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研究生要招合适的,而不是招优秀的

 无题602 2014-03-22

研究生要招合适的,而不是招优秀的

(王德华)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问题。研究生不招优秀的?那不是胡来吗?

何为优秀的学生?考分高就是优秀学生啊,出身好就是优秀学生啊,这样说也有问题。如果说考分高就是优秀学生,那为什么对所谓的“考研基地”的学生有那么多看法?考分高不算优秀,那考分低就优秀了?

那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优秀的?素质高的学生可说是优秀的学生。

何为素质?这也是很难定量的事情。凭直觉吧。

 

所以,我说招研究生,要招最合适的,而不是招最优秀的。

什么是最合适的?在当今考研体制下,做到也不容易。所谓合适,至少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研究集体的,适合自己课题发展的,适合培养目标的....

所以所谓合适,可以有很多方面:

与导师之间,与研究集体成员之间,与所研究的课题之间,与培养的目标之间,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相匹配。

新人进来,是新鲜血液,带来的是生机,是朝气,是智慧,而不是麻烦。新人,要么是把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集体带动起来,要么融进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既然是一分子,就要有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借助集体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

师生在一起三年、五年,应该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值得回忆的时光,而不是相互折磨、痛苦不堪的一段经历。同学之间,也是这样,如果几年下来,勾心斗角,相互猜疑,相互拆台。这样的集体,不可能有发展,在这样的集体里,跟噩梦一样,度日如年。大好青春时光,浪费在这样的集体里,实在是人生中的不幸和悲哀。

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很困难的。

作为导师,如果自己不喜欢做监工,不喜欢催促学生,那么应该选择自控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性强的学生,独立性强的学生,计划性强的学生。作为学生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自己的自控能力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时间,没有计划性,喜欢随意,那么应该选择严厉的导师,精力充沛的导师,年富力强的导师。适合自己的,就是合适的。

 

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和谐呢?靠运气吧。这个时候,导师和考生都应该睁大眼睛,仔仔细细看看对方,认认真真认识对方。

师生,真是一种缘分的。从相遇、相识,如果做到相知,相敬,就能够续缘。

如果做不到,缘分就尽了。

 

前几天我在国科大的青年导师培训班上说,如果一个学生有能力发CNS文章,师生之间就是性格不合,相互之间怎么都不协调,怎么看都不顺眼,这样相互折磨的日子要经历3年、5年,甚至更长,太恐怖了,我的身体状况恐怕等不到那篇CNS文章了。关键是,如果师生之间不协调,恐怕会耽误了一位有发展前景的好学生,那就是一种罪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是学生的一种幸运。我们知道,一般有天赋的学生,往往是很有个性的。

不管是导师幸运,还是学生不幸,研究生要有能力达到培养单位所规定的毕业要求。这是最最起码的。连毕业要求都达不到,什么都谈不上了。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导师,还是学生,你还觉得是最合适的吗?还是最优秀的?

 

做到生活快乐,顺利毕业,是很艰难的事情吗?

 

                   


                                        研究生招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78170.html
 
上一篇:访谈:如何准备和参加研究生复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