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旦跳龙门,再不回农村

 相约归渡头 2014-03-20

  37%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38%的大学生选择如果找不到工作就返乡发展,仅25%的大学生有计划回乡发展。这是团牡丹江市委做的《当代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中的数据。(2014年03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该数据是以牡丹江几所重点中学近10年5000余名毕业生为样本得出的。数据显示,本籍大学生中,43%选择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28%选择二线省会城市;19%选择三四线地级市;8%选择县级市;5%选择农村基层;3%选择到国外发展。调查显现出新困境:一边是大学生“吐槽”北上广等大城市立足不易,却又扎堆于大城市;另一边是三线以下城市求才若渴,却又少人问津。

  而返乡大学生选择返乡原因时,56%选择有父母亲人照顾;32%选择出于热爱家乡,支援家乡建设;21%选择环境比较熟悉,熟人多,找工作容易;15%选择父母强烈要求;21%选择家乡有优惠本地生源政策。显然,亲情纽带和地域认同是返乡重要因素。

  事实上,“一旦跳龙门,不愿回农村”,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来说,好不容易走出了农村,结果又要回去,实不甘心;一直有着优越感的城市大学生更是难言其屈,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到农村去。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陈文洁说,我们班30多个同学,真正回到农村的只有三四个人。

  即便在就业难的今天变成香饽饽的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虽然农村的大学生们会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要为农村建设加砖添瓦!”城市的大学生们会说:“我需要锻炼,农村是最好的平台!”可有几个是真心扎根农村,我想几乎没有。绝大部分是把这一职务当成“跳板”,以便瞅准机会跳到更远、更高处……

  也难怪啊,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农民,农民后代的出路就是读书当官。不管是地主富农还是贫下中农,只要有孩子中举,便能光宗耀祖,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虽然现在农村条件好了许多,但比起城镇来,差距还是太大,有的地方在继续拉长,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能留在城里从政、经商或科研,总比回老家面对黄土、弓背朝天有出息。

  再说,几年的大学生活,已经习惯了城市文明。留在城市,便意味着丰富的物质、源源不断的机遇、自我的不断提高。而在信息闭塞的乡村,会不会一步步走向闭塞?从而失去一生的光明,也是大学生们不得不有所顾虑的。

  再者,为了供他们上学,已经拖累、甚至拖垮了父母,不少家庭已举债数万,很难从经济上继续支持他们创业。回老家后如何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还有,并不是所有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农村都有施展的空间和舞台。即使是学农、学医的毕业生,要找到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依然不易。越到基层,机会越少,农村更甚。稀缺的机会并不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即便存在成功的可能,也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在现实社会,人们总是以财富作为成功的象征,甚至是唯一标志。在以熟人社会为特征的乡村,各种世俗流言都足以让那些想回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畏缩不前。

  由此想来,要使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就必定要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包括政治待遇、教育待遇、生活待遇、医疗待遇和劳保待遇等等。而这只有等待城乡平等,社会公平日。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