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4-03-19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李文海:我对于历史,概括了这么几句话: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我们以智慧;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

  这几句话就算是我学史、治史几十年的一点心得和感悟吧!

  人物简介

  李文海(1932—2013),江苏无锡洛社石塘湾秦巷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李文海1949年5月从私立无锡中学高中毕业,同年9月到无锡陡门小学任教,11月参加革命,先后在中共前州区委、苏南农村工作团二队工作,从事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运动。1952年9月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研究班学习,195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国人民大学停办后,被调至北京市革委会政治组工作。粉碎“四人帮”前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他于1979年8月回校工作,后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5月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9月调入历史系,先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85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6年6月被评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10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94年6月至2000年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其间,1989年8月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1年6月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1年11月被北京市授予“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先进党委书记、校长”称号。1992年6月,在北京市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1997年6月,在北京市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至2003年,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曾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教学会会长、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党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组长等职。现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史学科组组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李文海在学校工作期间,除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外,始终坚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国近代史学科领域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他对太平天国社会风习的系统考察和潜心研究,对义和团时期社会心理的深刻揭示和独特分析,对戊戌维新时期政治改革与社会变动的专题论述和历史评价等,都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贡献,是较早注重探研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学者。他最突出的学术贡献是对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他有关灾荒史的著作为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整个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发展和深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历史并不遥远》、《李文海自选集》、《南窗谈往》等;合著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灾荒与饥馑:1840—1919》、《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等;主编有《清史编年》、《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纲》、《清通鉴》、《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书系》、《20世纪掠影》、《中国荒政书集成》、《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发表论文、文章数百篇。以上部分著作曾分别获得中国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