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转筒车

 云山雀海 2014-03-19
高转筒车
背景简介
    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筒车。筒车又称“水轮”,属于提水机械,最早出现在晚唐,用于灌溉水稻。其结构是:以木或竹制成大型立轮1,用横轴2架起,轮周斜装若干小木筒或竹筒3,轮的下部浸入水中;水激轮转,浸入水中的小筒被水灌满,当水轮转到上部时,小筒自动将水倾泻入木槽4中。
王祯《农书》所绘的筒车
原理简介
    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如下图为王祯《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高转筒车也用人力或畜力转动上轮。绑着竹筒的竹索是传动件,当上轮转动时,竹索及下轮都随着转动,竹筒也随竹索上下。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就兜满水,而后随竹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竹筒将水侵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不已。带动连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从低水源地区取水。
历史记载
    王帧《农书》记载:“高转筒车.其高以十丈为准,上下架木,各竖一轮,下轮半在水内,各轮径可四尺。轮之一周,两旁高起,其中若槽,以受筒索。其索用竹,均排三股,通穿为一。随车长短,如环无端。索上相离五寸,俱置竹筒。筒长一尺,筒索之底,托以木牌,长亦如之。通用铁线缚定,随索列次,络于上下二轮。复于二轮筒索之间,架刳木平底行槽一连,上与二轮相平,以承筒索之重。或人踏,或牛拽转上轮,则筒索自下兜水循槽至上轮,轮首覆水,空筒复下。如此循环不已,日所得水,不减平地车戽。若积为池沼,再起一车,计及二百余尺。如因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今平江虎邱寺剑池亦类此制,但小小汲饮,不足溉田,故不录。此近创捷法,已经较试,庶用者述之。”
王祯《农书》所绘的高转筒车
    由此可知,高转筒车由上1、下轮2、简索3、支架4等部件组成。下轮有一半埋于水中,汲水高程可达十丈,如两架筒车配合则可达二十丈。汲水筒5长约一尺,以索相连成链环状,筒的间距为五寸,索链用竹制成。从传动方式看。高转筒车也是链传动的实例。它以上轮为主动轮,由于动力不同。轮抽部件构成有所变化。“所转上轮,形如框制,易缴筒索。用人则于轮轴一端作棹枝,用牛则制作竖轮,如牛转翻车之法,或于轴两端造作拐木,如人踏翻车之制”。
    高转筒车的发明年代,从文献考察可推断在唐代。唐人刘禹锡的《机汲记》和陈廷章的《水轮赋》都形象地描绘了高转筒车的功能。刘禹锡记载高转筒车说:“……由是比竹以为,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辇石以壮其趾,如建标焉。索绚以为縆,縻于标垂,上属数仞之端,亘空以峻其势,如张弦焉。锻铁为器,外廉如鼎耳,内键如乐鼓,牝牡相函,转于两端,走于索上,且受汲具。及泉而循绠下缒,盈器而圆轴上引。其往有建瓴之驶,其来有推毂之易,瓶繘不羸,如博而升。枝常澜,出高岸,拂林杪,踰峻防。刳蟠木以承澍,贯修筠以达豚,走下潺潺,声寒空中。通洞环折,唯用所在。周除而沃盥以蠲,入爨而锜釜以盈。饪餗之余。移用于汤沐。濯浣之末,池注于圃畦”。陈延章在《水轮赋》中歌颂水车的威力说:“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观夫斵木而为,凭河而引,箭驰可能而滴沥,辐凑必循手规准。……殊辘轳以致功,就其深矣;鄙桔槔之烦力,使自趋之。……回环润手嘉毂,洊至踰于行潦,钩深致远,沿洄而可使在山……。”从“使自趋之”和“沿洄而可使在山”等字句,可以看出这种高转筒车是着重轮毂,利用水力推动把水引到高远的地方。
    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课题组研究与复原的实物模型照片。
高转筒车的复原模型图
知识点
    1、高转筒车属于提水机械,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
    2、高转筒车由上、下轮、简索、支架等部件组成。
    3、下轮有一半埋于水中,汲水高程可达十丈,如两架筒车配合则可达二十丈。
    4、汲水筒长约一尺,以索相连成链环状,筒的间距为五寸,索链用竹制成。从传动方式看。高转筒车也是链传动的实例。
    5、高转筒车以上轮为主动轮,由于动力不同,轮抽部件构成有所变化。“所转上轮,形如框制,易缴筒索。用人则于轮轴一端作棹枝,用牛则制作竖轮,如牛转翻车之法,或于轴两端造作拐木,如人踏翻车之制”。
    6、高转筒车是一种具有搬运链性质的机械,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
    7、高转筒车的发明年代,从文献考察可推断在唐代。唐人刘禹锡的《机汲记》和陈廷章的《水轮赋》都形象地描绘了高转筒车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