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的独与老子的孤

 ntex 2014-03-16

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其实是完全的两种。

他们身处在不同的时代,前者春秋,后者战国。春秋的老子相对比较从容,还有烹小鲜的逸志。到了庄子时,虽说是逍遥游,其实是在逃命。庄子在道教中没有什么位置,这既说明他的思想与宗教无关,也暗示了庄子和老子根本不是一种哲学。

而更为根本的是,老子的哲学是——孤,而庄子的是——独。

孤独本是一个人的状态,却又可以分裂为两种:独与孤。

独,就是独自、一个人。人在这世上生存,或者一个人独自生活,或者群居、住集体宿舍。群居者易受他人影响,不是独者所愿。独者喜欢一个人做事,喜欢以独立精神超越集体主义。因而独者有自己的生活观念,生存态度,不会为他人而改变。

孤不是独自的状态,而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对死亡的感觉。即便群居,周围有一群人,许许多多的挚爱亲朋,一个赤裸裸地面对世界、想死或想到死的人,他也是孤的。死,并非意味着不热爱生命。死,有时也为了生。一个甘愿赴死的人,其内心的阳光应当是正午。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独,是老年无子;孤,是幼年丧父。由这种血缘家族的成员组成来定义出独与孤的不同含义,实在是再精妙没有了。

老年无子的独,是未曾有过子。而幼年丧父的孤,是曾经拥有。二者对心灵的影响完全不一样。独者已在这样的独中生活了一辈子,面对无数次的可能性而希望落空,无人可以继承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孤者从幼年、自记忆的开始就沉浸在缺失的情绪里,那种(父母)死亡的模糊印象永志难灭。

艺术也是独者的艺术,没有与人合作的可能,因此与庄子相契合。他生,艺术在。他死,艺术亡。独者的艺术,是没有子嗣的。

宗教是孤者的宗教。宗教的前提就是死亡之神(父母——>上帝)的存在,宗教的结果就是面向死亡而生的喜悦。

庄子的思想就是独者的思想。梦蝶只能一个人,解牛也是一个人,逍遥游更不需要伴,鲲鹏也非出双入对,井底之蛙自个儿望天,……。独者于天地人间如何成全自己、怎样保全自由。当说出“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时,就注定处在一个绝对的独当中了。

庄子既说有,又谈无,他始终狡猾地处在有、无之间。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是个绝对的相对论者,秋豪有其大,泰山有其小。正是这绝对的相对论,才达到了齐物的地界,物我两忘地躺在了葫芦舟上。

而老子的道德经里,孤的意味随处可见,面向死亡而生的气味俯闻皆是。他通过孤道找到了虚谷,那里有一扇大言希声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在这扇门前,老子看到了与死亡相反然而又相通的新生之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虽然老子也讲生生死死,却没庄子的频率那么高,而是喜欢玩些自残的游戏,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于是,他见到了不死的谷神,找到了伟大的母性——玄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