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管理真谛《江苏省“精细化管理”特色学校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转]》 ![]() 本次研讨活动连头带尾共有6天,前三天在扬州,后两天分别在泰兴和溧阳。研讨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讲座、听课和班主任沙龙,共听讲座四场,听课四节,参加班主任沙龙一次。 下面就一些重点的学习内容作个具体介绍: 第一场讲座,是由扬州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力耕作的《寻找“我的莫扎特”》。 这场讲座主要是谈学校管理智慧和领导艺术,讲座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开始,讲的是美国纽约州原州长朱利安尼竞选州长后兑现的一个承诺,当时美国纽约的地铁站社会治安很差,贩毒、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治理难度很大。朱利安尼在竞选成功后就兑现他搞好纽约地铁站治安的承诺,他整治的方法,不是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而是大力改进地铁站广场的广播系统,不间断地播放莫扎特的经典、舒缓的音乐。这些犯罪分子听了这样高雅的音乐后,仿佛是良心发现一样,很少有犯罪行为发生了,贩毒的再也不贩毒了,抢劫的也变得温文尔雅了,地铁站的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这个故事中的“莫扎特”就相当于具体做一件事的策略和方法,这个故事也给我们以启示,做管理要跳出管理本身来做管理。 那么作为学校的管理,学校的“莫扎特”在哪呢?通过听王力耕先生激情四射的报告,我们懂得学校的莫扎特其实就是一种学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它有两个特征要素,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二、每个人都可能获益。因此学校的莫扎特的作用就是努力营造一种精神文化氛围,并依靠舆论来影响人,使得学校的主张成为全体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使其原有的行为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场讲座使我们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而且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智慧。 首先,讲座让我们增强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那就是对学校管理要“管什么”的反思。 学校管理,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和衡量它的成效: 一、要看学生,学,是否快乐;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人的尊重”不够,要呼唤“有道德的教育”,而不是“教师仅仅关注刻板的分数,学校仅仅追求单纯的升学率”,学习要力争扬长避短,要反思学校的教育是制造“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实,这一点,郎溪中学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2004届计算机综合班,每年的体艺班,规模化扫盲、模拟招聘会、模拟法庭、湖心亭文学社、野外综合实习、各单位部门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其实这些都是扬长避短的教育,都是一种快乐而高效的教育。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这些成功的案例好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并没有串起了形成一串有价值的“项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保障这些有益的教育形式坚持下来,形成一贯制,转变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二、要看老师,教,是否有效;现在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关注不够,因此要呼唤“差异性”的教育,而不是“种方西瓜”的理念;梅岭中学创办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它是通过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区和单位,来获得感受和体验的教育。中国教育报和多家电视媒体进行过报道。在这里,王力耕为此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我认为蛮有道理的,即: 1.经济贫困阶段---“贫困型”教育---提高眼界,摆脱“生儿子放羊”的怪圈; 2.经济温饱阶段---“温饱型”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使人的行为更文明; 3.经济小康阶段---“小康型”教育---关注科学素养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使人的行为由文明走向文雅; 4.经济富裕阶段---“富裕型”教育---不带功利性,教育成为人一生的一部分,为尊严而自觉接受教育。 新郎中已经站在了一个崭新起点,如果从王力耕先生划分教育的四个阶段来看,我想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了,因为新郎中的领导层早已谋划好并正在实施郎中未来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今后的郎中要打造成全面一流的新郎中、追求卓越的新郎中、品味高雅的新郎中和平安和谐的新郎中。当前,我们已经有了明显的办学理念,并且已经把这种理念的东西转变成了思路,然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那就是我们如何把思路落实成得力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后要为之努力的吧。 三、要看毕业生,是否有潜力?是否眷恋母校?现在的教育对“人的完善”关注不够,因而许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往往只是“有知无识”的人。在这里,王力耕提出教育必须:1.以尊重人为基础--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和差异;2.以发展人为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3.以完善人为目标--完善学生的性格和人格。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兼顾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今天我以母校为自豪,明天母校以我为骄傲”。 其次,讲座让我们获得了许多管理的智慧和艺术,那就是对学校管理要“怎么管”的反思。 管理,就是“说你该做的,你所说的,查你所做的,评你做过的,改你不足的”。王力耕先生提出学校管理水平的三个层次:以人管人--你必须这么做,此第一层次;以制度管人--我不能这么做,具有约束力,此第二层次;以文化管人—我应该这么做,具有内驱力,此第三层次。 王力耕重点就“怎么管”这个话题中,从策略选择谈了六个方面: 1.合理定位,主要是谈各级领导的合理分工; 2.事务分类,主要谈各类事务的管理策略,如事务性事情,靠制度,制度要细化,矛盾类事情,靠公心,公心要正,等等; 3.营建机制,主要如何营建机制的问题,如开展公平的教学竞争机制、坚持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完善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等; 4.发展教师,主要谈发展教师的什么,如何发展教师,发展教师应注意的事项等; 5.强化管理,主要谈在遇到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的解决思路。A.如何发现问题(管理)?((寻找问题)到分管的领域转一转,发现了什么?(比较变化)与昨天的状况比一比,有哪些变化?(分析原因)找个下属聊一聊,问题原因何在?(研究对策)回到办公室议一议,采取什么措施?(尝试解决)找个方法试一试,做比不做好!).B.如何解决问题(管理)?采取课题管理方法解决问题,a理论界对此问题有何看法——应该怎么做;b兄弟学校对此问题有何做法——人家怎么做;c我校师生对此问题有何想法——现状怎么做;d你对此问题有何解决方案方法——准备怎么做(案例:班级灯管坏了怎么办) 6.做好示范。 解决了“管什么”和“怎么管”的课题后,每个学校都想成为“名校”,也应该能成就“名校”了。升学率高,可能是一所“效率高、效益显”的学校,也可能成为一所“热校”,但“热校”不等于“名校”,“名校”不仅仅是升学率高的学校,还应该有其他内涵,包括各个不同学校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输出. 每一所学校都必然有自己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也是公认的价值输出。(关于这个方面的思考,在这里没有办法展开) 本次学习的其他内容,下面进行一个简略汇报: 第二场讲座是由扬州市教育学院附中应爱民校长做的“精细化管理师未来教育的精细”,应爱民同时也是扬州大学兼职的硕士生导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以“学生八好”为抓手 实践德育精致管理;2.推行“问题解决教学法” 实践教学精致管理;3.细化“流程管理” 实践后勤精致管理;4.开发校本课程 实践课程精致管理;5.打造四支责任团队(中层、工会、班主任、备课组长) 实践队伍精致管理;应爱民提出:用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 胡燕平 陈世民 2012年3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