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时线上的基本买卖点及买卖法则(5)

 珊瑚海711 2014-03-20
    

五、地量买点
  地量买点则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成交量突然放大,或者是以当前为界的全天最大成交量,这也是与后面卖点中的“天量卖点”相对称的。但这类买点的如果确实是全天的成交量最大的时候,可以肯定是当天的最低价位。这主要靠经验来从前后对照比较来判断的。
 
  图八的最长绿色线我称之为“地量”,这只不过是为了与后面卖点的“天量”相区别的简称,其实都是成交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价量关系”,当价位持续某个方向行走到其市场认肯部位的极限时,就会自然产生量的配合,这就是价量关系的原理。就拿我这里的“地量”来通俗地说,就是当价位被庄家打压或市场推动到已超过其市场真实价时,会有很多的理性资金(跟风盘、散户和大户还有庄家)都会在这个部位抢货,所以当然会产生成交量的突然放大这是其中一种。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一切都离不开一点,就是其持续的方向性走势因为已超出市场认肯的极限,必须要被市场重新认肯时,就会出现成交量的放大。这可是一个由量变之后质变(方向改变)的现象。我们可以不理这些,而单单从复盘的概率上就可以得出近乎百分百的数据证明:出现成交量放大到当天之前的最大时,股价将必然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向,向反方向逆行。所以如图八的某一分钟成交量大大高于前一成交量时,则应该考虑买进。但本人的经验是一般可以再等一分钟之后再买入,因为惯性问题,“地量”出现后的一分钟市场才会反应过来的,那这时买入可能刚好就是真正的当天底价了,那就可以无惊无险地慢慢等待收益,或者直接留待尾盘可能出现的以全天最高价位收市再出货。
 
  这种因为成交量而产生的方向逆反现象,基本上在权证市场的每一支品种的每一天都会出现的。所以只要一捕捉到真正的底部,那就可以全天持有,不用时刻担心跳水什么的。但因为现在是熊市,所以就算是在此“地量”进到了货,我也不会持有很久的,毕竟最低还有最低,所以都只做一把超短就走,而这把超短是在百分百成功的基础上的,不然也不会去做。因为只要一出现成交量的突然放大(有时会产生一个成交量放大的区域),股价同时就会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向,这是必然的。所以我只做超短(收0.2%-0.5%),就肯定是百分百的安全。
 


六、群体效应买点
  群体效应买点是没法可以图示的。我这里所说的群体效应其实就是所有短线交易类型的投资都存在的“羊群效应”,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所以在此我们首选要理解一下羊群效应,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由于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无法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同时又受到周边存在共性的事情的时候,则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现象来提取信息,并且使得这种信息不断传递,令许多人的信息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最后,变成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即出现“羊群效应”。通俗点说,如果方向性到最后是错的,而在过程中却获得利益的,就叫做“搏傻”。
 
  在权证交易中,基本上每天都存在一次或几次这种“羊群效应”现象。当然,我在这里并不建议“搏傻”,而有利用这种现象,将其当成是某种规律,并利用适当的买卖技巧来取得利润。
 
  一般来说,当市场出现羊群效应时,都会在不同权证品种中出现时间上完成这种效应快慢的差异。在出现羊群效应时,可以观察到权证品种之间在时间和价位上都是有差异。这时可以找出最快的(那第一支)和最慢的,用相同(比如都是五万金额)在你感到羊群效应可能完成的时候买入。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们判断的是可能羊群效应消失了,即跳水过后股价已到底部了,但其实很多时都是错的,那么,我们发现的当然是第一支停下来的品种,然后再去找最慢的那支品种,如果效应现象还没消失的时候,那第一支我们已经买进的品种是错的,出现了亏损是必然的。但由于我们在寻找第二支最慢的品种,这里使我们赢得了时间和填补了判断失误的可能,赢得再一波跳水的底部。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相同金额的仓位买入最快与最慢(或者是跳水下跌幅度最大和下跌幅度最小的差异),形成了一个套利的模式。差不多就将整个市场参与跳水羊群效应在时间或者价幅上打包成一支品种(或者是一种临时的指数),其指标就最快与最慢、跌同最大或最小,无形中产生一个整体的底倍价位。然后等在效应完全消失后,各自分化时,则在获得利润之后同时了结这两个相同金额的部位(当然,就是算是套利也不可能是百分百的获利的),所以我将其当是一个买点,而不是当成一种套利的战法。
 
  此种群体效应买点也有与之反向相对应的群体效应卖点,但在长期的权证交易实战观察中感动,群体效应卖点相对来说没有买点那么强烈的明显。其实这种买卖点只要参与权证交易稍长的朋友都会发现,并且大部分人都可能已将其当是一个比较有效和固定的盈利点。而我在这里提出的是有点象套利的模式买点而矣。并且写文章,不论其是否广泛或深入人心,但只要从归类的角度来分存在共性的都应该一并举出,所以将其放在最后列出。而后面在“卖点”部分的“群体效应卖点”都在此一并作,不作另述了。

 卖点:  首先必须重点提示的是,卖点并一定是在有收益的时候才卖的意思。我们做交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误区就是喜欢将上一次的买与下一交的卖联系起来。其实,买与卖是分开的,任何一次的买与卖相互之间都是没有联系的。很多人总认为一笔交易就是通过一买一卖这样的合回而完成的——永远记着,这是大错特错的!如何主观上代入这样的暗示,那就永远不可能做好交易,结果只有永远亏损,非常绝对肯定地说:不可能有赢的可能!一笔交易就是单边一买或者一卖!具体地说,一笔交易就是通过对市场当时形态的判断来制定买卖策略,然后在适合的点进行买或卖。我们买入当然是为了获得收益而买,而不是为了卖而买的。因为卖可以是存在收益的时候的卖,但又可以控制风险、阻止亏损而卖,并且有时是为了资金的调动分配而卖,又或者是为了暂时离开市场而卖。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当价位还存在不断下行可能的形态时,坚决卖出就是一笔漂亮的交易。
 
  有人特别重视卖点的选择,并且对市场的那句:“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观点深信不疑,其实买与卖都一样的重要,根本就没有什么轻重之分。上面这句话是侧重于交易心态的把持功力,因为在交易过程中,因为人性对对客观事物变化的认知,以及对自我判断的主观肯定等心理习惯上的原因,肯定会非常明显地感到在买入的时候压力相对于卖出的时候少。因为买入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真实的收益或者亏损,只是单单在存在着一种通过不断判断产生的“乐观”(因为买入的时候肯定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只要一买入,股价就不会再跌的,并且还会总感现在正是时候,现在不买后面就买不到这么的价位了等等的娱悦悉然心理下作出买入决定的,不然没人会去买的)。但在卖的时候,肯定已存在了收益或者亏损,即在心理上肯定存在着“贪婪与恐惧”这两个人类最难自我克服控制的心理活动,所以会感到压力明显大于“买”的决策执行的时候。当然,“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这句话所以代表的这种交易心态仅仅只存在象中国A股这种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在允许做空的市场中就不存在这种观点了,因为做空的卖出也是“第一交易点”,即在卖出的时候是没有出现真实的收益或者亏损,所以也不存在“贪婪与恐惧”这两种心理活动。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买点就是买点,只要你当时的交易策略允许买入或者存在买入的需要,那就应该或者可以买入。而卖点,反之亦是一样。
 
  可分为止盈卖点、止损卖点、破位卖点、压力区卖点、天量卖点和群体效应卖点。以上这些卖点都是在交易实战中、不论是A股或者权证交易,都基本存在并有效的。卖点最单纯的动机就是:在资金应该或者必须离场的时候卖出!基于这个动机或者说是立场,所以卖点的分类相对于买点来说,选择和判断的支点、角度、要求等都不同,非常简单、明确。因为选择判断买点的时候,在考虑要求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加仓、止损、补仓、对冲、套利和资金安全等问题。而卖点则只服务于一点:完成交易,离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