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之外无思维,实证、推理看世界

 桃山书库 2014-03-18
逻辑之外无思维,实证、推理看世界 

河边

中西医争论成了一场浑水仗。既然老芦还没出门,我老婆倒是出了门,给我放了五天假,我赶紧也来加入搅合。

首先说说我的题目。“逻辑之外无思维”是说人的思维过程必定是逻辑性的,没有其他的选择;“实证、推理看世界”是想说,人的关于世界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证和推理获得的。我认为这是关于人如何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规律,不弄清这两点,中西医讨论免不了会成为浑水仗。

我分下面四部分(思维的逻辑性、推理和实证、现代科学和西医的难题、中医的未来)展开说一下,欢迎大家批评。先向读者说明,我并不认为自己弄明白了问题的每个部分,深知自己缺乏驾驭文字的功力,读者如果看不下去是我的问题,绝不是你的问题,这里致歉在先。

一、思维的逻辑性。
1、思维的逻辑性早已是一个说滥了的话题。我这里想说的是:思维的逻辑性是唯一的思维分析过程,思维只有逻辑地进行。所谓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式的说法只是一种方便,为的是强调思维结果的不同,并不能说明思维可以不用逻辑而进行。例如画家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来将对象“写实”,也可以通过分析抽象对对象“写意”。

思维的逻辑性来源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所发生的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事件之间无例外地存在的因果关系,这是时空的有序性决定的。刮风下雨、生老病死、社会兴衰,每个事件都有自己的相关因果事件。如果自然界产生过不按我们的逻辑性思维的人,这样的人也必然因为无法认识自然的因果关系而被淘汰。

2、但是,思维的逻辑性并不能自发地启动思维,思维需要首先由感觉获得启动条件。这个特点是由人类智慧(通过思维得到体现)的两个指向所决定的:希望理解世界(包括人自身)是什么样的,以及希望知道如何改变世界(更好地生存)。所以,智慧始终指向与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首先了解这种变化的途径只能是感觉。如果没有来自感觉的关于世界的信息,思维是无法启动的。例如实验证明,当人置身于无光无声、温度与体温相同、并且不穿衣服的封闭环境中时,人便迅速失去了思维能力。要提醒的一点是:感觉是感官的功能表现,没有对应感官的“感觉”不是我这里讨论的感觉。(我下面用的“感觉”和“观察”均指利用感官认识事件的过程。)

3、其它的如顿悟、想象、好奇等智慧因素都是思维过程中对于逻辑过程发生影响的智力因素,而不是取代逻辑过程的不同过程。例如人对于某个问题进行思考久不得解,某夜突然想到了答案,这就是所谓的“顿悟”。顿悟不过是对问题所涉及的某个因果要素作了确定,使得停顿了的逻辑过程得以继续;顿悟并不是一个不同的、可以取代逻辑过程的另一种思维过程。

4、表达是思维的阶段性总结,表达方式是主体对于原始思维对象的选择性抽象,其方式和抽象程度取决于人的需要和表达能力。例如人看见一棵树可以表达为图画、语词、数字、或其他符号。表达的不同不能用来说明思维过程中的逻辑过程是不同的;思维的相同的逻辑过程决定了表达方式是可以变换的,这点在本节开头已经说过了。

二、实证和推理
1、人类关于世界和自身的知识是所有个人的这类知识的总和。由于个体的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和获取知识方法的差异),人类知识的总和包括个体间对其有歧异和对其无歧异两部分,因而引发“辨伪”。由此可见“辨伪”永远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同时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

2、前面第一节说过,思维始于感觉,即感觉给人提供原始的事实,人通过思维得出关于这个事实的想法。从事实到得出看法是一个过程,因人在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而分为两种过程:实证和推理。

3、实证过程的特点是其在思维的每一步都对因果链上的每个因子的存在进行证实,最终得到关于原始事实的想法。例如人看到某地有个水塘(原始事实),提出问题“水从哪儿来的”?雨天时看到水落入池塘,结论说“池塘里的水来自天上”。实证过程有“自然实证”和“实验实证”的分别。自然实证完全是通过感觉自然现象得到事件的有关实证,例如上面池塘来水的问题。实验实证则是后来人的发明,它可以通过人为地设置条件来“制造事件”,观察其发生机制;也可以通过人为地改变感觉条件来认识事件。以闪电为例,实验实证可以通过人为地制造闪电来观察它,也可以对自然界的闪电拍照后观察它。

4、推理指的是按因果顺序从观察到的事实引出对于事实的看法, 特点是要求对于因果链上的每个因子的“逻辑合理性”进行检验,凡是能通过检验的就可以赋予“逻辑真”,进而继续逻辑过程,直到得出结论。例如上述水塘问题,人可以推理说“水是从别处飞过来的”。推理有“经验推理”和“虚拟推理”的分别。经验推理是建立在过往的经验的基础上,虚拟推理则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如上面的“水从别处飞过来的”推理就是虚拟推理。如果一个人曾经见过下雨,看见水塘里有水就推论说“水是来自天上”便属于经验推理。

5、推理和实证可以在思维过程中交替使用。古人的观察手段有限,缺乏对于事件/事物的深层观察的能力,所以有关事件的深层因果关系的解释都是来自推理。

三、现代科学和西医的难题
1、简单来说,现代科学本质上指的是上面提到的“实验实证”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人为地控制和/或设定事件发生的条件来增加事件发生的平率和可感知度,从而使完全受限于自然条件的“自然实证”的知识获取过程发生了极大的进步,使得可以被人通过逻辑思维加以认识的事件大大增加了,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也大大增加了。特别要说明的是,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实验实证”手段和古人的“自然实证”的区别除了上面提到的进步外,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实验实证方法的发展很快使之成为包括检测物质和能量两者的方法,并且能通过质能转换来建立两者的联系,这是“自然实证”没有的。

用实验实证方法获得的知识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所以,说某项知识(或知识体系)是否科学,决定的因素是看该知识是如何得到的。

2、如前所述,“辨伪”是获得知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对于通过实证方法获得的知识也是如此。科学方法(实验实证)发展出了一套辨伪方法,包括检验对象(即特定的想法)的可证伪性、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逻辑上的自洽三个主要手段。后来的科学发展出现的问题说明科学的辨伪方法/手段并不总是可靠,构成科学的自身问题。

在进一步讨论科学的自身问题前,有必要首先说明,如前所述,人类智慧的指向是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所以人获得的知识也有这样的分类。科学知识因此有“理论知识”(目的为理解世界)、“应用知识”(目的为改变世界)之分。

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来说,应用科学知识远比理论科学知识要大,“科学爆炸”主要是应用科学知识的“爆炸”。虽然理论知识是实用知识的基础,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上面所说的“科学的自身问题”主要发生在理论科学知识范围,实用科学知识并没有因为那些问题而不能发展,而是在理论尴尬的同时发展得更快了。原因在于实用科学和理论科学所用的方法和研究的对象都有差别。

3、理论科学领域的因果性颠覆等问题因此不能成为质疑实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的充分理由。实用科学领域的主要问题是“复杂大系统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这是因为复杂大系统的因果关系的多向联系造成的,属于“高次方程是否有解”的类似问题。世界的因果性在实用科学领域至今仍然是事件间发生联系的基本规律,思维所赖以进行的逻辑性因此也是唯一适用的。

4、运用科学方法建立的现代西医是实用科学,西医的基础医学部分构成西医的理论部分,临床医学构成其应用部分。这种划分容易造成与前面所说的“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的混淆。简单的区别方法是:就整个科学体系而言的“理论科学”探究的是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其“实用知识”提供的是人能够具体地改变世界的方法,但两者间无法画出严格的界限。所以质能方程式提供的是对于物质世界的本原的解释,属于理论科学;运用它得出的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的方程式则属于应用科学,属于“原子弹学”的基础部分,进一步发展的制造原子弹的技术则是“原子弹学”的应用部分。

5、人体属于复杂大系统,系统的紊乱无法预测(即对于问题无法获得定义解);但简单局部问题可以预测(即问题可以获得定义解)。例如,死亡属于系统问题,个体的死亡时间和具体的原因无法预测。骨折属于简单局部问题,可以获得定义界。再比如,精神疾病属于系统问题,无法预测。心脏的房室隔缺损属于局部问题,有定义解。

6、实用科学领域里的复杂大系统的预测困难源于问题本身的复杂和人类手段的有限,而不是思维的属性问题。科学方法的发明只是给人提供了另一种手段,这个手段证明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科学并没有改变思维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实用科学领域所涉及的事件/现象仍然是属于因果世界,逻辑思维仍然是唯一的思维方法,实证和推理仍然是知识来源的两个过程。不论一个人如何相信科学方法的可靠性,他还是要同时依赖实证和推理两个方法获得知识。(举例略。)

四、中医的未来
1、我认为中医有效。中医的有效除了有无数的中医实践案例的支持,也有通过观察特定中草药的有效性进而从其中分离提纯并进一步合成相同的分子结构的化学药的现代药学研究案例的支持。这点我以为无须赘言。

2、中医体系是古人通过逻辑思维,经由实证和推理建立的。只不过如前所述,古人由于观察能力的局限,古人主要是经由推理,其中又主要是经过“虚拟推理”来建立中医体系的。在古人在解决实证和虚拟的矛盾时,引入哲学解释来完善自己的系统,最后成为包括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的中医体系。所以,和其他的古代知识体系一样,中医的理论体系自然无法通过现代科学的实验实证。用“中医的思维方法独特”来解释这种现象是没有说服力的,我前面已就此给出了论证。

中医思想因此没有特殊的可以为现代科学所面临的困难提供帮助的价值。但是这不等于说中医毫无价值,我觉得中医还是有它特殊的地方。

3、中医有效性如果的确存在,这种有效性就必然有因果解释,而且必须是可以实证的因果解释。我以为中医的实证困难在于中医系统的某些特殊性。

中医的诊断手段是望、闻、问、切,分析起来可以看出,其中除了“切”以外,其他的手段也是今日西医仍然在用的手段,目的是用它来获得关于物质存在的实证。例如“望”可以获得黄疸存在的事实,“闻”可以获得糖尿的事实,“问”可以获得其他的事实。但是“切”则是一个特别的概念,因为它的目的是获得能量信号,而非直接的物质。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除了药物是物质手段外,其他三个都是能量手段。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从中医的诊断中去掉“切”,治疗中只保留中药,则中医的“现代化”就很容易完成了。正是中医中的能量概念造成了中医的复杂性,这就是我要说的中医的特殊性。

4、前面第三节里特别指出,现代实证包括质、能两部分,并且通过质能转换相联系,这是古人完全没有的概念,中医自然也没有质、能转换的概念。弄清这点就容易明白中医里的很多概念混乱问题。记得很久前讨论中医时老芦曾经举过好多例子说明中医的概念混乱,我认为其中大多是典型的质、能混用的例子。

遗憾的是,国人在研究中医时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恐怕绝大部分努力放在力图证实中医概念的物质实证,例如力图发现经络的解剖学基础。其实中医治疗的针灸疗法的实质是在某个部位(穴位)施以能量,在另一个部位(病灶)获得能量(假定针灸方法的确有效)。这个能量的传递所通过的经络是古人的虚拟推理的产物,与其去证明它的解剖学存在,恐怕首先要弄明白是否存在这个能量传递。切脉则是中医诊断中通过在手前臂感受脉搏的动能变化来诊断病情。如果切脉可以诊断疾病,就必然存在脉动能量的变化和疾病有特异性联系。

5、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出路(即获得能够对于现代科学提供某种启示的地位)在于是否能建立疾病的特异能量谱系。中药部分无论其效果如何,其有效性总是要放在物质相互作用下面来解释的,不是新东西。而疾病的能量谱系这个概念才是中医特有的,需要加以证实的。西医里其实也有能量谱系和疾病的关系的概念,如心脑电图就是能量变化和组织生理变化的联系。但是西医里这样的联系的建立是通过实验实证(检测电磁波变化)建立起来的,不是“虚拟推理”。中医没有相应的实证手段,所以其理论只能是推理。如果中医真的是“充满智慧的”知识系统,不管这种“能量特异变化与特异疾病相关”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证实在我看来都将是一项真正的“中国特色”。除此以外,中医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它为中国人服务过,现在还有人在用它,值得尊重;不过它还是要解决它的一些问题,如中药的毒性问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