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假立功减刑内幕:腐蚀政法人员、炮制冤假错案必须建立健全更严密的立功减刑审查认定程序,强化监督制约、阳光公开,完善公检法司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立功减刑流程,减少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
揭开假立功减刑内幕
必须建立健全更严密的立功减刑审查认定程序,强化监督制约、阳光公开,完善公检法司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立功减刑流程,减少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
律师花钱找线索,监所人员开后门,民警破案帮立功,案犯减刑早出狱……这部情节跌宕起伏、比进口律政大片还精彩的真实版“越狱”,主角是广东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已经逃往境外的张海。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对外发布信息,截至2014年1月,检察机关对张海违法减刑系列案共立案24人,涉案范围波及司法机关、看守所、法院系统及部分律师、社会人员。与此同时,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高院据此紧急叫停了135件减刑假释案件。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州、深圳、韶关等地历时月余的调查,获取大量权威司法信息,不仅初步摸清张海如何通过假立功获得改判、减刑的详细过程,而且发现更为恶劣的“假立功”案例——求减刑者买通律师、拉拢腐蚀政法机关公职人员、不择手段炮制冤假错案供检举立功。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家层面关于立功减刑的制度法规不断完善,但“徒法不能以自行”,举报线索管理混乱、认定程序封闭简化、公开监督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依然需要查缺补漏、接受阳光化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