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外医生怎样开诊所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14-03-15
    德国:想要审批不容易

    德国的社区医院基本上是私人诊所,而私人诊所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开诊所的审批过程和德国人做其他事情是一样的,非常严谨和慎重。

    在德国每个城市、每个社区、每个地方按区域面积大小、人口密度等等来计算,应该有几家医院,应该有什么样的诊所,都是非常科学和严格审批的,绝对不会多批。

    而开私人诊所的医生,要在大医院里有一定的资历,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级别和年限,这样在大医院工作多年,或有了口碑才可以出来自己开诊所,不然会没人光顾。

    此外,符合技术条件后,还要等待机会。因为社区诊所也是按需科学设置的,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必须等到某地方的诊所,由于种种原因关门了,才有可能去代替它。如果该社区已经有了一家私人诊所,政府就不会审批第二家。

    日本:私人门诊唱主角

    在日本,一般诊所超过9.8万家,牙科诊所近 6.8万家。

    日本住宅区的街道,有各种专科的私人诊所,比如眼科、骨科、皮肤科、肠胃科。它们通常规模很小,有的小到只有三人组成,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医生负责看病,护士负责挂号、发药、打针、打扫卫生。在日本大的公、私立医院是没有药房的,所以病人只能拿着医生的方子去医院旁边的药房买。但在小诊所因为是专科,反倒配有小药房,当然那都是专科的一些日常用药。

    不过,在日本能自己开诊所的,起码都要拥有医学博士学位,所以那些医生除了在诊所看病外,还会一周有1~2天去大医院上班,或去医学院上课,而这时诊所就关门休息,小诊所一般工作日为一周4~5天。

    在日本开办诊所很简单,开设者先向有关部门咨询,告知自己的计划,获得同意后,就可以先开起来了。

    在诊所开设后10天内,向诊所所在地的保健所递交诊所开设报告,并提供开设者履历表和执业资格证的复印件、诊所建筑用地周围的示意图、建筑物平面图、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报告的复印件等10余种材料。

    材料受理后,保健所职员就会上门审查,符合要求则当场开具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则建议整改。整个申请、审查过程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所以,在日本任何符合条件的医生履行法定手续后都能执业行医,私营医院、诊所竞争相当激烈。

    澳大利亚:想开门诊先努力十年

    在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全科医生是以私人医生的方式注册行医的,每800人就有一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占总医师的一半以上,他们或者单独开设门诊,或者几个全科医生合伙开业。

    全科医生视为医疗服务的“守门人”,病人必须经过全科医生的首诊和转诊才能接受专科医生和医院的服务。

    澳大利亚医学生的培养需要5~6年,与众不同的是两年先读一个普通医学本科,取得第一个学士学位。然后,再进入医学院校学习3~4年,取得医学本科学士学位。全科医生要经过5~6年本科医学教育、1~2年医院实习、3年医院和社区在职训练,然后须经全国考试合格并注册才能取得全科医生资格。此后,每三年还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考试要达到130分才能继续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