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之南货店

 天时地运人悟 2014-03-21

上海记忆之南货店

2014-03-21 每日上海

南货店,有人称之为南味食品店,上海是南来北往的集散地,以南人为多,所以南货需求旺盛。


在1949年前后,上海的南货店最多时达87家,广帮立丰,闽帮鼎日有,宁帮三阳、大发,苏帮三阳盛,金华帮万有全,绍帮邵万生、叶大昌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般的南货店都备有几十种食品,海鲜、果品、腌腊制品等等。这些精心加工的食物,体现了苏南、宁绍、闽粤、潮州等地功夫饮食的风味特色。其中的任何一样与新鲜的食物搭配烹饪,都能产生比单一食材更加隽永的口味,这一切的集结,就是海派饮食的特点。


800米不到的石门一路有着三家南货店。两爿南货店隶属于静安区果品公司,一家南货店隶属于静安区烟糖公司,70年代两家公司曾经又合而为一。当时,我虽是烟糖公司食品店的一员,但是却向果品公司的南货店学习了不少东西。


 


一般的南货店都备有几十种食品,常见的有海鲜干货,如开洋(虾仁干)、鳗或黄鱼鲞、海蜒、淡菜、紫菜、海带、鱼翅、鲍鱼、海参、干贝、鱼肚等;、有荔枝、桂圆、莲子、花生、小核桃、柿饼、红枣、黑枣、核桃仁、杏干等;菜蔬干货如香菇、木耳、金针、笋干等;腌腊制品如火腿、咸肉、香肠、风鸡、板鸭等;糟醉食品如泥螺、醉蟹、虾子糟鱼、糟蛋等。这些食物,无不体现了苏南、宁绍、闽粤等地饮食的风味特色。



石门一路头上靠近南京西路口的是凭肉松出名的“鼎日有”南货店。过去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鼎日有”,后来读大学的时候,上古代汉语课的老师胡竹安(上海女作家竹林的父亲)说,从音韵学来说,鼎与当同韵通解,“鼎日有”就是“当日有”,一是强调肉松的新鲜,二是说明店里货物充足,随到随买。原来如此。




“鼎日有”南货店曾是福建籍梁氏三兄弟合伙经营。它有八开间门面,有派头,当时称的上是大店。而且前店后工场,自产自销福建肉松,是大名鼎鼎的“肉松大王”。


“鼎日有”里海鲜干货、果品干货、菜蔬干货、腌腊制品、糟醉食品应有尽有。但我记得,当时也强调多种经营,到了热天,它会卖西瓜,店门口放了几只大箩筐,任凭顾客在箩筐里挑选西瓜。我还记得,有一年,它卖起了大闸蟹。店堂里挂了一块大大的纸板,上面画了一只清水大闸蟹,大闸蟹的眼睛是用电灯泡做的。晚上,店堂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煞是热闹。你们知道,那时大闸蟹多少钱一个?我记得确确实实,一元钱一个。



在石门一路的当中113号的地方,是苏州人开的“三阳盛”南货店,两开间门面。店名取之于“三阳开泰、长盛不衰”。


据说那苏州老板原来是个木匠,所以店堂里的柜台摆饰做得特别考究,很有气势。“三阳盛”的干果盆景名扬海外。他们用枣子、桂圆、核桃等名称与百姓的祝愿谐音,一字一盆,四盆一组,合为一句口彩。像龙凤呈祥、福禄寿喜,深受港澳台同胞的喜爱。他们的红方包红对包也是颇具特色。



70年代的“三阳盛”,一直是商业先进单位。全国商业劳模、上海市劳动模范袁经理将它的诚信经营做到了极致。我曾随着团支部去他们店里取经。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用的磅秤上面有一只玻璃罩子。



放置这只玻璃罩子是为了不让电风扇的风或者自然风影响了称的分量,因为南货店的干货价钱往往都比较高,就是相差一钱,顾客也要多付钱,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这个好传统至今还保留着,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其实,做生意最要讲商业道德,这是五年商店工作经历留给我最好的宝贝。


由于市政动迁,石门一路头上的“鼎日有”现在已经没有了,石门一路当中的另一家属于烟糖公司的洪流南货店也没有了,“三阳盛”南货店迁址于延安中路上。石门一路上的南货店都已消失了,但我记忆中金光闪闪的“鼎日有”“三阳盛”的招牌还是这样的鲜亮。

               ---侬好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