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民诉法对民行检察监督权的影响及对策

 昵称16266064 2014-03-13

新的民事诉讼法将于今年元月1日施行。民诉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依据。此次民诉法修改涉及内容广泛,尤其对民行检察监督权影响重大,作为检察机关民行部门应认真研究,切实探索出可行的民行发展新思路。

一、新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针对民事诉讼更多的监督权

1、新法将民事执行活动列为检察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原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新法将其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并在第二百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了法律监督范畴,拓宽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范围。近年来,民事执行工作普遍存在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伤害了执行权威和司法权威。为此,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机制。检察机关近年受到大量有关执行的申诉,但由于没有明确法律支持,办理这类案件时无法可依。此次修正将民事执行活动纳入法律监督,有助于整顿执行秩序,遏制执行乱,缓解执行难。

2、新法将检察建议规定为检察机关监督手段之一,增加了检察监督方式。原民诉法规定,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唯一法定方式。新法将检察建议列为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另一法定方式。第二百零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第一百八十七条也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近年来涉及民事审判的申诉、上访数量明显增多,需要监督的对象复杂多样,单靠抗诉一种手段根本不可能监督纠正所有的错误裁判和违法行为。为了解决监督实践的需要,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探索了许多监督方式,如检察建议、检察和解、发出纠正违法通知等,尤其是检察建议,成为民事检察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监督手段和固定的工作内容。但因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常常不被法院所认可,新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有了法律依据,检察建议的作用将充分得以发挥。

3、新法将调解书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调解书若是存在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检察机关也应抗诉或提出检察建议。实践中,强迫调解、诱导调解、虚假调解等并不罕见。原民诉法将调解排除在民事检察范围之外。新法第二百零八条修改为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也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新法将调解书列入监督范围,有利于监督对象体系的完善。

4、新法强化了监督手段,赋予民行检察人员调查核实权。办案实践中,许多抗诉案件需要查证,没有调查权,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配合,这就给查清事实造成很大的阻碍,有些案件就只能作不抗诉处理。新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规定调查核实权给办案工作加大了助力。

5、新法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对民行工作在公益诉讼方面的创新提供了依据。新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近年来,各地检察院在公益诉讼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规定公益诉讼制度,给民行工作开拓新领域提供了依据。

二、新法关于申诉途径和办案期限的规定对检察监督权的影响及考验

1、抗诉案件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申诉案件数量减少导致抗诉案件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生效判决的,可以向法院申诉,也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近几年,随着民行检察宣传力度的加强,民行检察的职能逐步深入人心。当事人不服生效判决后,大部分倾向于向检察机关申诉。民行部门的办案案源得到了保障。新民诉法对当事人不服生效判决的申诉路径进行了限制。新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不服生效裁判必须先向人民法院申诉,只有人民法院未对申诉进行恰当处理时,当事人才能向检察机关申诉。因此,绝大部分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经过法院环节的筛查,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这直接导致检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案件减少,从而影响到民行部门抗诉案件办理数量。

2、新民诉法将民行检察部门办案期限缩短至三个月,加快办案效率的同时又给基层院增加不少压力。原来办案规定,民行部门办案期限从调阅卷宗之日起算三个月。实践中,检察机关调阅卷宗的时间受制于人民法院。卷宗能否调阅取决于卷宗是否已经及时归档。办案实践中,卷宗调阅最长的时间达到半年甚至更久。这无疑导致民事法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处于不确定状态,增加了当时人的讼累,也不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新民诉法充分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将民行部门办案期限统一为三个月,三个月内检察机关必须给当事人回复,或是否抗诉,或是否提出检察建议。这一规定符合提高案件办理效率的基本精神,有利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但是也必须看到,三个月的办案期限对于检察机关来讲压力较大。尤其对于基层院,如果办理的是二审案件,除去省院审查的一个月和市院审查的一个月,实际上的办案期限通常只有一个月。在一个月内能否调阅到卷宗,能否吃透案件争议点,对民行检察部门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民行部门应当深入领会新民诉法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民行发展新格局

1、准确理解新民诉法有关民事检察工作的新规定。新民诉法修改对民事检察工作意义重大,既解决了长期困扰民事检察工作的一些问题,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行干警应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行反复集中学习。将新旧法条进行对比,争取对民诉法的新变化有个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应对新民诉法实施对民行检察工作的新挑战。

2、树立与法院监督与配合并重的意识,加强与法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关注新民诉法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和执行工作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对民事诉讼活动中特别是执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监督,促进案件在审理环节、执行环节的快速办理,使当事人纠纷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为了保障检察院、法院在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执行监督的实际效果,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案件进行监督时,应当听取人民法院的意见。此外,为了使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执行监督职责,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对于执行监督的方式,检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或当事人、案外人认为存在违反法律规定情形,而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检察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必要时可以建议人民法院暂缓执行。对于执行过程中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对于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而枉法执行的,检察机关以抗诉方式进行法律监督;对于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故意不执行、拖延执行和执行不力的情形,检察机关有权向人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其及时改正;对于执行裁定及执行行为本身不具违法性,但执行行为导致不当结果的,检察机关可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执行法院予以解决。

3、积极运用检察建议这一新型监督手段,强化检察监督力度。检察建议分为再审检察建议和普通检察建议两种。再审检察建议是与抗诉效果相当的一种方法,这种“短平快”的工作方法,不仅绕开了复杂的程序,极大地缩短了办案周期,而且又减少了案件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再审检察建议的应用,努力做到快速息诉,达到案结事了。针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个人发出检察建议。针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检察机关可以向法院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予以纠正。要将检察建议的应用落实于所有的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中,充分发挥检察监督的功能,确保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依法进行。

4、准确把握新民诉法关于检察机关享有调查权的规定,规范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在审查民行申诉案件的过程中,检察官对几类证据有疑问的,可以主动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一方面,为了发现案件真相,维护公平正义,达到诉讼监督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检察官调查似乎又与民事、行政案件审判程序公正的要求相抵触,因此,规范的运用检察调查权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检察调查权应当坚持有限性原则。调查目的主要是要了解与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有关的特定信息,不应超出为了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而需要了解情况的具体范围。同时,检察机关应把调查作为阅卷的补充手段,不得代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不能破坏法定的举证责任规则。

5、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益诉讼模式。新法赋予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权利,但是没有明确如何进行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应该不等不靠,充分利用自身职能,发挥所积累的民事公益诉讼经验,积极当好公益诉讼的原告。一是自行提起公益诉讼。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的裁判或调解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检察机关应依职权主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不受当事人是否申诉的约束。二是督促起诉,对于负有监管职责的机关发现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后,不积极、不主动地履行监管职责,检察机关可以基于法律监督者的职责督促有关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商州区人民检察院陈昆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