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屏游记

 风雨闲客 2014-03-19

 一个周末,和几个文友相约到东屏采风。东屏是县里有名的古村落。坐落于横渡镇,背靠湫水山,往山里走几里路就是湫水大峡谷了。元朝的太公陈晋挺因为喜爱这里的风水迁来居住,从此开始了东屏村的历史,算起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车子在古村的祠堂前面停下,祠堂前面是一条环村流过的溪流,水很清澈,往下汇入白溪。我们一行十余人也算是不小的队伍了,迎来在祠堂前面闲聊的三五成群的当地百姓的侧目。现在的农村大多已经成为了留守村庄了,东屏村也不例外。只有少数几个中年人在和醺的阳光底下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不咸不淡不荤的话,偶尔找哪个就近的小媳妇打乐逗趣。祠堂的门面中央是一排二层楼建构的木头房子,两边是水泥建构的房子。木头房子的装饰已经很古旧,让人想象是一幢经历了风雨飘摇的老房子。正门关着,只开着侧门。进去后发现里面的结构和一般常见的祠堂相似,当中是正厅,两边是厢房,背靠着正门的是一座戏台。因为年久失修,显得很老旧,戏台更是似乎摇摇欲倒让人心惊不已。但是据说这里还经常会有剧团来演出,说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正厅中间悬挂着一块牌匾,上写着:敦厚堂。祖辈的希望已经尽在其中了。

我们分散开来寻找有意义的细节或摄影,或评头论足。和很多古祠堂一样这里也已成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里面摆了好几摊麻将桌。老人们专注的搓自己的麻将,似乎对我们这些来访者已经见怪不怪了。老人们在这样的古旧的氛围中安度着晚年,象是流水一般的在这座古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里流淌,消磨着大事小情,是非恩怨,并和这个村落一起变老变旧。

祠堂有一扇侧门,出了侧门,就是一条原始的古旧的老街了。这个老村区很大,所以有很多这样的老街可以去转悠。不熟悉这里情况的人会很容易在里面迷路了呢。老街都是石子路,两边是高耸的同样老旧的墙。有砖墙,有木头墙,甚至有用石头筑成的墙,房子大多是两到三层的结构,站在这样的房子里只要稍微大声的说话,整条街甚至几条街里的人都会听见的。街面一般比较窄,站在街中央仰头看去是一条狭狭的天空。在街上走着,时不时的会发现有一个路廊或者一扇高大的门,进去了是一个四合院,或者又是另一条小巷了。

四合院对我们却是不陌生的,我们踩着咿咿呀呀作响的楼梯到了楼上,从上面往下看这个小小的天地却别有一番趣味。在街巷里转悠的时候时不时的会发现这座村子里还保留着很多以前人生活过的很多器具,如捣臼,石磨。看着这些器具却能勾起对那个逐渐远去的时代的怀念,想起那些消失了的快乐。现在这些却是少见了。

转了几条巷子我们就到了一处三层楼结构的房子面前,这幢房子显然气场很大。同来的朋友介绍这是武状元陈明侯的老宅,但是发生过火灾,现在看见的房子是后来重建的,大约是在民国初期。房子全部是由木头建构起来的,是古代房子的典范了。我们在堂前找到了传闻中的大刀。据说有一百二十斤重。我们纷纷争着来举这大刀,但是对于我们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真是不轻的家伙了,即使举起来也很难举过头的。而陈明侯却拿它习武,可见其力量的不凡了,这时让我羡慕起习武的人了。在另一个角落,我们找到了一块石头,据说也是陈明侯当年习武的工具,不禁让人惊叹不已。想象当年陈明侯舞动大刀时候的气场,似乎山河也能为之撼动。

在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我们见到了这个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她今年已经103岁了。算起来还是清朝的时候出生的了。这一百多年来得风风雨雨,中华大地经历了一场场的风云际换,多少可歌可泣的事情。现在她的子女也是遍布中国大地,但是她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

我们又转了许久,不经意间来到一幢高大的房子面前,进去才发现这幢大楼是被火烧尽了的,里面横七竖八的卧倒这很多烧成碳了的木头柱子,到处碎瓦片,站在里面不禁内心一片悲凉,据说这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了,但是可能因为电线老化的缘故竟然被烧毁了。联想到很多正在消失之中的古代建筑,让人产生一丝岁月不再的感叹来。其实很多文明不就是这样消逝了的吗?站在这样的场地心中一定会浮想联翩。我们中的摄影爱好者,拿起相机到处去寻找角度与细节。瓦砾的一侧有一面依然屹立的短墙体,墙上还有一扇窗户,似乎专门为了做一件布景而留下来了,成为了大家拍照的好背景了。纷纷在这里留念。

结束了东屏之旅,我们依然兴犹未已,尤其对这片废墟,大家都觉得有保留下去的意义,据说这里不久前也被列为省级保护古村落,不禁为她的前途感到欣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古村落一定会绽放出新生命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