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音乐欣赏

 雷卒 2014-03-15
潮州音乐欣赏

在线收听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潮州音乐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上海、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潮人聚居的地方。

  春秋时期的潮汕,是古越族的住居地,中原文化已开始渗透到这里。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兵百粤,音乐文化随着南来的移民传人百粤之地,与土著音乐文化互相融合。这就是潮州音乐的远源。

  唐代音乐艺术十分繁盛,其中的燕乐和宗教音乐的法曲,随着南来的仕宦和佛教的传播而流入潮州。韩愈治潮时已有民间祭神的音乐活动。至于佛教音乐的法曲,唐开元年间(713-714年)所建的开元寺,就是这类音乐的最大集散地。

  宋代在潮州还有一种祭孔的大成乐。《永大典》十三萧“潮”字号《潮州府》残卷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所用乐器有编钟、编磬、琴、笙、瑟、凤萧等。每次登歌奏乐要几十人。
  从唐至宋是潮州音乐的形成期。

  明清两代是潮州音乐的演变发展期,主因是南戏入潮,潮腔潮调地方戏的形成,以及清代中叶西秦戏、外江戏和昆曲诸声腔的传入。这些戏曲的音乐与潮州民间音乐互为影响,融合嫁接而创生出一批锣鼓与管弦结合的音乐品种。其中的潮州大锣鼓,是这方面的代表。通过这样的演变发展,到清代末期,潮州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普及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明清以后,多种戏曲流入潮汕,使潮州民间音乐与诸种戏曲音乐互相影响,互为吸收,形成了一个传统深厚、品种多样的地方乐种。它的曲体结构具有诗词格律式的起承转合等民族特点;曲调明丽清亮、古朴典雅;声调以五声为主,兼有六声、七声的运用。演奏形分为锣鼓乐、弦诗乐、笛套、古乐、细乐、庙堂乐等五类。音乐行家认为“潮乐是保留得最完整的南韵古乐”。

  潮州音乐《昭君怨》是潮州弦丝乐十大套曲之一,属重六调六十八板,由慢板、拷板、三板组成,三板又可根据乐曲情绪的需要作反复,从慢到快,疏密相间,渐次形成高潮,乐曲描写汉元帝时,单于南侵,朝廷不敌外患,遂用毛延寿之计,将昭君出塞和番的悲哀情怀。乐曲开头以缓慢的节奏,重复变化的旋律,有层次地描述了昭君出塞的无奈和哀怨情绪,乐曲着重在“哀”字;乐曲尾段节奏忽然加快,尤如心情激动起伏,似在倾诉满腹的怨恨,乐曲着重在“怨”字,可这远离故土之痛,又怎一个“怨”字了得?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代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参赛的汕头小梅花潮剧培训中心小演员陈佳佳、方沐蓉两位小朋友以其不俗的表演,双双荣获业余组“小梅花”称号。这是继黄晓佳、吴泽霞之后,该中心的小演员第三次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赛事中获奖。

  “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不同剧种的小演员3000多人报名,经过层层筛选和比赛,广东省只有2名演员获准代表潮剧剧种参加临汾的角逐,她们就是汕头小梅花潮剧培训中心小演员陈佳佳、方沐蓉。

  陈佳佳、方沐蓉分别只有9岁和13岁,在本次活动中,她们分别表演了潮剧《金花女》中的“迫嫁”和《龙井渡头》中的“逼写离书”片段,戏中,她们的表演行当均属于“女丑”。该节目富有潮剧特色,在演出前,得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潮剧表演艺术家林舜卿的悉心指导,加上两位小演员出色的临场发挥,博得了来自全国戏剧界的权威人士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分别荣获业余组A、B组“小梅花”称号。

  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欢迎和我们联系,来信请寄:北京565信箱潮州话节目组收,或者是,香港铜锣湾邮政局30788信箱潮州话节目组收,同时,您还可以给我们发电子邮件,我们的email地址是:fy@cri。com。cn,期待着您的来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