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原创】人类生命需要补充天德能量的深层机理探析

 昵称7614349 2014-03-21

人类生命需要补充天德能量的深层机理探析

文/明空

 

   《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万物从人体来说就是人的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都是具备阴阳两种属性的,负阴而抱阳,就是说要守住其中阳的一面。何为阴阳,阳,清净扬升之气为阳,阴,浊重下沉之气为阴,负阴而抱阳,就是以阴性的浊重下沉之气为承载,同时要守住清净扬升的阳气为主宰。阳,形而上,主运动,远离物质性向精神性发展,阴,形而下,主沉静,远离精神向物质性发展。《黄庭经》中说,人体处处皆有神,如肝神龙烟、肺神皓华、心神丹元、肾神玄冥、脾神常在等等,“散化五行变万神”,人体内有万神之多。《道德经》不说“万神”,而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万物与万神其实本就是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阴者即是凝聚成形而为物,阳者即是散化无形而成神,用现代语言来说,阴就是指器官,阳就是指器官的机能和活力,没有器官,也就无从谈起机能和活力,但失去了机能和活力,器官就变成了死肉一团,不能再称之为器官。更准确地说,阴为器阳为官,官即是主宰之意,负阴抱阳为器官。只不过古人把不同器官的机能作用单独来论述,并用“神”来指代这种机能作用和活力,同时深刻地揭示出,器官的物质组成部分和机能活力部分虽然是一体不分的,但器官物质部分所需要的能量与机能活力所需要的能量却是截然不同的!有形的物质是阴性的,机能活力是阳性的,如果补给的能量都是阴性的能量,则只会不断地壮大有形的物质部分,却会削减器官的机能活力,而阳性的能量就是道德的能量,道光德能才是器官的机能活力所需要的能量!阳性的能量供应不足,机能活力就会衰退,如果阴性能量补充过多使有形的物质部分壮大,机能活力就不堪重负,不同器官之间的能量供应关系也会失去平衡。“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生命系统是一个“负阴抱阳”的系统,有形的物质部分和无形的机能活力部分是共生共存的,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物质是基础,不是全部,作为生命而言,物质只是载体,生命力才是重点!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才把生命力命名为“神”,并依据不同器官对于生命系统的不同作用分别称为不同的神。《黄帝内经》中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礡而生者也”,天德即是阳性能量,地气即是阴性能量,天地相合,阴阳相交,则生生不息。因此要想生命健康,不仅需要补地气之结晶——五谷,还需要补充天德之能量,才能使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充满活力,机能发挥充分,整个生命系统阴阳平衡、正常运作、充满生机。这也是《道德经》揭示的关于养生的最根本的秘密。

    中气以为和,就是说阴阳二气相互激荡,从而达到动态的平衡,这时候二气相合之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中气,中和之气。中和之气即是生生不息之气,如何得到生生不息之气呢?那就是阴阳同补不可偏废,阴性地气能量要补充,阳性天德能量也要补充。

    从宏观养生的角度来说,沉溺于物质性追求就偏离了养生的轨道,用肉体的欲望代替了精神的需求,就会阴性能量过重而阳性能量缺乏,只会使生命越来越阴暗、浊重,看不到快乐、幸福和光明。沉溺于追求灵性同样也偏离了养生之道,阳性能量过强而得不到同等阴性能量的中和,则会大量地耗损身体的精气,导致身体气血供应不足,炁脉衰竭,直接损伤到有形的器官和组织。有形的器官与组织缺损了,依靠其承载的灵性又如何能安宁呢?因此养生之道即是中和之道,即是阴阳平衡之道,在满足肉体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注重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天德地气同补,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总结:天德能量(道光德能)是生命系统中器官与组织生命机能与活力的能量本源,其高低多寡决定着生命系统的机能发挥程度和活力水平。人们往往过于重视饮食营养,却忽视了同步补充天德能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命健康问题的。阴阳平衡之道、阴阳中和之道是养生的根本之道,天德与地气同补,性体与命体同养,才能使生命健康长久。

 

     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