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击健康:“幼儿园”变“药儿园”为哪般

 hpjs 2014-03-20
搜狐健康 > 点击健康 > “吃药防病”不是医学是谣言

事件:“幼儿园”变“药儿园”

只因“吃药防病”

枫韵幼儿园工作日志中的喂药记录

                     枫韵幼儿园工作日志中的喂药记录 


2014年3月,媒体爆出西安枫韵、鸿基新城幼儿园为提高幼儿出勤率,增加收入,在明知自己没有取得法定资格的情况下,以“吃药预防幼儿生病”为由,擅自购买处方药盐酸吗啉胍片(别名“病毒灵”),不定期安排工作人员给园内幼儿服用。

事件回顾:西安一幼儿园给娃集体吃处方药 称预防病毒感染


幼儿园违法开药买药喂药的行为固然十分恶劣,但是这种行为背后却折射出了中国人用药意识的一个更加可怕的误区:用吃药来预防疾病。但实际上,疾病产生的病因千差万别,大致可以分为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细菌、病毒)以及非传染性疾病(遗传病、代谢病等)。而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人类可以用药物预防的疾病只有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能预防病毒性疾病唯一有效的药物就是疫苗。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种类的药物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辟谣: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防病药”

谣言:抗病毒药预防流感?真相:只能“抗病毒”不能“防病毒”

抗病毒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在体外可抑制病毒复制酶,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在临床上治疗病毒病有效的药物。对于因流感病毒所引发的流感,抗流感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达到缩短发病期,降低流感并发症的作用。

但是,对于健康的、并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对未来的病毒感染起到预防作用。针对于此次“药儿园”事件的主角“病毒灵”,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于锋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老药,学名叫盐酸吗啉胍,主要是用于抗病毒。但是其作用没有明显效果,更别提对病毒有任何预防作用了;而且“事实上,抗病毒的药效果都不好,因为病毒不像细菌,病毒有一个特性就是变异,每个感染者的症状和药物反应都有差异,因此单种药物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作用都非常有限。”即便是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也要根据病毒的具体变异情况不断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才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谣言:维生素预防感冒?真相:只能加快感冒康复

澳大利亚和芬兰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学术回顾研究,发现对普通人而言,吃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感冒。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三位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共同进行了这一研究。研究人员对23项以普通民众为研究对象的实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服用维生素C的实验对象患上感冒的几率,并不比服用安慰剂的人低。同时他们也注意到,服用维生素C的成年人,患感冒后康复速度比较快,但儿童则无区别。

相关研究显示,大剂量维C可以增强体内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细菌以及抗病毒的能力,缩短感冒病程。但是,也只有大剂量维C才能起到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小剂量维 C(60毫克-100毫克)只能满足日常摄入需要,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

谣言:板蓝根预防传染病? 真相:没病常吃可能损害造血系统

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咽痛或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等多种热毒炽盛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板蓝根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风热感冒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服用板蓝根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之,板蓝根是一种性寒的中药,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则会造成蓄积中毒,伤害人的消化系统与造血系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这样的病症在幼儿中尤为常见。这是因为幼儿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肝脏功能尚不完善,体内分泌的解毒酶不足,不能够完全分解板蓝根的毒性。

谣言:抗生素预防感染?真相:即便真的感染也不要随意使用

抗生素以前也叫做“抗菌素”,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可以杀灭细菌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的药物。自从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并使用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以来,抗生素就成为了人类医学史公认的一次革命,帮助人类摆脱了致病微生物的“屠戮”。但是,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并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服用抗生素可以杀菌,就用它来预防感冒,或者在外就餐担心饮食不干净时也服用抗生素来预防胃肠道感染,殊不知这样服药不仅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在自己的身体里培养出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超级耐药菌”——等到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

除了有人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外,还有不少人碰到感冒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病”,这也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大多数感冒都由病毒而非细菌所引起;在这种情况下擅自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帮助培养出“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在临床上,对于抗生素使用原则中明确注明“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全民“吃药防病”到底为哪般?

缺乏医学常识与对疾病的清楚认识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生病后一般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机能自然地获得免疫力,在自我康复的同时,还可以永远或很长时间都不会得同一种疾病。这个事实被免疫学总结为一种理论:“原发性抗原损害”,指的是首次由野生病原体(所有致病微生物)感染后在人体免疫系统留下的印记要比以后任何时候感染留下的印记深刻得多。因此,以后再受到同类病原体感染时,深刻的免疫印记就会迅速唤醒免疫系统的记忆,产生大量抗体或激活免疫细胞,有效地消灭病原体。而能够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疫苗就是采用这一原理,人为的把病原体进行人工减毒、灭活,消除病原体的伤害力,同时保持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使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后产生记忆,在下次碰到同样病原体侵犯的时候就可以迅速的产生相应抗体。

  而让健康人吃药,不仅不能对未感染的病毒进行防御,反而削弱和降低了人本身就拥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属于“错上加错”的行为。


“过度医疗”造成的观念误区


  在中国的医院看病,想必很多人都会对“人满为患”的输液大厅印象深刻,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度医疗的一个缩影。因为现行“以药养医”体制的畸形与扭曲,大多数中国的公立医院需要依靠药费来赢取收入。这样一来,患者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就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就能自己康复的疾病,医生会开出一大堆药物来治疗;明明吃药或者肌肉注射能治好的疾病,医生则会建议用输液来解决。长此以往,难免会对大众造成一个误导,使大家过分相信甚至依赖抗生素或者其他药品的作用,加之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在需要预防疾病时,对药品加以滥用或者乱用,导致不良的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