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黛尔的明信片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3-13

阿黛尔的明信片

  •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颖
  中国人对“宏大”、“深刻”和“史诗”有着病态的爱好,所以,享受一个小而美的作品的机会少而又少……

  2013年5月,法国片子《阿黛尔的生活》拿到了当年戛纳的金棕榈奖。看了简介之后我就知道这是我的茶。因为它是非常小的题材,朴实诚恳地讲述一个女孩的“生活”。中国人对“宏大”、“深刻”和“史诗”有着病态的爱好,所以,享受一个小而美的作品的机会少而又少——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直到2013年底我终于拿到了它。
  深夜11点进入惯常的看片时间,三个小时,我掉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洞,穿越进了一个陌生女孩的身体,感受到了她所有的“生活”。这种感受实在是太过彻底,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好几天中,我和我自己真实的生活始终隔着一层薄膜。
  我想讨论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到底什么是“生活”。第二,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能够让一个人像得了“移魂大法”的真传一样,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先来说说“生活”吧。中年人谈起这个词难免有点敬畏感。偶尔清晨醒来,会有那么一个短暂的瞬间,感觉所有的记忆都被清空,而自己是一个初生的婴儿。等到终于从床上坐起来,中年妇女的灵魂徐徐回归了肉体。一个中妇拥有太多生活的细节了——翻看一下这么多年保存的小东西们,一张偶尔留下的纸条,小时候的集邮册、情书、日记,儿子出生时候穿过的小袜子,恍然会发现,我真的已经活得太久,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活。如果问,在这么多的生活里,是什么让你最能够感受到:我在活着,我觉得到风、觉得到温度、觉得到空气的颗粒——我想很多人会说:爱。
  “爱”在人类的生活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其实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情绪的组合体,包含着迷茫、渴望、恐惧、狂喜、绝望。所有有关爱的情绪,都能够让你感觉到自己在“生活”,在度过着生而为人的每一分每一秒。
  《阿黛尔的生活》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女孩的生活。她迷茫过,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和男性约会过,但是不快乐,直到遇到艾玛。艾玛是个画家,蓝色的短发,温柔、残忍而又神秘。阿黛尔爱她爱得像一个傻瓜。她们有着特别充沛激烈的性——这是这个片子被一些人诟病的地方,有人将之讥为同性恋做爱指导大全——但这里的性我认为是必需的。“性”是另一个和爱相关的话题,性和爱的关系如此复杂而又形态多样,有单纯的性,有单纯的爱,有由爱而生的性,有由性而生的爱,有像连体婴儿一样无可分割的性爱——阿黛尔和艾玛的爱是最后一种。可是,性往往比爱更短暂,性的疲沓感到来的时候,艾玛首先萌生退意。阿黛尔和艾玛分手的那场戏会让很多人和阿黛尔一样痛哭,在这个瞬间,中年妇女的坚硬铠甲不见了。没错,你和眼前这个哭得鼻青脸肿的女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是,那忽然丧失了伴侣的恐惧感、那种从此永不会再被人爱的绝望感、那种失魂落魄无论如何不能把流浪的破碎灵魂塞进破皮囊里的悲愤感,怎么是一模一样的呢?
  几年之后,阿黛尔和艾玛在咖啡店重逢的一场戏还是会让人哭,因为人们看到阿黛尔乞求的姿态——在“爱”前面,人们的灵魂都是乞丐,只不过有的人装作不是而已。阿黛尔不隐藏自己,她赤裸裸地诉说自己的想念,但是已经有了新伴侣的艾玛再次拒绝了她,她说:我和别人在一起了,但我对你有着无限的温柔,永远的。
  只能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逝去的爱情所能够酿出的最浓的滋味,也就是这样。
  故事结束在艾玛的画展。阿黛尔沐浴更衣,穿上艾玛最喜欢的蓝色裙子,走路去看画展。她打起精神对每个陌生人说:真棒,真棒。景深处,艾玛和她的伴侣正在记者和媒体前面拥抱亲吻。艾玛献给阿黛尔的画像仍旧挂在墙上,但时间一旦流逝过去就变成了死的,摸起来冰冰凉。
  看,阿黛尔的生活没有什么稀奇,无非就是这样,得到爱、失去爱而已。稀奇的是,这个电影有一种魔力,能够完全将你吸入进去,让你彻底地感受到阿黛尔的爱和痛。艺术有很多种方式,授予它的观众以移魂大法的密码——而这个片子用的是非常特别的一种。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是堵塞了整个画面的阿黛尔的面部特写,她生活着、行走着,观察着这个世界,但你未必能看到她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电影中阿黛尔的主观视点的使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要凸显对阿黛尔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个瞬间——比如,和艾玛的初遇。阿黛尔匆匆走在街上,忽然,她的目光凝滞了,像是看到了什么令人恐惧而迷茫的东西,这次,我们看到了她所看到的——艾玛。艾玛和她擦肩而过,俏皮而又挑衅地回头看她,然后嫣然一笑。
  这个时刻像被外星人都教授施了魔法一样,静止了,停滞了。
  从头到尾,我们只能看到阿黛尔所看到的的艾玛,因为,这是“阿黛尔的生活”。
  因为片子里有太多特写,所以偶尔的大远景就会吸引人所有的注意力——阿黛尔和艾玛常常在一颗大槐树下约会。大远景里,优美的树冠下两个拥抱的人,明信片一样,温馨美满的一刻。恋人的絮语传过来——
  在这里真好。
  好得有点过了。
  没错。所有人生中好得有点“过”了的时刻,都是像“明信片”一样,只能被用来追忆和怀念。
  (本文作者为文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电影学硕士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