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部身心沉下去 群众钱袋鼓起来

 聂耳小书屋 2014-03-19

本报记者  杨雪  侯燕  文/图
       3月6日,惊蛰节气。一大早,新平县平甸乡桃孔村委会河口小组的马忠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给自家的蔬菜打药。东绿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员杨斌耐心地告诉马忠云,有些菜苗上已有虫子,这个时候打药可预防蔓延。 村里整齐划一的蔬菜地里规范化栽满了青花菜,村党总支书记马光会信心十足地说:“在保证烤烟种植减量提质增效的前提下,我们今年力争烟后产业产值达到900万元,与去年烤烟收入一样多,全村人均纯收入可比去年增加2000元左右。”
调整种植结构走增收新路
    马忠云告诉记者,今年,村委会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利用水源充足的土地连片种植青花和白花,有技术员指导又有公司专门收购,种出的青花不用愁市场,50多天成熟后公司会来收购,最低保护价每公斤4块钱。“我种了一亩半青花,一年可种三垡,算算收入跟种烤烟一样多。”
    桃孔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山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烤烟为主,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318万元,其中烤烟收入932万元,人均纯收入6522元。马光会告诉记者,村里多年来经济收入就靠一棵烟,国家实行“控制总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后,随着烤烟种植面积和收购任务逐年缩减,如何让村民增收,成为了村“三委”面临的问题。近两年来,桃孔村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秋冬烟后产业,把种植烟后包谷、菜豌豆等作物作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烟后蔬菜产业让部分农民尝到了甜头,但步子还是迈不大。去年,党员干部围绕调结构促增收,带头试种青花和白花,并与东绿公司达成合作,由对方收购,亩均收入达5000多元。在看到实效后,今年有30多户群众跟着种,党员的带动效果开始显现。
    “今年我们改变原来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收入单一的状况,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由党员带动群众把全村路好、通水的300亩地拿来种青花,烟后还要种植1700亩蔬菜,并与东绿公司达成合作,由对方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按每亩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一年复种三垡,这样算下来,蔬菜收入可与烤烟收入持平。”马光会说。
党员积分制粘合党群关系
    普云会站在党员积分栏前,仔细查看自己去年的党员积分情况,“我去年才得了72分,属于中等偏下。通过比较,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今年一定要加把力了。积分表挂在这里,全村人都能看到,分太低了,会害羞的。”
    马光会今年50岁,党龄20年,与村主任吴家林搭档23年,去年换届选举中,两人高票当选,再度携手为桃孔村的美丽新农村建设真抓实干。近年来,桃孔村党总支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把党员所做的事情、承诺要办的实事、完成任务情况、参加会议活动考勤、科技措施带头示范项目、带头抗旱抢险救灾等实绩和党员权利义务,通过日常党员日记账一一记录,对得分情况进行公示,超额完成加分,完不成者减分,以此作为党员的评判依据,成功探索出了农村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管理的有效新模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桃孔村党总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施“包组联户”活动,动员村“三委”成员、分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走进村民家中,强化沟通交流。每位党员联系一到两户村里的困难户,每月走访联系户,为对方增收出谋划策。以联建帮扶和示范带动为重点,架起村党总支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逐步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村上最困难的人家由我们几位支委来对口联系。其实这些困难户不是缺劳动力、也不是懒,而是不知道该做哪样。所以我们做什么农活,就督促对方做什么,从打药、施肥这些小事做起。不让他们‘闲’下来,别误了节令。”吴家林笑着说。
    “在我看来,要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到底就是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为群众办实事,在办实事过程中依靠群众,让农民得实惠。”马光会说,“我们生活在基层,最了解群众心里在想哪样。群众最期盼的就是能多点经济收入,最担心的事是医疗和养老。作为党员我们就要扎扎实实为群众增收致富想办法做实事。群众有了事做、有了盼头,思想上就跟我们统一了。今年我们将把带动群众调结构促增收作为党员考核打分项目之一,虽然大家都觉得增加了压力,但这是党员先进性的基本体现。”
    长田小组分支部书记祝家亮今年63岁,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当益壮的他,今年对口联系了李光亮,这是一户残疾人家庭,每年都享受国家困难补贴。“李光亮家不缺劳力,而是缺计划和科技。今年我打算从蔬菜种植技术上多指导他、督促他。”对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祝家亮充满了信心:“光种烟我们饿不着,但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大家还是富不起来。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增收的希望。今年我们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年轻人吸引回家乡种地。”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在农村,田地永远没有闲着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是农民,根就扎在群众中,把实事办到群众心上,群众就会支持理解我们的工作了。”马光会说。

干部身心沉下去 群众钱袋鼓起来

——新平县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为群众干实事纪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