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原文from http://blog./archives/1378 这两年ITX系统逐渐成为了DIY圈子中的热门,你只要数一数show区的ITX贴数量就会知道,小型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PC系统正逐渐的家电化,由于性能过剩,人们更喜欢体积小巧美观、功能更丰富、低功耗及静音的系统。小型化系统里面又各自分出几个DIY的方向,比如小钢炮类(MATX或ITX,强大的CPU/GPU性能,强大的散热)、NAS类(尽可能小的容积内提供足够多的内置硬盘或可插拔模组)、超mini类(Thin-ITX甚至NUC主板,追求极致小体积与低功耗)等。其实个人觉得,玩ITX系统,就是玩机箱电源,这两样东西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外观、容积和内部可支持配件的选型。当然一些有条件、动手能力强的玩家,会自行设计制作机箱,能最大程度上优化ITX系统的结构。 博主掐指一算,玩ITX也有快五个年头了,最早的MODT小主机还不是ITX、2009年第一台ITX G31+ E5200,到i945+U7700,玩过AMD 6850e+6150SE,烧过一块zotac ION主板,坑爹的工包DQ45EK,zotac 8200,然后是2011年实现低功耗跨越的intel DH61DL,再到今天的DH77DF,经手的ITX板子也不少于十块了。从五年前买都买不到需要海淘,到现在遍地都是,主板和机箱厂商不遗余力的开发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看起来我对ITX的预见还是挺准的,笑~~ 之前的4-Bay可插拔NAS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多了,趁着结婚搬新家,这个NAS也该换换花样了。这次的DIY注意到几点:一是4盘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电影美剧就要占掉两个盘,婚后几年存照片的需求也会上升,6盘位最为理想;二是热插拔对我来说并非必要,3.5寸盘极少需要移动,加之usb3.0的普及,甚至用大容量u盘都能满足移动要求了;三是DC-ATX电源外置适配器最好能放到机箱里面去,拖了个尾巴总是觉得不爽。潜心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乔思伯V6机箱既符合我的审美,上得了厅堂,内部结构也正好符合6-Bay NAS的要求,简单改造就能搞定,于是就有了这个新配置: Intel Pentium G2030 其实DH77DF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到位了,主要是看重msata接口与丰富的IO扩展,加之7系列芯片组的无缝升级,便毫不犹豫升级了。随后是镰刀小锤散热器,确保低端cpu能够无风扇安然度夏。G大直插DC-ATX电源则进一步提高输出质量,同时有助于节省机箱内部空间。V6机箱需要自行设计硬盘支架才能装6块硬盘,把所有配件配齐的整个过程其实很漫长,其中还包括焊接制作电源线材。其间过程不表,下面整个NAS为大家呈上。 原来的NAS用的是G1610,看到G2030价格便宜量又足,就顺手换了一个。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CPU都够用,我没有什么实时转码的需求。 ![]() ![]() Intel DH77DF主板,我选择I家原厂板的理由一直不变:稳定和低功耗。这块板子有丰富的扩展IO接口,DVI/HDMI/DP/光纤输出/1394/eSATA,该有的都有了,做HTPC也毫无压力。加上支持mSATA,成为多用途NAS的完美方案。 ![]() Lite-On 256GB mSATA SSD,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便是主板的mSATA接口不支持SATA3。 ![]() 三星黑武士x2,现在的价格真的好贵,还好这两条买的都比较早,居然一个made in China,一个made in Korea。low profile 1.35V DDR3L,妥妥的。 ![]() ![]() ![]() 镰刀小锤散热器,刚出来的时候就看中了,从美国带回来的,40mm高度加6热管,四季fanless压i3级别的cpu,基本无压力。 ![]() 散热器装上了,这货的固定螺丝在背面,拆散热器要连带拆主板,稍显不便。 ![]() ASM1061 两口SATA扩展卡,主板只有4+1口,要支持6盘还要它来参与。 ![]() 轮到另一位主角登场了,乔思伯V6机箱 ![]() V6有两根PCI扩展槽,且到侧板的距离足够大,这样AC适配器能够放得下。内侧钢架的宽度220mm,正好放下6块3.5″硬盘,每硬盘间距38mm。另外14cm后置抽风风扇行程超短风道,散热也不是问题。 ![]() ![]() Meanwell GS-120 AC模块外壳已经被拆掉了,接地的铁壳被我用3M导热胶直接粘在了机箱底板上。 ![]() 自己做的六联SATA线,里面虽说是刺破头,但我仍然点上了焊锡,牢靠是第一位的。这次也用上了喜闻乐见的硅胶线和蛇皮网,俺也小YY一下吧。 ![]() DC-ATX用的是G大120W直插,G大电源的设计思路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即多个12V MOS形成超低Rds导通电阻,降低了输出侧12V的压降,并且保证极高的12V效率,对于多硬盘系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也不用担心6硬盘电机的启动电流,12V的供电能力由AC适配器决定,且GS-120A的超额输出可以最高达到160%。6盘启动瞬时估计在120W,这在后面也有测试验证。 ![]() 老骥伏枥的9G风扇,这次让它继续服役吧。 ![]() 只带mSATA系统盘的最小系统安装完毕。 ![]() 先来测一把最小系统功耗,11.47W!这个数字已经在向NUC靠拢了。Idle状态条件为:显示输出关闭,网络link up,风扇5V左右供电。 ![]() 下面来看看硬盘架。硬盘架由上下两块2mm厚的铝板组成,上板更宽一点,用来固定在原机箱的钢支架上。由于上板到机箱顶部内侧只有3mm的空间,螺丝孔使用了M3.5沉头螺丝。 ![]() 2mm厚度的6063铝材,黑色阳极工艺。 ![]() ![]() 装上6块硬盘看看?一共有三种不同品牌的盘,S家W家H家各两块,看起来兼容性没什么问题。当然如果要换成2.5寸盘的话,最好做一个亚克力的转接架。 ![]() 全部进箱子看看!上下左右都不多不少。 ![]() 原来的电源位空间正好用来走线,下手插拔也不困难。 ![]() 硬盘与风扇的间隙1cm都不到。 ![]() 小锤散热器只有40mm高度,离硬盘架还有30mm+的距离,支持大型下压散热器无压力! ![]() 换一侧看看。 ![]() 全部组装完毕,没啥理线强迫症的话里面就不折腾了。后面IO口不用的统统堵上,毕竟天天开着吃灰严重。 ![]() 上电时最高功耗,117W,验证了我之前的估计。 ![]() 启动完毕后桌面功耗,56W,这个时候硬盘还没有spindown。 ![]() 10分钟后,所有3.5寸硬盘停转,显示关闭,接近23W! ![]() 成品NAS的精髓就在于集成的软件,我这个DIY的货色为了方便管理也要在软件上下点功夫。
这个超小型(对6-Bay系统而言),超低功耗(相对DIY系统而言),高集成度(存储服务、影音功能和各种家庭应用)终于完成了,本着性能够用即可的原则,我就不费心做各项测试了,大多家庭应用都足够应付。但在其他方面功夫不少,噪音方面,6块硬盘同时转的时候声音不小,但整机自重达到9公斤,也不至于引起共振。硬盘spindown后,还是非常安静的,9G风扇全年多数时间都可设置为最低转速。 Intel DH77DF motherboard: ★★★★★ ★★★★☆ 全文完,谢谢观赏~~~ ![]() 最后补上id照,昨天到手的Nexus 5 :) |
|
来自: candyflossbaby > 《软件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