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几首诗多取材于一个难忘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场景的伟大或动人。在汶川地震诗歌中,也有些诗篇着眼于全局来写,从宏观上整体再现。如诗歌《今天,你有没有哭?》 今天,你有没有哭?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有没有哭/在母爱血肉模糊的胸膛下/才有了一条生存的路/母亲抱着你倒下去的一刻/酣眠中/你浑然不晓/秀美的山川/转瞬成了堆积的砾土 亲爱的同学/今天,你有没有哭/好朋友的书包还在眼前/可他已经永远离去/朗朗的书声中/再也没有他的洪亮/寂寥的操场上/再也听不到他轻快的脚步 年迈的父母/今天,你有没有哭/纵然发鬓结霜、腰脊弯曲/从来都不说一句生活的苦/可面对残破的家庭/一片废墟/即使眼泪流干/又怎能洗去/心中的酸楚 可敬的子弟兵/今天,你有没有哭/一条条生命消失在面前/如同落花飘零在寒风中的日暮/你哭喊着/跪在拼命拉住你的战士脚下/你说/你还能再进去救一个/此刻/危及生命的余震/你已全然不顾 我的同胞们/今天,你有没有哭/三十万人的伤亡/几百万人还在帐篷中住宿/他们/都是我们的子女、兄弟、父母/他们和我们一起/才是完整的华夏民族 经历的/是铭刻心底的痛苦/擦干眼泪/我们还要踏上漫漫长路/有十亿同胞相携相助/让我们握紧拳头/挺起坚强的胸脯 今天/泪水已经流干/悲伤藏在了心灵深处/我的汶川/我的同胞/我的祖国/今天/我们不再哭 面对重大的灾情,华夏儿女难以抑制自己的泪水。本诗从灾情的发生、灾中的死难、灾后的救援、痛苦后的振奋等方面宏观再现了中华民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的磨难和坚韧。由灾难中人们泪难自禁到把悲伤藏在心底,表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苦难面前的坚强。欲扬先抑的手法一扫泪流满面的悲痛而显现出昂扬之气。读来既有对灾情的痛心,更有灾后重建家园的雄心和信心。 灾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战士和广大自愿者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进行救助。他们不辞辛劳,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抗震的前线,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是对灾区自愿者的讴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献给地震中的自愿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汶川地动山摇的一刻/我们的血正在痛苦中流淌/同根相生的兄弟姐妹/还有秀美的山川风光/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肠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从苍莽的塞北/到江南的水乡/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坚毅的脸庞/我们没有擎天的臂膀改写历史/但我们祈盼带给苦难中的人们/一点温暖和阳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更多的人还坚守在自己的故乡/灾区需要全力的帮助/后方也是抗震救灾的战场/采血车前排起了长龙/赈灾义演中/捐款箱旁人流攘攘/为了赶制帐篷、板房/我们连夜奋战在工厂/为了解决灾区人民的药品、食品/我们正废寝忘食地奔忙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汶川就是我们的家乡/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点点滴滴汇成爱的海洋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灾难/让我们更加坚强/中华儿女挽起手来/便是任何困难险阻也战胜不了的力量 本诗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全国各地的自愿者们对灾区人民所作的奉献和贡献。“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体现的正是一种无私的付出。诗歌从苦难牵动人的心肠、在灾区奉献自己的力量的自愿者们、后方默默无闻的付出、齐心协力的坚强几个画面全方位展现了在特大地震面前广大自愿者们感人的劳作和奔忙,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得以把自愿者们心系灾区的情感直接表达。这是一曲灾区自愿者的赞歌。 在汶川地震诗歌中,还有大量采用古体的形式进行创作的诗词。有一首名为《我所悲兮在汶川》的仿古诗同样以全景的角度再现了发生在汶川的灾难。 我所悲兮在汶川/天翻地覆惨人寰/百万同胞临大难/江涛呜咽夜雨寒。 我所伤兮在汶川/废墟断桥紧相连/昨日满目山川秀/而今蜀山无炊烟。 我所痛兮在汶川/青春花季正少年/书包簿本今犹在/谁又含笑背在肩! 我所愁兮在汶川/围堰塌方路盘盘/受困百姓心如焚/增援战士举步艰。 我所念兮在汶川/六旬总理鬓发斑/心系黎庶不辞苦/抗震指挥在前沿。 我所感兮在汶川/人民子弟急救援/神州无处不相助/亿万华夏尽汶川。 我所恨兮在汶川/举手遥指问苍天/我作天来你作地/怎忍劫难来熬煎? 我所祈兮在汶川/天佑我民度难关/众志成城齐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 我所思兮在汶川/君不见/肝肠断/涕泪涟…… “兮”为楚辞中常用的语气词,在本诗中,和“悲”、“伤”、“痛”、“愁”、“念”、“感”、“恨”、“祁”、“思”等表示心理活动的语素相结合时, “兮”字对语速的延缓又加深了这种感情,提纲挈领,一字见风骨。每一字是一种感情,每一段又是一副震中的画面;感情在回环中深入,在饱含千万种情愫的“思”字中归结。画面在“肝肠断,涕泪涟”中尽现语言难表的辛酸、悲痛、痛苦、伤心……让人回味无穷、肝肠寸断。 纵观汶川地震诗歌,我们发现,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一味沉溺在痛苦和悲伤中不能自拔。地震使灾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是,在灾难面前,伟大动人的情感传达是这些诗篇弘扬的主旋律,受灾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是这些诗篇的共同主题和归结。困苦和灾难更能考验一个民族,灾难使我们更加坚强。 汶川地震诗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这个民族伟大的爱! 以上几首诗多取材于一个难忘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场景的伟大或动人。在汶川地震诗歌中,也有些诗篇着眼于全局来写,从宏观上整体再现。如诗歌《今天,你有没有哭?》 今天,你有没有哭?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有没有哭/在母爱血肉模糊的胸膛下/才有了一条生存的路/母亲抱着你倒下去的一刻/酣眠中/你浑然不晓/秀美的山川/转瞬成了堆积的砾土 亲爱的同学/今天,你有没有哭/好朋友的书包还在眼前/可他已经永远离去/朗朗的书声中/再也没有他的洪亮/寂寥的操场上/再也听不到他轻快的脚步 年迈的父母/今天,你有没有哭/纵然发鬓结霜、腰脊弯曲/从来都不说一句生活的苦/可面对残破的家庭/一片废墟/即使眼泪流干/又怎能洗去/心中的酸楚 可敬的子弟兵/今天,你有没有哭/一条条生命消失在面前/如同落花飘零在寒风中的日暮/你哭喊着/跪在拼命拉住你的战士脚下/你说/你还能再进去救一个/此刻/危及生命的余震/你已全然不顾 我的同胞们/今天,你有没有哭/三十万人的伤亡/几百万人还在帐篷中住宿/他们/都是我们的子女、兄弟、父母/他们和我们一起/才是完整的华夏民族 经历的/是铭刻心底的痛苦/擦干眼泪/我们还要踏上漫漫长路/有十亿同胞相携相助/让我们握紧拳头/挺起坚强的胸脯 今天/泪水已经流干/悲伤藏在了心灵深处/我的汶川/我的同胞/我的祖国/今天/我们不再哭 面对重大的灾情,华夏儿女难以抑制自己的泪水。本诗从灾情的发生、灾中的死难、灾后的救援、痛苦后的振奋等方面宏观再现了中华民族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的磨难和坚韧。由灾难中人们泪难自禁到把悲伤藏在心底,表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苦难面前的坚强。欲扬先抑的手法一扫泪流满面的悲痛而显现出昂扬之气。读来既有对灾情的痛心,更有灾后重建家园的雄心和信心。 灾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战士和广大自愿者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进行救助。他们不辞辛劳,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抗震的前线,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就是对灾区自愿者的讴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献给地震中的自愿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汶川地动山摇的一刻/我们的血正在痛苦中流淌/同根相生的兄弟姐妹/还有秀美的山川风光/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肠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从苍莽的塞北/到江南的水乡/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坚毅的脸庞/我们没有擎天的臂膀改写历史/但我们祈盼带给苦难中的人们/一点温暖和阳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更多的人还坚守在自己的故乡/灾区需要全力的帮助/后方也是抗震救灾的战场/采血车前排起了长龙/赈灾义演中/捐款箱旁人流攘攘/为了赶制帐篷、板房/我们连夜奋战在工厂/为了解决灾区人民的药品、食品/我们正废寝忘食地奔忙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汶川就是我们的家乡/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点点滴滴汇成爱的海洋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灾难/让我们更加坚强/中华儿女挽起手来/便是任何困难险阻也战胜不了的力量 本诗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现了全国各地的自愿者们对灾区人民所作的奉献和贡献。“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体现的正是一种无私的付出。诗歌从苦难牵动人的心肠、在灾区奉献自己的力量的自愿者们、后方默默无闻的付出、齐心协力的坚强几个画面全方位展现了在特大地震面前广大自愿者们感人的劳作和奔忙,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得以把自愿者们心系灾区的情感直接表达。这是一曲灾区自愿者的赞歌。 在汶川地震诗歌中,还有大量采用古体的形式进行创作的诗词。有一首名为《我所悲兮在汶川》的仿古诗同样以全景的角度再现了发生在汶川的灾难。 我所悲兮在汶川/天翻地覆惨人寰/百万同胞临大难/江涛呜咽夜雨寒。 我所伤兮在汶川/废墟断桥紧相连/昨日满目山川秀/而今蜀山无炊烟。 我所痛兮在汶川/青春花季正少年/书包簿本今犹在/谁又含笑背在肩! 我所愁兮在汶川/围堰塌方路盘盘/受困百姓心如焚/增援战士举步艰。 我所念兮在汶川/六旬总理鬓发斑/心系黎庶不辞苦/抗震指挥在前沿。 我所感兮在汶川/人民子弟急救援/神州无处不相助/亿万华夏尽汶川。 我所恨兮在汶川/举手遥指问苍天/我作天来你作地/怎忍劫难来熬煎? 我所祈兮在汶川/天佑我民度难关/众志成城齐努力/建设美好新家园。 我所思兮在汶川/君不见/肝肠断/涕泪涟…… “兮”为楚辞中常用的语气词,在本诗中,和“悲”、“伤”、“痛”、“愁”、“念”、“感”、“恨”、“祁”、“思”等表示心理活动的语素相结合时, “兮”字对语速的延缓又加深了这种感情,提纲挈领,一字见风骨。每一字是一种感情,每一段又是一副震中的画面;感情在回环中深入,在饱含千万种情愫的“思”字中归结。画面在“肝肠断,涕泪涟”中尽现语言难表的辛酸、悲痛、痛苦、伤心……让人回味无穷、肝肠寸断。 纵观汶川地震诗歌,我们发现,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一味沉溺在痛苦和悲伤中不能自拔。地震使灾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是,在灾难面前,伟大动人的情感传达是这些诗篇弘扬的主旋律,受灾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是这些诗篇的共同主题和归结。困苦和灾难更能考验一个民族,灾难使我们更加坚强。 汶川地震诗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这个民族伟大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