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治中风宝贵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03-19
中医治中风

1.李可老中医推荐,孙思邈“续命煮散”治中风---(《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甘草 杏仁 各90克    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参

防风 各60克 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

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特别说明: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

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

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李可老中医治中风医案七则

    一、中风闭症(脑溢血)
    张翠兰,女,47岁,肥胖体型,患原发性高血压,多年失治,致时时头晕肢麻。1997年6月16日14时许,突然昏扑,扶

起后,口角流涎,呕吐如喷射状,失语,右瘫,昏迷。面赤如醉,两手握固,四肢拘挛,项强,瞳孔不等大。
痰涌如鼾,即送城关医院抢救。会诊意见:1.脑溢血(左颞右基底节区出血,右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CT检查报告);2

.风中于脏,痰热内闭。院长邀余协治。除西医常规抢救措施外,建议:
    1.三棱针重刺十宣、十二井、双足趾尖出血,刺激末梢神经,减轻脑压;毫针强刺素髂,人中,内关,足三里,丰隆

,涌泉,由上而下,重刺健侧,引血下行,促苏,2次/日。
    2.加用中医现代科研成果清开灵、醒脑静静滴;早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促进吸收,防止脑疝形成,2次/日。
    6月17日10时,经上述处理后,痰涌大减,四肢拘挛缓解,喂水可以咽下,体温38.5℃,加用中药:
    1.降气火之升腾,清痰热之内闭:
    赭石粉、怀牛膝、生石决、生牡蛎、生白芍、元参、生半夏各30克,黄芩、天麻、勾藤各15克,酒大黄、天竺黄、胆南星、菖蒲、郁金、甘草、车前子各10克,生铁锈磨浓汁煎药,日进一剂; 

    2.安宫牛黄丸2丸,捣为糊,日进2丸;
    3.羚羊角粉2克,麝香O.3克,以竹沥水加姜汁数滴,一日内多次分服。
    6月18日10时,黎明泻下热臭便一次,呕止,痰鸣消失,瞳孔等大,等圆,体温37.5℃。原方去生半夏,黄芩炒炭,酒军另煎,再泻一次后弃去,余药不变。安宫丸减为1丸。 

    6月22日8时,上药连进3剂,今晨7时许睁目看人,苏醒。可以点头、摇头回答询问,仍失语,血压正常,开始进流食。以手指口,索饮,舌红,根有腻苔,边尖瘀斑。神倦,体温37℃,六脉细数而虚。散剂扶正清脑化瘀:三七、琥珀、西洋参、藏红花、人工牛黄、天竺黄、生水蛭、炮甲珠、全虫尾、大蜈蚣、羚羊角尖各1O克,守宫10条,麝香3克,上药研粉混匀,1克/次,3次/日,竹沥水送下。 

    6月26日,口眼歪斜已正,舌体灵活,开始讲简单的话,出院回家调养。
二、中风脱症
    城关居委装卸工温宝兴,52岁。1977年4月23日凌晨5时,突觉胸中气不上达,随即昏厥。自汗,遗尿,右半身偏瘫。

脉弱不上寸,尺部亦虚。以毫针刺人中后苏醒,语声低微如蚊蚋。此人一生困顿,当装卸工几十年,难求温饱,劳倦内伤

,肾元久衰。昨夜装车到零时,已觉气喘汗出,湿透内衣。法宜大补气血,温肾敛肝固脱。补阳还五汤变方合张锡纯氏来

复汤加减:
    生芪120克,山萸肉60克,红参10克(另炖),当归30克,白芍15克,炙草10克,肾四味120克,生龙牡各20克,赤芍、川芎、地龙各10克,桂枝10克,桃仁、红花各3克,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4枚,7剂。 

    4月30日二诊:服1剂,汗敛喘定,服3剂,可拄杖学步。服完7剂,已可弃杖行路。嘱其再服7剂。5月下旬,遇于百货公司,扛包装车已如常人,追访至62岁,继续当装卸工,健壮逾于往年。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
    张亚康,69岁,城关合作商店会计。1980年4月19日初诊:高大肥胖体型,一月来腰困如折,夜甚。小便余沥,昨晚睡前觉右肢麻木,今晨醒来已偏瘫。嘴向右歪斜,漏气,漏饭。舌短,语蹇,头晕气短,按脉浮软,舌淡胖有齿痕,舌左瘀

斑成片。县医院内科诊为脑血栓形成。
    年近古稀,形盛气衰。肾元久亏,肝失滋荣,气虚失运,发为偏枯。拟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固肾,祛痰化瘀,虫类

通络:
    生芪12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土元、桂枝、炙草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3剂。   

    4月21日二诊:药进三剂,每日针灸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后溪、阳陵透阴陵,风市、足三里。面部:牵正穴。口眼歪斜已愈。语言饮食已无碍。手脚可抬举,患手握力恢复。效不更方,原方3剂。     

    4月24日三诊:生活已能自理,舌上瘀斑退净,予三七、琥珀、红参、全河车、止痉散各30克,研粉,每服3克,2次/日,痊愈。追访5年,一切如常。 

四、卒中前兆
    赵银兰,65岁,学宫巷居民。1984年1月22日初诊:10年前经我院内科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低压偏高,持续在100~110

毫米汞柱)、脑动脉硬化。长期服用降压剂及清脑泻火中成药。入冬以来,眩晕加重,手指麻木,膝软,足下如踏棉絮。曾多次跌扑,以致不敢下炕走动,舌短语涩。近来口舌生疮,口渴,饮多尿多,舌体热如火燎,双膝独冷如冰。脉弦劲搏大

,舌红无苔而干。脉证合参属阴虚阳浮,龙火上燔。法宜大滋真阴,引火归原:
    九地190克,盐巴戟肉、二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1.5克(冲),3剂。
    1月26日二诊:诸症皆愈,已扔掉拐杖,健步如常。
    3月8日晚,患者步行来家,面色清朗,谈笑自如,唯觉耳鸣如蝉声。仍是肾水亏于下,初春阳升,龙火不能潜藏。拟引火汤合耳聋左慈丸,加菖蒲启窍: 

    引火汤加柴胡6克,活滋石、生龙牡各30克,菖蒲10克,上方服3剂,耳鸣亦愈,已无不适。
    火不归原,亦卒中之一种类型,与他型治法大异。当中医之“证”与现代医学之“症”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症”从“证”。一切局部的病变,皆由整体失调所派生。中医学的“证”,正是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生克,气机升降—

—整体失调在患病阶段的特殊矛盾的集中体现。
其中,更包含了“个体特异性”,即同样的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有特异的表现,更是辨证的关键。故治“证”即是调节整体,整体康复,则局部的病变,常可奇迹般地不治自愈。 

五、面瘫误治坏病
    翟孝良,49岁,供销社采购员。1983年2月23日初诊:1982年12月27日晚8时许,与人闲坐,忽觉眼跳,舌硬,说话漏风,左眼不能闭合,嘴向右歪斜,大渴引饮,服牵正散类方20余剂,最重时防风30克,连服7剂。全虫每剂15克,累计共用

防风405克,全虫300克,白附子等辛燥药剂剂必用,不效则加量。延至元月24日,渐渐头眩,心悸怔忡,身软神疲,夜不成寐,食不知味。脉涩无力,50动内止歇达7~8次,舌红无苔而干,时觉心动神摇,坐卧不安。心电图见“频发室性早搏

”。夜尿特多,约十一二次,而嘴眼歪斜更甚。
    患者素体阴虚,复加劳倦内伤,日日奔波,中气大虚,致内风妄动,嘴眼歪邪,本与外风无涉。医者只见局部,忽视

整体,见病治病,过用风药,致气阴两伤,已成坏病。
既已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之炙甘草汤证,则当以炙甘草汤救阴复脉。用伤寒原方,以汉代与今度量衡之比率,折半定量: 

    炙草60克,生地250克,红参15克(另炖),桂枝、麦冬各45克,阿胶30克,火麻仁60克,鲜生姜45克,大枣30枚,以黄酒500毫升,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600毫升,人阿胶烊化,日分3服。  针刺补中脘、足三里,弱泻内关。 

    3月1日二诊:上药连进5剂,针灸1周,诸症已退七八,舌上生薄白苔,已不甚渴,尿已正常。两手一百动内偶见一二

止歇,脉仍细涩无力,且觉脐下有动气上奔感。
是阴虚于下,冲脉不安其位。改投《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大滋真阴,潜阳熄风宁络。加红参助元气,紫石英、活磁石

镇冲脉,协调上下:
    炙草、生地、白芍各18克,阿胶、麻仁各9克,麦冬、牡蛎各15克,生鳖甲24克,生龟板30克,红参15克,紫石英、磁石各30克,3剂。 

    加灸牵正、颊车、地仓、承浆、鱼腰、鱼尾、四白、阳白,左头角麻木处,梅花针轻扣。
    3月6日三诊:诸症均愈,早搏消失,六脉和匀流利,精神食纳均佳。经治12日,药误变证得安。面瘫亦愈八九。遵养

正邪自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予补阳还五汤加味,益气养血活血助肾善后:
    生芪120克,当归、首乌各30克,天麻15克,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炙草各10克,白芷5克,肾四味6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5剂。 

    后于夏季遇于街头,病愈之后,体质大胜从前。
    按:本例初诊失误,在于混淆了内风与外风的界限,误以治外风的方药治内风,造成气阴两伤,小病治成大病。东垣

老人虽有“防风为风药润剂”之说,但毕竟风能胜湿,即能伤阴,不可久用。中医学关于“风”的概念,可说包罗万象,

但不出外风、内风两大类。凡描述“风者善行而数变”、“肝风暴动”、“风引僻(面瘫)”、“风引偏枯”之类突发性

病变之“风”,皆属内风,多与现代之脑神经系统病变相关。治宜滋水涵木,潜镇熄风。中医之“天人相应”观,又认为

人与自然气候变动,息息相关,则外风又可引动内风,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但临证之际,常常不是一目了然,要慎思明辨

。其次,运用前人验方,不可信手拈来,见病即投。亦要辨证得当,方可施用。
六、顽麻怪症
    刘秀珍,女,31岁,煤运公司职工。1998年8月2日初诊:病已13个月,由产后失调引起。其症,入睡则梦魇。
挣扎至四肢麻木而醒,醒后活动10多分钟始能恢复知觉。
曾注射营养神经、强壮针剂,不效。又服补中益气、八珍、十全辈,皆不应。近来日见加重,白昼亦觉左半身忽然一阵麻

木,虽午睡片刻亦不能免。今夏虽酷热至36~37度,亦畏寒。夜睡必右侧卧,仰卧则气不能上达。诸多见证,悉属气血两

虚,兼阳虚,湿痰留滞经络。脾主气,肝主血。
脾虚则痰湿内生,流于四末而为麻木;产后肝血已亏,卧则血归于肝,四末失养则不仁;入睡则营卫气血运行迟滞,故病作。前医遣方,本属对症,惜用药无分主次,失却统领,故不能达于病所。今当重用气药为帅,以气统血、运血、化湿,

佐虫类入络,搜剔湿痰死血,油桂温阳,木香流气,气旺湿去血活,其症当愈:
    生芪120克,当归30克,红参(另炖)、赤芍、川芎、桂枝、白芥子、生半夏、天南星、油桂、僵蚕各1O克,止痉散(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黑木耳30克,肾四味60克,炙草10克,木香、桃仁、红花各3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10剂。 

    8月13日二诊:已11日未麻木,微觉头晕,面白不泽,食纳大增。原方去半夏、南星,加制首乌、白蒺藜各10克,阿胶15克(烊化)。 

    10月中遇于街头,知已痊愈两个多月。曾赴京办事,虽奔波劳累,吃睡不好,亦未犯病。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
    温玉双,女,27,岁,灵石余家庄农民,怀孕5个月。突于2000年4月18日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急诊住入县医院内

科。经18日治疗,病势转重,5月6日深夜邀余诊视。询知,经4次腰穿,脑脊液呈血性,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

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歪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粘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由脉证推断,显系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 

    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克,胆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草、枳实、炙草各10克,杭芍45克,珍珠母、茯苓各30克,(全虫5克、蜈蚣3条研冲服)生姜30克,姜汁1O毫升(对入),煎取浓汁3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 

    5月7日二诊:药后头痛减,抽搐未发,凌晨又见剧烈头痛约1刻钟,呕减而未止。神志已清,可以回答询问。
呕出酸苦粘涎,脉弦滑较昨稍缓,舌上水滑,胃中觉凉。
改投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重在降逆和肝胃:
    赭石45克,怀牛膝、生半夏、茯苓各30克,红参(另炖)、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炙草各15克,全虫1O克,大蜈蚣10条,鲜生姜30克,姜汁10毫升,煎取浓汁5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 

    5月8日三诊,痛呕均止,颅压正常。仍予原方加减,侧重化瘀:赭石、怀牛膝、生半夏、云苓各30克,红参(另炖)灵

脂、吴茱萸(洗)各15克,生龙牡、珍珠母各30克,生杭芍90克,(全虫3克、蜈蚣4条研粉分次冲服),鲜生姜30克,大枣20枚,2剂。 

    上药服后诸症均退,未见任何后遗症。唯输液一侧之下肢肿,夜寐欠安,六脉和缓,右寸略弱。予补阳还五汤,运大气、化瘀,以助康复。生芪120克,当归、益母草、丹参、珍珠母各30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僵蚕各10克,蛤粉30克,白芥子炒研、桂枝、炙草各10克,生杭芍30克(全虫3克、蜈蚣4条研粉冲服)。 

    上方服3剂后又带7剂出院回家调养。
    按:本例之剧烈呕吐得力于小半夏加茯苓汤重用生半夏加赭石末、鲜生姜、姜汁,此法余一生应用上万例,通治一切

肝胃气逆之呕吐,如妊娠恶阻剧吐,水米不入;胃出血狂吐不止;现代医学确诊之脑膜刺激征;寒热错杂之胃肠痉挛等,

皆有捷效。轻症服一两口即止,稍重则服2、3次即愈,极重症10小时许过关。标症一除,再缓图治本。不论何种呕吐,皆

由胃气上逆。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胃气不降,则诸经之气皆逆。方以赭石、生半夏、鲜生姜降胃,则气机升降复常,何

呕吐之有?正是执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之法。
    又,本例之剧烈头痛,在加吴茱萸汤后一剂而止,吴茱萸辛苦大热,其气燥烈。下笔之际,曾有犹豫,恐不合于“脑

出血”症,但伤寒论吴茱萸汤证,明白昭示:“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止痛与止呕,正是吴茱萸的两大功

效。中医虽无“蛛网膜出血”这样的病名,但患者头痛如破,剧烈呕吐,吐出物为酸苦涎沫,又自觉胃凉,正是肝胃虚寒

,夹痰饮上冲巅顶(脑)之的据。病机既合,投剂之后,头痛如破及残余之呕吐立止。读古人医案,常有“覆杯而愈”、“

效如桴鼓”之描述,一经临证,乃深信经方确有神奇功效。由此领悟,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

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

繁,万病一理。临证之际,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不但不考虑西医的病名,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胸中不存一丝

先人为主之偏见,头脑空明灵动,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则虽不能尽

愈诸疾,庶几见病知源,少犯错误。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也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难症痼疾,

师法仲景”是我一生的座右铭,愿与青年中医共勉!


2.麻瑞亭治中风
    
中风,系因中土阳衰,不能行气于四肢,四肢失秉,七情所伤,外感风邪所致。
【脉证机理】  
四肢秉气于脾胃,为诸阳之本,经络之起止。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血藏于肝,气统于肺,在经在络,名曰营卫

,在脏在腑,名曰气血。平人中气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沛,营卫调和,经脉通畅,故四肢轻健柔和,而不病中风。劳

倦内伤,致使中虚阳衰,脾湿不运,气血虚弱,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通。一旦因七情所伤,八风感袭,而致口眼

歪斜,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甚则猝然仆倒,昏不知人,或舌强语蹇者,是病中风。
中风有在经在络、在脏在腑之分。浅在经络者,因卫气阻梗,肌肤痹着,故症见肌肤麻木不仁。经脉痹阻,气血凝瘀,故

症见肢体重滞,步履沉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不用。左盛则病于右,右盛则病于左,故《素问·缪刺论》云:邪

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深入脏腑者,因胃气上逆,浊气熏蒸,化生痰涎,迷塞心窍,气血上壅,扰及神明,

故症见突然昏仆,痰声漉漉,不省人事。《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系指此。肝脾下陷,

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症见语言蹇塞不利。土败不能摄涎,故症见涎水自流,不能自制。《金匮要略》云: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肺主皮毛,卫气郁遏

,久则不能煦濡皮毛,故症见皮肤枯槁,顽废无觉。肝主筋,筋会于诸节,土湿木郁,郁久化热,风动血耗,筋脉失养,

而致挛急,故症见肢节拳缩,痹阻枯硬,而成偏枯。病久脏腑湿盛,化生败浊,弥漫于上,蒙闭心神,故症见神迷占拙,顽昧不灵。 

气虚型  
气分偏虚,则右半身不遂。因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浊阴冲填于上,故多见血压升高。脉现细濡、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或黄腻、舌质红或紫。
【治则】  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宽胸降逆。
【方药】  云茯苓9克生白术9克黄芩炭9克  炒杭芍9-12克制首乌15-20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   夏枯草15克茺蔚子12克北沙参15克  决明子15-20克鲜生姜9克  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生白术,健脾和胃;黄芩炭、炒杭芍涮首乌,平胆疏肝;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炒杜仲、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温肾潜阳,平胆疏肝,利湿降压;鲜生姜,和胃降逆。 

【加减】  
头目昏晕,疼痛者,去北沙参,加双勾藤12克、明天麻12克,通经化瘀,潜阳降压。言语不清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蒌12克、炒葶苈子9克,清肺利气,化痰行瘀,宽胸降逆。发热者,加炒黄柏9克,清泄经络郁热以退烧。血压不高者,去黄芩炭、决明子、茺蔚子,加生黄芪30-90克、赤丹参12 18克,益气通经,行血化瘀。久病气虚者,去黄芩炭、决明子,加生黄芪30 -90克、全当归9克,益气补血,行瘀通络。纳差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以增食纳。血压不高,气喘者,酌减降压之品,加麻黄绒3-6克,利肺气以平喘。 

血虚型  
血分偏虚,则左半身不遂。因脾肾湿寒,肝郁化热,血.k筋急,故多见血压偏高。脉现细濡、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    健脾渗湿,疏肝润燥,理气和胃,行瘀通络。
【方药】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    老川芎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缸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     夏枯草9克鸡血藤15克路路通12克    赤丹参】5克鲜生姜6克    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建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制首乌、老川芎,疏肝润燥;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鸡血藤、路路酒、赤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炒杜仲、夏枯草,温肾潜阳,平胆降压;鲜生姜,和胃降逆。 

【加减】    血压过高者,加茺蔚子12克、决明子15克,利湿降压,增鲜生姜为9克,以降上逆。血压高,舌强不语者,去赤丹 参,加决明子30克、北沙参12克,平胆疏肝,清肺降逆。语言蹇塞不利,痰涎壅塞胸膈者,加全瓜蒌12克、石菖蒲9-12克

,理气化痰,行瘀宽胸。内脏燥盛,筋脉挛缩者,加炒地龙9-15克,滋肝润燥以展筋。左半身抽痛者,加白僵蚕9克、炒乳香9克,活血息风,化瘀止痛。大便结涩难下者,加肉苁蓉30克,或加炒麻仁9克,润燥滑肠以利便。脉现关尺大,血L压偏低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增鲜生姜为9克,温升肝脾以升压。 

【忌宜】  忌烟、酒、辣椒,忌房劳。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宜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
【按语】  中风包括脑血管意外等疾患。半身不遂,为中风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者,谓之偏枯。系因邪留经络,营卫不

调,气血瘀滞使然。
己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己土,脾土左升,则肝木畅荣而不郁,甲木生干壬水而降于戊土,胃土右降,则胆火下潜而不逆,故土燥,木气调荣,而不病中风。水土湿寒,木郁风动,摇摆厥逆,则病中风。 

肝胆燥热,为中风之标,脾肾湿寒,为中风之本。脏腑为肢节之根本,肢节为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拨,枝叶必瘁,所以外

中风邪,并非中风之本源者也。诚如黄元御所云: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

尝变。风无刘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
肝胆燥热,故羌活、独活、寨艽、防风等一切燥湿祛风之品,均不宜用,用则伤津耗血,于病无益。食蝎、蜈蚣,性燥有

毒,亦当慎用。脾肾湿寒,木郁化热,风动耗血伤津,可致大便燥结,当用肉苁蓉、阿胶,清风润燥,以滑大肠,则便结

自开。不可用滋湿伐阳之龟板、地黄、天冬之类,以免寒凉败胃。更小可用大黄荡涤脏腑,攻逐结滞,用则徒伤正气,致

使中气败竭。
《金匮要略》所谓“邪入”,非指风邪入于脏腑,实指闻风邪乘袭,脏腑气机逆乱,而为病者。
半身不遂及偏枯,可用外熨法。右半身不遂,用黄芪、云苓、附子、生姜;左半身不遂,用首乌、云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患侧肢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柔和,肢节自利。或用布巾将药包裹,置于患侧肢节,外用暖壶熨

之。三四次后,药气味渐尽,另换新药。久而经络温畅,全身汗出,气息非常,胶粘如饴,则肢节柔和,屈伸如意矣。
【临床医案】    
例l:罗某,女,60岁,西安市人。1988年2月25日初诊。自诉:近几年来,经常头晕,心慌,胸痛,咽喉不利,小腹胀满,当脐跳动,大便初干后溏,有时音哑。曾做胸透、“B超”,提示:心、肺、肝、胆、脾、胰均未见明显改变。多方调治

,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胸痹。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苏泽兰15克北沙参15克牡蛎扮15克    白蔻仁5克炙米壳2克补骨脂9克    灸五味9克    6剂,水煎温服。
3月3日复诊:药后有所好转,胸痛明显减轻。然仍感头晕,喜用凉水洗头,左目患白内障。脉细濡、左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炒杭芍、苏泽兰、炙五味,减牡蛎粉为12克,加黄芩炭9克、苦桔梗9克、柏子仁9克,6剂,水煎温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诸症好转,头目也好转。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炒杭芍、苏泽兰、炙五

味,增北沙参为20克、炙米壳为3克,减牡蛎粉为12克,加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浙贝母9克、柏子仁9克,6剂,水煎温服。 

3月26日四诊:药后胸痛基本消失,咽喉好转。仍头晕,眼干涩不适。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炒杭芍、广郁金、苏泽兰、补骨脂、炙五味,增北沙参为20克、炙米壳为3克,加粉甘草6克。6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五诊:药后诸症均减轻,惟咽喉仍不利,有时咽下不利。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满腻。原方去建泽泻、粉丹皮、炒杏、廷胡索、煨生姜,减白蔻仁为5克,加炒白术9克、黄芩炭9克、全瓜蒌12克、昆布12克,半枝莲12克、苦桔

梗9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王某:女.55岁,陕西省三原县人。1988年5月20日初诊。自诉:胃脘嘈杂不适,嗳气打呃,胸闷痛,不思食,右胁

下胀痛,大便干结,一年余。在当地做胸透、“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两关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胸痹。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宽胸,润肠通便。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炒枳壳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延胡索9克北沙参20克姜厚朴12克    白蔻仁5克肉苁蓉15克番泻叶1克    5剂,水煎温服。
5月26日复诊:药后胸痛减轻,大便已利。脉现细濡、关寸大,舌苔白、心腻。上方去炒枳壳、肉苁蓉,减姜厚朴为9克,加广橘红9克、软柴胡7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3:孙某,女,70岁,陕西省高陵县人。1987年5月7 日初    
诊。自诉;患“冠心病”6年,患胆结石3年。去年行胆囊切除术,现仍胸闷气短,心悸,血压偏高,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

。脉濡、促动、结代、右大于左,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冠心病。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i Z克    生地炭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延胡索9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    白蔻仁4克炙米壳3克夏枯草12克    决明子12克    6剂,水煎温服。
5月15日复诊:药后诸症均有所好转,胸痛明显减轻,腹胀也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生地炭、决明子

,增白蔻仁为5克,加粉丹皮9克、白茅根9克,6剂,水煎温服。
5月24日三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脉濡、右关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炙甘草、生地炭、夏枯草、决明子,增白

蔻仁为5克,加建泽泻9克、粉丹皮9克、白茅根9克、牡蛎粉12克,6剂,水煎温服。
6月2日四诊:脉证均佳。5月24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8月2日来函称;上方服20剂,血压正常,无其它明显不适。
例4:白某,男,72岁,西安市人。1986年6月11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十余年,患胆结石五年余,经治疗好转。现

仍胸闷气短,右胁下连及背部作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冠心病、胆结石。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苓12克建泽泻l2克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3克   缩砂仁6克软柴胡9克    6剂,水煎温服。 

6月18日复诊:药后平稳。脉舌同前。上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克、柏子L9克、赤丹参12

克,6剂,水煎温服。
7月2日三诊:药后平稳。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

,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克、赤丹参15克,10剂,水煎温服。
  
7月11日四诊:药后自感尚佳。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柴胡,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

,加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炙米壳3克、夏枯草9克,10剂,水煎温服。
7月21日五诊:药后脉证均佳。原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

克、柏子仁9克、赤丹参12克,10剂,水煎温服。
8月15日六诊:近来心慌汗出明显。脉濡、关寸大,舌苔白满腻。原方去延明索、川楝子、广木香、软柴胡,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制首乌为20克、砂仁为5克,加红人参4克(另煎)、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炙米壳3克、天花粉9克

,5剂,水煎温服。
8月30日七诊:药后自感尚可,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8月15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5:张某,男,66岁,山东安邱县人。1985年12月2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数年,时感心慌,

胸闷,气短,头晕,体胖,睡眠差。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一般。与同乡,因求治之。脉弦牢、滞涩、关寸大,舌白腻

、质紫。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相火不藏。
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蛰藏耜火。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    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12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12克炒杜仲12克  前胡9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5克    草蔻仁4克苦桔梗9克北沙参15克    5剂,水煎温服。 

12月8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减轻。脉弦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前胡,减法半夏为9克、北沙参为12克,加川贝母6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20日三诊:药后自感尚可。脉濡、不柔、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前胡,减法半夏为9克、北沙参为12克,加软柴胡9克、赤丹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1986年3月2日四诊:间断服上方,尚好,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1985年12月20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现仍健在。
例6:葛某,男,79岁,陕西省咸阳市人。1987年2月23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十余年,去年中

风,经治疗好转。现仍语言不清,大便不利,胸闷气短,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右牢涩、关寸大、左濡、关尺大,舌苔

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
诊断: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栓塞、高血压。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蛰火潜阳。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    炒杭芍l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12克    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    
赤丹参15克夏枯草l2克决明子15克    白蔻仁4克川厚朴12克番泻叶1.5克    3剂,水煎温服。
3月5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好转,大便仍不利,言语仍不太清。脉细濡、右稍弦牢、右关寸左关尺夫,舌苔白腻。上方增白蔻仁为5克,减炒杭芍为9克、川厚朴为9克,加茺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16日三诊:药后尚好,语言已清,血压降低,大便稍干。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厚朴,增赤丹参为20克

、白蔻仁为6克,减炒杭芍为9克,加煨生姜5克、茺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29日四诊:基本痊愈。脉细濡、稍牢、关尺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厚朴,增赤丹参为20克、白蔻仁为6克,减炒杭芍为9克,加煨生姜6克、莞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7:吴某,女,70岁,西安市人。1987年元月14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病近20年,患“冠心病”近10年,患慢性胆囊炎

合并胆结石4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现仍胸闷胸痛,右胁下连及后背痛,头晕,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

稍牢、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不降,气滞血瘀    
诊断: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止痛。
处方:云茯苓9克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4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3克软柴胡7克番泻叶1克 

   10剂,水煎温服。
2月5日复诊:药后诸症好转。脉细濡、右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川楝子、草蔻仁、番泻叶,加乌贼骨9克、缩砂仁6克、夏枯草9克,10剂,水煎温服。 

2月24日三诊:药后诸症继续好转。脉细濡、右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丹皮、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

、番泻叶,加黄芩炭9克、北沙参12克、夏枯草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决明子15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19日四诊:药后好转,再未犯病。脉细濡、右弦、两寸大,舌苔白薄。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补骨脂9克,10剂,水煎温服。 

4月5日五诊:血压已降至l58/80mmHg,胸胁痛减轻。脉细濡、右寸大而弦,舌苔白腻。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叁12克、补骨脂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7日六诊:赴汉中出差半月,没犯病。脉细濡、右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炒杏仁、法半夏、川楝子、广木香

、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全瓜蒌9克、清半夏9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5克、柏子4—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25日七诊:药后自感尚可,未犯病,惟心律稍不齐。脉细濡、关寸较大、右寸稍有草象,舌苔白腻。原方去法半夏、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清半夏9克、夏枯草12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炒枣仁12克,10剂,水煎服。 

再未来诊。

3.沈绍功教授治中风

中风的关键是痰浊闭塞。常规治疗中风,有的放在肝风上面,用天麻钩藤饮;有的放在气虚血瘀上,用补阳还五汤为 主方

。中风病人甭管哪一期,见了苔腻,你用羚羊钩藤汤或 者补阳还五汤不起作用的,你把痰化了以后,再反过来用补阳还五

汤,病人就起来了,这是治疗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关键,我的新的一个思路,和你治疗中风呀,第一 个概念,一定要豁痰开

窍,这是基本的前提。在豁痰开窍的基础上,你再来熄风,再来化瘀,那就提高疗效了。

  豁痰开窍的主要药就是温胆汤。温胆汤最早的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唐代的药王孙思邈他的《备急千金要方》里

面,首先介绍的温胆汤。但当时治疗 什么病呢?“大病以后虚烦不得眠”。是治失眠的方子,大病以后虚烦,睡不着觉不

得眠用温胆汤。到了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这本书,它里面增加了茯苓 和大枣,不治疗失眠了,大枣属木,改成

了气郁不得眠,不得睡眠了,气郁失眠,他就改成治痰了。到了清代,有一本书叫《成方便读》,先从这本书开始正式把

温 胆汤治疗痰浊的主方,它治疗胆虚痰扰,这是经过《成方便读》就把温胆汤成为治痰浊的主方,
见了苔腻,都离 不开温胆汤,所以人家给了我个外号叫“沈温胆”古人的变化,它有那么几个方子,在温胆汤后期 的发

展,第一个是《六因条辨》这本书里面,清代的,它里面加了黄连,成了黄连温胆汤。这个温胆汤在后世来讲治疗心脏病

这是好的思路。

但温胆汤我本身己经给 你们讲过,保留四个药,减掉四个药,就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再加黄连,黄连可以用10g。尤

其治疗心律失常,这是个好方子。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因为西 医来讲,心律失常分两类:一类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心跳

超过90次/分钟以上;一类是慢性型的心律失常,心跳在40-50次/分钟以下。尤其快速性的心律 紊乱、心律失常,用黄连

温胆汤非常有效。还有就治疗心火上炎的失眠,用黄连温胆汤。这个后人呀,第一个温胆汤加减《六因条辨》里面的加减。

第二本书在《重 注通俗伤寒论》,它在温胆汤里面加了青蒿、黄芩和碧玉散,加了这三个药,它称为蒿芩清胆汤,它不叫

温胆汤叫“清胆汤”。这个方子现在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 西医认为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就是发热,西医认为神经性发

热,用这个方子非常有效。青蒿一定要后下,另外青蒿退烧的成分是个挥发油叫青蒿素,怕热,青蒿要 后下,用15g。黄芩10g,碧玉散就六一散加薄荷,30g。现在治疗神经性低热或者不明原因的低烧,用这个方子非常有效,叫蒿芩清胆汤。

有一本书叫《济 生方》,它温胆汤加上胆星、党参和石菖蒲,它名为“涤痰汤”,加强祛痰的作用,这个方子治疗心脑血管病,癫痫狂和妇女肥胖的闭经,妇女有一种闭经呀,人很 肥胖,月经就不来了,这个作为一个有效的方子。还有一本书里面《证治准绳》这本书里面加了枣仁、远志、熟地、人参、五味子,加了这三个药,它命名为“十味 温胆汤”,这也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这也是一个好方子,是有效的方子。这也是古人呀,对温胆汤的运用代表性的就这四个温胆汤,很 有效。就目前临床来应用,就我讲的病种,都是有效的方子。所以温胆汤是老方子。

 温胆汤有十二个加减,这十二个病种用温胆汤。当然我这个前提温胆汤取四个,去掉四个,里面用竹茹、枳壳、云苓和陈皮,这个药已准 确告诉你了。这四个药是基本药,根据十二个病种里面加药。

1,呼吸系统的咳喘。另外这个呼吸系统的咳喘,有痰,咳喘,用于呼吸系统,里面就要加苏子10g、莱菔子15g、葶苈子10g(大便溏的就用炒葶苈子,大便不溏的就用生葶苈子)、鱼腥草30g、生薏苡10g。就是气管炎、哮喘有痰的。

2,肺癌。温胆汤用于肺癌效果相当好。

温胆汤这四个药还要加药。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加鱼腥草30g、芦根15g(最好夏天用鲜的芦根,鲜的芦根用60g,给它捣成汁,芦根汁,榨汁兑在汤里面 吃,那效果更好,没有鲜的就用干的,干的用15g)、生薏仁15g(这个生薏苡仁应该提高疗效,还有昨天我给你讲的做成薏苡粥,汤药熬两便,拿这个水煮薏 苡仁,那你可以用到100g以上,煮薏苡仁粥,那抗癌作用更强,你不煮粥用10-15g)、桃仁10g、杏仁10g、白花蛇舌草30g、车前草30g。这 第二个加减,治疗肺癌。

3,治疗中风。里面加水蛭,地龙10g、川芎10g、丹参30g、葛根10g、生牡蛎30g。治疗脑中风。但是这个中风急性期、恢

复期都可以用,甚至后遗症期都可以用,因为三期多数是舌苔腻。

4,心血管病。主要加的就是全瓜蒌30g、薤白10g(泡的时候加酒)、丹参30g、野菊花10g(野菊花强心呀)、生山楂15g。 

5,各种胃炎。里面加:蒲公英10g、连翘10g、川楝子10g、元胡10g、生牡蛎30g。假如这个病人是萎缩性胃炎,胃酸少的

,他不是吐酸是嘈杂,胃酸少了,里面加乌梅15g。

6,肠炎包括结肠炎。里面加:苦参10g、木香10g、煨葛根15g、车前草30g、马齿苋15g。那么结肠炎最好就灌肠,我昨天讲了,100ml肛管插 到15cm,给他保留灌肠。你假如用灌肠的办法,苦参就可加大量,一共可加到30g,灌肠不方便口服用10g,但灌肠苦参就用30g,每天晚上灌一次,就 一付药分两个晚上灌,一般用10付左右这个结肠以后明显的好转。因为结

肠炎和胃炎一样,不太爱好,尤其溃疡,不容易收口。为什么?因为胃肠道是潮湿的,它 不可能干燥,那么这个病灶泡在

水里面,它恢复率不快,像个拉开个口子一样,你老着水,这口子很难封闭,干燥了它就封闭。所以肠胃炎,发炎了,环

境是潮湿 的,很难愈合,只能给他直接灌到结肠的病灶上面,等于直接上药呀,他肯定好得快,这是讲的结肠炎。

7,肾炎。肾炎,包括肾盂肾炎。里面加什么呢?黄柏10g、知母10g、肉桂3g、仙鹤草10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0g、白花蛇舌草30g。

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包括更年期综合征,都是一个意思。加什么呢?桂枝10g、生白芍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菖蒲10g、郁金10g。

9,治疗妇女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很复杂,分成前期,分成后期,她的经量多,就是我们讲的崩漏,或者痛经,来个痛经。

这里面加什么呢?鸡血藤10g、伸筋草10g、香附10g、川断15g、蛇床子10g、泽兰10g。

10,不孕。这个不孕症里面要加什么?炒苍术10g、蛇床子10g、菟丝子10g、黄柏10g、龟板15g、血余炭10g。但这个血余炭不是头发呀,是阴 毛,配上脏腑这个配合他,用它脏腑的阴毛烧炭,这是我们家的绝招。因为这是我们家打胎是不行的

,堕胎,流产那是不道德,不孕那绝对是绝招。这个大老板的妇 人不孕有后世了,那不得了,给钱哗哗来,这一个绝招,

这绝招我不保守把这绝招告诉你。里面就用两个药:一个是龟板,一个就用血余炭。用男人的阴毛,烧 炭,10g。这个女子的不孕。男子的不育,这个男子的不育好多就是呢壮阳,实际上这一类苔腻的男子越壮阳越麻烦,火上添油,非但阳上

不起来,或者更麻烦 了。而且呢,当年我在那个不孕,中医杂志办的不孕不育班里面我讲过,讲过五六次,这是害人江湖

医生,见了男子阳痿早泄肯定用壮阳的药,你给他用鹿茸、阳起 石、仙茅、仙灵脾,好多病人很管用,起来了,起来以后

他迫不及待,用了两次再下来那就血染的风采。什么叫血染的风采,再也起不来了。尤其我讲的这一类人舌 苔腻的,你绝对不能这么害他,很少数在北方地区,70岁以上的老人,他纯阳虚,像这中成年,60岁以内,基本上不是阳虚,有湿热,

湿热下注。它两个特点: 一个是苔腻,一个是整个的阴囊潮湿。这就更不能用壮阳的药,所以这个壮阳的药见了这个湿热就是害他。要加什么药呢?就是温胆汤里面加炒苍术10g、生黄柏 15g、生薏苡10g、川牛膝15g、炒橘核30g、蛇床子10g、茵陈15g(后下)。

11,重症肌无力。这个温胆汤还可以治疗的一个病叫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也挺困难的。第一个他眼皮抬不起来

,肌肉萎缩,尤其膈肌萎缩,就不能呼 吸,死亡率很高;第二就四肢乏力,乏力以后肌肉萎缩,最难就膈肌无力了,就没

办法呼吸了,病人就出危险。重症肌无力用温胆汤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子。另外 里面加什么药呢?一味黄芪重用,重用

生芪至少30g以上,30g以上生黄芪加上鸡血藤60g、路路通10g、丹参10g、地龙10g、王不留行10g、红 花10g、扁豆衣5g。

12,各种血液病。最后一个它治疗各种血液病,温胆汤是好方子,当然血液病里面包括白血病,急性的不行,慢性的白血

病,温胆汤效果相当好,包括溶血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里面加:石苇10g、鸡血藤15g、三七粉6g(冲服)、丹参30g、仙鹤草15g。

  由此你引申到治疗8个实证,完全可以通用,除了外感病,外感病另外一套。8个实证包括淫、痰、饮、湿、瘀、滞、食

、虫。8个,实证8个,我讲了痰。以这个 为例:假如淫,淫就六淫,外淫,外淫就是外感病,这个我都给你们讲清楚了。

外感病分风寒、风热,四个辩证,包括用药,也就外感病里你基本上都掌握了。六淫 呢,怕就怕夹湿,里面有个湿,一个

暑。暑啊,暑湿的暑。风、寒、暑、湿、燥、火。外感里面抓住寒抓住火,风寒、风热,基本上就行了。另外还有暑,内

暑外 暑,里面方子里面加什么药呢?第一个就青蒿15g(后下)、生薏仁10g、杏仁10g、寇仁10g,这就三仁汤的意思,青

蒿和三仁汤,再加车前草。湿嘛通 过小便,水通过小便给他排出去。实证里面有湿,这样怎么办呢?滋而不利邪的几个药

,一个就芦根,芦根是养阴,但是不利邪,不滋腻,芦根用15g,当然用鲜 的芦根捣汁效果会更好;第二个用玄参10g,它不会利湿;第三个药就生地,生地和熟地呀,为什么我喜欢用生地呢?熟地能养血,补血的作用强,比生地好,但 熟地往往就是滋腻,所以古人用熟地呀他都要醒脾,同时加木香、砂仁;第四个药就黄精。

火-实火:
心火用黄连;
肝火用栀子10g、夏枯草10g(不用龙胆草,因为它苦寒伤胃);
肺火用鱼腥草15-30g、黄芩10g、桑白皮10g;
脾热用生石膏30g、知母15g;肾火加知母10g、黄柏10g。饮:加葶苈子10g(便干生用,不干炒用)、泽兰10g、白花蛇舌草30g、王不留行10g。湿:加苍术10g、生薏苡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生莱菔子15g、茵陈15g(后下)、法半夏10g(化热不明显的可用)。

瘀:加丹参30g、苏木10g、鸡血藤15g、郁金10g(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地龙10g、水蛭3-10g(研粉用3g,入煎剂10g)、土鳖虫10g(虫类剔络)。所有的虫类药都有毒,尤其是全蝎和蜈蚣、僵蚕等过敏,白僵蚕含霉菌,唯上三味可放心用。

滞:气滞加,柴胡10g、青皮10g、木香10g、乌药10g、大腹皮10g。

积:食积加生山楂15g、神曲30g、莱菔子15g。

虫:虫积加川楝子10g、大腹皮15g、使君子肉10g、生南瓜子15g


4.预防治疗中医偏方;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

3--5个月的。

2)三七粉对于预防和治疗中风有奇效。但是服用三七粉分为两种方法:生打和熟补。1)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

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适合有瘀滞的人,判断瘀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因为舌下有两条筋,如果出现紫黑色就是有瘀

滞的表现。生用法:口服,每日1 -1.5克。  2)没有瘀滞的人可以用熟吃的方法,适合血亏血虚的人。88岁高龄的名老中

医宋祚民说自己体检的时候血管壁光滑如年轻人,他的秘诀就是常吃三七土豆炖牛肉。因为牛肉健脾,土豆富含钾,对老

年人的养生保健都有好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30克三七块敲碎,炖一斤牛肉和一斤土豆。

3).地龙丹参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熄风通络。主治中风。
[处方组成]地龙2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生地20克、没药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阴虚阳亢者加角版20克、丹皮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痰湿阻络者加半夏15克、陈皮20克、茯苓20克。
[疗程疗效]治疗32例,显效4例,有效27例,无效1命名,总有效率为96%。[处方来源]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曲海流

4).资寿解语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除痰,镇静宁神,和调阴阳通窍。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及牙关紧闭症。
[处方组成]防风9克、附片6克、天麻6克、酸枣仁9克、羚羊角4.5克(刨片):上桂心3克(研治冲服)、川羌活9克、甘草

3克、玄参9克、石菖蒲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投入竹沥I毫升、姜汁I毫升混和,分2次服,每隔1小时期1次。
[疗程疗效]治疗3例,均服2克之后病愈。 [处方来源]刘作桃
[处方备注]凡中风脾缓舌强牙关紧闭症,大都是由风邪痰结壅塞所致,特别是肺脾二经的影响,刘氏应用本方有40余年经

验,认为本方有一定的疗效。

5).[处方名称]赵氏中风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驱风化痰,温经通络;主治风痰流窜型中风(多见于缺血性中风)。(2)方功能益气温阳,活血

化瘀;主治气虚血瘀型中风(多见于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方功能育阴潜阳,熄风活络;主治肝阳上亢

型中风(多见于出血性中风及部分缺血性中风)。
[处方组成]
(l)秦艽9克、防风9克、桂枝9克、葛根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附子9克、茯苓9克,水煎服。
(2)生黄芪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红花6克、丹参9克、地龙9克、桂枝9克,水煎服。
(3)天麻9克、黄芩9克、钩藤9克、生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生地12克、玄参9克、怀牛膝9克、丹参9克、夏枯草9克,

水煎服。
[辨证加减]若痰盛者加陈皮、竹茹、天竺黄、竹沥、胆南星;若抽搐较重者加全蝎、僵蚕、钩藤;如出现痰盛阴闭者则加

服苏合香丸;纳呆者加砂寇仁、神曲等;阴虚者则加麦冬、北沙参;热盛者则加龙胆革、生石膏;若神志不清、痰迷清窍

、阳闭者则加菖蒲、郁金、翔羊角粉,或口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若口臭便秘者则加大黄、枳实、芒硝;若出现阴闭时

则服涤痰汤加减及苏合香丸;若出现阳虚气脱者,以参附龙牡汤加减。
[疗程疗效]治疗106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行动恢复正常,或有些自觉症状但能继续工作,失语现象基本消失)17例

,占16.0%;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手足活动仍有不便,生活一般能自理)29例,占27.4%;好转(症状、体征部

分改善,个别症状无改善,需扶持才能步行)46例,占43.4%;无效14例,占7.5%;总有效率为86.8%。
[处方来源]新疆中医医院赵琨。

6).中风醒神合剂
[功能主治]功能平肝熄风,清心开窍。主治急性脑血管意外。
[处方组成
(1)郁金5克、菖蒲5克。用蒸馏法,按1:l水取蒸馏液,每瓶10毫升.
(2)钩藤20克、桑寄生20克、黄芩10克、地龙10克,共为粗末,每袋15克。
(3)水牛角1.5克、人工牛黄1.3克,共研极细末,为1次量。
先煎(2)方15分钟,后兑(1)、(3)方灌服(吞咽困难者鼻饲给药),每日早、中、晚各1次。
[辨证加减]凡中风高热者加服甘露退热散(银花20克、生石膏20克、夏枯草20克、桅子5克,共为粗末,每包15克),与(

2)方同煎;中风痰多者加服中风豁痰煎(胆星6克、远志10克、桔红10克,共为粗末),与(2)方同煎。
[疗程疗效]治疗66例,显效(2一3天内神清,生理反射恢复,症状、体征明显好转)5例,有效(5天内神清,生理反射恢

复,症状、体征大部分好转)29例,好转(5一7天内神清,生理反射恢复,症状、体征大部分好转)23例,无效(7天以上

神态无变化,生理、病理反射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9例,总有效率为86.36%。
[处方来源]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建淇等
[处方备注]本方宜于中风中脏腑之闭证者。
(1)方重在开窍,
(2)方重在熄风,
(3)方重在清热,三者合用则增强熄风开窍清热之功效。

7).中风愈后不复发方

防风,独活,秦艽,生黄芪,白芍,党参,茯神,白术,川芎,山茱萸,山药,肉桂,厚朴,升麻,丹参,水牛角,五加

皮,防已,牛膝,石斛,地骨皮,生甘草各60克,麻黄,制附片,远志,橘皮各45克,生姜30克,菊花45克,薏苡仁120克

,生石膏90
上药共研粗粉,每次60克,纱布包,加天门冬5克,麦门冬5克,生地10克。水煎服,日服一次即可。---董洪涛教授方

8).董洪涛教授治中风方方
急性期
生半夏15克(打),生南星15克(打),生附子15克(打),木香10克,蜂蜜150克,三七10克,桃仁10克(打),生姜30

克(切),红花10克,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黄酒30毫升,石菖蒲30克。
水煎服,日一剂。同时每天用麝香0.5克,分两次用药液冲服。一服药煎两次合一起,分三次喂下。

恢复期:续命煮散
麻黄45克,川芎45克,独活45克,防已45克,生甘草45克,杏仁45克,肉桂30克,生附子30克,茯苓30克,升麻30克,细

辛30克,红参30克,防风30克,生石膏75克,白术6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天取14克,纱布包,加生姜50克,再加1000毫升水,煮成500毫升,分3次服。日日不断,至少连服十日

恢复期:培元固本散加减方
三七10克,琥珀10克,细辛10克,五灵脂10克,水蛭10克,全虫10克,蜈蚣2条,地鳖虫10克,血蝎10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5克,温水冲服,日两次。

朋友父亲因高血压而突然中风,症见眩晕、左侧肢体活动略差,伴周身多处动脉粥样硬化。诊脉辨证,处以小续命汤、张

大昌朱雀汤加味,以及水蛭三七散。病人以此三方交替服药数月,诸多不适皆霍然若失。自述越服越舒畅,就一直不停地

服了下去。一般来说我主张效必更方。但若病重药轻,缓缓图攻,亦可久服。

5.辨证论治中风

1)风痰阻闭头面经络,症见口眼?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或面部肌肉抽动,而表证不显者。
牵正散加味;白附子10克 白僵蚕10克 全蝎10克各等分(并生用)用作汤剂,可加天麻、白蒺藜、蜈蚣、地龙、当归、

荆芥、防风、菊花、钩藤等祛风止痉通络之品。上药研成粉末。每服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2)正气不足,风邪初中经络而兼内热,症见手足重滞,舌强语涩,并有寒热头痛,肢体拘急,关节痠楚,脉浮苔白者。
大秦艽汤;秦艽9克 甘草6克 川芎6克 白芍6克 细辛1.5克 川羌活3克 防风3克 黄芩3克 石膏6克 吴白芷3克 

白术3克 生地3克 熟地3克 白茯苓3克 川独活6克
1.如遇天阴,加生姜以祛风温阳散寒;
 2.心下痞,加枳实以行气消痞。
 3.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
 4.若表证不明显,可酌减细辛、白芷、防风之类。
 上药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煮至水开后15分钟,去滓温服。

3)阳气了虚弱,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症见口眼?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并伴恶寒发热,冷痛麻木者。
小续命汤;防风3.6克 桂枝2.4克 麻黄2.4克 人参2.4克 酒白芍2.4克 杏仁2.4克 川芎2.4克 防已2.4克 甘草2.4克 附子

1.2克 生姜3片 红枣3克。
1.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化痰宁神也;
 2.骨节烦痛而去附子,倍白芍。
 3.热者,去附子,用白附子;
 4.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加薏苡仁、当归,去黄芩、白芍以避中寒;
 5.烦躁、不大便,去附子、肉桂地,倍加白芍、竹沥;
 6.日久大便不行、胸中不快,加枳壳、大黄;
 7.语言謇涩,手足颤掉,加石菖蒲、竹沥;
 8.口渴,加麦门冬、瓜蒌、天花粉;
 9.身疼、发搐,加羌活;
 10.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
 11.汗多,去麻黄;
 12.舌燥,加石膏,去附、桂。
先用冷水浸20分钟,红枣捏烂,然后煎至水开后10分钟,每次服的药不限量,热服至稍稍出汗即可,不出汗的加服药量或

煎另一付药再服。下一次服药同样热服至稍微出汗才见效。 禁忌:忌食生、冷、变质食物。

4)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头痛眩晕、耳鸣眼花、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或?僻不遂,舌红弦数。
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焗服) 钩藤12克(后下) 生石决明18克(先煎) 山栀子9克 黄芩9克 川牛膝12克 杜仲9

克 益母草9克 桑寄生9克 夜交藤9克 朱茯神9克
1.重证,加入羚羊角,则药力益著;
 2.若进入后期血管硬化之症,加酌加槐花、海藻,盖现代研究称所含路丁有改变血管硬化之功。
 3.阳亢化风,眩晕较甚,唇舌或肢体发麻者,除羚羊角外,可酌加代赭石、牡蛎、龙骨、磁石等以镇肝潜阳熄风;
 4.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黄燥,脉弦数者,可酌加龙胆草、夏枯草、丹皮,或加服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火


 5.便秘,可加大黄、芒硝,或加服当归龙荟丸以泻肝通俯;
 6.肝肾阴虚明显,可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生地、何首乌等以滋养肝肾。
 
中风加减:
1. 若头痛头胀、目眩较重,属阳过甚者,可加石决明、白蒺藜、夏枯草等以平熄风阳。
2. 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属阴虚较甚者,可酌加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山茱萸等以滋养肝肾。
3. 若见面红目赤,口苦烦躁,苔黄,脉弦数属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化痰。
4. 若面肌、四肢抽搐较重,属肝风内动者,可加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5. 若舌强、言语謇 涩属痰阻清窍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6. 若失眠多梦,心中烦热属肝火扰心者,可加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以清热安神。
 
中风:
1. 加减头晕头痛重者,加菊花、桑叶;
2. 心烦易怒者,加丹皮、白芍;
3. 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
先煎石决明至水开30分钟,下后八味药,再煎至水开后10分钟,再下钩藤煎至水开5-8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天麻分

成三分,每次服一分,用热开水焗,服下时,天麻汁滓都服下,和煎汁一起服下。禁盐、豉 。

 
5)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之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目胀、面红烘热,心烦躁热、肢体重滞、

肌肤麻木、?僻不遂,脉弦细有力。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30克 生代赭石30克(轧细) 生龙骨15克(捣碎) 生牡蛎15克(捣碎) 生龟甲15克(捣碎) 

生杭芍15克 生玄参15克 天冬5克 川楝子6克 生麦牙6克 茵陈6克 甘草4.5克
 1.心中热者,加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
 2.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24克、净萸肉15克;
 3.大便不实者,去龟甲、代赭石,加赤石脂30克。
 4.风阳亢盛 者,可加钩藤 、天麻、羚羊角;
 5.肝火较盛,血压过高,头痛剧烈,眼目胀痛者,可加夏枯草、黄芩、钩藤;
 6.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便通即止;
 7.兼瘀血者,加桃仁、乳香、没药;
 8.饮食停滞,胃口不开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
 
中风加减:
1. 若头痛头胀、目眩较重,属阳过甚者,可加石决明、白蒺藜、夏枯草等以平熄风阳。
2. 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属阴虚较甚者,可酌加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山茱萸等以滋养肝肾。
3. 若见面红目赤,口苦烦躁,苔黄,脉弦数属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化痰。
4. 若面肌、四肢抽搐较重,属肝风内动者,可加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5. 若舌强、言语謇 涩属痰阻清窍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6. 若失眠多梦,心中烦热属肝火扰心者,可加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以清热安神。

 中风加减:
1.夹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 心烦失眠者,加黄芩、栀子,以清心除烦,加夜交藤、珍珠母以镇心安神;
3. 头痛重者,加生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
上药先煎代赭石、龙骨、牡蛎、龟甲半小时,放入其它药再煎到水开后20分钟,分三次温服。禁盐、豉

6)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高热不退,心烦躁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手足抽搐、口眼?斜,半身不遂、舌红絳、脉弦数

或弦细数。
羚角钩藤汤;羚羊角4.5克(刨细丝,先30分钟) 霜桑叶6克 川贝12克(去心) 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下) 滁

菊花9克(后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4克 淡竹茹15克(先煎) 
1.气分热盛而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加石膏、知母等以清气分之热;
 2.营血分热盛而见肌肤发斑、舌质红或降者,加水牛角、丹皮、紫草等以清营凉血;
 3.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4.兼邪闭心包、神志昏迷者,加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凉开止痉;
 5.抽搐不易止息者,加全蝎、僵蚕、蜈蚣等以熄风止痉;
 . 7.高热不退,津伤较甚者,加玄参、天冬、麦冬等以滋补津液。
 8.若无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替代,但用量宜大。
 
中风加减:
1. 若头痛头胀、目眩较重,属阳过甚者,可加石决明、白蒺藜、夏枯草等以平熄风阳。
2. 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属阴虚较甚者,可酌加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山茱萸等以滋养肝肾。
3. 若见面红目赤,口苦烦躁,苔黄,脉弦数属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化痰。
4. 若面肌、四肢抽搐较重,属肝风内动者,可加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5. 若舌强、言语謇 涩属痰阻清窍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6. 若失眠多梦,心中烦热属肝火扰心者,可加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以清热安神。
上药先煎羚羊角、竹茹半小时,放入其它药再煎到水开后10分钟,再放入双钩藤、滁菊花又再煎到水开后10分钟,分三次

温服。禁盐、豉 。

7)气虚血瘀:证候 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咣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

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120克 当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 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 
1.治疗中风偏瘫,偏寒者,可加肉桂、巴戟天等温肾散寒;
 2.脾虚者,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3.痰多者,加法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4.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开窍化痰;
 5.口眼?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以祛风化痰通络;
 6.偏瘫日久,疗效不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
 7.下肢痿软者,加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
 8.头昏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石决明、代赭石以镇肝熄风。
中风加减:
1. 如上肢偏废者,加桑枝、桂枝以通络;
2. 下肢软弱无力甚者,加川断、牛膝、桑寄生以补肾壮筋。
3. 如兼言语不利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通络。
4. 兼口眼?斜者,加白附子、南星、僵蚕、葛根、白芷以祛风化痰。
5. 兼肢体麻木者,加乌梢蛇、蜈蚣、桑枝以通经活络。
6. 如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肉苁蓉以润肠通便。
7. 如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山萸肉以温肾固涩。
8. 如肢冷偏寒者,可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
9. 气短乏力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10. 痰多苔腻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11. 若偏瘫日久,虽加重活血药而效果不显者,在扶正的基础上可加水蛭、虻虫、土鳖虫、乌梢蛇等虫类活血药以增强破

瘀通络的作用。
12. 如患侧手足肿甚者,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以淡渗利湿。
中风:
1.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
2.言语不利者,加远志、石菖蒲、郁金以祛痰利窍;
3.心悸.喘息者,加桂枝、炙甘草;
4.肢体麻木者,加木瓜、伸筋草、防己以舒筋 通络;
5.肢体瘫软无力者,加续断、桑寄生、杜仲、牛膝;
6.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
7.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等破血通络之品。
③临证参考本证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根据气虚的程度决定黄芪的用量,一般用量在15--45g,重者可用至75g。
上药切细,先用冷水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至水开后15分钟,加些酒,分三次温服。

8)阴虚风动:证候 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黯

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 生代赭石30克(轧细) 生龙骨15克(捣碎) 生牡蛎15克(捣碎) 生龟甲15克(

捣碎) 生杭芍15克 生玄参15克 天冬5克 川楝子6克 生麦牙6克 茵陈6克 甘草4.5克 
1.心中热者,加石膏30克;痰多者,加胆南星6克;
 2.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24克、净萸肉15克;
 3.大便不实者,去龟甲、代赭石,加赤石脂30克。
 4.风阳亢盛 者,可加钩藤 、天麻、羚羊角;
 5.肝火较盛,血压过高,头痛剧烈,眼目胀痛者,可加夏枯草、黄芩、钩藤;
 6.大便燥结者,加生大黄,便通即止;
 7.兼瘀血者,加桃仁、乳香、没药;
 8.饮食停滞,胃口不开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
中风加减:
1. 若头痛头胀、目眩较重,属阳过甚者,可加石决明、白蒺藜、夏枯草等以平熄风阳。
2. 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属阴虚较甚者,可酌加熟地、首乌、女贞子、杞子、山茱萸等以滋养肝肾。
3. 若见面红目赤,口苦烦躁,苔黄,脉弦数属肝火偏盛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肝化痰。
4. 若面肌、四肢抽搐较重,属肝风内动者,可加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5. 若舌强、言语謇 涩属痰阻清窍者,可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6. 若失眠多梦,心中烦热属肝火扰心者,可加栀子、黄芩、珍珠母、龙齿、夜交藤以清热安神。
 中风加减:
1.夹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 心烦失眠者,加黄芩、栀子,以清心除烦,加夜交藤、珍珠母以镇心安神;
3. 头痛重者,加生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
上药先煎代赭石、龙骨、牡蛎、龟甲半小时,放入其它药再煎到水开后20分钟,分三次温服。禁盐、豉 。

9)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证:偏废不仁,患侧筋骨痿软,足难任地,伴见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面赤唇红,舌瘖不语,舌质

红絳,苔少,脉弦细数。
地黄饮子加减;肉桂1.5克 附子1.5克 肉苁蓉1.5克 白茯苓1.5克 熟地黄1.5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5克 远志1.5克 菖蒲

1.5克 山茱萸1.5克 巴戟天1.5克 石斛1.5克 薄荷7片
1.若用于肾虚之痱证,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
 2.喑痱以阴虚为主,而痰火盛者,减去温燥的附子、肉桂,酌加川贝、竹沥、胆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
 3.兼有气虚者,适当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中风加减:
1. 如舌质红,脉细数,阴虚内热者,可去附子、官桂,加蒸首乌、黄精、丹皮等以养阴清热。
2. 如偏废较重,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乌梢蛇、桑枝等通经活络,
3. 如舌质紫暗,脉涩等的瘀血现象者,可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土鳖虫等以活血祛瘀。
4. 如下肢痿软无力较重者,可加鹿筋、川断等强筋壮骨之品。
5. 如患侧僵硬拘挛,伴见头痛、眩晕、耳鸣、面赤、舌质红脉弦硬有力,证属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可改用镇肝熄风汤,

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10)若体质壮实,属寒痰凉血阻滞者,
用小活络丹加减;炮川乌6克 炮草乌6克 地龙6克 炮天南星6克 乳香2.2克(粉)没药2.2克(粉)
上药研成粗末,每服3克,酒糊为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汤下亦可。

 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⒈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
暗,苔白腻,脉弦滑。

⒉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偏身麻木,口舌喁斜,头晕目眩,咯痰或多,
腹胀便秘。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⒊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口角流涎,气短
乏力,自汗出,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缓。

⒋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舌强言謇或不语,口舌喁斜,头痛眩晕,耳鸣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疗方案
风痰阻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代表方:加减天麻钩藤饮:天麻l O g、钩藤30g、苍术l O g、半夏l O g、胆南星l O g、川牛膝10g、桃仁10g、大黄10g、僵蚕10g、代赭石30g。

痰热腑实——化痰通腑。代表方:加减星蒌承气汤:胆南星10g、全栝蒌l O g、生大黄l O g、芒硝l O g。

气虚血瘀一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代表方:加减补阳还五汤:黄芪30、当归10g、芍药10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

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加减镇肝熄风汤:白芍15g、天
冬10g、玄参10g、龟板20g、代赭石30g、川楝子10g、茵陈10g、龙骨30g、牡蛎30g、麦芽15g、牛膝10g、甘草3g。

治脑卒中(中风)妙方

1羚羊角骨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邓铁涛方)

【歌诀】羚羊角骨汤钩藤,地龙白芍石决明,

杜仲苓膝天竺黄,平肝熄风神效奇。

【组成】羚羊角骨2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石决明30克,天竺黄10克,云苓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羚羊角骨、石决明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煎2次。

【功效】平肝熄风。

【方解】方中羚羊角骨有羚羊角之用但力弱,《本草纲目》云其有“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之功能,配合钩藤、石决明潜阳熄风;牛膝潜降;地龙、天竺黄、云苓祛痰,白芍补肝,杜仲补肾,共成平肝熄风之剂。本方配伍严谨,重点突出,力专效捷。

【主治】中脏转轻而出腑,或中经络转重而入腑症见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想而哭、半身不遂或见臂(腿)不遂、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大小便失禁、关格等。

【加减】兼热盛者,可加黄芩、莲子芯、石膏;兼痰,可加胆星、全蝎、僵蚕;兼失语者,加全蝎、石菖蒲、或合至宝丹。

2丹柏汤

【来源】《名医秘方汇萃》(林世炘方)

【歌诀】丹柏汤中牡丹皮,桑皮陈皮地骨皮,

槐米茜草生地黄,益肾通络急止血。

【组成】牡丹皮15克,丹参10克,生侧柏叶5克,生地黄10克,地骨皮10克,炙桑皮5克,陈皮3克,茜草5克,槐米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肾宁心,通络止血。

【方解】脑出血破入脑室及珠网膜下腔出血必须止血。方中侧柏叶、槐米祛风止血;茜草散血止血;地骨皮凉血止血;生地黄、丹参养血止血;又用桑白皮肃降肺气;陈皮运转脾气,使气血调和,出血自止。合而用之,能益肾宁心,通络止血。

【主治】脑出血破入脑室,或珠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加减】风甚者,加天麻、钩藤;腑实者,加大黄、风化硝;呕吐者,加泽泻、车前草。

3龙马起废丹

【来源】《朱良春用药经验》

【歌诀】龙马起废丹蜂房,鹿角乌蛇地鳖虫,

损伤中风均可治,温阳起废通络灵。

【组成】制马钱子015克,鹿角片04克,乌梢蛇1克,炙地鳖虫1克,地龙15克,蜂房15克。

【用法】方中马钱子水浸出毛,置麻油中炸,以里面呈紫红色最为合适。如法炮制,每片025克,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

【功效】温阳通络。

【方解】方中马钱子极苦,却大能开胃进食,其性至寒,却大能宣通经络,振颓起废;配鹿茸,温补督脉,制马钱子之;乌梢蛇搜风通络;地鳖虫活血化瘀,推陈致新;露蜂房温阳化痰。合而用之,共奏温阳通络之功。朱氏善用虫类药物治奇疾,此方可概见之。

【主治】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损伤部位疼痛;又治中风四肢软瘫,或中风后遗症肌肉痿废者。

【加减】可配合其他汤药使用。

【附记】又上海名医张镜人用灌肠方治疗中风昏迷、高热、抽搐、呕吐频繁、四肢瘫痪者。药用生川大黄9克,生牡蛎3克,六月雪30克,徐长卿15~30克,皂荚子9克。浓煎100毫升,保留灌肠。功能通腑泄热,开窍启闭。【加减】:阴闭者,加熟附片15克,细辛3克;阳闭者,加败酱草30克,栀子12克。腑气一通,脏腑气机顺降,脑气与脏腑之气接续,昏迷自醒。故灌肠开魄门而启清窍,不失为治疗脑卒中有效方法之一。

4复方蛭蚓汤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6)1997年(高明镜方)

【歌诀】复方蛭蚓汤川芎,桃红山甲与丹参,

若发中风有先兆,活血通络可预防。

【组成】水蛭粉6~8克(冲服),地龙15~30克,川芎15~3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丹参15~30克,穿山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水蛭粉冲服。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

【方解】先兆中风病人血液一般都呈高凝状态,中医药对其进行干预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和通络而能达到预防目的。本方即重用活血和通络的药,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主治】先兆中风,症见头痛、头昏、视物眼花、健忘耳鸣、肢体震颤、颜面或手足麻木,或一时性偏瘫、失语、复视、黑蒙等。

【加减】有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杭菊花、黄芩、夏枯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加泽泻、草决明、首乌、山楂;糖尿病者,加花粉、元参、黄芪、黄精;颈椎病,加白芍、生甘草、木瓜、葛根、穿山甲。

5安脑平冲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周德生方)

【歌诀】安脑平冲生龙牡,栀子牛膝生大黄,

黄芩木香嫩柴胡,钩藤甘草泽泻蝉。

【组成】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怀牛膝15克,黑栀子12克,生大黄9克(后下),黄芩12克,嫩钩藤12克(后下),青木香12克,泽泻12克,蝉蜕6克,嫩柴胡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镇肝熄风,平冲降逆,宁血安脑。

【方解】中风多为气机升降失常,冲气上逆,风火扰络,破裂出血。方用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潜降冲脉;生大黄通降阳明;黑栀子、泽泻清利三焦,则血海宁静,神腑得安;更佐以黄芩、蝉蜕、青木香清肃肺气;钩藤、柴胡清疏肝气;甘草调和阴阳,元气复左升右降之机,假以时日,脑内血肿自然消散吸收。诸药合用,共奏镇肝熄风,平冲降逆,宁血安脑之功。

【主治】出血中风,症见神昏躁动、高热抽搐、半身不遂、舌强语塞、口眼歪斜、呕吐、小便不禁、大便闭结者。

【加减】风胜者,加天麻、僵蚕;火胜者,加龙胆草、胡黄连;痰甚者,加栝蒌、贝母;呕甚者,加姜黄、白术;颅内高压或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葶苈子;阴伤者,加白芍、生地;大便虽通,仍用大黄。

6通络醒脑汤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1981年(沈仲圭方)

【歌诀】通络醒脑羚羊角,橘菊天麻与茯苓,

钩星蝎尾桑叶夏,竹叶菖蒲大络丹。

【组成】羚羊角3克,橘络3克,滁菊花9克,天麻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胆南星6克,蝎尾6克,半夏6克,冬桑叶6克,淡竹叶30克,石菖蒲6克,大活络丹1颗。

【用法】羚羊角先煎,菖蒲分次冲服,大活络丹分次化服,余药常规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肝熄风,豁痰开窍。

【方解】方中淡竹叶用至30克,气味芳香,清心火,除烦热,化痰,利小便;合菖蒲、桑叶、橘络,菊花轻清之品上浮开泄脑窍,升降气机,不愧大家手笔。羚羊角、钩藤、蝎尾凉肝熄风;天麻、茯苓、半夏合石菖蒲豁痰开窍;大活络丹通络止痛。此方治风、火、痰、瘀,立方全面周到,为卒中风痰,神昏痰壅之良方。

【主治】肝风挟痰、壅塞窍络,症见猝然昏仆、不省人事、痰壅气粗、口眼歪斜、手足偏瘫、头痛。

【加减】呕恶者,可加代赭石;尿少者,可加车前子。

7补气养血汤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1981年(沈仲圭方)

【歌诀】补气养血归芍芪,党参二冬熟地桑,

艽膝苓首芝川断,菊橘虎胫竹沥冲。

【组成】黄芪12克, 熟地12克, 首乌12克, 桑枝12克, 党参9克, 天冬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秦艽9克, 牛膝9克, 黑芝麻9克, 茯苓9克, 川断9克, 甘菊6克, 橘红6克, 虎胫骨15克, 竹沥100毫升(冲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养气血,舒筋熄风。

【方解】方中以虎骨治诸风,止关节痛,舒筋挛,健骨镇惊。狗骨亦治诸风但力弱,治冷骨风痛、腰脚无力、四肢麻木,能健脾补虚。目前,虎骨为违禁药品,狗骨已广泛取代虎骨。黄芪、党参、熟地、首乌、天冬、麦冬、当归、白芍、黑芝麻补养气血,滋阴熄风;桑枝、川断舒筋通络;秦艽、茯苓、橘红、竹沥祛湿化痰,平冲止呕;牛膝导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补养气血,舒筋熄风之功。此方组织严密,补而不滞,气阴两顾,为中风后遗症之良方。

【主治】气血不足,筋脉失于荣养,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不仁、口眼歪斜等。

【附记】虎胫骨不易得,且属禁品,可以用狗胫骨倍量代之。

8通脑复步汤

【来源】《中医药学刊》(10)2002年(周德生方)

【歌诀】通脑复步芪芍龙,胆星乌蛇与虫,

玄参桃仁白芥子,透骨红花豨莶草。

【组成】黄芪15克,白芍12克,地龙12克,胆南星12克,乌梢蛇1条,虫6克,豨莶草15克,白芥子12克,玄参15克,透骨草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化痰活血,通络除痛。

【方解】方用胆南星、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桃仁、红花祛脏腑经络之瘀,配合虫类药虫、地龙与乌梢蛇搜剔;豨莶草利关节除痹痛;透骨草活血舒筋止痛;黄芪、白芍、玄参益气补阴,兼养精血,杂合以治,共同达到通络宣闭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胆南星、地龙、红花、玄参、白芍均有镇静、镇痛、降压等中枢抑制作用;桃仁能扩张脑血管,豨莶草能扩张带有神经的血管,乌梢蛇含有神经毒素,对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黄芪亦能降压,白芥子对面神经麻痹有特殊作用。以上均说明本方中的单味药大都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组织或周围神经组织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主治】脑梗死后遗症期,症见口眼歪斜、语言蹇涩、肢体瘫痪、筋脉拘挛、肌肉萎缩等。

【加减】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者,加天麻15克,钩藤15克;痰热腑实者,加大黄10克;阴虚风动者,加生地15克,天门冬15克。

9养血荣筋汤

【来源】《中风临床指南》(张子明方)

【歌诀】养血荣筋汤当归,首乌熟地丝瓜络,

苓芎芍甘鸡血藤,蝎蜈僵芪广地龙。

【组成】鸡血藤30克,何首乌2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60克,甘草10克,茯苓30克,地龙15克,丝瓜络15克,全蝎5克,蜈蚣2条,僵蚕5克,黄芪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全蝎、蜈蚣、僵蚕研细末分次随汤冲服。常与益气活血汤方交替使用,或配合伸筋活血汤方熏洗。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荣筋。

【方解】方用当归、熟地、何首乌、鸡血藤、川芎养血活血,濡荣筋脉;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润筋,缓解拘挛;地龙、丝瓜络通经达络;全蝎、蜈蚣、僵蚕搜刮内风,以制痉挛。合而用之,共奏滋补肝肾,养血荣筋之效。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患肢瘫痪不用、肌肉瘦削拘挛、爪甲不荣、上肢屈曲难伸、下肢僵直难屈、或患肢末梢肿胀、发凉、色泽紫暗。

【加减】气虚不明显者,可去黄芪。

10转舌丸

【来源】清·张路玉《张氏医通》

【歌诀】转舌丸中生大黄,连翘芒硝石菖蒲,

薄荷甘草山栀子,远志再与黄芩配。

【组成】大黄60克,芒硝30克,石菖蒲30克,连翘30克,远志30克,黄芩30克,栀子24克,薄荷21克,甘草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服6~9克,温开水送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清热泄下,开窍定志。

【方解】方用调胃承气汤攻下通便;伍以黄芩、连翘、山栀、薄荷清热泻火,且薄荷还有辛凉清脑之功;石菖蒲、远志开窍定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泄下,开窍定志之功。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舌强不语、神志不清、大便不通等。

【附记】体质虚弱者不宜过量,以免伤正。

11三生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三生饮用乌附星,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卒中痰迷服此灵。

【组成】生南星30克,生川乌15克,生附子15克,木香03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次10~15克,加生姜15克,水煎半小时,去滓温服。

【功效】祛风化痰,温经逐寒。

【方解】三生饮所主证候,系阳气虚衰,风邪卒中所致。阳虚之人,每挟痰湿,一旦中风,则内外合邪,寒痰上涌,清阳蔽塞,经络不通,故令神识昏愦,言蹇语涩,僻不遂。当此寒痰上涌,浊阴独盛之际,非寻常药饵所能胜任,故方用生南星祛风化痰;生附子、生川乌温里助阳,逐寒驱风;木香调理逆气;其中南星、乌头、附子皆雄烈刚燥大毒之品,生用尤其毒峻,故又重用生姜,既制三药之毒,又助祛痰之功。五药相合,使风祛,寒散,痰除,气畅,则经络自通,诸症可愈。凡素体阳虚、风邪卒中、痰涎壅盛、身无热而舌淡苔白者,用此急救,确有殊效。但本方用药至刚至猛,驱邪之际不免伤正,只可谨慎暂用。药后浊阴开、寒痰减,即当随症转方,勿使过剂(引《汤头【歌诀】》)。

【主治】猝中昏愦、不省人事、痰涎壅盛、语言謇涩、或口眼斜、或半身不遂、四肢厥冷。亦治痰厥、气厥等症。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等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加减】。

【附记】方中“三生”均为有毒之品,必须注意【用法】用量,煎煮时间一定要长。如用饮片作汤剂,可改用制南星、制川乌、炙附子,以减轻毒副作用。

12星附散

【来源】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歌诀】星附散里半夏僵,炮白附子制川乌,

人参茯苓配没药,除祛风痰散寒灵。

【组成】天南星(姜汁浸)、半夏(姜汁浸)、炮附子、炮白附子、炮川乌、僵蚕(炒)、没药、人参、茯苓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克,水、酒各半煎,去滓温服。

【功效】祛除风痰,温经散寒。

【方解】方用天南星、白附子、僵蚕祛风化痰;配以附子、川乌温通经络;半夏、茯苓祛湿化痰;人参、没药益气活血以扶正。合而用之,共奏祛除风痰,温经散寒之功。

【主治】中风能言、口不斜、但手足萎废、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滑浮数、面白唇青。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癫痫、颅内肿瘤引起的偏瘫等病症。

【加减】若素体痰盛,加竹沥、天竺黄;兼有风热表证者,加桑叶、菊花、薄荷;颈项拘急麻木者,加葛根、桂枝、天麻。

【附记】方中大多药物有毒,必须注意【用法】,不宜用散剂吞服。如改汤剂,水煎时间宜稍长。

13资寿解语汤

【来源】明·《奇效良方》

【歌诀】资寿解语汤天麻,酸枣仁与羚羊角,

防风羌活上官桂,附子甘草加竹沥。

【组成】羚羊角3克,天麻45克,酸枣仁45克,防风45克,羌活3克,官桂3克,附子4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加竹沥2匙冲服。

【功效】平肝熄风,祛风通络。

【方解】方用羚羊角、天麻平肝熄风;配以防风、羌活、竹沥疏风化痰;酸枣仁养心安神;官桂、附子温经散寒;复用甘草泻火,既监制桂、附温散太过,又可调和诸药之用。合而用之,共奏平肝熄风,祛风通络之功。

【主治】中风舌强、半身不遂、苔薄腻、脉弦滑。可用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症。

【加减】若见语言不利为主者,加菖蒲、远志、僵蚕;半身不遂为主者,加黄芪、桑枝、穿山甲。

14涤痰汤

【来源】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涤痰源自温胆中,陈皮半夏白茯苓,

竹茹枳实和甘草,人参菖蒲天南星。

【组成】制半夏9克,陈皮9克,枳实9克,茯苓12克,制南星6克,人参6克,菖蒲6克,竹茹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加生姜3片)。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气益脾,豁痰开窍。

【方解】方用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半夏、陈皮、南星燥湿化痰,利气和中;菖蒲开心窍;枳实破痰结宽胸膈;竹茹清化痰热;甘草和药,使痰消火降,经络畅通而病自愈矣。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15搜风顺气丸

【来源】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歌诀】搜风顺气大黄蒸,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枳,菟丝牛膝山萸肉。

【组成】大黄(九蒸九晒)150克,火麻仁90克,郁李仁90克,山药90克,车前子90克,牛膝(酒蒸)90克,山萸肉90克,菟丝子(酒浸)30克,防风30克,独活30克,槟榔30克,枳壳(炒)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或3~6克,用清茶或温酒、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补益肝肾,润燥通便,搜风顺气。

【方解】方中大黄是泻下燥结而清泻瘀热的猛药,经过九蒸九晒药性比较缓和,配合火麻仁、郁李仁的甘润滑利,起润燥通便的作用;槟榔、枳壳顺气破滞宽肠;防风、独活搜散风邪;车前子下行利水;山药、牛膝、山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使药力更专在下焦。所以对中风引起的风秘、气秘、大小便不畅以及肠风下血等证候,总可凭借本方搜风顺气,补益肝肾的作用达到治愈的目的。

【主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大小便不畅、周身瘙痒以及肠风下血、习惯性便秘等症。

16加味三化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歌诀】加味三化汤大黄,枳朴羌活菖蒲增,

安宫至宝选其一,通便泄热效堪捷。

【组成】大黄9克(后入),枳实9克,厚朴9克,羌活9克,菖蒲9克,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一丸,先以开水灌下。

【用法】将前5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通便泄热。

【方解】方用大黄通便泄热,兼泻血闭;枳实、厚朴行气泄闭;羌活散风;菖蒲豁痰开窍。加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清心凉血,开窍醒脑以治昏迷。

【主治】脑出血热闭,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质红、苔黄燥、大便闭结、脉弦数有力。

【加减】痰甚,加贝母9克,竹沥30克(冲);大便不实,但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不须汤剂通便;牙关紧闭,用通关散搐鼻取嚏。

【附记】本方(三化汤)经印氏多年临床反复使用,现已作为“抓主症”的常用方,凡中风昏厥,大便不通者,率先用此通大便,得便则热降神清、血压下降。其留有后遗症者,再按治中风后遗症之法治之。

附通关散方:猪牙皂角、细辛各等分研细末,每取少许吹入鼻中。

17蜈蝎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朱兰萍方)

【歌诀】蜈蝎汤里丹参归,剂量大小须斟酌,

半身不遂症为主,药仅四味效非凡。

【组成】全蜈蚣6~12条,全蝎5~12克,丹参30~90克,当归12~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方中蜈蚣、全蝎不入煎,即研末分次冲服。

【功效】熄风化瘀,活血通络。

【方解】方用当归配丹参补血活血,当归偏于辛散走表,丹参长于甘润走里;蜈蚣配全蝎熄风化瘀,蜈蚣偏于通经,全蝎长于搜络。合而用之,能养血搜风,调理气机,内则脏腑血脉,外则经络肌肤,凡气血凝集之处皆能开之。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以半身不遂为主,兼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头昏痛等症。也可用于脑出血患者。

【加减】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阳亢风动,加玄参、白芍、龙牡、龟板;风邪中络,加秦艽、防风、羌活;痰浊郁阻型,加法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气虚血滞型,加黄芪、党参、桃仁、红花。

18搜风汤

【来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搜风汤里防风参,半夏僵蚕生石膏,

麝香再配柿霜饼,两风相引类中风。

【组成】防风18克,真辽人参(另炖同服)12克,清半夏9克,生石膏24克,僵蚕6克,柿霜饼(冲服)15克,麝香(药汁送服)03克。

【用法】上药除真辽人参、柿霜饼、麝香三味外,余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真辽人参价格昂贵,不易取得,故另炖同服。贫者可用野台参21克代之。柿霜饼研末冲服,或服药时同嚼服。神志昏迷者,用麝香一味,先置鼻闻之,再冲于汤液中灌服。

【功效】开窍醒神,扶正祛邪。

【方解】真中风者极少,类中风证极多,外风引动内风之证亦不少见,且常为痰热壅闭证。本方重用防风以引麝香深入脏腑搜风;尤恐元气不足,不能运化药力以逐风外出,故用真辽人参大补元气,扶正以祛邪也;风蕴脏腑多生内热,人参补气亦助阳生热,故用生石膏甘寒清热;痰涎壅滞,阻碍呼吸,用半夏以降之,柿霜饼以润之;妙在僵蚕同类相使,引祛风之药至于病所而化痰奏功,乃从治之法。

【主治】外风引动内风,虚实夹杂之证。五内大虚、或禀赋素虚、或劳力劳神过度、又受凉风、表证未解、又内生痰热者;或猝然昏倒、言语蹇涩、二便自遗、肢体痿废偏枯者。可用于脑血管意外急性期。

【加减】五内大虚者,不宜用高丽参代替真辽人参;若其人元气不虚,偶为风邪所中,可去人参,加蜈蚣、全蝎。若二便不通,脉象郁涩者,可用大黄通闭。

19煎厥汤

【来源】《李聪甫医案》

【歌诀】煎厥汤里生地黄,山苁麻玄当归身,

百芍秦艽生黄芪,连翘贝母牡丹皮。

【组成】生地黄10克,淮山药7克,肉苁蓉10克,胡麻仁10克,润玄参7克,当归身7克,杭白芍7克,宣百合10克,生黄芪7克,左秦艽7克,连翘壳7克,牡丹皮5克,川贝母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水降火,熄风消痰。

【方解】煎厥属阴虚阳实经络失荣之证,当滋阴血以制亢,水升则火降,风熄则痰消。熄风当用柔剂,柔以制刚,故方中以生地黄、淮山药、润玄参、杭白芍、宣百合等滋阴血为治其本,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以左秦艽、连翘壳祛风;肉苁蓉、胡麻仁润肠;牡丹皮、当归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生黄芪益气运脾,川贝母消痰肃肺,治水泛之痰,兼治其标。合而用之,其效甚佳。

【主治】阴虚阳实之煎厥,症见热甚神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眼角流泪、语言蹇涩、大便秘结、小便涩。可用于阴虚阳亢之中风证。

【加减】胃虚者,加鲜石斛、川木瓜;震颤者,加龟板、珍珠母、龙齿、朱砂等重剂。

中风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外伤性而又发病较急 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神经性损害。因其发病急骤,故也称 为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属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范畴。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并 伴有口眼歪斜、舌强语管謇、半身瘫痪、牙关紧闭或目合口张、手 撒肢冷、肢体软瘫等。重者可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陷入昏迷、大小 便失禁等。中医学认为,脑溢血大体属于中脏、中腑范畴。脑血栓、 脑栓塞为中经、中络范畴。乃因患者平素气虚血亏,心、肝、肾三脏 阴阳失调,或招受外邪,或内伤七情而致病。

1.槐花茶防中风
[配 方] 槐花6克。
[制用法] 开水泡。当茶饮。
[功 效] 预防中风。

2.牛胆汁绿豆粉汤防中风
[配 方] 牛胆汁120克,绿豆粉60克。
[制用法] 混合拌匀,晒干研细粉。开水冲泡,频服。
[功 效] 可预防中风症。

3.莲芯茉莉花茶防中风
[配 方] 茉莉花茶适量,莲子芯2克。
[制用法] 开水冲泡。频服。
[功 效] 可预防中风。

4.芹菜汁治中风
[配 方] 芹菜适量。
[制用法l将芹菜取汁。每次服1酒杯,每日3次,连服3-4日。
[功 效] 用治中风。

5.白鸭血治中风
[配 方] 白鸭血2小杯。
[制用法] 每日服1次,早、晚饭前1小时饮服。
[功 效] 用治中风。

6.猪牙皂角治中风
[配 方] 猪牙皂角6克,细辛1.5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少许吹人鼻孔,即醒。如无细辛,皂角一味亦可。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涎壅盛。

7.乌梅冰片治中风
[配 方] 乌梅6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加水少许,捣烂,搽牙龈即开。
[功 效] 用治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8.乌梅天南星粉治中风
[配 方] 乌梅6克,冰片1.5克,天南星3克。
[制用法] 共研末。搽牙齿。
[功 效] 用治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9.皂角白矾粉治中风
[配 方] 皂角6克,细辛1.5克,白矾3 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少许吹人鼻孔。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10.桑叶汤治摇头风
[配 方] 桑叶3—6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服2次。
[功 效] 祛风,安神。用治摇头不止、言语不清、口流涎水之摇头风。

11.冬麻子粥治中风偏枯
[配 方] 冬麻子30克,荆芥穗10克,薄荷叶6克,白粟米100 克。
[制用法] 先将芥穗、薄荷叶煎汤取汁,用此汁研麻子仁,滤过后下白粟米煮粥。空腹食之。
[功 效] 祛风,润肠。用治中风偏枯、言语蹇涩、手足不遂。

12.龟血炖冰糖治半身不遂
[配 方] 乌龟3只,冰糖5克。
[制用法] 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人冰糖隔水共炖熟。服食。
[功 效] 养血通脉。用治腰肌劳损,中风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

13.蒜泥治中风不语
[配 方] 大蒜2瓣。
[制用法] 将蒜瓣去皮,捣烂如泥。涂于牙根部。
[功 效] 宣窍通闭。用治中风不语。

14.黑豆膏治中风不语
[配 方] 黑豆适量。
[制用法] 将黑豆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如饴膏状。用时先含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咽下,每日数次不限。
[功 效] 除热、活血。用治中风不语。

15.古方“豆淋酒”治产后中风
[配 方] 马料豆、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 将豆放入锅中炒焦,冲人热黄酒半杯。趁热服,服后盖被卧,得微汗则愈。
[功 效] 利水,祛风,活血,解毒。用治妇女产后中风之四肢麻痹、口眼歪斜。

16.细辛末治中风
[配 方] 细辛(又名杜衡)适量。
[制用法] 研为细末。吹人鼻孔。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

17.当归荆芥治中风
[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手足拘挛、产后风瘫。

18.当归全蝎粉治中风
[配 方] 当归36克,天麻9克,全蝎去尾7.5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服6克。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

19.陈艾木瓜酒治中风
[配 方] 陈艾、木瓜、酒、醋各250克。
[制用法] 加水煎汤。熏洗偏瘫部位,每日熏洗3-5次,不拘时洗。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

20.蛇蜕治中风
[配 方] 蛇蜕1.5克,黄酒120克。
[制用法] 用酒1杯,将蛇蜕点燃烧灰。用热黄酒调服。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两眼流泪、胡言乱语;产后风瘫。

21.羌活姜汤治中风
[配 方] 羌活6克,煨干姜3克,黑芥穗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牙关紧闭、两眼流泪、胡言乱语、产后风瘫。

22.穿山甲川芎汤治中风
[配 方] 穿山甲3克,川芎、当归、羌活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通络搜风止痛。用治中风四肢拘挛、半身不遂以及 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23.葱白治中风
[配 方] 葱白适量。
[制用法] 煮葱白食之。
[功 效] 用治中风麻痹不仁者。

24.鳝鱼治中风
[配 方] 鳝鱼1条100-150克。
[制用法] 手拿鱼头,向上拖,左歪拖右,右歪拖左,视正即停, 否则,向反方歪斜。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奇效。

25.白附子全蝎粉治中风
[配 方] 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份。
[制用法] 共研为细末。每服1.5-3克,开水冲服,避免风寒。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6.天南星治中风
[配 方] 大南星、生姜汁各适量。
[制用法] 将天南星研细末,生姜汁和匀,摊于纸上。左歪贴右,右歪贴左,正则洗去,免得其反。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7.荆芥薄荷丸治中风
[配 方] 鲜荆芥、鲜薄荷各500克。
[制用法] 同捣绞汁,煎熬成膏,余渣取 2/3,份晒干研末,以膏和为丸。日服3次,每服4-6克。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

28.黄芪蜈蚣治疗脑中风
[配 方] 黄芪120克,赤芍、地龙各15 克,蜈蚣1条。
[制用法] 水煎口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半身不遂兼有面色萎黄,肢体无力者。

29.四枝一皮汤治中风年久瘫痪
[配 方] 槐枝、柳枝、椿皮、楮枝、茄枝各500克。
[制用法] 煎水3大桶,大盆当洗,水冷添热,洗后覆被取大汗,禁风3-7日,如未愈再洗。
[功 效] 治疗年久瘫痪。

30.巴豆醋糊治疗脑中风昏倒
[配 方] 巴豆50克,食醋适量。
[制用法] 将巴豆研末,取药未约15克与食醋拌和,调成稠糊状,备用。用时取巴豆醋糊填脐孔中,上加薄姜片,放上艾炷,点燃灸之,至患者苏醒为止。
[功 效] 祛风通络,开窍。适用于中风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手足厥冷,面目昏暗,两手握固,或大小便失禁。

31.黑豆独活汤治疗中风后遗症
[配 方] 黑豆100克,独活15克。
[制用法] 加水500毫升,煮至黑豆“开花”后,将独活洗净切片放人,小火再煮20分钟,去渣取汁,分1—2次冲酒服。
[功 效] 适用于脑溢血后遗肢体强直,瘫痪,活动不便,语言障碍。

32.鸡血藤稀莶草治疗中风
[配 方] 稀莶草、鸡血藤各20克。
[制用法] 水煎口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伴有手足麻木,肌肤不仁之患者。

33.人参附子治疗脑中风
[配 方] 人参、附子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灌服,每日2次。
[功 效] 适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张口伸手,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者。

34.太子参治中风后遗症
[配 方] 太子参30-50克,生水蛭15克,当归20克,川芎、川地龙、鸡内金各15克。
[制用法]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 效] 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容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失禁。

35.黄芪治中风半身不遂
[配 方] 黄芪30-100克,当归10-15克,地龙、穿山甲、全蝎、僵蚕各10克,水蛭粉单包5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前6味加水200毫升,文火煎煮,取汁100毫升,冲水蛭粉温服。
[功 效] 治中风病、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

36.白芍治脑血管疾病
[配 方] 白芍60克,桃仁、生甘草、当归、赤芍各10克,生地 20克,全蝎3克,蜈蚣1条,木瓜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脑血管病恢复期,半身不遂、肢体僵硬拘挛。

37.马前子炙治脑出血后遗症
[配 方] 马前子炙、全蝎、水蛭、僵蚕、黄芪各30克,白花蛇 3条,川芎30克,蜈蚣10条。
[制用法] 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约0.3克。每晚睡前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
[功 效] 治脑出血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

38.川乌半夏子治中风后遗症
[配 方] 川乌30克,白附子60克,南星90克,半夏210克。
[制用法] 上4味药研极细,细袋盛置磁盆泉水摆出粉尽,俟澄清则换水,漂。露晒3、5、7日,阴干,糯米煮稀糊丸如绿豆。每服20丸,姜汤下。
[功 效] 治口眼歪斜,痰涎上涌,惊风。

39.天麻蝎稍治小儿中风
[配 方] 天麻15克,白附子9克,蝎梢15克,麝香3克,白花蛇肉酒炙,天竺黄6克,青黛6克,朱砂9克。
[制用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薄荷汤下。
[功 效] 治小儿中风,昏闷呵欠,手足微冷。

40.红葡萄酒治脑血栓后遗症
[配 方] 红葡萄酒400毫升。
[制用法] 每次饮20-50毫升,日2~3次,可随饭—起饮服。
[功 效] 治脑血栓后遗症,轻度偏瘫。

41.松毛酒治中风
[配 方] 松毛1千克,酒1.5千克。
[制用法] 将松毛在酒中浸7日。每饮1杯,日服2次。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症见两脚疼痛、腰痛、两足不能立地。

42.朴硝木瓜汤浴治中风
[配 方] 补硝、木瓜、透骨草、柏子仁各100克。
[制用法] 煎汤洗浴,每日2-3次。独活15-30克,桑寄生30 克,水煎内服。
[功 效] 用治中风半身不遂,卧床不起。

43。老姜韭根治中风
[配 方] 老生姜1500克,红糖250克,白酒500克,韭菜根适量。
[制用法] 将姜、韭菜根切碎,纳入锅内,炒至冒青烟为度,人白酒,加盖片刻,取出去火气。睡时敷于患处,—夜去之。
[功 效] 用治中风口眼歪斜、四肢抽搐、产后风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