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苏武的民族气节的讨论

 my兴趣书斋 2014-03-15

关于苏武的民族气节的讨论

(2012-06-12 22:42:14)

众所周知,苏武是一个民族英雄。

身为汉使,不辱君命,出使匈奴,不幸遭难。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不为所动:我乃泱泱大汉使节,岂容蛮夷所困?横刀喋血,以死报国。面对如此有民族大义之人,敌人屈服了,最后只好将其流放至北海。历十九载,苏武牧羊之佳话,颂传千年。

所谓气节,不过如此。

苏武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因为这,人们将他视为英雄,民族英雄。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大浪淘沙,唯有有气节之人才可名留青史。

于是我想到了戚继光。

明朝中期,倭患肆虐,百姓涂灵,朝廷无为。面对东南沿海的满目疮痍,戚继光站了出来。不为富贵,不为名利,只为沿海百姓不再忍受妻离子散、家园沦丧的切身之痛。泱泱中华,岂容撮尔倭贼践踏!于是他毅然肩负起了治倭安民的历史重任。招抚流民,练兵布防,并与其他抗倭将领通力合作,最终在十几年内横扫闽浙荡平倭寇。

倭患尽除,在民,在兵,更在抗倭将领挥剑直指时的那股浩然正气,那股民族气节!

我想到了郑成功。

明末清初,充满贪欲的荷兰侵略者用炮舰击开了我国台湾岛的门户,并迅速建立起殖民地,对台湾人民进行着残酷的殖民统治。

这一切,郑成功看在眼里。

后来,他看不下去了,开始招募水师,修造舰船。因为仇恨已经在心底升腾,一个目标,一个足矣将他载入青史的目标已经在他的心底深深扎根——收复台湾!因为在距自己所站的地方不远的台湾岛上,有殖民者狰狞的嘴脸,有受苦受难的华夏百姓,有已经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的国家主权!

所以我要过去!他这样想。

那一天,万舸争流,直指台湾,为了那个简单的信念:想我中华,岂容西夷染指!

殖民者溃退了,郑成功溜了下来,他的英名溜了下来,并迅速飞越海峡,为举国万民共仰。

我想到了杨靖宇。

深陷重围,孤立无援,冰天雪地,弹尽粮绝,这便是东北抗联名将杨靖宇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所面临的环境。然而,他没有自尽,更没有投降,而是奋力与敌人周旋。他深知冲出重围已然不可能,在战斗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然而,生命尚在,气息尚存,唯以杀敌报国,方展我一世抱负!

他战斗着,直至战死。

当敌人剖开了他的尸体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腹中之物仅仅是大衣中的棉花、树皮、草根……

杨靖宇得到了日寇给他的厚葬。我想在那一刻,敌人应该很清楚,他们所侵略的这片土地是一片让热血浸染过得土地,他们面对的敌人是一群有气节的人。而就是这两样东西终将会把他们推入失败的深渊。

在当今社会,金钱、名誉、权威正在一点点地侵蚀着人们那颗原本纯洁的心。物欲横流、唯利是图之下,我原本认为自己再也找不到像苏武那样的人,然而我错了。

他是一位船长,一位普通的船长,他深知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子民,自己有权去那获取本属于中国人的资源。当他被日本海警逮捕,并被恶毒地冠以“在日本领海内非法作业,侵犯日本主权”的罪名的时候,他气色不改。面对日方的逼供,船长用自己的坚持向他们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我是中国人,在中国的领海内做中国人该做的事,何罪之有?

他赢了,赢得了属于自己和民族的尊严!

当他走下舷梯之时,看到了无数迎接他归来的同胞……

这一幕生动地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华夏大地上,民族气节依然屹立不倒!

历史在演进着,时代在变迁着,一切可以改变的东西都在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着未知的、已知的的远方运动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苦难不会永远的消失,荣光也不会永远的留存,几代沉浮,唯有气节让我们坚定地走了过来,并激励着我们坚定地走下去。

苏武已故,气节不改,英名宛在,汗青可照!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从历史中汲取一些有营养的东西。苏武用十九年的刚毅与执着给后人上了这样一堂课:中国人是有气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