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聪明大代价

 尚雅轩 2014-03-15

小聪明大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耍小聪明的事比比皆是。小聪明在表面看来,被认为是脑子机灵,会走捷径,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许多小聪明则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他最终要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大代价。

在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提起傻子瓜子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

上世纪90年代,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胡大瓜子等瓜子品牌很快都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电视食品营养食品,甚至被捧为中国的汉堡包

此时,傻子瓜子春风得意准备大展宏图,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傻子瓜子从此能够从抓质量、抓管理入手,进一步寻求发展,那么它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公司的领导人——“傻子年广久,开始找捷径了。这一捷径最终将企业导向错误的航向,直到最后的没落。

年广久的小聪明是这样的:傻子公司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每买一公斤瓜子赠奖券一张,凭奖券兑现奖品。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产品促销的高招。一时间,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全国各地来函、来电、来人、来车,纷纷购买傻子瓜子以获取奖品。如此一来傻子瓜子在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了1.31万公斤,最好时一天卖出了22.55万公斤,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瓜子销售纪录。

可是这一销售成果是以傻子公司”“犯傻为代价的。这些用于有奖销售的瓜子中间,有相当数量是公司从外面购买的非经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这是傻子公司”为凑销售额,从别的公司大量购买的熟瓜子,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去有奖销售,而这些外购的瓜子中,有很多是陈货劣货,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是骗不了的。傻子公司的这一看似聪明、实则犯傻的投机行为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要求退货。

更糟糕的是,正当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刚刚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工商企业搞有奖销售的促销活动。这一来,一下就将玩巧已经露馅的傻子公司置于死地。它所售出的奖券一律不能兑现,各地纷纷退货,瓜子大量积压,银行催还贷款,再加上公司又打了几场官司,一下亏损150多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

后来经查证,傻子瓜子的这种偷梁换柱的投机手法,并不是在这次有奖销售时才第一次使用。之前,当公司还在搞独家小本经营时,年广久就以批发价买回国营的迎春瓜子10万斤,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运到上海加价销售,这一欺骗行径当时没有被人识破。这次面对有奖销售引发的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年广久又故伎重施,而且为降低成本,购回的瓜子质量低下,马上被众人识破。加上政府下令,及时阻止了年广久的欺骗行为,年广久就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年广久的生意中充满了投机和欺骗,有一句老话,骗人只能骗一时,骗不了长久,骗不了所有的人。无论怎样投机,怎样骗人,终究是会被人识破的。而被人识破之时,也就是公司之路走到尽头之时。到头来,只会坑人害己——消费者自是上当受骗了,而年广久自己也逃不了法律的惩罚。

所以,做人一定要以诚为本,切勿耍小聪明,人都不是好骗的,以身试法,葬送的是自己的将来。把目光投得更远些,你会发觉不搞这些害人害己的活动,最终获得的是长远的、安稳的利益,这才是做人应走的阳关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