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传奇——闲聊影视中的巴顿与朱可夫

 相约归渡头 2014-03-14
      有战争就有英雄,有英雄就有传奇。传奇的不断沉淀就是文化,因此理解英雄传奇,成了窥探特定文化的一个门径。

      成就传奇的也许是代代相传的口碑,也许是一部小说,也许就是。。就是一部电影。反映二战题材的战争片中,最鲜明的将军形象,西
方阵营的莫过巴顿将军,苏联方面莫过朱可夫元帅。以将军比元帅,有点不相称,何况两人在战争中所处的指挥级层和战绩,也不是一个量级
的。不过,如果只看两人的影视形象,而非实际上的历史真实,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就如现实中一高一矮的两个人,在照片中也许就是一般
高,这种虚假“真实”,在特定的角度看,反倒能反映出某些真实。

           从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与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将军形象的刻画,不难看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将军”的阐释与期望
大相径庭。影片中两个将军的形象都不具有完全的历史真实,都经过了大量的艺术提炼、加工,也就是说只是印象中的将军,惟其如此,它烙
上了不同背景文化对将军这个角色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心理期望。

      好莱坞“加工”出的巴顿,最突出的特征是惊人的自负与“大嘴巴”。

       经典桥段之一:西西里登陆,大战之余,巴顿携助手布雷德将军特意去一古战场凭吊,一同感慨之后,巴顿吟出一首诗,接着就问布雷
德,你知道这诗是谁写的吗?布雷德一脸茫然,不知道。巴顿志得意满地说,是我。

      经典桥段二:满怀起复希望的巴顿在诺曼底登陆战领得一个造势诱敌的任务,他面对一群英国妇女演讲,极为精彩。事后才知道捅了大
篓子,出言不慎,其中一句“美国与英国将主宰战后世界”引起了世界舆论哗然,因为“忽视”了盟友苏联。可巴顿觉得十分无辜,嘟噜道,
邀请我演讲的那位女士不是保证过我的话不会被引用吗?谁知道那里还有记者呢?冤死了!

       直爽感言,言辞犀利,满嘴脏话,争强好胜,固执己见,为此给他的仕途造成严重影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即便他自己也深恶痛绝、
痛心疾首,但就是始终改不了。相对于他鲜明的个性,他在二战中的卓越功勋,反而显得只是个点缀了;原本他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完全被淹
没在出口成脏、桀骜不驯的言辞中了。难怪有人要说,看过之后,感觉巴顿在军事上就是一打酱油的。巴顿是个倒霉熊,但绝对是个被美国人
喜欢的倒霉熊。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朱可夫形象,当然受到前苏联政治背景深刻的影响。影片中他几乎是整个战役指挥的灵魂人物,从影片一开头的
预想军演到战役关键阶段的艰苦搏杀,他都是一个逆流而上、中流砥柱式的人物。

      经典桥段之一:战役进行到最紧要关头,斯大林也没了主意,强作镇定地问朱可夫:朱可夫同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告诉我,莫斯
科到底 能不能守住?朱可夫坚定地回复:能,只是要再给我两个集团军。


      经典桥段二:某集团军受到德军猛攻,支撑不住了,请求撤退,被朱可夫否决。申诉到总参谋部,得到了最高统帅的首肯。朱可夫得知
这一情况,立马赶到集团军司令部,以西方面军司令身份强行阻止,并成功。

     力排众议、见解独到、判断精准、沉着坚毅,朱可夫也算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但与巴顿的无畏、率真、桀骜不驯不同,朱可夫身上更多
的是理性、睿智、干练、沉稳。无意品断优劣,美军中当然有朱可夫式的人物,苏军中也肯定不乏巴顿式的将军,前面就说了,问题的关键不
在历史的真实,而在于主流舆论对经典形象的选择与艺术塑造。巴顿与朱可夫,作为两个阵营代表性的胜利英雄经典,折射出了彼此间不同的
文化价值取向,折射出了彼此文化对战争、战争艺术、将军形象的理解与期望。


         没有查过美俄军史,不知道这样的将军形象是不是一脉相承的。但这些经典传奇形象,无疑是窥探美俄文化的一个豁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