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卑斯山的明信片。
打开地图,观察瑞士,让人疑惑的是:这么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一个出海口。国土面积中60%以上是山地,可耕地很少,人口密度高,矿产资源贫乏,加上气候恶劣,冬季漫长,阴湿寒冷。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居然能长期位居世界富裕国家的前十名。可以说,按照她的地理条件,瑞士有一千个理由成为一个贫穷国家。可是,现实是,恰恰是瑞士的地理条件,变成了她成为富国的一条理由。这一切都要感谢覆盖瑞士国土60%以上的阿尔卑斯山。
瑞士的古老传说里有一个故事说,上帝在给全世界分配财富时,差一点忘记了瑞士。等财富分完之后,看到瑞士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无所有,上帝于是把阿尔卑斯山的一大块搬到了瑞士。起初瑞士人还不领情,认为一座大山不产粮,不出矿,终年积雪山峰林立。他们恳请上帝把阿尔卑斯山移走换给他们千里沃土平原。上帝回答说:记住,我是公义的!瑞士人最后终于明白上帝的苦心:靠山吃山,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现如今,瑞士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滑雪,登山旅游的国家。每年阿尔卑斯山带给瑞士的旅游收入,使瑞士这个小国,成为了旅游收入的大国。正是因此,来瑞士旅游,游览阿尔卑斯山是一个主要内容。而在阿尔卑斯山行程中,被公认为最漂亮的三座山峰是勃朗峰,马克洪峰和少女峰。
我们游览的第一座山峰是勃朗峰。选择勃朗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勃朗峰的名字。因为大名鼎鼎的“万宝龙”品牌就是以法文中勃朗峰的名字命名的:Mont Blanc。勃朗峰位于日内瓦东南方向大约50公里,网上介绍“瑞士旅游”都把勃朗峰作为瑞士旅游景点之一。当我们在酒店询问“怎么去瑞士的勃朗峰”时,酒店经理马上纠正我们说“是法国的勃朗峰”。我们困惑地问,为什么我们印象中“万宝龙”是德国的品牌?那位经理吧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万宝龙的意思就是勃朗峰,当然是法国的品牌。尽管经理讲的这么肯定,我们还是去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这才确定,这位骄傲的法国经理实在是太爱国了,维护了勃朗峰属于法国不算,还差点误导我们,把万宝龙当做法国品牌。从资料上了解到万宝龙的来历是:1906年,在德国汉堡有三个好朋友,一位是开文具店的,一位是工程师,还有一位是银行家。他们认定墨水钢笔前途无限,于是决定联手生产一种高级钢笔。三个人不同的行业背景刚好构成了“产,供,销”,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制作世界上“最”好的钢笔。为了体现追求质量上的最高峰,他们为自己的品牌选择了一个形象代言: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采用了勃朗峰的名字后,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商标。过去我们总以为“万宝龙”的商标是一朵小百花,去了勃朗峰后我们才知道那是一个误解。其实那个商标是勃朗峰的俯视图。勃朗峰从俯视角度看下来是一个圆形的顶盖,而且常年积雪,所以万宝龙的商标真正的含义是勃朗峰经年积雪的峰顶。 没想到“万宝龙”一个德国的牌子却用了法国山峰做名字。看来德国人早就有“欧盟”的意识了。
 原来这六角小百花其实是勃朗峰顶的俯视图。
对许多游客来说,游览山峰的准确意思当然是来到山脚下而已。对大多数人来讲,要登上峰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欧洲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高度是4810米。游客们可以开车到达海拔1032米的霞慕尼镇(Chamonix)。位于雪山脚下的霞慕尼镇是一个旅游热点。它位于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三国的交界。是滑雪,登山爱好者的圣地。这里也有欧洲最高的缆车站。缆车分两站把游客送到2317米和3842米处。每段收费为40欧元和20欧元,可谓价格不菲。登上山峰后,可以参观一个十几万的冰洞。但是由于我们事前的功课没有做好,到了霞慕尼镇发现时间根本不够,所以只得放弃坐缆车登顶去看冰洞。当时我们还自我安慰说,这次只是探路,下次来一定安排时间坐缆车去看那个冰洞。可是最近听说,由于全球变暖,那个冰洞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是真的话,那次没有去坐缆车真是一个失误。
 “万宝龙”给勃朗峰拍的标准照。
 网上“万年冰洞”的照片。


我们游览的第二座山峰是马特洪峰。马特洪峰被称为阿尔卑斯山最雄伟的山峰。从历史上说,这座山峰和中国还多少有些渊源。二战时为了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美军制定了一个“马特洪峰计划(Project Matterhorn)”,在中国成都等地修建轰炸机基地,对日本实施空袭。所以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马特洪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吸引我们的另一个原因是位于山峰脚下的Zermatt小镇。这座小镇号称是世界上空气最洁净的小镇,因为在这里是不准汽车通行的。我们的车只能开到离小镇20几公里外的电机车站,坐上电力火车抵达小镇。小镇的交通工具都是电瓶车,果然没有看到普通的汽车。因为是位于雪山脚下,空气当然很清馨。可是说,就是用电瓶车取代了汽车而把这个大肆炫耀为世界上最洁净的城镇,给人的感觉是有些言过其词。至少感觉上并没有比其它城市“看上去”洁净多少。马特洪峰给人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她金字塔型的峰顶。身披着皑皑冰雪,背倚蓝天,腰缠白云,其风度和气势的确令人过目难忘。虽说马特洪峰只有珠穆朗玛峰的一半高,但是据说由于她特别的形体大大增加了攀顶的难度,所以特别为登山人士所热衷。 马特洪峰明信片。
 为了保证空气清洁,只有这样的电力火车才能接近小镇。
 小镇上的交通工具是这样的电动车。
从山脚下看马特洪峰,当然只能看到一角。
勃朗峰以它的高度俯瞰欧洲大陆。马特洪峰则以它雄伟的身姿赢得敬仰。而少女峰却是以它优美高雅的景色,迷倒千千万万的崇拜者。游览少女峰先要经过它的门户之镇Interlankn。德语Interlaken意思是两湖之间。这个名字源于小镇夹于Thuner湖和Brienzer湖之间。这个两个湖水就是由少女峰上流下的雪水形成的。那清澈碧绿的湖水,让人看了陶醉心迷。多少人在文章中赞叹“此景只应天上有!”瑞士人更把两湖比作“上帝的双眼”。有一篇文章对Interlaken的评价用了“一塌糊涂”的说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确,当你来到湖边,真觉得很难找出更美的词汇来描写这仙境般的山水,所以无语之下,挤出一个“一塌糊涂”也是情有可原的。从Interlaken再向少女峰前行,就来到著名的“水帘镇” Lauterbrunnen。这座小镇,群山环绕,山顶上一条条瀑布如水帘般地悬挂在山间。小镇由此得名。从这里,游客可以坐缆车登山。我们在瑞士的旅游,是我们第一次驾车在欧洲旅行。租车的好处当然是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自选行程。瑞士的山水可以说是风景如画,这让我们有些忘乎所以。因此,总想把这辆车的使用发挥到极限,结果总也下不了决心弃车而行去坐火车或缆车。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个遗憾,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Interlaken,“上帝的双眼”。

 可惜当时用的傻瓜机,拍不出湖水的蓝,青山的绿。
 “水帘镇”四处瀑布高悬。
 望着绿色山坡上的小木屋,真觉得这里像世外桃源。

少女峰明信片。
大约是位于欧洲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据说是世界上带来旅游收入最高的山脉。从这个角度说,它真是一座“发财山”。我们游览了它最美丽的山峰,虽然没有能发什么财,但是的确是领略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魅力。当然,应该说我们选择的季节也不错。夏季的瑞士和阿尔卑斯山,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虽然山峰上仍然是白雪皑皑,可是山下温度宜人,再加上蓝天白云,真的让人留恋往返。


网上明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