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太上感应篇》的科学秘密

 昵称7614349 2014-03-21

  能量理论告诉我们,宇宙间看得见物质总能只占4%而已,另有看不见的23%是暗物质,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73%是暗能量。暗物质就是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就象空气中的灰尘一样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但却事实上存在的,而且也不产生光学作用,不管是电磁波、无线电,还是红外射线、伽马射线、X射线,但会产生引力作用。现在有说法把暗物质分成热暗物质和冷暗物质,中微子的运动速度很快,可称之热暗物质;冷暗物质粒子很可能是宇宙早期遗留下来的稳定、弱作用的重粒子(WIMP)。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宇宙的密度与推论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不相符,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暗能量”负引力强于引力,平均分布于宇宙空间。
  《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正统道藏》太清部有《感应篇》三十卷,题“李昌龄传,郑清之赞。”《重刊道藏辑要》有《太上感应篇集注》等,《道藏精华录百种》有《太上感应篇樾义》二卷。该文思想可上溯至《玉钤经》、《道戒》和《抱朴子·内篇·微旨》转引的《易内戒》、《赤松子传》和《河图记命符》等书。《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它不再局限于虚无的说教,而是建立了现实的道德伦理伦理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社会、家庭的严谨秩序。宋理宗在卷首亲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此后,为之作序、作注者代不乏人,影响十分广泛,乃至日本、朝鲜等国,皆有此书的流布。《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阐述“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笔者通过学习、体悟,发现与倍受世界关注的现代物理学中的暗能量理论有很强的吻合感觉。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描绘了2050年我国重要领域科技发展战略路线图,介绍了中国未来40年内希望突破的四个基本科学问题,其中,暗物质与暗能量被列为第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目前我国计划利用航天技术开展空间暗物质探测实验,如紫金山天文台、高能物理所等都有这方面的计划,包括发射专门的卫星,也包括利用我国未来的空间站搭载探测装置,以探测暗物质湮灭产生的宇宙线电子、伽玛光子和反物质等,这些都是利用我国已经研发的一些高能粒子探测技术。世界上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我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去年已在河北兴隆落成,它每次能摄得4000张星云光谱图。今年在贵州开建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也将担负研究暗能量的使命。  
    《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意即所谓“感应”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警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接着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我们不难看出,各种善念、善语、善行
实际上就是看不见的积极“暗能量”,反之,各种恶念、恶语、恶行自然就是看不见的消极“暗能量”。

  《太上感应篇》认为,“大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于是人们的作为通过天地鬼神来裁决。当人非义而动、背理而行时,就会“大则夺纪、小则夺算”,而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最终“算尽则死”,人就离开了人世;如果死有余辜,还将殃及子孙。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翼。”若改恶从善,则将转祸为福。其中的“鬼神”实际上是宇宙中另类生命体,即人类不可见的“暗物质”,他们将把人类每个人的想、言、行,所产生的各种或善或恶的能量时刻自动记录在宇宙超级磁盘上,定期公平、公正、公开或非公开地结算“祸福”能量余额。
  《太上感应篇》与佛教“因果报应”的观念一致,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儒、释、道的根是共同的,也说明宇宙的重大规律“因果原理”是相通的。与佛教认为今世作恶,来世有报的观念的侧重点不同,更强调现世现报,作恶有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消亡。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学,现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视现世,更加珍惜现实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长生者”,就必须回避大大小小“有数百事”的过错,而与避恶相统一的是趋善,“善”能使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夫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里的“善”,不再是《列仙传》中马师皇拯救神龙、子英善待金鲤的那种具有神话色彩的善,而是从家庭、社会人际伦理关系出发的生活准则。“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这说明善恶能量的积累,既体现在当下物质世界的回报;还体现在能量遗传中的世世代代。也就是常说的“善恶未报,时候未到”。
  《太上感应篇》虽是道教书,却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类似于佛教多善积德、慈悲为怀的精神,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则体现了儒家伦理。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伦理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亦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可以说,《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显示出北宋时期道、佛、儒三教传统文化整合的趋向。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作为“暗物质”的鬼神,人类看不见他们,但他们把人类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的能量是宇宙中人类所看到的物质世界的近4倍,人类没有理由不敬畏呀!
   《太上感应篇》所竭力倡导的善行,竭力主张去除的恶行,诸如爱国爱民、敬长爱幼、慈心于物等思想,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经太上感应篇的提醒,就更加明白道德伦理的的真相,明白善恶暗能量以73%的绝对占比成为宇宙中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只要人类自我自觉规范思想、语言、行为,就能实现自我拯救,就能拯救社会、拯救自然、拯救未来。大家共同散发出更多的积极“暗能量”,我们这个世界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