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五代)王著行草书《尺牍》

 书楼寻踪馆 2014-03-18

宋(五代)王著行草书《尺牍》

宋(五代)王著行草书《尺牍》

    王著《尺牍》,纸本,行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著(?-990)字知微,五代·后蜀明华阳府(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太祖、太宗朝文臣、著名书法家、诗人。

    王著曾经学习王右军(羲之)的书法,深得他 的法则,因此当了专备宋太宗咨询书法艺术的翰林官。太宗在处理政事的余暇,注意练习写字,屡次差遣宫内侍从拿自己的作品给王著看,王著总认为不够好,于是太宗就更加专心致志地临摩学写。再拿自己的作品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仍然象以前一样。有人询问王著这样做的用意,王著说:“皇帝的字本来已写得够好了,如果立即称赞他写得好,恐怕他不再用心了。”就此以后,太宗写字的笔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代古人,当时都认为这是由于受王著严格要求所得到的好处。

    王著祖父王贲从唐僖宗(873-887年)自陕西入蜀,曾任前蜀雅州刺史。父王景环当过万州别驾。王著于后蜀明经及第,任过永康等县主簿。宋平后蜀,在赵州隆平县主簿任上达11年。因善工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受荐改卫寺丞、史馆祗候;3年后受到宋太宗召见,赐绯,加著作佐郎、翰林侍书与侍读,与另一位博通经史的翰林侍读吕文仲一同值更于御书院。雍熙二年,迁左拾遗,出使高丽。端拱初,加殿中侍御史。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
  《宋史列传五十五.王著传》载“王著教帝学书”的故事。著善攻书,笔迹甚媚,颇有家法。太宗以字书讹舛,欲令学士删定,少通习者。……太宗听政之暇,尝以观书及笔法为意,诸家字体,洞臻精妙。尝令中使王仁睿持御札示著,著曰:“未尽善也。”太宗临学益勤,又以示著,著答如前。仁睿诘其故,著曰:“帝王始攻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久之,复以示著。著曰:“功已至矣,非臣所能及。”其后真宗尝对宰相语其事,且嘉著之善于规益,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

  王著善草隶,宋初独步一时,然至今尚未见到带其本款的作品(包括墨迹、摹本或刻本)。我们只能依靠文献来了解大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王著笔法圆劲,不减徐浩,少令韵胜,其所书《乐毅论》学虞永兴(世南),可抗行也。”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称:“今中都习书诰敕者,悉规仿著字,谓之'小王书’,亦曰院体,言翰林院所尚也。”可见当时王著书风的影响所及。更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记载了王著完书模写《乐毅论》、补全智永《千字文》之事,这是有关王著书学贡献的重要事迹。黄庭坚评其书:“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诚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之功也。”此外还有其书东岳庙碑、详定《急就章》的记载。

  当然,王著最大的艺术功绩应是摹勒《淳化阁帖》。自祖刻《淳化阁帖》问世以来,对其成败得失的评价始终不绝如缕。然而,《阁帖》始创的殊勋不可泯没。在清代,连力主碑胜于帖的康有为也说:“帖以王著《阁帖》为鼻祖,佳本难得,然赖此见晋人风格,慰情聊胜无也。”

  《淳化阁帖》问世以来,官方和私家一齐动手,藏帖、赏帖、刻帖、临帖,九州大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连绵不绝的文化景象。南宋曹士冕已汇辑了由《阁帖》繁衍而出的公私摹刻丛帖34种;到20世纪初,容庚编撰的《丛帖目》竟达310余种之多。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赵孟頫才会说:“书法不丧,此帖之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