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 中央王朝 征伐高句丽(高丽)的战略意义

 相约归渡头 2014-03-14
     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象着了迷一样发疯似地进攻这个王国。
    1,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将征高句丽做为战略任务提出来。
    高句丽曾多次小规模袭击隋北部边疆。
    对此,隋高祖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598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派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同时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这次出征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战争,但为今后的大规模征伐埋下了引线。
     2,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
      隋炀帝,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
      “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
     3,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
     4,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5,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大唐高丽之战从645年到668年历时23年,最终获得成功。
     6,高丽蒙古战争发生於1231年至1273年,蒙古对高丽发动了9次战争。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1273年蒙古军队占领济州岛,高丽蒙古战争最终结束。
      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一度受到元征东行省的控制;而济州岛也长期成为元朝政府的直接管辖地“耽罗军民总管府”负责防倭和高丽海外侨民事务。 
      自从高丽元宗的世子忠烈王娶忽必烈的女儿为妻后,以后的高丽君主直到高丽恭愍王都是娶蒙古公主为妻。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
    7,赐李成桂国号“朝鲜”后,朱元璋说的也很明确:
    “朕视高丽不止一弹丸,僻处一隅,风俗殊异,得人不足以广众,得地不足以广疆,历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衅端,初非中国好土地而欲吞并也。”(《明太祖实录》卷2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