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维码别乱扫 免费WiFi别乱蹭

 蠹书虫 2014-03-14
本期主持嘉宾

本期主持嘉宾

彭伟楠

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电子银行部产品经理

手机SIM卡被复制,导致手机银行被盗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误上钓鱼网站被盗走钱财;手机上网感染病毒导致银行账户、密码信息被窃取……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使用越来越普遍,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此类风险?

在“3·15”到来之际,本刊特邀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电子银行部产品经理彭伟楠做客,归纳梳理出当前移动金融安全领域几个典型案例,并从容易发生风险的几个环节为消费者支招。

手机卡遭补办 银行卡的钱不翼而飞

“一觉醒来,银行卡里12万元钱就没了。”日前,市民黄先生发现自己的手机卡被人补办,紧接着发现银行账户内的12万元被莫名转走。

黄先生称,前几天,他的手机突然没了信号,手机信号格处显示“无服务”,当时他并未在意。第二天早上7时许,醒后发现手机仍然没有信号,随即联系运营商服务人员。他被告知,手机卡已被人补办。

他感觉有些蹊跷后,他立即查询银行账户余额,结果让他有些不敢相信。本有12万余元存款的银行账户只剩下500余元,他立即报警。

警方初步判断,有人通过补办黄先生的手机卡及其他手段,登录黄先生的手机银行,将他的存款转走,这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作案手段。

对此,彭伟楠表示,如果身份证、银行卡连同手机一并丢失,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和银行挂失。万一发生被盗用账户资金的情况,立刻拨打110报警。一旦手机突然没有信号,在排除了信号问题和手机故障后,要查询SIM卡是否被他人补办,并将支付平台内的余额转出。

“乱扫”二维码

小心钱被盗

田女士在网上开网店卖化妆品。前几天,一位客户说要到田女士店里购买一大批化妆品。双方谈得差不多时,买家突然说,由于这次买的化妆品数量比较多,品种又不一样,因此他把想买的化妆品条目都填在表格里,做成二维码发过来。田女士听买家这么说并没多想,立即拿出手机扫了一下对方发来的二维码。

扫过二维码后,田女士的手机出现了一个下载文件。可是,文件下载完成后,她发现怎么也打不开这份文件。过了一会儿,她收到了“淘宝”邮件提醒,自己那张绑定了支付宝的银行卡里少了1800多元。这下,田女士才意识到那个二维码有问题。

彭伟楠就此建议不要见到二维码就扫,谨防木马病毒。因为很多信息都可以做成二维码,而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给手机中的支付工具设置单独、高安全级别的密码,切勿和锁屏密码相同。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也要设置为不同。

乱蹭免费WIFI

网银被盗用

U盾、银行卡均在手,密码也没丢失,银行卡上的钱却不翼而飞。近日,市民张先生就遭遇了这么一件蹊跷事。警方初步判断,案件可能与张先生使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有关。

据介绍,利用WiFi窃取他人信息,主要有两种手段:

一是把正当网站的地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使用者输入的网址虽然没错,但登录的却是一个仿真度极高的假网站。

此外,不法分子还可以依靠软件截获网络数据,再通过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破解来获得账号和密码。

而张先生就是因为用手机登录了假冒的WiFi网站,中了木马病毒,导致手机银行的账号和密码信息泄露,遭受了资金上的损失。

彭伟楠提醒市民,最好不要在任何陌生的网络中使用账户和密码,另外要给手机安装好防火墙、杀毒软件,设置密钥、数字证书等。

此外,对于不确定的无线网络,不要老是“蹭为上策”,可以先咨询工作人员,确保安全后,再进行连接。 盛文 张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