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于3月12日凌晨在东方财富网万向钱潮贴吧发了一篇《万向钱潮是万向资本帝国的航空母舰?和阿里联手驶向何方?》,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点击近七千,这对我是个鼓励。发了后面不久我就又发了一篇《民营银行试点谁是赢家:阿里、腾讯、万向还是苏宁?》,反应不温不火,但是评论的朋友还是很鼓励,内心也很感谢,其中有位朋友问到股价测试的问题,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其实对于股价,预测是难乎其难的,因为不管你分析在理不再理,关键是形势瞬息万变。比如说3月12日的午后,万向钱潮的走势几乎只有两个可能:冲击涨停或跌停。如果大盘来到1974点后继续大跌到1949点建国底,那么好,万向钱潮只能跌停。但是没有这个如果,当大盘在1974点回头,时间是1点38分,万向钱潮就瞬间启动,然后一路冲击涨停。是不是太巧了?还是说万向钱潮挺身而出、及时帮忙托起了大盘?呵呵,你懂的。 所以,我判断万向钱潮股价会继续狂飙,但是预测不了到什么时间点会飚到什么价位。如果你愿意听,我倒愿意讲一讲万向钱潮的故事,在两个月不到时间里从业绩股到题材股再到战略股(概念股)的故事。讲完了,我倒是希望各位朋友帮着分析分析,万向钱潮股价将到什么价位?先说声谢谢!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2014年1月24日,万向钱潮涨停收盘。为什么呢?因为1月23日晚,万向钱潮业绩预告出来了,预增50%到80%,预计每股利润在0.31元到0.37元之间。恭喜你,一只业绩股就这样诞生了,如果你当时就看到并且买了而且还买了很多的话。当然这个预告写得很马虎,写成“基本每股收益 盈利:0.31元–0.37万元”,如果你这个人很认真,你是会被雷到的,每股收益0.37万元?我的天,这哪里是业绩股,这是超级业绩股,呵呵,大家笑笑就好了。 那么作为业绩股的万向钱潮,上涨空间有多大呢?这个很容易,其第三季度每股收益是0.184元,那么业绩预告出来之前,大家保守的算法就是全年每股收益0.245元,其全年平均价我没有用系统去查,大概估算个整数,就是6元,平均市盈率是24.5倍。那么好,现在一下子多了利润出来,拿0.31元减去0.245元,是0.045元,再乘以24.5倍的市盈率,是1.1元。如果拿0.37元去算,就是3.2元。也就是说,业绩预告出来后,对应的股价应该是7.1元到9.2元之间。当时公布预告的时候,股价才5.37元,大家不抢才怪呢! 于是大家一路开始抢,股价一路涨,涨到过年前还在涨,过完年还在涨,到了2月12日最高来到了8.52元。然后连跌两天,到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以7.92元收盘。作为一只业绩股,这也算是骄人的成绩吧。顺便说一句,理科生是特别适合炒业绩股的,都是可以用计算机算出来的,想象力则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就在股价快到见顶的时候,机会突然降临了,万向钱潮又是瞬间华丽转身,由理科生的业绩股变成了文科生的题材股。什么题材呢?新能源题材和特斯拉题材,因为万向集团和香港李家的公司在竞拍美国电动豪车公司菲斯克,很快会有结果。所以从2月10日开始,近乎十个亿成交量的天量开始出现了,卖的人卖的是业绩股,在接近顶部卖到,恭喜你,你赚到了。而买的人,买的人买的是题材股,同样高兴得很,才8块多,很便宜。是的,两全其美,各得其所。然后押宝的买家终于又赚到了,因为万向集团竞拍到了菲斯克,至于买菲斯克是不是买贵了没人关心,因为是万向集团买,又不是万向钱潮买。 后面的故事就更加具有戏剧性,因为竞拍成功消息公布后,2月17、18、19日三天三个涨停板,而且成交量都低于一亿,就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卖。就是说涨到10.54元都没有卖家,为什么呢?不是业绩分析9.2元封顶吗? 问题是游戏规则变了,业绩股是用不变的平均市盈率是算增加的利润,而题材股则是抬高市盈率。按照一商的理解,如果万向钱潮作为业绩股的平均市盈率是24.5倍,那么作为题材股就应该是40倍。业绩看一年,题材看三年,三年是用计算机算不出来的,靠的是你的想象力(大家都应该明白万向钱潮公司公告说两年内电动车公司不盈利就不注入万向钱潮的潜台词了吧,说两年真的刚好,说三五年的话估计就没行情了),40倍的市盈率大家都可以接受吧?那么每股利润0.31元的话,40倍的话股价就是12.4元,如果乐观一点相信万向钱潮说的预增80%每股利润0.37元的话,40倍股价就是14.8元,15元就是天花板。所以后面发生的精彩故事我就不多说了,包括3月4日股价最高冲到13.49元然后回落等等,因为业绩股的朋友早就离场完毕,现在持筹的都是题材股的朋友,这中间的精彩纷呈,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那么按照剧情发展,即使股价回落(今天最低回落到10.54元),只要大盘过几天雄起,如果来到2040点就回归12元,2080点就13元,过了2100点就14元,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见?可问题是,剧本本来都写好了,但是情况又变了。 这个故事的剧情变化太突然了,万向钱潮瞬间又从题材股变成了战略股,一商一般不把题材股叫做概念股,战略股才叫做概念股。因为业绩股看一年,题材股看三年,但是战略股可以看五年甚至十年。就是说题材股是你已经在做什么业务了,今年你赚了多少钱,然后忽悠投资者未来一到两年可以赚更多,然后让投资者为本来25倍突然变成40倍的高股价买单。而战略股是什么呢,战略股就是你什么都还没有做,只有个概念,最多有个计划书,然后就开始忽悠投资者投钱了,你说这是不是才是概念股? 那么好,业绩股可以接受25倍市盈率的话,题材股就是40倍,那么概念股呢?一商认为一般可以到70倍。为什么商业地产40年,住宅地产70年,因为商业地产是题材股,三年看不到回报你还买?而住宅地产就算你是投资的,为什么设定5年转手的高契税,是因为即使五年你也可以接受,所以是70年,住宅地产投资也就是概念股。 那么好,如果万向钱潮市盈率真的飙到70倍的话,股价会到什么价位呢?0.31元的70倍是21.7元,0.37元的70倍是25.9元。这个价位高不高,真的有点很高,但是问题是题材股切换成概念股,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是阿里巴巴概念股。突然,居然,恍然,阿里要和万向一起搞民营银行了。 当然,和阿里直接合作的是中国万向投资,不是万向钱潮,但这只是目前的有限信息。最重要的问题是,当腾讯深度结盟京东到相互投资的程度,腾讯鲸(京东的京与鲸鱼谐音)已经横空出世,那么阿里应该找谁出来抗衡腾讯鲸?是万向?恭喜你,你答对了。于是,阿里象(万向的向与象谐音)又将诞生了。 如果阿里象诞生,朋友,你觉得万向钱潮会没有和阿里直接合作的机会吗?此中理由,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看后面附录的文章。 欢迎大家批评指教,最后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测验各个时间点万向钱潮将来到多少钱,谢谢! 民营银行试点谁是赢家:阿里、腾讯、万向还是苏宁? 题记:腾讯联手京东,新名词诞生了,叫做“腾讯鲸”(鲸与京东的京谐音);阿里联手万向,新名词诞生了,叫做“阿里象”(象与万向的向谐音)。鲸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两强对决,应该是一场世纪大对决。 苏宁在首批试点的5个民营银行名额中落榜了。相对苏宁,阿里和腾讯要低调得多,万向更加是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最后以黑马姿态跑出,所以谁笑到最后,谁是真正的赢家,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外行看热闹,还是不免想说上几句。阿里遭遇腾讯,应该是场世纪大对决,而其中的关键战场之一,可能就在民营银行。马云最近些年常常捣鼓他的“三驾马车”战略,就是电商、物流和金融构成阿里走向世界阿里的“三驾马车”,金融在其中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但是,在一商看来,走向世界阿里的“三驾马车”,应该是产业、商业(电商)和金融,物流其实是在大商业范畴里面的,商业阿里已经是江湖老大,涉足金融的前期功课也早已开始,比如余额宝风头正劲,热议全国,那么独独缺的就是产业。这次拿到民营银行试点的名额,不仅拿到了金融的身份证,还牵手万向集团一起做,如果以此结成战略同盟甚至相互投资,阿里就开始进入实业(产业)领域。 万向集团是什么公司?那就是规模庞大的产业帝国,旗下四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四家作为第二股东参股的上市公司,涉及人日常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具体分析可见一商发表在东方财富网万向钱潮贴吧的《万向钱潮是万向资本帝国的航空母舰?联手阿里驶向何方?》,附后),涉足之广和布局之精妙,估计也是全国少有。如果阿里与万向深度联手,一商倒是好奇,腾讯如何应对?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说产业、商业(电商)和金融才是阿里的“三驾马车”呢?其实,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三驾马车”都是产业、商业和金融。我们现在的经济学思维,是按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行业划分的,第一产业提供原材料,第二产业加工原材料制造成产品,第三产业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所以叫做三次产业,“次”字说明这个顺序、这个流程。 这背后反映的是初级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学思维,以实物产品为中心,所有行业都被视为产业,像商业和金融业也被归结为第三产业。在初级工业化阶段,这个划分是适应时势需要的,如果三次产业份额相对平衡的话(如第一产业30%,第二产业40%,第三产业30%)。但是如果当第三产业超过60%甚至接近70%,而第一产业低于10%甚至在5%左右的话,这个结构就失衡了。 也就是说工业化初步完成之后,服务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之时,三次产业的经济学思维就到了调整的时候。这个时候,原来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可以进行合并,合并后就叫做产业,大体占40%的份额,原来占据60%以上份额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则进行拆分,一半叫做商业,约30%份额,一半叫做金融业,约30%。现在说金融业占这么大份额,好像很不靠谱,但是过几年,或许就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如果想想美国的金融业,就更加可以明白了。 那么好,说回这次的民营银行试点。在一商看来,五个名额十家企业,其中最有前途的应该就是两家,就是阿里万向联合体的那个名额,和腾讯百业源联合体的那个名额。但是这两家之中,谁是获益最大的赢家,我个人的答案是阿里万向联合体,阿里是商业拥抱产业,万向是产业拥抱商业,然后一起拥抱金融,发起最有想象空间的网络银行。 相比之下,腾讯百业源联合体没有这样的效果,腾讯做互联网可以视为大商业,百业源做投资业务视为大金融,两者联合一起做民营银行,最后也只是商业拥抱金融,金融拥抱商业,然后一起做大金融,但是,最重要的是,产业还是实实在在缺席的。 即使说上最近的腾讯联姻京东,问题也还是如此,腾讯是互联网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广义上还是商业,京东属于电商更加是商业,那么不论是腾讯拥抱京东,还是京东拥抱腾讯,都是商业拥抱商业,抱团取暖,惺惺相惜。 当然从体量上说,腾讯联手京东,新名词诞生了,叫做“腾讯鲸”(鲸与京东的京谐音);阿里联手万向,新名词诞生了,叫做“阿里象”(象与万向的向谐音)。鲸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两强对决,应该是一场世纪大对决。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阿里象”即将拥有产业、商业(电商)和金融等 “三驾马车”,而“腾讯鲸”即使有了民营银行,也只有商业和金融两驾马车,“腾讯鲸”的产业马车在哪里?哪里是“腾讯鲸”即将进军的产业帝国?会不会是比亚迪? 万向钱潮是万向资本帝国的航空母舰?和阿里联手驶向何方? 题记:如果阿里入股万向钱潮,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腾讯要考虑入股比亚迪? 我承认,一商是后知后觉了,怎一个叹息了得! 在万向收购菲斯克不久,我就看过媒体报道的《鲁冠球的万向资本帝国》,当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收购热门新闻的衍生阅读品而已,甚至于对“资本帝国”的称谓不以为然,以为至于吗?如果真的是资本帝国,小子不才,怎么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 唉,是不是真的后知后觉? 等到3月10日新闻出来,万向集团联袂阿里巴巴发起民营银行(之所以用“联袂”一词,是突然发觉万向实在不是阿里的小伙伴,人家块头实在不小,另外阿里对决腾讯,不找高手找小伙伴能行吗?),我才急慌慌想起之前看过的这篇文章,认真阅读下来,终于觉得“万向资本帝国”一词用得妥当乃至贴切,其中布局的精妙,还不得不一说。 根据《鲁冠球的万向资本帝国》一文披露,万向系在A股市场直接控股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万向钱潮、顺发恒业、万向德农、承德露露,作为第二股东参股的还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色股份、航民股份、兔宝宝和国企广汽集团。在一商看来,控股的四家算是四大护法,参股的四家算是四大金刚,这天龙八部布局着实不简单,看似毫无章法,其实暗藏玄机。 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最日常的生活需要。从“衣食住行”这个思维出发,就会发现,万向的天龙八部布局精妙估计独步全国: 首先,万向德农是做农产品的,也就是做食品行业的,承德露露是做饮品的,都属于食的领域; 第二,参股的航民股份主营纺织印染行业,属于衣的领域; 第三,顺发恒业是家房地产公司,参股的中色股份做矿产做基建,参股的兔宝宝做木业家具,都是房地产的配套行业,属于住的领域; 第四,万向钱潮是汽车零配件的龙头企业,参股的广汽集团是国内前六的大型车企,属于行的领域。 好啊,《鲁冠球的万向资本帝国》一文说到,“打铁匠出身的鲁冠球,一直以农民自居,万向的总部也一直在萧山。”既然是以农民自居,人家把衣食住行都想到了,天龙八部之内自给自足都可以,加上资本平台整合统领天龙八部,人家万向怎么不是资本帝国? 而在天龙八部之中,万向集团发家在万向钱潮,万向钱潮就是万向集团的嫡长子。如果说天龙八部是万向资本帝国的航母战斗集群,万向钱潮是不是就是其中的航空母舰? 由此说远一点,阿里牵手万向发起民营银行,估计不仅仅就合作金融业务这么简单。如果是腾讯联袂京东是抄了阿里的电商大后方,那么作为反制,阿里最需要的同盟军应该就是万向。合伙办银行,如果关系不是铁到一定程度,真的是犯不着,而且高风险。如果说京东的上市估值很高,但是想想前面分析的万向天龙八部,实力也不是一般的强,腾讯加京东,阿里加万向,难道就是未来的对决格局?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腾讯走的是入股京东这条路,那么既然是反制,阿里除了和万向合作办民营银行,未来有没有可能直接入股万向钱潮? 如果阿里入股万向钱潮,在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注入万向钱潮的未来预期中,以及万向收购菲斯克产生的未来想象(包括未来菲斯克注入万向钱潮的可能性),阿里将大大拓展自己的帝国版图。目前而言,电商领域,衣食住行之中前三者都已经是电商的帝国版图,住除了家电作为传统项目外,最近在网上做买卖房地产中介资讯业务的乐居也成为腾讯和阿里争夺的目标,而作为行的领域,在线旅游阿里和腾讯已经在抢,但是份额最大的汽车领域却还没有涉足。这样讲的意思,是不是意味着,如果阿里入股万向钱潮,将快腾讯一步? 如果阿里入股万向钱潮,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腾讯要考虑入股比亚迪? 这场世纪大对决,真的很让人期待。如果这样一直打下去,实力相当,那么就只能一直耗下去斗命长,这个时候,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就显得很重要。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见一商之前写的《对决腾讯:阿里应该投资喜羊羊?》,要不然,这话题说起来就真的没玩没了。 好,就写这么说。如果读者朋友觉得有理,就请帮忙把这帖子顶起来,如果帮忙广而告之,那就更加感谢。谢谢! |
|
来自: 诸相非相118 > 《题材龙头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