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不胜防的窃听:赠送"老鹰"窃取美情报

 浩之瀚海图书馆 2014-03-20

  前苏联曾送给美国驻苏大使一只工艺品“老鹰”,老美非常喜爱这玩意,就将它摆放在议事的客厅。前苏联通过“老鹰”获取到了大量情报。

  大部分驻在国特工人员在建馆施工时就安装了窃听器,美国驻前苏联大使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苏方早在工厂预制混凝土框架时就将大部分窃听器安装在里面,后来美国花了2300万美元进行检查,发现整幢大楼到处都有窃听器,甚至连大楼的基础构件也是窃听系统的有机组件。

  除了基础安装,还有“礼品相赠”。前苏联曾送给美国驻苏大使一只工艺品“老鹰”,老美非常喜爱这玩意,就将它摆放在议事的客厅。几年后,英国防窃听专家到莫斯科的英国驻苏大使馆检测防窃听装置,偶然在检测仪器中听到美国驻苏大使的谈话声。一查,原来这只“老鹰”就是前苏联安装在美国大使馆的一部窃听装置。前苏联通过“老鹰”获取到了大量情报。

  中国驻外大使馆也遭遇过“窃听风云”。上世纪60年代,中方从蛛丝马迹发现驻东欧一个使馆的保密室有窃听器,大使馆做好了在晚间行动的准备。挖窃听装置的工作十分艰巨,需要把门窗紧闭,还要把敲凿的声音降到最小,避免引起对方的阻扰。没想到,中方一开始就被驻在国特工人员发现。双方开始抢挖窃听装备,他们往里挖,中方往外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两尺多厚的水泥墙壁被挖透,但最终窃听器还是被对方取走,中方竹篮打水一场空。

  1985年4月,中国安全保密检查组在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发现35枚窃听装置,这些窃听器分布在机要室、研究室、商务处、会议室等地,几乎覆盖全馆。

  为了防止窃听,各国驻外大使馆都建有“保密室”。“保密室”经过技术处理,有的是将原墙壁加厚,有的是房中建房,就连桌、椅、灯具都经过特殊处理,并且在谈话时开动干扰器。外交人员在交流情况时,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情况,一般都要十分谨慎。尽管如此谨慎,但仍然时有泄密事件发生。据中国外交官李同成回忆,他在捷克斯洛伐克使馆工作期间,巴基斯坦使馆代办又一次是携带特制的“写字器”而来,双方将要谈的内容写在“写字器”上,用手一捏开关,文字便消逝了。这种“无声的交谈”就是为了防止谈话内容被窃听。

  参考资料:

  1、外交暗器——防不胜防的窃听

  2、席卷世界的窃听风暴

  微思考:窃听与反窃听的争斗贯穿于战争及和平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中,针对形形色色的窃听装备,又有哪些反窃听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