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鸟摄影

 天童老僧 2014-03-19

                                              野鸟摄影

 

令 人 樂 此 不 疲 的 野 鳥 攝 影

接觸野鳥的世界之後,讓我對攝影的熱情完全發揮。野鳥攝影對我來說不僅是興趣的延伸,也是使命感的驅使。每天行、走、坐、臥和生活,腦海經常充斥著和野鳥有關的念頭。曾經有一陣子,我辭去了工作,專心一意用相機記錄牠們的生活點滴,將作品集結成冊加以推廣,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接觸之後更加認識牠們,關心牠們的生態問題,進而愛護牠們。野鳥攝影就是這麼令人無法自拔。







|
|


過去這十年來,鳥類攝影幾乎是驅策我生命熱情的原動力,即使在今天,一想到能在晨暮中早起,扛著三腳架和鏡頭到野外,仍然和十幾年前第一次拍鳥一樣興奮。不論在基隆港和老鷹一起奮戰污濁的空氣,或者半身浸在海水中守候水鳥,甚至在零下25度的氣溫與單丹頂鶴僵持,我和其他抱著嚴肅態度的鳥類攝影者一樣,當我們消磨無數的光陰在拍攝的主題,進而熟悉牠們的習性和生活作息中不為人知的私密,優美的影像竟然只是附帶的收穫。

野 鳥 攝 影 方 興 未 艾

野鳥攝影為自然攝影的一環,自然攝影與一般攝影最大的區別,在於攝影者必須透過鏡頭從生態的角度來描寫、敘述、記錄事物。攝影者對生態的瞭解層面愈廣泛,作品愈有內涵與深度,對攝影機會的掌握能力也相對提高。

台灣目前從事野鳥攝影的人口越來越多,無論是業餘或者專業,相當多的作品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公益或商業的媒體上,由於這些作品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與好評,促使更多的人投入這種非常正面的活動。但是很可惜,有不少的人對這項興趣認知不足,或者被誤導。一些在籠中或工作室中拍出的作品也被冠上「生態」攝影作品,無恥的四處展出,讓這項攝影活動蒙上蒙羞,招致保育團體的抨擊。希望透過本文的引領,可以讓有所有有興趣的朋友一開始就建立正確的觀念。我非常同意野鳥攝影前輩王嘉雄先生的觀點,身為一個野鳥生態攝影者,必需具備五個要素,即豐富的鳥類常識、洽當的攝影器材、純熟的攝影技術、運氣、愛心,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野 鳥 攝 影 必 備 的 條 件

(一)豐富的鳥類常識

我多年來,經常在台灣各處山野出入,經常被朋友問道:「對一個初入門的賞鳥人或攝影者,置身台灣野地,最想知道的是這個美麗島上究竟有多少鳥類?在哪裡可以發現?什麼季節是最佳的時機?要如何去掌握他們的蹤跡」?的確,找不到鳥或者不認識鳥,即使野鳥就在生活週遭,也無從掌握。想要快速認識鳥類的方法就是買一本台灣野鳥圖鑑,然後加入各縣市的野鳥學會,透過幾次鳥會解說員或者義工的帶領講解入門之後,一但掌握賞鳥的訣竅就可以自己帶著鏡頭和望遠鏡開始摸索了。

喜歡野鳥的人生長在台灣是很幸運的,由於台灣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島,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抵達絕大多數的賞鳥地點,加上台灣地形複雜、山高谷深、潮溼多雨,接近4,000公尺的海拔高度變化,使得台灣兼具有寒帶、溫帶、暖溫帶、熱帶等各種氣候環境,加上複雜的植物相,充分提供各種鳥類生存需求。目前台灣野外鳥類的發現紀錄超過四百種,約佔全世界鳥種的1/20。部分終生生活在島上的鳥種,由於飛翔能力不強,經過長久和亞洲大陸其它親緣隔離,缺乏基因交流機會,慢慢演化形成80餘種特有物種,這種高比例特化的現象,使得台灣成為全世界賞鳥人眼中彌足珍貴的特色,例如優雅的特有種帝雉和炫麗的藍腹鷴即為名聞中外的寶貝。

此外,台灣恰巧位在東亞地區鳥類遷移的路徑上,遷移或過境的野鳥種類繁多,更吸引自然觀察者走進荒野的樂趣,尤其每年黑面琵鷺、灰面鵟鷹遷徙的季節,總是吸引國內外的朋友遠道而來欣賞。留鳥加上候鳥讓台灣民眾一年四季都可以接觸到各種美麗的鳥類。

(二)洽 當 的 攝 影 器 材

所有剛入門或想入門的拍鳥朋友,最關切的就是器材的選擇,如果拍攝的目的在於記錄或者是個人欣賞,小光圈高素質的器材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為了印刷、出版、比賽等目的,大光圈的原廠鏡頭是必然的選擇。近來數位的攝影器材蓬勃發展,望遠鏡器材接上可近攝的數位相機已經完全可應付螢幕及網際網路傳輸上的需求,是可以考慮的組合。

至於購買野鳥攝影用的器材一定要考慮操作便利、高品質、長焦距三個條件,其中便利性為最重要的考量,否則當別人一張接著一張拍攝時,你還在和寶貝器材的功能設定搏鬥,白白錯過拍攝的時機。

鳥類攝影用的器材品質和功能絕對和拍出來的作品素質呈相對的,不像其他的主題攝影所用的工具,可以利用光圈和快門間最佳的成像組合彌補器材上的缺陷,因此鏡頭素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拍攝野鳥少不了長鏡頭,選擇長鏡頭首先可以得到較大且清晰的影像,也能夠降低對野鳥的干擾,當然較淺的景深可以模糊前後景以突顯主題。以600mm的長鏡頭為例,可以讓攝影者在8公尺外拍攝大多數麻雀體型野鳥的特寫,這樣的距離,保持安靜可以將對鳥的壓迫與干擾降到最低,讓鳥自然的呈現牠們的行為。

擁有器材只是第一步,有一套好器材並不能保證拍出好的野鳥作品。曉得怎麼去使用,什麼時機用更為重要。

(三)熟練攝影技術

我個人並未接受正式的鳥類學、藝術、或攝影的訓練,所以許多的挫折經驗,失望的作品,在今天如同昨日一般依然困擾我,所以我覺得很慚愧也很慶幸過去能夠靠拍攝鳥類勉強糊口度日。

攝影是一種透過科技傳達藝術的方法,由於底片對光線的感光及容忍度和眼睛的感受不同,因此初入門的朋友必須了解這點,才能在創作的過程將心性的體會盡可能用相機和底片表達出來。要熟練攝影技術有幾個重點,首先要認識與熟練器材,其次必須認識光線與底片的關係,接下來在野外要注意和體會色溫與光線的方向性所造成的影響,練習和修正構圖及測光的方法,當然嘗試使用各種輔助工具如偏光鏡、接寫環、閃光燈、快門線等,以提高攝影的成功率也是重要的一環。

(四)運氣

福爾摩莎美麗之島,除了擁有優美的環境和山川景色,還孕育了豐富的野鳥族群,我以身為一個台灣的賞鳥人而覺得幸運。雖然經常背負著笨重及昂貴的器材,登山涉水深入荒野到人煙罕至的地方,雖然目的在獵取野鳥畫面,但在領略自然的樂趣之餘,即使鎮日無所收穫,亦能滿心歡喜。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等待鳥出現的時間永遠比拍鳥的時間長,而找尋鳥又比等待鳥要花功夫。因此,身為一個上班族,如果不把野鳥攝影看作是遊山玩水,將會非常痛苦,一心只想速成的結果,將會走火入魔的買鳥放在工作室中拍攝。

(五)愛心

由上述五點說明,相信每一個對野鳥攝影有興趣的人,已充分了解到欠缺鳥類知識無法掌握鳥的蹤跡,沒有熟練的攝影技術無法拍下美觀的畫面,適當的攝影器材輔助才能事半功倍,當然運氣的搭配也相當重要,否則鳥近在咫尺就是不肯露面,讓人徒呼奈何。不過以上條件都不及愛心重要,刻意或疏忽的舉動都可能傷害了野鳥的權益和性命,讓這項興趣蒙上陰影,不可不慎。

拍 攝 飛 行 中 的 野 鳥
前述的攝影觀念與技巧如需進一步瞭解,詳見拙作由大地地理出版的「攝影飛羽間」一書,在此不加累述。以下就鳥類最讓人類著迷的「飛行」,其拍攝方法和技巧,就個人經驗和各位讀者分享。
所有鳥類的拍攝主題中,拍攝飛行中的野鳥雖然不見得是最困難,卻是失敗率最高。想要拍攝清晰的飛行中特寫畫面,快門速度是最重要的決定因子,選擇好天氣、利用大光圈鏡頭、挑選高感度底片可以縮短曝光的時間,獲致接近凍結的影像。

使用穩固方便的雲台

拍攝快速運動的物體,選擇穩重無間隙的油壓、球狀、或者懸臂雲台是國際上流行的趨勢。這類器材有著擺鏡滑順,操作容易,穩固的優點,也是我拍攝飛鳥必備的工具。傳統的三向雲台,旋鈕多,擺鏡容易震顫,對一般人來說較不適合拍攝快速飛行中的鳥類。

觀察的技巧

當我選定了一個攝影主題,我會先花許多的時間觀察鳥的行進方向、飛行路徑、活動時間及活動狀態,然後挑選最接近的位置躲藏或偽裝以得到較大的影像尺寸。進行拍攝前,再根據太陽的位置選擇順光或者逆光的拍攝角度,以期待較高的快門速度,同時注意風向,盡量選擇上風或側風的位置,以免儘是拍到鳥尾部的照片。由於鳥喜歡逆風起飛或者降落,站在鳥活動地點下風的位置相當不利拍攝。

選擇容易的目標

一群鳥當中總是有幾隻飛的比較慢,拍攝時,我盡量找尋這類目標。例如盤旋覓食的鷗鳥,在樹林上起降的鷺鷥,注意那些吃飽喝足或者較少戒心的個體,飛行時總是比較慢條斯理,選擇這些目標失敗率較低。

測光的方法

在攝影地點就定位後,一架設好器材,記得先半按快門測光,並根據當天的光線條件開最大光圈,採手動設定快門速度。如果天氣條件很好,萬里無雲,大概一個小時修正一次快門速度即可。如果天氣陰晴變幻不定,就不適合手動曝光,建議改採自動測光,而測光的模式最好採中央重點。這時最重要的是必須注意拍攝背景和拍攝主體間的曝光補償值調整,以藍天背景為例,順光的情況下,拍攝羽毛白色的鳥,建議增加一格至一右三分之一格曝光,如果是灰色或暗色的羽色,只要增加一又三分之一格至兩格的曝光,如果背景是反射藍天的水面,上述條件各減三分之一格至三分之二格即可。當背景是森林或者田野時,拍攝羽毛白色的鳥,通常減三分之一格至三分之二格的曝光量,如果是灰色或暗色的羽色,則通常不增減曝光值,其他情形依此類推,或依相機測光表誤差及底片特性修正。

追蹤方式

確定測光的方法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野鳥的拍攝,我通常只選擇與我和太陽之間延長線夾45°度角範圍內的目標,如此光線和速度的條件較佳。追蹤的方法係當目標還在遠方時我就先用鏡頭盯住,保持被攝體一直在鏡頭的觀景窗中,盡量避免挑選臨時進入攝影範圍內的個體,這樣容易手忙腳亂,一直等到被攝體的大小符合我的期望時才按下快門。如果鳥飛的太遠,畫面中的影像太小,就重新再來過一遍,直到成功為止。

對焦策略

拍攝飛鳥或其他快速運動的物體,對焦的方式可以有很多選擇,但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自動對焦的速度越來越不可思議,長久以來我只使用兩種對焦策略。第一種方式係當背景單純時如藍天、水面、低反差的遠山或草地等,我會信賴Nikon、Canon等器材的自動對焦功能,以中央點或全域對焦的方式追焦。可是當背景雜亂,對比或反差過大的情況下,自動對焦的功能會被背景物件誤導,以致於相機的處理器來回驅動鏡頭盲目對焦而失去正確目標。在這個情況下,我會設定影像大小適中的焦點距離,將焦距固定,然後透過觀景窗中約略的影像追?物體,等目標逐漸進入景深範圍時再按下快門鈕。這兩種對焦方式是我認為成功率較高的對焦方式。當然,每個人的邏輯理念不同,可以依據自身條件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對焦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