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平日总读他的词,今天来看他的字

 红豆居士 2014-03-19

书画|平日总读他的词,今天来看他的字

2014-03-19 收藏杂志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苏轼《归安丘园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归安丘园帖》,苏轼书于元祐元年(1086)。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十行,计90字。25.6厘米×31.1厘米。此帖又名《致于厚宫使正议尺牍》。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江上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上帖》9行,58字。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端庄圆润,但不做作,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苏轼《阳羡帖》旅顺博物馆藏为苏轼有关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虽只有50余字,然字里行间风流胜赏。其书体刚健阿娜,绵里藏针,足见其秀伟之气,系苏氏晚年手笔,署款“轼再拜”。

苏轼《治平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治平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约30余岁。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

苏轼《渡海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书于元符三年(1100)。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12行,封囊一行,计98字。此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帖中“梦得秘校”乃赵梦得。赵梦得对流落海南几年的东坡关照必多,东坡对之很感激,作书相送,有茶招饮,可谓相知。东坡离开海南,路过澄迈时,适赵梦得北行未归,很遗憾,便留下此札交付其子,盼望能在渡海以后相见,“不尔,未知后会之期也。”流露出对这位患难中帮助过自己的友人的思念。

苏轼《人来得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人来得书帖》北宋苏轼书。纸本,纵29.5厘米,横45.1厘米。正文行书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轼再拜”,但未署发信年月。《人来得书帖》是在季常之兄伯诚死后苏轼写给季常的慰问信。帖后有董其昌跋:“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勾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新岁、人来)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苏轼《一夜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夜帖》,又名《致季常尺牍》,行书。是苏轼谪居在黄州(今河南黄风)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陈季常是苏轼老长官陈希亮之子,喜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黄州、光州之间,因与当时谪居在黄州的苏轼时有往来,便成了好友。在这封信札中,苏轼托陈季常向王君转达:王君所索取的黄居寀画龙已暂借给曹光州,一旦曹光州还画以后,他便马上还给王君。此作遒劲茂丽,肥不露肉,神采动人。

苏轼《归园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归园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下笔严谨,书法风格敦厚淳朴,是苏轼一件难得的书法精品。

苏轼《次辩才韵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东坡一生最为崇拜的诗人便是陶渊明,他不仅和遍了全部陶诗,开和古人诗的风气,而且多次书写《归去来辞》,颇以渊明为楷模。他与辩才交,多有拟陶渊明与庐山僧慧远之意境,从而排道自己才大难用、难容、不甘屈辱的情怀。此诗之序便是一篇极好的渊明自况图。

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上海博物馆藏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行书,纸本墨迹卷,书于元符三年(1100),今仅存原帖之后半卷。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起首处“轼口是文之意疑若”八字并非原本,其中轼字是从帖后“然轼方过临江’句中残剩之字拼凑而成,而在挖去轼字处另补上则字。卷后有明代娄坚补书缺字,又有陈继儒等人跋。有影印本行世。

此帖是东坡晚年的代表书作,而此文,是东坡系统总结一生的文学革新主张,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文章结构与行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与东坡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书法观念,是一脉相通的。这一点对研究苏轼书法很为重要。

苏轼《李白仙诗帖》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该帖为宋神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后有蔡松年、施宜生、刘沂、高衍及张弼、高士奇、沈德潜等明、清人跋。此帖已流入日本。施宜生谓“颂大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10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书境界,颇难企及。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丁村。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仑。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丹元复传此二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