以
生产出 40颗冬瓜,每颗可重达50 磅。」果树则有各种亚洲梨、桃子、扁蟠桃、草
莓、鸭梨、木瓜及每颗重达半磅的中国柿子。
刚开始当农夫时,周弘京先从自己最熟悉且喜爱的作物开始。「因为不是以营利为
目的,所以即使种不好也无所谓,就当作是在做实验。」他先在全美各地四处收集
各种类的竹子,在农场里试验这些竹子对气温的适应能力。「因为如果温度跟环境
不适合某些竹子,它们即使存活,也长得不够高大。」目前他的农场内有 60 多种
竹子。
提到竹子,周弘京兴致勃勃地说,「因为美国不准竹子进口,所以这些竹子都是在
美国各地收集。例如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场竹林打斗戏的孟宗竹,移植进农场后,
因为宾州气温太严寒,连续种了四次都种不活。还有可以加工制作笋干的浙江石竹,
比较耐寒,但长得不太高。这些竹子大部分都不是种来赚钱的,因为一般都市人不
会买竹子,而住在郊区的人想要利用竹子作庭院景观设计时,会买四川剑竹。」周
弘京对竹子的取材可说不计成本,许多论根出售的竹子,昂贵者三根就得花 200 元。
不过他强调,「收入不是很重要,如果我想赚钱,只要继续维持目前的工作就行。
我是把经营农场当作副业,是一种喜好和娱乐。」
周弘京的农场内,另一项最大宗作物是牡丹。牡丹被视作昂贵花卉,他仍不计代价
四处收购。目前他农场的牡丹种类有 200 多种,数量有 2500 株。「今年牡丹开了
1000 多株,预计明年会有 2000株开花。」虽然他认为牡丹是日后可以营利的花种,
但培育起来并不容易。他说:「培育一代牡丹约需 10 到 15 年,所以我农场里的
牡丹要若要达很大规模,得等到 2015 年。」
此外,20 多种梅花也是周弘京农场的特色之一。他说:「美国的梅花不多,农场内
的许多梅花是从日本的国家植物园「偷渡」来的。」周弘京的朋友知道他喜欢梅花,
特地从日本带来剪枝的梅花,他再加以接枝。只消三至五年,各种浅粉、白色、深
粉的梅花,便会在他的农场里绽放。

应对大自然 人事纷争少

在拜耳制药公司工作 27 年,周弘京目前仍保留这份工作。他一大清早至宾州大学
的实验室工作,下午返回农场,然后开始忙著农事。提起这座农场的管理,他说:
「我算过,目前这座农场的维护费一年只要 7500 元,我不必担心由朋友使用的牧
场部分,因为他们整理得很好很干净,每年约养 40 多头牛。若谈到营利,未来牡
丹花若销售到市场,每年约可收入 四万元,我会把赚来的钱雇用一个人来协助维持
农场,我就不会这么累了。」
过著半农夫生活以来,周弘京认为自己与人的关系很澹泊,方圆百里内,除了出租
的两间农舍是他的邻居外,几乎见不到什么人。「我是活在大自然中,需要交涉与
应对的不是人,而是大自然。例如野生的火鸡知道农舍有东西可以吃,会接近农舍
觅食;农舍附近也常有黑熊出没,它对我的惧怕其实远超过我怕它。」
而有朋自远方来时,周弘京会带访客到山上健行,农场里的果子与蔬菜自己吃外,
也兼送亲朋好友,如果蓝莓吃不完,就做成果酱。作息则是跟著太阳与季节走,这
样的农场生活,周弘京虽然独自享受,却乐在其中。

沈珍妮 王震钊

加州十亩农地好风光

加州矽谷南边有著连绵不绝的青山,在圣他安娜谷 (Santa Ana Valley) 山脚下,
是一望无际的农地,分属不同的主人,多则百余亩,少则数十亩,种植各种农作物
或畜牧,洋葱田、青椒田、玉米田、菊花田、樱桃园、养马场、奶牛场等处处可见。
其中一座小小的 10 亩农地,属于沈珍妮与王震钊夫妇所有。他们经营这座农场七
年来,真正实现了年轻时代便向往的田园生活。
自称为农夫农妇的沈珍妮夫妇,自 1985 年移民美国后,便开始计划未来购买一座
小农场。实际上,她们还未移民前,在台湾便开始作著农场梦。沈珍妮说,当时先
生王震钊在台湾学的是畜牧,所以一直有机会接触农地方面的事务,买座农场是年
轻时代的梦想,不过并未实现。

参观农场当作周末休闲

1985 年来美国时,沈珍妮夫妇的子女正处于叛逆的青少年期,「青少年的毛病很多,
很反叛,跟他们意见不同有争吵时,我们自己干脆离家出走,开车到处去看农地解
闷。」他们初开始观察农场时,是往加州的北部去搜寻,当时农场价格不高,不过
他们只是当作周末休闲娱乐,没有买地的预算。直到后来想购买农场时,北边的农
场已经开始上涨,他们只好转移阵地,改往南边寻地。
一次他们由地产经纪带往一处原种植核桃的农场途中,瞥见一块看起来很不起眼的
农地。地产经纪告诉他们那块地品质太差,劝他们放弃购买的念头,且农场主人也
不接受他们的议价,因此不了了之。不过后来因为那片农地不好销售,农场主人又
回头来询问他们的购买意愿,终于买下他们的 10 亩地。沈珍妮说:「我的农夫说
要经营农场,最好不要太内行,因为太了解这一行的风险。因此农夫并没有太积极,
反而是我自己因为不懂农场经营,乐于当个疯子,也不去管这些风险了。」

多角经营 凸显特色

买完地后,他们希望在附近购屋,可以就近经营农场。不过看了许多房子都不满意,
后来决定干脆找来工人自建农舍。房屋建成,两人刚搬到农场后,穿着打扮完全像
个化外之人。沈珍妮说:「我们衣服穿得旧不说,还捡别人不要的衣服来穿,平常
也不太见人,过著深居简出的生活。不过对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农场,我们一直思
考如何规划这座农场。」
因为附近一望无际都是商业农场,沈珍妮夫妇的小农场无法竞争,在务农与畜牧方
面也不敢投注太多资金,唯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才能增加竞争力。于是他们决定将小
农场多角化经营,规划成包括牧羊区、养鹅区、土鸡区、果树区、蔬菜区、玫瑰园、
葡萄园,以及两个蓄水池塘鱼区,如此也可以分散植牧的风险。
此外,他们因为经费有限,只能靠两个人的力量来经营。当一名当地农会的辅导员
告诉他们,这座农场从灌溉、除草、施肥、修枝、采收到运藏的作业,至少得雇用
20 人才够时,他们只好一个人当 10个人用。初期因为没有购置足够的耕耘机,他
们得从早忙到晚,有时一天得工作十多个小时。甚至头几年奋战最多的不是这些果
树蔬菜或牧羊,而是野草。农场初创时灌溉系统尚未建立,得自己提著水桶来回不
停地浇水,沈珍妮甚至累到肩膀受伤。直到灌溉系统建立,才得以让肩膀去做复健。

因为养鸡与畜牧需要其他设备配合,他们便先从种蔬菜着手。沈珍妮说:「当了农
夫才知道农夫的辛苦。」因为他们种蒜苗时,决定不用化学肥料与农药,靠天然方
式种植,结果得每天弯著腰与野草奋战。收工时,腰杆已经直不起来了。「农夫开
玩笑说,依照自己担任银行高级职员工作的收入,这样种蒜苗,一磅至少也得卖个
一百元才够本。」这个天价被沈珍妮当作笑话说给朋友听,「结果我们第一次把花
了半天采收的蒜苗拿去市场卖,最后才卖了 12 块钱。」

养土鸡尝到失败经验

而在畜牧方面,他们认为一般市场的饲料鸡太多,若饲养土鸡应该会有特别销路,
于是开始养土鸡。等到销售市场开发出来后,餐馆订购需求量增加,他们一时贪心,
将土鸡养殖数量扩增至三倍,结果却成了失败的经验。
沈珍妮表示,那一批新雏鸡很怪,吃得少,每只几乎都委靡不振。他们担心鸡瘟,
为了安全,没多久就将那批雏鸡全部丢弃。不过他们并非因此血本无归,一次他们
去购买新饲料时,饲料店老板主动提到前一批的鸡饲料因为添加过多矿物质,或许
会造成鸡只出现问题,因此建议他们填表格向厂商索赔。沈珍妮开玩笑地说:「那
一次我们得到一笔还不错的赔偿,觉得好像死鸡比较好赚,又不用自己养。不过也
只有那一次机会。」有了那次经验后,后来不管餐馆要订购多少土鸡,他们都不再
扩大数量。

田园乐趣化为文字

由于沈珍妮生生性乐观,对于农场内发生的大小事,都当作是生活趣味,且在其中
找到幽默的对待之道。她提到王震钊照顾土鸡的经验,笑话也不少。王震钊将农场
的动物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照顾,鸡只到了夏天,遇到炎热的天气总是没胃口,只
会病恹恹地躲在阴凉的树下睡大觉,等到黄昏后才有力气吃饲料。此时王震钊就得
赶紧把握时间催促鸡只赶快进食,因为天色一晚,就得将它们赶进鸡舍。但是这些
鸡却总是对黄昏流连,老神在在地看看天、看看地,一副悠闲模样,有时走到了鸡
舍口,又跑回头去□达。王震钊开始总不忍心催促它们,但后来等急了,失去耐性,
只好给它们一脚,把它们踹进鸡舍里,自己才能赶快休息。
此外,他们也从大自然与动物界中,了解动物的习性与特质,体会出许多过去不了
解的自然循环。依据沈珍妮的观察,认为动物界的雌性总是备受宠爱,「例如公鸡
很会照顾母鸡,有好吃的会让母鸡先吃。母鸡像个恶死鬼拼命吃饲料,公鸡总是在
一旁雄赳赳地守护。另外像加拿大的公雁与母雁之间也是如此。」
每天与动植物相处,在沈珍妮的眼里,处处都是趣味。在农场经营稳定后,沈珍妮
从 2002 年起,将田园生活的点滴化为文字,在华文报刊发表,受到好评,后集结
出版了《开个农场》、《我的农场梦》、《如何经营农场》三本著作,

成为农场生活以外的另一种收获。

访客自己去田里找食物

沈珍妮表示,自从成了「乡下人」,便极少进城,除了最近刚当了祖母,偶尔得进
城帮儿子照顾小孙子外,她已经几乎远离都市生活。不过因为王震钊仍保留银行的
工作,因此一周得进城数趟。「跟都市生活比起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很大的差异
了。我们乡下人谈的话题是刮风下雨,都市里人们谈的是钱、公司人事问题,往往
为如何用人伤透脑筋。在农场里,我们如果看那只鸡不顺眼就宰了,没有那些人情
牵扯。」
因为与大自然合一,与人来往机会少,不过对于附近农场的邻居,沈珍妮还是做好
敦亲睦邻的工作,逢年过节会送些小礼;不过也许加州太商业化,在农场地区也不
例外,邻居间的人情味不如她预期的浓厚,送出去的礼总是有去无回,极少有邻居
以同样方式对待他们。不过沈珍妮表示,她不会因此放弃对邻居的友善。
此外,许多喜欢田园生活的亲朋好友,一到夏季,便经常到他们的农场,当作度假
休闲,他们总是对访客说:「自己到田里、鱼池里找吃的。」于是访客采来番茄当
早餐、从池塘里钓条鱼当晚餐,不亦乐乎。而他们在忙著接待之余,也在计划未来
也许将农舍扩大改建成民宿,可对访客提供更多方便。
一心想当农妇的沈珍妮,经营小农场七年来,虽然看着农场作物愈来愈多,果树一
天天长大,工作量加重,但从未想过放弃田园生活。她说:「农场有 200 株玫瑰,
有时候我在玫瑰园里剪枝,刚开始会觉得玫瑰园太大,工作起来会很累,但是一边
剪枝,一边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花,再看看山色,反而将所有的疲劳都抛到脑后去
了。」
目前沈珍妮夫妇的 10 亩农场中,可以看到各式蔬菜、果树、鱼池、凉亭;另外还
有 30 多只羊、50 多只鹅,以及孔雀等动物。沈珍妮说:「我问农夫说,以后我们
老了,这些动物怎么办?他说,那就开门让它们自己出去过日子吧。」虽然只有 10
亩地,他们证明了陶渊明式的田园之乐,也可以在 21 世纪的美国社会中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