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美文)渴望相逢

 泉城柳荷 2014-03-18

渴望相逢

                     

    月光如水,街道静谧,树冠繁茂的法桐,偶尔在两旁舒展出叶子的沙沙声。

    地上树影婆娑,如水中荇藻交错。独自一个人走者,宛如荇藻间的鱼儿,自由地缓缓地游着。

不知多少次了,在这乡村味浓浓的油田小城,安享这月夜的宁静。这是近两年渐成的习惯。往常,在这满月的光里,常常想起东坡,想起东坡的承天寺夜游,心中氤氲着一种明净幽闲的意境。有时,这月下的街道也想象成戴望舒的《雨巷》,在月光里,也希望逢着诗中那个和他一样结着愁怨,有着丁香般芬芳的姑娘。

今夜,我的心亦如《雨巷》的凄迷渴盼。仿佛撑着油纸伞,独自漫步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的诗人。不过,我不再渴盼逢着诗中想象的形象,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在街上出现。

两个月前,她离开了这座小城。

记得初识时,在那个我们共事的校园,与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在目光碰撞的一瞬间,忽然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感觉,这感觉一下子点亮了心灵。也许是被她独有的书卷气息所吸引,也许是因她的清秀文雅而倾慕,也许是为她心灵的真城而心动,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后来,我们彼此常到对方的办公室里坐坐,谈谈,心扉完全敞开,让话语自由地流淌。我们谈所看的书,谈所教的课,谈对世事的看法,谈一切的一切。两颗心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关照间,度过了那些在平淡的校园里却不觉得平淡的岁月。也许真情无须多语,有时课下瞬间的相遇,几句简单的话语,一掬灿烂的笑容,就是彼此心的暖流。那时,我觉得校园的天空总是那么碧蓝,阳光总是那么明媚,每一株花树都散发着美的生机,年轻的我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

再后来我去了机关,但仍在同一座小城。因为公务的繁忙,见面的机会少了。因为相隔不远,有时独自漫步的时候,心想,说不定哪一天能逢上她。这样的想法有很多次。有时也真怪,没过几天真的就不期而遇了。然而,还是不相遇的时候多。有时几个月见不到她。尽管如此,因为同在一座小城,总还是想,说不定又要逢上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天天在不经意和无奈间悄悄地流走了。后来我知道,她很少出来,她在利用一切时间攻读学位。然而春去秋来,她的真城依旧,她的高洁依旧,她的音容笑貌依旧,她的气质、魅力因多了一份成熟而更加令人心醉。每一次相遇和交流,总让心灵感到净化和娱悦。因为相知和相敬,心灵总是自然而然地相互关照,相互鼓励和相互祝愿。

有时我想,心灵的伴侣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那种性情、人品、学识等等都使你倾慕而又相互倾心的人,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也难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所谓千古知音难觅,人生难得知已。茫茫人海,漫漫一生,所结识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人在世上,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在哪里工作或学习,结识什么人,往往是不由已的。甚至自已也想象不到。有时,我对朋友开玩笑说,以前,我做梦也没想到竞和你在一起。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份吧。因此,千里万里来到一个地方工作,相识,而后又相知相敬的朋友更是让人觉着倍加珍贵。正如我与她,因为相敬之重而往往心生一丝怯意,有时甚至不敢电话相约。因为相知之深而思之愈切。这样的思念,是不由自主的,是油然而生的,是心灵深处的一种自然之泉。心儿悠闲时,会想,她要是也在此多好啊。身处外地时,见到心动的风光,总会倏然生起与之共享的念头。不管是在“胡马秋风蓟北”,还是“杏花春雨江南”,亦或遥遥万里的海外,每当离开小城,往往思情愈浓。

    今夜,我们是无法相逢了。此刻,在这朗朗的月光里,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漫步在你的水乡街头呢,是否走在杨柳岸边,举头望月,想起远方的友人呢?

    一种天各一方难以相见的怅然,一种同在小城时感觉不够珍惜的悔绪,像这如水的月光浸透着我。

    这样走着,不知不觉想起了秦观的几句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只能以此自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