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25.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来自什么聚变?

 王东镇 2014-03-13

3325.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来自什么聚变?

2014.3.13

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传统的说法是来自氢元素聚变为氦元素的过程,因为氢元素可以聚变为氦元素。那么,源源不断的氢元素来自哪里?于是,恒星被描绘成巨大的氢气球。难道庞大的银河系、太阳系是由庞大的氢气球统领的吗?地球尚且存在那么多的化学元素,恒星居然是氢气球,合理吗?

氢是非常活跃的化学元素,氢气球的易燃、易爆众所周知,奇怪的是所有的恒星都可以在核聚变中安然存在,只有地球上的氢弹可以毁于一旦!

显然,传统理论经不起推敲。

恒星表面不但存在核聚变的火焰,还有大量的偏电荷光子和偏电荷氢、氦射线辐射,它们又来自哪里?为什么恒星的引力留不住它们?只有相互排斥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恒星不是氢气球,氢元素即便在恒星表面也是微量元素,形成于核聚变的初期,很快转化为其他化学元素。什么物质可以避开光子和宇宙射线的冲击,维系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呢?只有比光子还小的基本粒子,正确的说是正负电荷可以做到。

正负电荷有两个基本物理属性:同电相聚和正负电荷对偶存在。闪电的形成就源于正负电荷的这两个基本物理属性,光子、原子、星球、星系的形成也源于正负电荷的这两个基本物理属性。

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程度会转化为闪电,聚集到非常大的程度会转化为对偶星球和对偶星系。超新星的形成可能就是这种转化过程。

正负电荷相遇可能会形成三种光子:电中性光子、偏正电荷光子、偏负电荷光子。正物质质子主要由偏正电荷光子和其他光子聚变而成,反物质质子主要由偏负电荷光子和其他光子聚变而成,伴随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还有偏电荷物质,因此星球和星系都是正反物质星球对偶形成的。离子现象使它们分别偏带正负电荷,聚集与自身相同的单电荷,通过交流相反电荷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恒星表面的核聚变和内部的核聚变就是这种交流的成果。

正负电荷的聚变会有三种光子,继续聚变会有正反氢、氦元素产生,与自身物质性质相同的化学元素会继续深入核聚变,不同的就会转化为宇宙射线,继续与相反物质星球交流。日珥的形成可能是一种爆发排斥现象,也可能是陨石光顾激起的强烈聚变过程。偏电荷光子可能是不可视的,配齐偏电荷转化为可视光子,地球只吸附偏正电荷光子,可以与自由电子结合转化为可视光子,所以辐射偏负电荷光子的正物质恒星对于我们就是“黑洞”和“暗物质”。

写到这里,我想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来自什么聚变已经说清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