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学习伤寒论的一点心得

 中医二羊 2014-03-17

原来我读伤寒论,亦是按前贤所言,先读原著,再参注本.但这样读了一些时日下来,发现效果很小.说白了是一点收获也没有.前贤诸辈说的读法对不对?当然是对.但对有个前提就是您的古文学的相当好的情况下,这样读是最省力气,最有收获的.更直接的一点就是您自已读伤寒,不仅能读懂,更能读出病机,理法方药来,再参合他书,自然收获颇丰

例如关于伤寒论厥病就比较难理解。

厥微热微、厥深热深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正气不衰的条件下,根据厥之微甚推测热陷的深浅,或者是根据邪热的轻重推测厥之发展。就是说,热微则反应轻微故厥微,热深则反应强烈故厥深。其二是在正气不支的情况下,热微则阳损轻微而厥微,热深则阳耗太甚而厥深,实际是一种病机的相续。临床上的感染性休克,肛趾温差越大,往往病情越重,可以说是厥微热微,厥深热深。当病情加重时,由于血液灌流不足,多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自然表现出脉微气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目眩自冒、小便不利等症。这种厥深热深,与其说是阳胜阴格之假厥,莫如说成是邪盛正衰、热厥向寒厥的过渡更为恰当。

最后还要谈一下用伤寒,怎么用?什么情况下用?

如果前面读书细的话,则不难,像我这样读书如刮风者就有点难了.呵呵.比如麻桂二汤,俱有发热头痛之症,怎么分清是麻?是桂?桂枝汤与麻黄汤之别处有二:1:一为自汗出,一为无汗.2:一为浮缓,一为浮紧.把握这二点就可运用自如.现举陈瑞春治验一例,某人,伤寒后,以汗药发之,遂汗出如洗,混身难受,陈以伤寒中:伤寒,发汗后,遂漏不止,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以桂枝加附子汤一剂,而混身爽慧.
伤寒之案很多,如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的伤寒验案等等,还有许多存在各家医案中,只须学者自已细心查其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