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效方

 建华1968 2014-03-22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针灸效方汇海
艾灸常用的穴位和先后
神奇止痛法:各种疼痛一分钟即止,效果灵灵灵
直灸论


国医大师贺普仁首度公开秘籍《“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主编推荐:这是中医书友会继“彭静山先生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之后的又一针灸雄文,可以说是贺普仁先生一生的干货,称之为“秘籍”一点都不夸张。贺老在第一秘手抄本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科技时代,秘籍得之太易,特别希望诸君珍惜。能看到这篇文章,相信您是诚者,主动传之。

贺普仁从医七十年首度公开秘籍: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一、针灸界的“九阴真经”

第一眼看到《“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以下简称《一针一得》,全书同),我们很惊讶,竟然是“手抄本”,而且是毛笔字!

流利有力的行书,写在一叠空白的“北京市中医医院门诊初诊病人统计表”背后,一字一字,集腋成裘。稿纸已经发黄,这是一叠年深月久的记忆,令人想起金庸小说里威力无比的武林秘籍“九阴真经”。翻开《一针一得》,一页页,一行行,一条条,记录了针灸治疗300多种病症最简易的独穴秘法!


1979年6月贺普仁在第一秘第81条结尾处做了专门备注:“以上为第一秘。共计捌拾壹症。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秘法,贺普仁的秘法,岂非中国针灸界的秘籍?当然,“九阴真经”是虚构的杀人秘籍,“针灸临证秘法”却是真实的救人秘术!

贺普仁的孩子没有见过。贺普仁的弟子也没有见过。

正值贺普仁87华诞、从医70载之际,他给大家呈上一份非比寻常的大礼。

哪年完成的?为什么愿意公开?贺普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过了一会儿才说:“积了50年了,这是我一生用针的心血结晶。一针一得,就是一个穴位治一个病。要给大家实惠,就给这个。”

贺普仁秘藏的《一针一得》原稿,其实有两个版本,1965年的钢笔字版和1979年的毛笔字版。1979年的毛笔字版全本分四大秘,每一秘81病症,共约324个病症(有部分重复),每种病症都有特定的穴位治疗。因此,本书副题《“一针一得”治百病》,是指手稿中的几百个病症,而不是包治百病。

二、针穴不在多,而在于精准

1965年5月1日贺普仁完成的钢笔字版《一针一得》时,“文革”的气氛已经弥漫,贺普仁1965年的手稿中也留下了历史痕迹,他在阐述《一针一得》的意义时这么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特别是针灸这门独特技术,尤为必要。因为针的刺激都要通过皮肤,穿过筋骨的间隙,不管多么高超的手法,对机体也要有些损伤。虽然针刺是一种良性刺激,但对患者来说,不必要的刺激总是个额外的负担。因此,造成病人惧怕针灸,非逼不得已,不求治于针灸。这是值得吸取,必须加以改进的教训。

“我们认为在保证临床有效基础上,尽量少'配穴’,这就相对减少了患者痛苦,另外在进针时手法一定要灵敏,这一点对减少患者痛苦也很重要。这样,不仅对患者有好处,同时对总结临床疗效也非常有利,能够发现有效穴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70年前,贺普仁追随北京著名中医牛泽华大夫学针灸的时候,学的是群针施治。群针就是取多个穴位扎多根针,才治好一个病。牛大夫医术高超,针技过人,这给年轻的贺普仁打下了良好的针灸底子。但在实践中,贺普仁渐渐发现群针的局限:群针施治威力是大,可是病人受罪也多,一扎就是十几根到几十根不等,等扎完针,病人不光疼得厉害,且全身疲软,有时还动弹不得,这是因为,群针对人的刺激太强了。

贺普仁1965年版的《一针一得》讲了一个新中国成立前的故事,说明群针的缺点:“宣武区,有一个道士擅长针灸术,以针灸众多(群针)著称。每日观内络绎不绝,颇得一般人所赞颂。据了解,在那里治过病的人也有很多确实有其效,惟起针后病人疲劳颇甚,多数都需要卧床休息1~2天才能恢复。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用针众多,刺激量大,病人不能适应所致。

“常言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一个针灸医生在临床实践治病时也要善于谋,也就是说要彻底全面地了解病情,精选少量的穴位,即可消除病邪,使机体恢复健康。反之,如果医生不是认真负责地进行'辨证论治’盲目地瞎扎一气,不仅与病无益,反而会损伤别人的元气,影响病的治疗。

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经验,学习他们那种坚韧不拔、兢兢业业钻研技术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不是模仿他们一动一静,其中旧的一套,而是在他们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整理与提高,然后创出自己的新路。”

1956年贺普仁进入北京市中医医院以来,医院每天排队挂号的病人无数,大夫们没法像从前那样大量用针了,扎针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样就逼迫着针灸大夫要讲究效率和效果。一个严峻的考验摆在针灸大夫面前:要简化、精化传统群针疗法。

只有对病人的病情洞察清楚,有的放矢地精挑一两个关键穴位下针,方可手到擒来,马上缓解病人的痛苦。怎么才能精、准,这是大学问。《一针一得》就是在寻找精、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它的宗旨是选穴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精,贺普仁为此花了70年!

本文将呈现贺普仁的《一针一得》,以飨读者。

第一秘
1. 摇头:(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

2. 失音:针孔最。腕上七寸
3. 腰痛:合谷
4. 肢肿:温溜
5. 月水不调:曲池
6. 目视昏昏:灸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7. 胸中瘀血: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8. 气硕(颓):天鼎。(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9.目痛不闭:大迎(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10. 噎病:乳根
11. 心烦: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或针强间(属督脉。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12.舌强: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或针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或针风府(督脉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13.心悬: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14. 吐血不愈:取气冲。(三棱针去血,立愈)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15. 喉闭: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虚。(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大肠的下合穴。)(下巨虚在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小肠的下合穴。)
16. 腹坚大:冲阳(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17. 面目浮肿水病:陷谷(即董氏门金穴)别名陷骨。输(木)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18. 唇裂: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阳明胃经的井穴)
19. 慢惊风:针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脾经的井穴)
20. 黄疸:商丘
21. 癓瘕:地机
22. 四肢强硬:大横
23. 喉中作声:(中风痰厥之症)针天溪
24. 项难回顾:少海
25. 遗尿:少府
26. 阴痛:少府
27. 偏坠:少府
28. 手足麻木:肩贞
29. 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 痔漏:天窗
31. 眼动:颧髎。或承泣
32. 翻胃:胃俞或针上脘
33. 津液少:小肠俞
34. 赤白痢:中旅俞
35. 身热怠惰:阳纲
36. 恶血泄注:殷门
37. 大便坚:浮郄
38. 身战不耐久立:金门
39. 身后侧痛:京骨
40. 阴痒:然谷或蠡沟
41. 手足冷:太溪
42. 经闭:水泉
43. 近视:水泉
44. 腹胀如鼓:复溜
45. 五种水病(心、肝、脾、肺、肾)复溜
46. 吐舌:筑宾
47. 舌纵涎下:阴谷
48. 阴缩:大赫
49. 心恍:通谷
50. 唾多:彧(yù)中
51. 神气不足:郄门
52. 掌中热:中冲
53. 身如火:中冲
54. 口干:关冲
55. 产后血晕:支沟
56. 嗜卧: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7. 四肢不欲摇动:三阳络,或针腿五里
58. 肩臂痛不能举:清冷渊
59. 瘿瘤:臑会
60. 风寒吐沫:丝竹空
61. 唇强:耳门
62. 喘息: 承灵
63. 吞酸: 辄筋
64. 语言不正: 日月
65. 四肢不收: 日月
66. 百节(肢)酸痛: 阳辅
67. 毒犬伤: 外丘
68. 各处气伤: 足临泣
69. 诸疮毒: 窍阴
70. 不孕: 灸阴廉
71. 腹肿如鼓: 章门,或针水分
72. 难产: 关元
73. 一切出血: 阴交.或针刺长强
74. 舌缩: 廉泉
75. 噎水浆不下: 璇玑
76. 房劳: 长强
77. 小儿惊悸: 身柱
78. 身瘦: 至阳
79. 水谷不化: 悬枢
80. 舌急不语: 哑门
81.恍惚不乐:陶道

第二秘
1.感冒发烧:大椎放血,严重的,1-7节逐节放血,效更佳
2.寒战:针后溪
3.饮食无味:灸食关三壮(穴在建里旁1.5寸处)
4.雷诺氏病:灸肾俞各一寸处
5.手颤病:灸关元300壮
6.口腔溃疡:地仓.慢性的针照海
7.水臌:偏历
8.喘息:肺经压痛点
9.血淋:三阴交
10.断奶:光明
11.子宫肌瘤:灸痞根
12.小儿疳积:针四缝
13.小儿腹泄:针曲池
14.串腰龙:龙眼放血
15.各种疔疮:针身柱或天宗放血
16.发际疮:大椎或委中放血
17.唇风(卷疮):针合谷,用烧山火手法
18.鹅掌风:针劳宫,痒甚加刺大陵
19.雀斑:针合谷,用烧山为手法
20.白癜风:灸侠白
21.肛门搔痒:针公孙
22.痔疮:灸十四椎下旁开一寸处,或刺龈交出血
23.兰(阑)尾炎:针阑尾点(急性),或灸肘尖(慢性)
24.痢疾:针曲池
25.湿疹:针曲池
26.瘰疬:针曲池透臂臑.或针肘尖
27.乳腺炎:针足临泣
28.乳胀:温灸鱼际
29.鼻衄:针上星,或少商放血
30.崩漏:针或灸隐白
31.癔病:双内关同时进针
32.癫痫:长强周围放血
33.阳痿:大赫或环跳
34.疟疾:针大椎,可放血,并可合并拨火罐
35.痔漏:针阳溪
36.肛裂:针孔最
37.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
38.身体反折:肝俞
39.目戴上:丝竹空
40.过经不解:期门
41.咳嗽饮水:太渊
42.引两胁痛:肝俞
43.引尻痛:鱼际
44.呕脓:膻中
45.呕逆:大陵
46.呕哕:太渊
47.喘呕欠伸:经渠
48.数欠而喘:太渊
49.胁下积气:期门
50.小腹胀痛:气海
51.胀而胃痛:膈俞
52.腹寒不食:灸阴陵泉
53.心痛食不化:中脘
54.烦渴心热:曲泽
55.心烦怔忡:鱼际
56.烦闷:腕骨
57.虚烦口干:肺俞
58.懈惰:照海
59.嗜卧不言:膈俞
60.支满不食:肺俞
61.振寒不食:冲阳
62.胃热不食:下廉
63.胃热:悬钟
64.胃寒有痰:膈俞
65.脾病溏泄:三阴交
66.胆虚呃逆热上气:气海
67.狂言不乐:大陵
68.多言:百会
69.目忘视:风府
70.暴惊:下廉
71.见鬼:阳溪
72.魇梦:商丘
73.痎疟:腰俞
74.头痛:腕骨
75.心烦:神门
76.痿厥:丘墟
77.暴泄:隐白
78.洞泄:肾俞
79.泄不止:神阙
80肠风:灸尾闾骨尽处百壮.
81.脱肛:灸百会,或尾闾七壮

第三秘
1. 转胞不溺淋涩:关元
2. 风动如虫行:迎香
3. 眉棱痛:肝俞
4. 毛发焦脱:下廉
5. 鼓颔:少商
6. 咽外肿:液门
7. 咽食不下:液门
8. 喉痛:风府
9. 目风赤烂:阳谷
10. 倒睫:丝竹空
11. 目眥急痛:三间
12. 鼻有息肉:迎香或火针点刺息肉处长效佳
13. 唇干有涎:下廉
14. 舌干涎出:复溜
15. 唇动如虫行:水沟
16. 唇肿:迎香
17. 舌黄:鱼际
18. 齿寒:少海
19. 齿痛:商阳
20. 不能嚼物:角孙
21. 腰背佝偻:风池、肺俞
22. 背拘急:经渠
23. 脊强浑身痛不能转侧:哑门
24. 臂腕骨痛:阳谷
25. 手腕动摇:曲泽
26. 手腕无力:列缺
27. 两腿如冰:阴市
28. 鹤膝历节风肿:风市
29. 腰痛不能久立:附阳
30. 腿膝经酸重:附阳
31. 四肢不举:附阳
32. 腰痛不能举:灸仆参三壮
33. 腰重痛:灸阴谷、委中、阳交三壮,吹火泄法
34. 脚转筋:灸踝上一壮,外灸内,内灸外。或灸承山二七壮
35. 月经过时不止:隐白
36. 产后诸病:期门
37. 乳肿痛:足临泣
38. 横生手先出:灸右至阴三壮,火炷如小麦粒,直接灸
39. 欲断产:灸足右内踝上一寸处及合谷
40. 不时漏下:三阴交
41. 月水不调,周结成块:针间使
42. 小儿卒疝:太冲
43. 小儿角弓反张:百会
44. 小儿泄痢:灸神阙
45. 小儿秋深冷痢:灸脐下三寸
46. 小儿吐乳:灸中庭
47. 小儿口臭:灸劳宫
48. 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
49. 溺水死者:灸脐中
50. 狂犬咬伤:灸咬处疮上
51. 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隔蒜灸)
52. 疡肿振寒:少海
53. 风疹:环跳(补法)
54. 暴痒:蠡沟(补法)
55. 身瘦不能食:灸大肠俞27壮
56. 不嗜食:刺然谷,多见血,使人饥
57. 身瘾疹:伏兔
58. 乏气:灸第五椎下随手壮
59. 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50壮
60. 腹皮痛:鸠尾
61. 搔痒:鸠尾
62. 鹅掌风:劳宫
63. 足外皮痛:足临泣
64. 偏枯:大巨
65. 疮毒久不合:灸合谷七壮。七次为一疗程
66. 头痛如破:命门
67. 身热如火,汗不出:命门
68. 目不得闭:大迎
69. 肩背颈项痛:涌泉
70. 身肿身重:关门
71. 大便血不止:劳宫,灸三壮
72. 皮肤干燥:灸曲池三壮
73. 痂疥:灸大陵二壮
74. 不知味:针气户
75. 噎食反胃:灸乳下一寸处,以差为度
76. 脐风:然谷
77. 鼻痛:脑空
78. 恶犬伤毒不出:外丘
79. 寒栗重衣不得温:阳白
80. 吐舌:筑宾
81. 舌纵:阴谷
82. 口干:阳池

第四秘
1. 口干:针阳池。(针章门亦可)(重)
2. 鼻窦头痛(即鼻窦炎):(实证)针飞扬
3. 心痛如刺:针然谷
4. 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
5. 大眥痛:针至阴
6. 腰痛不可屈伸,痛如折:针束骨
7. 身后侧痛:针京骨
8. 心下痛气攻腰胁:针肓门
9. 浑身骨节痛:针魂门。灸之效更佳
10. 臑内廉痛:针譩嘻
11. 关节不利,浑身疼痛:针膈关
12. 腰髋痛不得久卧:针白环俞
13. 经行腰腿痛:针合阳
14. 妇人阴内湿痒疼痛:针膀胱俞
15. 腰痛疲漏:针气海俞
16. 脊间心后痛:针中渚
17. 两耳珠痛:颔厌
18. 足下热:针中都
19. 善摇头:针京骨
20. 头痛如破:命门
21. 肩髃痛:针二间
22. 眼痛:针下廉
23. 腰髋坚痛:针石门
24. 腰胯痛:针伏兔
25. 侠脊膂而痛:针尺泽
26. 膝痛不可屈伸:针大杼
27. 膝胫肿痛:穴巨髎
28. 肩背强急酸痛:穴水道
29. 膝膑肿痛:穴历兑
30. 小便热痛:列缺
31. 肩背痛:听宫
32. 肘中痛:冲阳
33. 肩背痛:中渚
34. 正头痛:中脘
35. 偏头痛:肓俞
36. 足心痛:针昆仑
37. 脚气症:针肩井
38. 肩背酸痛:中渚
39. 肘挛症:尺泽
40. 手臂痛:针肩髃
41. 手腕无力:针列缺
42. 手腕摇动:针曲泽
43. 眉棱骨痛:肝俞(重)
44. 头痛项强重不能举:承浆、风府
脊背反折不能回顾:承浆、风府
45. 足寒如冰症:肾俞
46. 膝痛:风府
47. 转筋:灸承山七壮
48. 面肿:水分(灸禁针)
49. 唇肿症:迎香
50. 唇干:三间
51. 口腔溃疡:针劳宫、照海
52. 鼻流清涕:灸百会
53. 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
54. 秋寒冷痢:灸石门、关元
55. 卒腹痛:青皮灸脐上下左右各开一寸半处三壮
56. 战栗:针鱼际二分深
57. 月经不调,固结成块:间使
58. 月经时漏下:三阴交
59. 堕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针后如觉闷乱急补足三里
60. 产后恶露不止:气海、关元
61. 白虎历节风:针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间
62. 哭笑:百会、人中
63. 目妄视:风府(重)
64. 见鬼:阳溪
65. 小儿夜啼:灸百会三壮
66. 小儿吐乳:灸中庭
67. 小儿囟门不合:灸脐上下五分处,直接灸三壮
68. 小儿牙口蚀烂:针承浆
69. 小儿口舌疮臭气冲人:灸劳宫一壮即可。
70. 小儿偏坠单侧睾丸肿大:灸关元、大敦三壮
71. 吐食反胃:先针下脘,后针足三里
72. 哮吼灸法:用线一根套颈上,至鸠尾尖上截断,转向后脊骨上线头尽处是穴,灸七壮
73. 中风失语:针鱼际
74. 偏头风:鸠尾。
75. 中风:灸神阙百壮
76. 水谷不化、下利:针悬枢
77. 气喘难卧:灸灵台
78. 张口不合:灸神道七十七壮
79. 堕胎:关元,如不落,再补昆仑,立下。
80. 口干:章门。阳池亦可。(重)
81. 妇人不孕:灸阴廉五壮即有子。


作者简介: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首届国医大师。1926年5月出生,自幼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22岁悬壶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30年之久,1990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贺老德艺双馨,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一贺氏三通法。著有《针灸治痛》、《针具针法》、《针灸歌赋临床应用》、《毫针疗法图解》、《火针疗法图解》、《三棱针疗法图解》等书。

【本文摘自钟健夫著《国医大师贺普仁》,内附有贺普仁著《“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由中医书友会特约编辑王超编校,转载请注明出处。】









针灸效方汇海


以歌赋形式记载、传授,流传针灸的理论和实践,实为针灸之一发明,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读易记,不少用之临床效如桴鼓。如《玉龙歌》中“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以这种先针承浆,后针风府的方法,用于落枕项强,风火牙痛,屡用屡效。故今将《百症赋》、《标幽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兰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穴法歌》、等十首中有关临床治疗用穴,按人身部位分类、汇集。先列症状、穴位,后列出处,便于临床查阅。

1、头部

头风——囟会、玉枕。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百:指百症赋)

偏头痛——悬颅、颔厌。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百)

头痛——强间、丰隆。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百)

项强恶风——束骨、天柱。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百)

项强伤寒——温溜、期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百)

瘿气——浮白。瘿气须求浮白。(百)

疬疮——五里、臂臑。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百)

头风头痛——申脉、金门。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标:指标幽赋)

偏正头痛——列缺、太渊。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席:指席弘赋)

头风——神庭。神庭理乎头风。(玉赋:指玉龙赋)

项急——风府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通:指通玄指要赋)

头晕目眩——风池。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通)

脑晕目赤——攒竹。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通)

头项强——承浆。头项强,承浆可保。(通)

头痛难忍——丝竹空。丝竹空疗头痛不忍。(通)

头项痛——后溪。头痛,拟后溪以安然。(通)

偏正头痛——列缺。偏正头痛泻列缺。(灵:灵光赋)

头部痛——列缺。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兰:指兰江赋)

伤寒头痛——外关。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兰)

头风——神庭。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玉歌:指玉龙歌)

头项强痛——承将、风府。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奖明补泻,

后针风府即时安。(玉歌)

偏正头痛——丝竹空、率谷。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玉歌)

偏正头痛——风池、合谷。偏正头风痛难移,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

倘无痰饮合谷安。(玉歌)

眉间疼痛——攒竹、头维。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玉歌)

乳鹅——少商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玉歌)

头痛、眩晕——百会。头痛眩晕百会好。(胜:指胜玉歌)

瘰疬——少海、天井。瘰疬少海天井边。(胜)

头风——风池。头风头痛灸风池。(胜)

头痛发热——外关。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杂:指杂病穴法歌)

头部病——曲池、合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杂)

偏正头痛——列缺、太渊。偏正头痛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杂)

2、面部

面肿虚浮——水沟、前顶。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百)

面如有虫行——迎香。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百)

面赤如妆——通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针灸体便康。(玉歌)

面肿——颊车、合谷、临泣。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杂)

3、口部

舌下肿痛——濂泉、中冲。濂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百)

牙痛——耳门、丝竹空。耳门、丝竹空,住牙痛于倾刻。(百)

口歪——颊车、地仓。颊车、地仓,正口歪于片刻。(百)

喉痛——液门、鱼际。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百)

颔肿口噤——阳谷、侠溪。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百)

血虚口渴——少商、曲泽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百)

舌干口燥——复溜。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悲)

舌缓不语——哑门、关冲。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百)

失音嗫嚅——天鼎、间使。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百)

唇歪——太冲。太冲泻唇歪以速愈。(百)

牙痛——承浆。承浆泻牙痛而即移。(百)

消渴——行间、涌泉。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百)

喉风——天突。谁知天突治喉风。(标)

牙痛腰痛咽痹——二间、阳溪。牙痛腰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席)

咽喉疾一百会、太冲、照海、阴交。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席)

口歪——地仓、颊车。地仓、颊车疗口歪。(玉赋)

牙痛——二间。二间治牙痛。(玉赋)

口气——大陵、人中。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玉赋)

牙齿疼——吕细。牙齿痛,吕细堪治。(通)

流涎——地仓。地仓能止口流延。(灵)

牙痛——颊车。颊车可灸牙齿痛。(灵)

噤口咽风——照海。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兰)

口眼歪斜一地仓、颊车。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歪左泻右依师正,歪右泻左莫令斜。(玉歌)

失音——哑门。偶尔失音语言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玉歌)

口苦——关冲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自消。(玉歌)

牙疼——二间。牙痛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玉赋)

口臭——大陵、人中。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玉歌)

头项强急——承浆。头项强急承浆保。(胜)

牙腮紧疼——大迎。牙腮疼紧大迎全。(胜)

颔肿喉闭——少商。颔肿喉闭——少商穴。(胜)

口臭——大陵。心热口臭大陵除。(胜)

口噤——地仓、颊车。口噤歪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杂)

口舌生疮——舌下窍(舌下两边紫筋)。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杂)

舌裂出血——内关、太冲、阴交。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杂)

舌上生苔——合谷。舌上生苔合谷当。(杂)

舌风舞——手三里。呕噎——阴交。呕噎阴交不可饶。(杂)

4、鼻部

鼻衄——天府、合谷。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可追。(百)

鼻内无闻——通天。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百)

咳嗽——肺俞、天突。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百)

鼻痔——龈交。鼻痔必取龈交。(百)

冷嗽——合谷(补)、三阴交。(泻)。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一阴交。(席)

鼻渊——上星。头风鼻渊,上星可用。(玉赋)

气嗽痰哮——乳根、俞府。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玉赋)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剌。(玉赋)

喘促——璇玑、气海。尪嬴喘促,璇玑气海当知。(玉赋)

痰嗽——肺俞、丰隆。丰隆、肺俞,痰嗽称奇。(玉赋)

寒邪之嗽——风门。风门主伤胃寒邪之嗽。(玉赋)

喘嗽——天突、膻中。天突、膻中医喘嗽。(玉赋)

鼻窒——迎香鼻窒无闻,迎香可引。(通)

咳嗽寒痰——列缺咳嗽寒痰,列缺堪治。(通)

鼻衄一禾髎。两鼻衄针禾髎。(灵)

鼻窒——迎香。鼻窒不闻迎香问。(灵)

喘痰——天突。天突宛中治喘痰。(灵)

喘痛——昆仑。住喘却痛昆仑愈。(灵)

定喘——尺泽。吐血定喘补尺泽。(灵)

鼻渊——上星。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剌无偏。(玉歌)

不闻香臭——迎香。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玉歌)

咳嗽——身柱。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玉歌)

脾虚肺热,痰多咳喘——丰隆、列缺、尺泽。

咳嗽——肺俞、丰隆。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先丰隆寻。(玉歌)

喷嚏——风门。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玉歌)

哮喘——天突、膻中。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玉歌)

气喘——璇玑、气海。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然安。(玉歌)

吼喘——俞府、乳根。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剌,气喘风痰渐渐磨。(玉歌)

痰涎咳嗽——肺俞。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灸肺俞。(胜)

小儿吼闭——天突、筋缩。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胜)

鼻塞 ——合谷、太冲。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杂)

冷嗽——合谷、阴交。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即时住。(杂)

喘急——列缺、足三里。喘急列缺足三里。(杂)

5、耳部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百)

耳中蝉噪——听会。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百)

耳聋气痞——听会、迎香。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内泻如神。(席)

耳聋——金门、听会。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席)

蝉鸣——足三里、地五会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没向人轻易说。(席)

耳聋——听会。耳聋腮肿,听会偏高。(玉赋)

耳闭——听会。耳闭须听会而治也。(通)

耳聋气闭——听会。耳聋气闭听会间。(通)

耳聋气闭——翳风。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百)

耳聋——听会。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百)

耳闭——听会。耳闭听会莫迟延。(胜)

耳聋——临泣、金门、合谷。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杂)

6、目部

目眩——支正、飞扬。目眩兮,支正、飞扬。(百)

目黄——阳纲、胆俞。目黄兮,阳纲胆俞。(百)

攀睛——少泽、肝俞。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百)

泪出——临泣、头维。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百)

目中漠漠——攒竹、三间。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百)

雀目肝气——晴明、行间。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百)

目眩——颧髎、大迎。目眩兮颧髎大迎。(百)

眼痒痛——光明、地五会。眼痒痛泻光明于地五。(标)

眼疾——睛明、合谷、光明。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席)

目疼头痛——攒竹、头维。攒竹、头维,治目疼头痛。(玉赋)

目症——睛明、太阳、鱼尾。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玉赋)

眼烂——大小骨空。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玉赋)

眼红——迎香。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玉赋)

目昏——肝俞。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玉赋)

眼痛一合谷。眼痛合谷以推之。(通)

目昏不见——二间。目昏不见,二间宜取。(通)

努肉攀睛——睛明。睛明治眼努肉攀。(灵)

眼目疾——临泣。眼目之疾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兰)

两睛红肿——睛明、鱼尾、太阳。两睛红肿疼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玉歌)

眼痛——太阳。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针刀疾自平。(玉歌)

眼红——内迎香。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玉歌)

目烂——大、小骨空。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玉歌)

目昏——肝俞、足三里。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玉歌)

眼痛——清冷渊。眼痛须寻清冷渊。(胜)

眼痛——上星。头风眼痛上星专。(胜)

目内红痛——丝竹空、攒竹。目内红痛苦眉,丝竹攒竹亦堪医。(胜)

目眩——申脉、金门、手三里。头晕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杂)

赤眼——迎香、临泣、太冲、合谷。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杂)

7、上肢部

两臂顽麻——少海、三里。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百)

半身不遂——阳陵泉、曲池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百)

体重节痛——俞穴(十二经井荥俞之俞穴)体重节痛而俞居。(标)

筋挛骨痛——魂门(补)筋挛骨痛而补魂门。(标)

腿膝肘臂四肢麻木疼痛——八风、八邪。

手连肩脊痛——合谷、太冲。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席)

手不如意——曲池、合谷。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席)

心痛手颤——少海、阴市。心痛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席)

肘痛——尺泽、太渊。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席)

筋急不用——尺泽。尺泽理筋急之不用。(玉赋)

腕痛难移——腕骨。腕骨疗手腕之难移。(玉赋)

肘挛痛——尺泽、曲池。手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玉赋)

手臂工肿——中渚、液门。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玉赋)

臂痛——肩井。肩井除臂痛如拿。(玉赋)

两肘拘挛——曲池。但见两肘拘挛,仗曲池而平扫。(通)

两肢懈惰——照海。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通)

肘痛筋紧——尺泽。尺泽去肘痛筋紧。(通)

两肩难任——肩井。肩井除两肩难任。(通)

心疼手颤——少海。心疼手颤针少海。(灵)

五指不伸——中渚。五指不伸中渚取。(灵)

腕中无力——腕骨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玉歌)

两臂痛——肩井。急痛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补多深少应其中。(玉歌)肩背痛——背缝、五枢。

肩背风气连臂痛,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玉歌)

两肘拘挛——曲池、尺泽。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玉歌)

肩红肿痛——肩。肩端红肿疼难当,寒湿相争血旺,若向肩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然。(玉歌)

手难伸——合谷、尺泽。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玉歌)

手臂工肿——中渚、液门。

手臂工肿连腕痛,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玉歌)

手生疮——劳宫。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涌不禁。(玉歌)

五指不能屈伸——大指内侧横纹头针1—2分,小指本节尖灸3—5壮。温灸10—20分钟。

拘挛——尺泽。尺泽能医筋拘挛。(胜)

两手酸痛——肩于、曲池、合谷。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于。(胜)

臂疼背痛——三里。臂疼背痛针三里。(胜)

手指疼连肩——合谷、太冲。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杂)

肩痛连脐——手三里。手三里治肩连脐。(胜)

手颤——少海、阴市。心痛手颤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杂)

8、下肢部

四肢懈惰——照海。

腿疼——后溪、环跳。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百)

转筋——金门、丘墟。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百)

中风——环跳。中风环跳而宜刺。(标)

膝痛——阳陵泉(烧针)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烧针。(席)

脚痛膝肿指麻——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太冲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更向太冲须引指头麻木自轻飘。(席)

转筋——鱼腹、承山、昆仑。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席)

腿膝肘臂四肢未梢麻木疼痛——八风、八邪。

冷痹——环跳、腰间(肾俞、命门、腰阳关)

冷痹——环跳、腰间(肾俞、命门、腰阳关)。

冷风冷痹疾群众观点愈,环跳腰间针与烧。(席)

中风——顶门、百会。

暴中风顶门百会。(玉赋)

脚气——三里、绝骨、三阴交。

脚气连涎,里、绝、三交。(玉赋)

腿脚乏力——风市、阴市。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玉赋)

膝肿——阴陵、阳陵。

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玉赋)

脚气——绝骨、三里、三阴交。

绝骨三里三阴交,脚气宜此。(玉赋)

脚痛——商丘、解溪、丘墟。

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玉赋)

足肿——太溪、昆仑、申脉。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玉赋)

腿脚重疼——髋骨、膝关、膝眼。

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玉赋)

步行艰楚——足三里、中封、太冲。

行步艰楚,刺三足里中封太冲。(玉赋)

腿风湿痛——居髎、环跳、委中。

腿风湿痛,居髎环跳与委中。(玉赋)

行步难移——太冲。

且如行间难移,太冲最奇。(通)

筋转——承山。

筋转而疼,泻承山而在早。(通)

脚腕痛——昆仑。

大抵肚子腕痛,昆仑解愈。(通)

膝股痛——阴市。

股膝痛,阴市能医。(通)

膝肿——行间。

行间治膝肿目疾。(通)

腿痛——髋骨(委中上三寸,膝膑上一寸)。

髋骨针腿痛以祛残。(通)

两足拘挛——阴市。

两足拘挛觅阴市。(灵)

两膝风邪痛——犊鼻。

犊鼻治疗风邪痛。(灵)

后跟痛——仆参。

后跟痛在仆参求。(灵)

转筋、久痔——承山。

承山转筋并久痔。(灵)

足掌痛——涌泉。

足掌下痛寻涌泉。(灵)

脚气——阴跷(照海)、阳跷(申脉)。

阴跷阳跷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灵)

腿股风——居髎、委中、环跳。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玉歌)

膝腿无力——风市、阴市。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玉歌)

腿痛——髋骨、膝眼、膝关。

髋骨能医两腿痛,膝关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叟病不生。(玉歌)

脚足草鞋风——昆仑、申脉、太溪。

红肿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玉歌)

脚气——足三里、三阴交、绝骨。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玉歌)

足背痛——丘墟、解溪、商丘。

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玉歌)

行步艰难——太冲、三里、中封。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攻,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玉歌)

鹤膝风——阳陵泉、阴陵泉。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攻。(玉歌)

髀痛——肩井。

髀痛要针肩井穴。(胜)

膝肿——行间。

行间可治膝肿痛。(胜)

行步艰难——中封、太冲。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足背痛——商丘。

脚背痛时商丘穴。(胜)

脚风缠——委中。

委中驱疗脚风缠。(胜)

腿膝酸痛——环跳、风市、阴市。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胜)

臁疮——血海。

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胜)

两膝肿——膝眼、三里。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胜)

转筋——承山。

两股转筋承山剌。(胜)]

脚气——复溜。

脚气复溜不须疑。(胜)

踝跟骨痛——昆仑、绝骨、丘墟。

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胜)

脚膝诸痛——行间、三里、申脉、金门。

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杂)

转筋——然谷、承山。

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杂)

两足难移——悬钟、条口。

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杂)

两足酸麻——太溪、仆参、内庭。

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杂)

脚痛连胁——环跳、阳陵泉。

脚痛连胁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杂)

寒风湿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针尾烧。(杂)

9、胸腹胁部

胸中苦闷——建里、内关。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百)

心下悲凄——听宫、脾俞。

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百)

胁肋疼痛——气户、华盖。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百)

肠鸣——下脘、陷谷。

腹内肠鸣下脘谷能平。(百)

胸胁支满——章门。

胸胁之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百)

膈痛——膻中、巨阙。

胸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百)

胸满噎塞——中府、意舍。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百)

胸膈瘀血——肾俞、巨?。

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宜征。(百)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百)

脐风——然谷。

脐风须然谷而易醒。(百)

腋肿——委阳、天池。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百)

烦心呕吐——幽门、玉堂。

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百)

脐肿——阴陵、水分。

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百)

完谷不消——脾俞、脾俞膀胱俞觅。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公孙、内关、中脘 。

胃冷难消化——魂门、胃俞。

胃冷难消化,魂门胃俞堪责。(百)

寒疝——大敦、照海。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百)

痃癖——冲门、血海。

痃癖分,冲门血海强。(百)

心腹胁肋——照海(阴跷)、内关(阴维)、列缺(任)、公孙(冲)。

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标)

心下痞满——十二经井穴。

心下痞满而井主。(标)

心胀咽痛——太冲。

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标)

脾冷胃疼——公孙。

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标)

胸满腹痛——内关。

胸满腹痛刺内关。(标)

胁肋疼痛——支沟(飞虎)。

胁肋疼痛针飞虎。(标)

虚喘——足三里。

虚喘须寻三里穴。(席)

食癖气块——手三里、足三里。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

胃中有积——璇玑、三里。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

胸满不思食——阴陵泉、承山。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小肠气痛——大杼、长强。

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席)

水肿——水分、气海。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席)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

阳明恶吐——风府、上脘。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席)

男子痃癖——三里。

男子痃癖三里高。(席)

膀胱气才——风府、三里。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功夫席浅深,倘无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席)

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关元、气海。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又不应时针气海,关元同泄效如神。

脐腹痛——阴交、涌泉。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席)

痃疝——期门、大敦。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玉赋)

心闷——劳宫、大陵。

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玉赋)

心悸虚烦——三里。

心悸虚烦刺三里。(玉赋)

脾泄一—天枢。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玉赋)

盅胀——三阴交、水分、三里。

阴交水分三里盅胀宜刺。(玉赋)

热壅三焦——关冲。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

脾虚黄疸,腕骨中腕何疑。(玉赋)

饱满气逆——足三里。

欲调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

翻胃——中魁。

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玉赋)

心惊——通里。

通里疗心惊而瘥。(玉赋)

腹疾有块——内关、照海。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玉赋)

九种心痛——上脘、中脘。

上脘中脘疗九种之心痛。(玉赋)

腹痛便秘——大陵、外关、支沟。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于支沟。(玉赋)

胸结——涌泉。

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通)

腹胀血膨——期门。

期门罢胸满血膨而可也。(通)

七疝偏坠——大敦。

稽夫大敦去七疝 之偏坠。(通)

腹胀——内庭。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尺。(通)

胃心痛——劳宫。

劳宫退胃心痛亦何疑。(通)

心胸痛——大陵。

心胸病求掌后之大陵。(通)

腹痛——阴谷。

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通)

肋胁下疼痛——阳陵泉。

肋下胁边者,刺阳陵泉而即止。(通)

心下寒——少泽。

少泽应除心下寒。(灵)

腹坚——中脘、下脘。

中脘下脘治腹坚。(灵)

胸中之病——内关。

胸中之病内关担。(兰)

脐下病——公孙。

脐下公孙用法拦。(兰)

腹中气块——内关。

腹中气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玉歌)

腹痛——大陵、外关、支沟。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痛并便秘,支沟妙效非常。(玉歌)

脾病——间使。

脾家之症是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玉歌)

心痛——上脘、中脘。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玉歌)

翻胃——中魁。

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穴莫教偏。(玉歌)

腹胀——内庭 、临泣。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玉歌)

心胸痛——大陵。

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玉歌)

腹满虚胀——水分、水道、三里、阴交。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玉歌)

肾气冲心——关元、带脉。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玉歌)

脾泄——天枢。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玉歌)

心脾疼痛——上脘。

心脾疼痛上脘先。(胜)

胃冷——下脘。

胃冷下脘却为良。(胜)

心疼——巨阙。

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

脾心痛——公孙。

脾心痛急寻公孙。(胜)

痞满——章门。

终年或变劳层者,痞满脐旁章门诀。(胜)

吞酸——膻中。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

小肠气痛归来。(胜)

腹胀——水分。

腹胀水分多得力。(胜)

霍乱——中脘、三里、内诞。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诞泻几许。(杂)

心痛——劳宫、不泽。

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杂)

胁痛——阳陵泉。

胁痛只须阳陵泉。(杂)

腹痛——公孙、内关。

腹痛公孙内关尔。(杂)

心胸痞满——阴陵泉、承山。

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杂)

泄泻 ——三里、内庭。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

胀满水肿——水分、中脘、腹溜、三里。

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杂)

内伤食积——手三里、足三里、璇玑。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想应块亦消。(杂)

10、腰背部

背连腰痛——白环、委中。

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百)

脊强——水道、筋缩。

脊强兮,水道筋缩。(百)

痉病——颅息。

痉病非颅息而不愈。(百)

肩背腰腿疾——申脉(阳?)、后溪(督脉)、外痒(阳维)临泣(带脉)。

阳?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标)

腰痛——委中。

委中专治腰间痛。(席)

脚膝肿——至阴。

脚膝肿时寻至阴。(席)

气滞腰痛——横骨、大都。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急救。(席)

肩背风劳——肺俞、三间。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浮风劳。(席)

腰痛——委中。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席)

髋骨腿疼——三里、复溜。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席)

肩背痛——中渚。

久患伤寒肩背疼,但针中渚得其宜。(席)

肩痛连脐——手三里。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时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席)

腰胯痛——三里、气海。

腰连胯痛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住,噎不住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席)

膂痛——身柱。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玉赋)

伛偻——风池、绝骨。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玉赋)

痿伛——人中、曲池。

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玉赋)

肩脊痛——五枢、背缝。

肩痛——肩髃。

风温传于两肩,肩髃可疗。(玉赋)

腰脊闪痛——人中、委中。

人中委中除腰脊闪痛之难制。(玉赋)

肾败腰痛——带脉、关元(多灸)。

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玉赋)

脊膂强痛——人中。

人中除脊膂之强痛。(通)

泻肾——然谷。

然谷泻肾。(通)

腰痛——肾俞。

肾俞把腰疼而泻尽。(通)

肩背患——手三里。

肩背患,责肘前之三里。(通)

冷痹肾败——足三里。

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士。(通)

脊间心后病——中渚。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愈。(通)

腰脚痛——委中。

腰脚痛在委中而已矣。(通)

腰痛——委中。

五般腰痛委中安。(灵)

脾俞(髀枢)不动——丘墟。

脾俞不动泻丘墟。(灵)

浮肿——复溜。

复溜治肿如神医。(灵)

水肿——水分。

水肿水分灸亦安。(灵)

脊背强痛——人中、委中。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玉歌)

腰痛——肾俞。

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玉歌)

背痛——中渚。

脾疼背痛中渚泻。(胜)

腰痛——中空穴(中?)

腰痛中空穴最奇。(胜)

脊间疼——中渚。

脊间心后称中渚。(杂)

腰痛——环跳、委中、昆仑。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杂)

腰痛连腿——腕骨、三里。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仓武。(杂)

腰连足痛——环跳、行间、风市。

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杂)

腰酸痛——阿是穴。如慢性以及肾虚者,加拨火罐。

11、二阴部

小便赤涩——兑端。

小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

肠风下血——长强、承山。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百)

白浊遗精——阴交、气海。

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百)

五淋——肓俞、横骨。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百)

痔瘤——商丘。

商丘痔瘤而最良。(百)

脱肛——百会、尾翳。

脱肛百会尾翳之所。(百)

无子——阴交、石关。

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百)

积痢——中脘、外丘。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肠)

水蛊——偏历。

刺偏历得小便,医大人之水蛊。(标)

五淋——气海、三里。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席)

小便不禁——关元。

小便不禁关元好。(席)

大便闭涩——大敦。

大便闭涩大敦烧。(席)

痔漏——二白。

二白医痔漏。(玉赋)

疝气——大敦。

大敦去疝气。(玉赋)

便多——命门、肾俞。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玉赋)

痔疾——长强、承山。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玉赋)

便秘——照海、支沟。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玉赋)

痢疾——百会、鸠尾。

百会鸠尾治痢疾。(灵)

大小便——大肠俞、小肠俞。

大小肠俞大小便。(灵)

五淋——气海、血海。

气海血海疗五淋。(灵)

偏坠——大敦。

大敦二穴主偏坠。(灵)

痔漏——二白穴(间使)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艰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寻。(玉歌)

尿濒——命门、肾俞。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遭?(玉歌)

痔漏——承山、长强。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遗精——心俞、白环俞。

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玉歌)

大便秘结——照海、支沟。

大便秘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

疝气——大敦。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与师传隔万山。(玉歌)

疝气——关元、大敦。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使得真。(玉歌)

闭结——支沟。

筋痛闭结支沟穴。(胜)

泄泻——天枢。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二寸灸天枢。(玉赋)

疝气——大敦。

灸罢大敦除疝气。(胜)

肠风——长强。

痔疾肠风长强期。(胜)

小便频——肾俞。

肾败腰痛小便频,督脉两边肾俞除。(胜)

痢疾——合谷、三里、中膂。

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杂)

七疝——大敦、太冲。

七疝大敦与太冲。(杂)

五淋——血海。

五淋血海通男妇。(杂)

大便虚秘——支沟、足三里。

大便虚秘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

热淋——长强、大敦、阳陵泉。

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杂)

小便不通——阴陵泉、足三里。

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杂)

12、寒热

热病汗不出——大都、经渠。

热病汗 出,大都更接于经渠。(百)

发热——少冲、曲池。

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百)

岁热时行——陶道、肺俞。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百)

温寒湿热——下髎。

温寒湿热下髎定。(百)

阙热厥寒——涌泉。

厥寒厥热涌泉清。(百)

寒栗恶寒——二间、阴郄。

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百)

劳瘵传尸——魄户、膏肓。

劳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百)

中邪霍乱——阴谷、三里。

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路。(百)

盗汗——阴郄、后溪。

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百)

疼痒——至阴、尾翳。

至阴尾翳疗痒疾痛多。(百)

热极——肩髃、阳溪。

肩髃、阳溪,消隐中之热极。(百)

寒疟——商阳、太溪。(百)

寒疟商阳太溪验。(百)

寒热痹痛——四关(合谷、太冲)。

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标)

体热劳嗽——魄户(泻)。

体热劳嗽而泻魄户。(标)

虚损——天枢。

虚损天枢而可取。(标)

伤寒——期门。

期门穴主治伤寒,六日过经尤未汗。(席)

伤寒——风府、风池。

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席)

疟疾——间使。

间使剿疟疾。(玉赋)

瘰疬瘾疹——天井。

天井治瘰疬瘾疹。(玉赋)

时疟阂疟——后溪。

时疟阂疟寻后溪。(玉赋)

伤寒——期门。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玉赋)

伤寒无汗——复溜。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玉赋)

伤寒有汗——合谷。

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玉赋)

虚汗——百劳。

百劳止虚汗。(玉赋)

热壅——少冲。

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玉赋)

疟疾——间使。

疟生寒热兮,仗间使以扶持。(通)

伤寒——期门。

伤寒过经期门愈。(灵)

寒热——申脉。

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明。(兰)

伤寒无汗——合谷(补)、复溜(泻)。

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兰)

汗多——合谷(补)。

倘若汗我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兰)

疟疾——后溪。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盗汗——百劳。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玉歌)

无汗——复溜(泻)有汗一合谷。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下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玉赋)]

伤寒——期门、三里。

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玉歌)

五疟——间使、大杼。

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胜)

13、精气神

梦魇不宁——历兑、隐白。

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

发狂奔走——上脘、神门。

发狂奔下次上脘同起于神门。(百)

惊悸怔忡——阳交、解溪。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

反长悲哭——天冲、大横。

反长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百)

癫疾——身柱、本神。

癫疾身柱本神令。(百)

风痫——神道、心俞。

风痫常发,神道须还心俞宁。(百)

痫——鸠尾、涌泉。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席)

癫——人中、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缝、后溪、间使)。

人中治癫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须饶。(席)

气不调——肩井、三里。

若针肩井及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席)

虚劳——膏补虚劳。(玉赋)

呆痴笑眺——神门。

神门治呆痴笑眺。(玉赋)

黄疸神疲——至阳。

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

癫痫——鸠尾。

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玉赋)

脉沉——复溜。

要起立脉之沉匿,复溜称神。(玉赋)

梦遗 ——心俞、肾俞。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玉赋)

尸劳——涌泉、关元、丰隆。

涌泉关无丰隆,为治尸劳之例。(玉赋)

惊搐——印堂。

印堂治惊搐。(玉赋)

呆痴——神门。

神门除心性之呆痴。(通)

癫痫狂——后溪。

癫痫狂兮,凭后溪而疗是。(通)

五劳——足三里。

三里却五劳之赢瘦。(通)

黄疸——腕骨。

固知腕骨祛黄。(通)

气上壅——足三里。

治气上壅足三里。(灵)

癫——水沟、间使。

水沟间使治邪癫。(灵)

身倦——劳宫。

劳宫医得身劳倦。(灵)

癫狂——后溪。

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兰)

中风不语——顶门(囟会)、百会。

中风不语最难难,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危。(玉歌)

中风——中冲、人中。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玉歌)

胆寒心虚——少冲。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公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玉歌)

瘾疹——天井。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

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玉歌)

痴呆——神门。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工得穴真。(玉歌)

黄疸——至阳。

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玉歌)

强壮——膏肓。

膏肓二穴治病强,些穴原来难席量,斯穴禁针多着艾,甘一壮亦无妨。(玉歌)

黄疸——腕骨、中脘。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呈现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玉歌)

传尸劳——涌泉、丰隆、丹田。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玉歌)

痫——鸠尾。

鸠尾独治五般痫,此穴须当存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玉歌)

五痫——后溪、鸠尾、神门。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胜)

中风——人中、颊车。

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胜)

气症——气海。

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胜)

遗精——心俞。

遗精白浊心俞治。(胜)

黄疸——至阳。

黄疸至阳便能离。(胜)

肝血盛——肝俞。

肝血盛兮肝俞泻。(胜)

脾病气血——合谷、三阴交。

脾病气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胜)

内伤——内关。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杂)

吐衄——尺泽、上星、禾?。

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杂)

痫——劳宫、涌泉。

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杂)

痴呆——神门、人中、间使。

神门专治痴呆症,人中间使祛癫疾妖。(杂)

14、女人

经期不准——地机、血海。

女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百)

漏血——交信、合阳。

女子少气漏血,不无效 信合阳。(百)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

月浊违限——天枢、水泉。

月经违限——天枢水泉细详。(百)

乳痛——肩井。

肩井乳痛而极效。(百)

妇人血晕——阴交、阳别。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标)

下胎衣——照海、外关。

阴跷阳维而下胎衣。(标)

两乳刺痛——太渊、列缺。

气痛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席)

难产——乳根二肋。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席)

妇人心痛——心俞。

妇人心痛心俞穴。(席)

妇人乳肿——少泽、太阳。

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可推。(玉赋)

赤白带——中极

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玉赋)

泻死胎——阴交。

文伯泻死胎于阴交。(通)

气刺两乳——太渊。

气刺两乳求太渊。(灵)

吹乳——少泽。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百)

赤白带——中极。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困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火还须着意看。(玉歌)

下胎衣——阴交。

阴交针入下胎衣。(胜)

两乳刺痛——太渊、列缺。

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杂)

通经——合谷、三里。

妇人通经泻合谷。(杂)

催孕——三里、至阴。

三里、至阴催孕妊。(杂)

死胎——阴交。

死胎阴交不可缓。(杂)

下胞衣——照海、内关。

胞衣照海内关寻。(杂)

15、婴幼儿

盗汗肝蒸——阴郄。

泻有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标)

脱肛——百会(灸)、鸠尾。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席)

小儿慢惊——印堂。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玉歌)

小儿惊风——少商、人中、涌泉。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杂)

16、脾胃病症状选穴古歌赋选

胸闷: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百)

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百)

胸满: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百)

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百)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玉赋)

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胜)

诸般气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宜)

心胸痞满阴陵泉。(杂)

心胸有病少腹泻。(肘)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肘)

胁痛:

久知胁肋疼痛,气户华盖有灵。(百)

胸胁支满何疗,章门不用细寻。(百)

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效非常。(玉歌)

胁痛只须阳陵泉。(杂)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神功。(肘)

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公到。(肘)

肠鸣:

腹内肠鸣,下脘 、陷谷能平。(百)

疟疾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肘)

腹中痛块疼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玉歌)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胜)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杂)

脘痛:

膈痛饮蓄难禁,膻中巨阙便针。(百)

上脘、中脘治九种之心痛。(玉赋)

九种心痛及脾痛,上脘穴内用神针。(玉歌)

心痛、脾痛上脘先。(胜)

霍乱心痛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胜)

脾痛背痛中渚泻,脾心急痛寻公孙。(胜)

心痛翻胃刺劳宫。(杂)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

中脘回还胃气通(肘)

呕吐: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百)

呕吐还须上脘疗。(席)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玉歌)

伤寒呕吐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杂)

腹痛:

肚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席)

腹痛秘结,大陵合个关支沟。(玉赋)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玉歌)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胜)

小肠气痛归来治。(胜)

腹痛公孙内关耳。(杂)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长)

腹胀:

内庭临泣理小腹之?。(玉赋)

腹膨而胀,夺内庭以休迟。(通)

小腹胀满气功心,内庭二穴要先针。(玉歌)

腹胀水公多得力。(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胜)

倦怠:

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百)

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玉赋)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玉歌)

便秘:

大便闭涩大敦绕。(席)

照海支沟能大便之秘。(玉赋)

腹痛便秘大陵合外关支沟。(玉赋)

若是胁痛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玉歌)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心,更把支沟来协泻,方知妙穴有神功。(玉歌)

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杂)

尿赤: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百)

小便不禁,关元好。(席)

多梦:

梦魇不宁,历兑相谐于隐白。(百)

惊悸: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百)

通里疗心惊而即瘥。(玉赋)

发黄:

目黄兮,阳纲胆俞。(百)

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奇中脘。(玉歌)

黄疸至阳便能离。(胜)

噎气吞酸: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胜)

食不消化:

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觅。(百)

胃寒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百)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席)

胃中有积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席)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席)

胃冷下脘却为良。(胜)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杂)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长






艾灸常用的穴位和先后


艾灸的常用穴位(穴道)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穴道)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说明灸膏肓俞对于无病者可起到强身健骨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者可起到扶助正气、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具体方法是:采用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每次3~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具体方法如下:将艾卷燃着一端,在足三里(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神阙(即肚脐眼)等穴位上熏灸。先反复测度距离,感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作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人身上的很多的穴位大多可以使用艾灸,只要长期坚持都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作用。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果身体仍显虚弱,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3)灸贵通腑气
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
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灸20分钟,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虚甚则滞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阳陵泉穴;寻找方法
  患者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主治疾病: 
  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名解〗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 
膏盲穴 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主治疾病: 
  膏肓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具体细节请参阅相关网页:“按摩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名解〗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天柱穴寻找方法
  天柱穴找法: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征: 
  天柱穴的主治病征为:颈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缓解眼睛疲劳等。该穴道是治疗头部、颈部、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治头痛项强。
六.瘦腰〖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
身柱穴 定位方法:我理解;大椎下
  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病症: 
  身柱穴的主治病症为:小儿夜啼哭、抽风、幼儿体质虚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等。
〖主治疾病〗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水沟穴、内关穴、丰隆穴、心俞穴治癫狂痫;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热、咳嗽;配灵台穴、合谷穴、委中穴(泻法) 治疔毒。〖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名解〗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肩井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主治疾病: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别名〗肩解穴,膊井穴。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肩井穴 
我自理解;两肩凹下的地方
 
七.美容养颜的穴位; 
 
刮的顺序:先刮脸部 要点轻轻刮摩 起到按摩的作用就成了不要使劲刮 
; 之后后背的穴位从上到下 
; 再刮合谷 之后 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八.刮脸的方向:(轻轻的) 
  面部不能出痧 
  想对大家说:刮痧法确实有效,但不是适合所有人.有五点注意: 
   1.当你越刮越热是正常现象,如果越刮越冷就马上停止. 
   2.刮痧法适合亚健康,重危病最好还是去医院看病. 
   3.注意方向:实症需要使用泻法,虚症使用补法.反之会加重.请提前使用可丽可心养生专家检测您经络的虚实. 
   4.刮痧后马上喝杯温水帮助排毒. 
   5.刮痧后三小时不要进冷水,不要喝冷水,不要吹冷风,不要洗冷水澡,这样不利于排毒.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神奇止痛法:各种疼痛一分钟即止,效果灵灵灵!




直灸论

一、《直灸论》

医圣说: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直灸是方术中通大小周天最快的法门。

余自幼爱习方术,深知经脉通百病不生。多次直灸自己,治病,体验内修。曾多处拜师学习,尤其看到王正龙老师的《灸法直论》流传,觉醒早年于四川师傅(崔经衡)处学得直灸精髓,发愿呈世流传,于是整理出来,大力推广。使大病、久病、疑难病病人实用。定名为《直灸论》。内有"直灸六重天"和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有异曲同工之妙,能预知疾病的走向未来。免去当今医生治好病却不知道怎么治好的。此论是直灸、悬灸、灸罐、灸盒、灸棒、各种隔物灸、药物灸、火龙灸等灸法的法则尺度,是灸法之无上经典。

师傅临终垂训:做千秋功业,万世师表,救外越苍生(元气少疾病缠身的人)。

直灸民间常用。如:阳明经上的癣,多年不愈,就在患处直灸止痒消肿治好,一般黄豆粒大小的艾壮。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咳嗽直灸肺俞,一般麦粒大艾壮。腰腿痛,在脊柱上偏痛侧压痛点上直灸,一般麦粒大至黄豆粒大艾壮,或者直接在腰椎脱出处大灸一次,护理创面大约30天左右即好。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膝盖积液直灸足三里,一般黄豆粒大艾壮,最好直灸中脘治疗起效快,好得彻底。

痛经盐灸神阙穴,大粒盐填脐中后放2分币大艾壮直灸。直到通窜到痛处不痛,效如拔刺沃雪。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现今之世人,40岁前拼命挣钱,大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沉迷游戏,竞逐名利,崇洋媚外。加上中医大都已西医化,不管小儿是否九蒸十八变(这是小儿正常身体发育的发热),尽管清热退烧,有无发炎也尽用激素、抗生素吊取耗损元气。致使现在很多人体质越来越衰弱,抗病力越来越差。

《黄帝内经》经脉篇有治则: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意为:在人元气尚够用时,可用针法、推拿、按摩拔罐、中药甚至西药吊取元气治病。 

'陷下则灸之’意为:在人身体机能、抗病力、生命力低下时(有久治不愈或疾病叠生)就必须要用灸法治疗。直灸全身各处穴位都会有通经脉效果,强食生肉。

直灸中脘、关元能补元气。是祛病养生最为重要之法,天地永传之方。    

直灸分六步: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1、昔在黄帝

病到了需要直灸的程度,元气需要灸到二十一天,三阳开泰,才开始增长到有神灵的程度。三阳经的病也有灸几天就好的。如:少阳头痛,西医说的神经性偏头痛,灸三天好的很多。如:赵xx,男,28岁,庆安北村人,偏头痛到处医治无效。1986年8月,经直灸三天即愈,至今未犯。直灸第一个七天叫脱胎换骨期 (也就是靠这个"七"天来确定病人需多少天身体才能转阳的,也就是灸完第一个七天会排垃圾。如: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等会退掉;结石的痛疼会消失,实际上结石直灸中脘、关元加上一剂四逆汤基本上当天就止住痛疼。如:张xx,男,29岁,1998年6月,肾结石、结核性皮肤红斑症,住院西医治疗,每晚痛疼难忍,直灸当天止痛,灸28天,红斑、结石都痊愈,至今未犯。痛风需要多几天时间才能止住痛,1至2个月才能治好。

2、生而神灵

元气本来就很神灵,有激起而逐之的特点。人体的哪部分不足,会自动补充。如:胡xx,女退休教师,左右脸不一样大,直灸1-2月会长到一样大;李xx,56岁,女,工人,罗圈腿通过直灸变成正常的腿型。有哪部分多余了,会自动消除。如水肿、积聚等。不用人为的消除或增加。比如:人受了外伤之后会青肿,二三天后就会消肿、去青、什么也看不到了。这就是元气起了作用,也就是黄帝的生而神灵。

3、弱而能言

到这时哪里有病哪里就会有通窜感,就好比会说话的小孩在告诉你哪里生病了,需要注意休息,不能锻炼,更不能合房。此时必须补充足够的水谷精微(脾经当令的巳时多喝小米粥、豆浆为好。)让元气慢慢长大,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能图快,而去拔苗助长。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真阳元气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通经脉、调气血。肾虚日久的人,在直灸关元穴的时候会感觉到命门和肾俞有针扎般的痛感。肝有病。直灸中脘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肝区痛疼,这是元气在修复肝脏。比如: 李xx,1996年4月,女,小河北村人,51岁,肝硬化腹水无法躺卧,肺脓疡,每天大口吐血,市人民医院已不收治。经直灸两个疗程痊愈,务农生活,至今没犯。李xx,男,58岁,1997年3月,张家庄村人,铁路工人,肝硬化腹水,铁路医院不治,需注射利尿剂维持,直灸3个月治愈,干建筑生活,至今未犯。     

4、幼而循齐

这时候的真阳元气就像幼小的少年,经过了第1、第2阶段的成长,动作比较灵活了。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任、督、带脉在通过灸,强食生肉,长元气慢慢通开。“齐”表示三朵花,就是任、督、带脉或三条腿金蟾(商店柜台常摆有)的代名词。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在灸的过程中先是后背发热,像电热毯一样,如督脉不通就会感觉后背发烫,像火烤一样,很想把它拿走却又拿不走,几十秒之后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之后是带脉痛疼,这是在通带脉,这个阶段在灸的过程中有脾气生发的现象,肚子会鼓的比平常大一些(不是肥胖症啊,肥胖是脾虚湿盛。)等脾气足了,运化功能强盛,肚子又会变小了(这时知道脾气足了)。  

在灸的时候眼、口、外阴、眼等分泌物会增多,这是元气渐增,分泌物附近疾病渐愈的标志。如:有牙龈长期的肿涨而不痛,也有长达一年半载的(千万不要用消炎打火药,否则会肿胀更长时间的)。如:受外伤后,外皮不容易好,这都是脾虚病的外显。经过直灸后慢慢消肿,外伤造成的牙晃动可在牙缝内外长出肉盖和癌症、子宫肌瘤等积聚病在好之前会格外胀大,再突然排掉一样。几乎所有妇科疾病,包括乳腺癌、多例一疗程治愈。如:程xx,女,28岁,辽宁鞍山人,1997年1月,双侧乳腺癌,直灸3个月多治愈,至今未犯。如:淋巴肿大,各种西医所说的病毒,引起的久治不愈发烧、细菌发炎,都会直灸好。颈部(九子疡)会随天气变化的不易治好。

5、长而敦敏

元气在经过前段时间的增长,此时已经变得壮实起来,身体也慢慢的由虚弱变得强壮,身体底层的寒邪这时随着真阳元气的增加要被驱赶出体外,这时灸的时候已不太痛,有的灸着也能睡着了。以前不会注意到的病痛都会体现出来。如:男的阴囊内痛、女的少腹两侧痛、足大指走路时麻木痛、大脚趾骨减小、脚底走路咯的慌、起水泡(脚气)、牙痛、牙长把镶牙顶掉。寡欢郁郁成为过去,已有喜乐。吃麻辣、激动、吃药等吊元气时,心头会觉得血管内血跳动感增强。脚外周的皮肤增厚减轻。灸,不是论灸过多少壮就好,应按直灸六重天,直到成而登天才大功告成。脉细数的(阴精不足),灸的壮数应少,多吃黄豆饭或黄豆粥或肥猪肉增加肾精。所以必须知道好多疾病的治疗康复顺序,如哮喘疗程顺序是:哮喘--肺炎--气管炎--喉炎--鼻炎---最后鼻出血的治疗历程。如:曹xx,女,46岁,1998年9月,哮喘,红斑狼疮、大肠脓肿,直灸4个月,各病治愈,至今未犯;王xx,女,37岁,哮喘,其姐是淄博市人民医院主治,治疗无效,直灸两个疗程70天治愈,至今未犯。第一次中风的病人,50%的元气就没了,所以灸到30天后才看出作用来(这30天的治疗是在增长元气),继续灸才能治好的;第二次中风75%的元气就没了,所以很少有第3次中风的了,有,也唯有躺在床上不能动只能吃喝了。糖尿病是脾胃虚弱造成的,不是血糖控制住就好,直灸加上五谷粥(60%黄豆,10%大豆,10%花生米,10%高粱米,10%大米熬成)。脾主运化,养治好脾胃糖尿病就好了。

6、成而登天

此时的元气已经很足了,头面上的经络也都打通,脑袋比以前更灵活好使了,健忘、走神、凝神呆想、妄想等明显变少,人也变得开朗快乐起来,抑郁症是少阴病,到这个时候也就治好了。自己就感觉像是生活在天堂一样。走在外面看见风吹小草花摇动,也会觉得是在向自己招手打招呼等等美妙感觉。

灸治时,"直灸六重天"和"六经辨证"相参可知病愈与元气足否,最好是懂天罡五行医用图。(得道的中医,开方治病理论根据都在这张图里,另有出版。)

同时灸法还有4步:

1、脱胎换骨。(第一个7天)

2、三阳开泰。(第三个7天)

      3、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一步灸时会有些通窜痛,这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必经之路,象老鹰自己拔毛重生的故事那样)。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4、大丈重履而步。这四步均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又叫无中生有)。

关元、中脘取穴方法

1)、关元穴: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作5分,仰卧当脐下3分处。附图示: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关元穴主治:诸虚百损,四肢厥冷,中风脱症,失眠奔豚,水肿腹胀,疝气,虚劳咳嗽,大小便失禁,结石痛风,阳痿,白带,闭经不孕等。脉微细数慎灸。初灸时,需打麻药,而此时出现胸闷喘粗,手足发麻,脉微细数等元阴大虚之状,宜小、少灸(艾柱如黄豆大,10壮以内)。  

2)、中脘穴:当鸠尾与神阙连线的中点取之。附图示: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中脘穴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对称性疾病、泄泻痢疾、糖尿病、痛风、结石等脾虚胃弱之疾。直灸中脘能激励人体自身脏腑组织的功能,去消除有害病菌并修复受损器官组织,治疗西医久治不退高烧,祛除寒邪。唯狂躁症,中脘穴宜少灸或不灸或只灸关元穴治疗。

为什么只论灸中脘和关元两个穴位?

 人的生机是东方----木,治病要先恢复人的生发之机。木要从北方----水而生来,北方----水,属真阴,真阴要从水谷精微加阳气积累而成。灸中脘、关元,强食生肉就是要利用土的功能,来生气,长水,升发东方---- 木。《道德经》第六章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这个道理。五行中,土----就是天地根。       

患者施灸时的感受有明显次序:

1、  腹内钻痛。

2、  患处绞痛并痒痛,甚至会全身有冷感,手脚有嗖嗖的冰冷出风感。

3、  患处不再疼痛。

4、灸处不痛并四周有热感,乃至腹腔均有热感,这时好多人灸时会睡得很香,一点也不觉得痛。当出现第4种情况时就可以停灸,而后就可以间断的吃四逆汤加五味子10-30g,再加上跑步等稍稍超过自身体力运动极限的运动。(如:跑到心口自觉没劲了就停)这时元气的增长和运动量成正比。

元气的描述

什么是元气?老百姓讲法就是吃饭就长劲,长得劲就是元气,也是人身体的热乎劲,有劲就能抗病,就能活血化瘀就能自己修复疾病。元气是人的生命力、抗病力。元气分为先天元气和后天元气。先天元气,男子一般持续增长到30岁,30-40岁维持恒定水平,40岁之后就慢慢衰减,而女子先天元气增长到28岁,28-35岁维持恒定水平,35岁以后就开始衰减,直到阴阳脱离死亡。先天元气的增长需要后天阳气(脾阳气和胃阳气),加上水谷精微的积累来完成,只有灸中脘吸收水谷精微,再灸关元把吸收的储存起来,才是补元气妙法。

人活一口气,就是活的这口元气,元气是由真阳真阴组成的,只要存在元气,人就能活着,人死了元气也就不存在了。元气在哪里?它存在于人的奇经八脉里,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地方,尤其脂肪里。久病或衰老到瘦骨干柴,也就很快死了,这就是例证。任何药物功效的产生都离不开元气,药物非有直接的温阳、退热、发汗等种种之能,而是善于激发,引导元气,帮助元气。在前面真正冲锋陷阵的还是元气。这就要求我们医生用药必须首先顾及元气,顺着它,迎合它,小心的引导它,帮助他,直灸补助它。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元气大虚证症状 :时有气上撞心、五内俱焚、恐慌感(就是有时会出现憋闷感,心里很难受又说不出怎么个难受法来)。饮食稍热则心中、食管、胃中均感热极难受;或饭后无力需要休息一会(这是子夺母气),甚至头上感觉一阵一阵跳动,动则头项出汗或稍微活动、喝酒就出大汗,这是元气的收敛功能差,也是心脏病的前兆。夏日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肩背怯寒或自寒、六脉无力(元阳大虚)、头晕眼花(厥阴肝经病)、脱发掉发(房事过度手淫过度或阴精正虚的病人)。手脚发麻而变的不灵活,手的颜色发黑,脚皮增厚粗糙灰暗(手足甲错,由土病引起木病),体力不支,坐卧时间稍长就感到坐骨痛,躺时间长髋骨压的痛(元气太虚,元气的充身作用小了)。人瘦手臂上提起皱褶不会自己打开(俗称鬼打墙)。饮食稍凉(凉性的)便会出现臭屁频作或放屁不臭,但不敢用力放,恐怕带出大便的感觉 (脾胃气虚)。小便泡沫增多(元气的收敛功能太虚)。躺下睡觉,就会觉得头上血管里跳动,大约每隔一小时就小便一次,直到尿的心口不觉得跳的厉害才睡好(排掉胃肠白天喝进的水)。指头肚凹瘪纹深(脾虚的外观:动则气喘,上半身热,下半身冷,遇事激动易出汗,平常神情漠然,懒言少语且嗜睡。吃饭淌鼻涕,上身尤其脸上出汗,吃有滋味的饭菜更甚(下焦真阳虚的象)。脖领口扣上就憋气(心阳不足)。腰带扣上就勒的紧重(带脉虚或腰脐部有饮水积存)。眼白青、黑眼小、牙龈肿、重龈日久。左乳下心动应衣(宗气外泄)。昔贵今贱,昔富今贫(不病元气自虚)。头倾视深,背曲肩随(脾胃衰竭)。腰转摇不能,不能久立行将振掉(肾精竭绝)。每天喜欢披大衣(怕冷又怕热),坐下喜欢抖腿,手乱敲(阴精虚)。有对称性疾病(经脉不通造成的),如痛风、双脚面上的癣、双脚底的癣、脉管炎、大脚趾头镶甲、双脚外侧缘皮肤增厚。这些对称性的病,都是脾经虚所产生的病。

直灸看着很恐怖为什么不会太痛呢?就是找准穴位第一次在关元、中脘处各打2%利多卡因3--5毫升(皮内注射)。艾壮底座要有1分钱币大小,灸六对,把底座处的神经烧断了,以后第二天开始就在底座内艾壮小些灸,没有神经了当然不会痛了。

灸时注意事项 : 初灸时需在穴位上打麻药,在初灸后4小时左右灸处会出现水泡,此时可用牙签等把水泡挑破,再用纸巾擦干即可。(附以图示)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直灸第一个7天是脱胎换骨期,或会出现便稀(也可能会出现像是吃坏肚子的感觉),小便次数增多,而且颜色红黄如酱油色。泡沫很多,且异常臊臭。人身体会觉得越来越无力,而此时正是人身体本来气力(元气)的多少的具体体现。比如:直灸20天才出现无力感,可以以20天作七天,三阳开泰那么这个病人就需要60天才身体转阳,这样就可以知道这个病人最少还需 要60天的继续治疗。10天左右灸处脱甲,待脱甲后可直接在瘢痕处施灸。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灸时艾柱有无偏移,患者自己灸时会有感觉,自会告知。十几天时可能出现自我感觉身体前面咣当一声象两扇门关闭了一样,这是任脉通、小周天通了,有睡中朦胧呼出声音的,是肝经在修复。脚底象要割裂痒的难受,是肾经在修复。

整个艾灸过程中应按六经辨证配服相应中药,还要强食生肉(只有这样才能补元气,否则只是通经脉);宽带披发(发是烦恼丝,治病了把一切放下);最后还要大仗重履而步(每天运动到心口跳的厉害,觉得没劲了一次)。

不懂经络学说和六经辨证的医患都应慎灸。         

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大都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少数人有:

1、艾灸时到灸后1小时内(灸完一小时是经脉运行时间),常常会有疾病稍稍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邪气旺盛,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继续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很多正气的时候,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疲乏无力,或嗜睡。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显得精力充沛。     

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关节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等颜面部,都不要直灸,可以悬灸。 
     3、假如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认为灸过火了,这是错误的。别停止治疗,以免使得功亏一篑)。

5、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有的盖灸处用胶布也会起疹子,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6、艾灸到10天左右第一天灸的嘎巴会掉下来,(穴位处有手术刀疤的会比常人裂的椭圆形大些,不用害怕,继续灸过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好了后刀疤才修复的不是单皮层长好)。再灸第一壮比前面要痛一点,壮要大一点,几壮后就不痛了。

7、直灸上午最好,属阳;下午属阴效果差点。晚上不用。秋冬季节可以盖毛巾神阙(肚脐)上。外出用衣服盖严中脘、关元,以免寒气内侵。

8、在艾灸时,什么也不要想,也不要说话,要在安静的环境里,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象进入练内功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佛家“空”。一定不要吃辣椒(辣椒调元气),不喝碳酸饮料,啤酒(比较消耗元气)。

9、直灸过程中如果病人生大气或者中焦有淤血,会在中脘穴有血流出,关元穴有时也会出现流血现象。不用害怕等淤血流完就自动止住。

10、直灸中脘、关元强食生肉能补元气(一般直灸到4--5对时,强吃主食。如:一个馒头以使脾气增加),没有时间的(不分春夏秋冬上下午),病的禁忌(如:糖尿病皮肤不愈合、瘢痕体质、过敏体质)。血友病、白血病,请注意压迫止血护理。

11、灸处流脓不是有菌性的,不要搽消炎的或打火的药膏。灸期间每天可以洗澡、乘飞机、运动,不必顾虑。

12、直灸到病好元气足时,前面看到的直灸瘢痕图就会很小甚至看不到。只有元气还没很足时才留下瘢痕。如附图:


一、《直灸论》 - 明医孙先生 - 瑞草堂国医馆 直灸●瘢痕灸
 

13、不管是用西药多次调元气的、还是有大病调元气的,自己直灸量过大导致的阴精不足(元气不足体质消瘦),出现灸时腹胀、烦躁。都应小心控制,直灸在10对艾壮内并且艾柱要小,烦躁到身上油汗出会死人的。灸的过程中出现病人有憋气感马上停灸,这是病人元气少不够用。

14、直灸强食生肉时,刚开始一段时间嘴内没有唾液所以嚼着干不爱下咽,可以喝水往下送,过一段时间肾阴足了就不用喝水了。

15、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长了七年的病,应当连续三年每年都灸一次以期彻底治好。

16、灸痕增厚或时有痒感,是元气还没灸到够用的表现,应继续下一次的灸法治疗。

17、直灸时和正常人的思维不一样,灸的空越深越不痛,灸的疤想快好就更得灸。

直灸是凤凰涅盘、补元气、祛病延年益寿的好方法。最近几年来流感(瘟疫)越来越厉害,直灸能防治。孙思邈那个年代平均寿命40左右,而他老人家活了114岁,晚年就是主要靠直灸关元、中脘,使谷神不死延年益寿的。平常人40岁后宜每三年直灸600对,55岁后每年灸600对,年龄再大每年灸就能延寿不老。保健时可以自己灸,艾壮如绿豆粒大,每天10对或酌加。不怎么痛还有效果。

直灸是中华瑰宝,是天下苍生福音。愿所有有志之士珍之惜之,并发扬光大。

                                                                                                                 ---------------------------孙甦 著

 

人生格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普救病人淡泊明志。

 精益求精 无愧真心
书稿目录提纲
1、《直灸论》瘢痕灸    ………………………………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提纲及方………………………………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元气的诠释:元气学说………………………………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4、当求医无门时----直灸能帮您………………………………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5、为什么会有瘢痕灸治病………………………………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6、灸的原理:我对内经灸理的诠释………………………………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7、大灸法用的阴阳………………………………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8、大灸法推荐(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9、推广用灸协议………………………………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0、我常用瘢痕灸救治疑难病人………………………………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1、灸病人时留下的临床照片………………………………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2、为什么阳明经的病也可以灸呢………………………………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3、为什么说发热是好事………………………………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4、为什么湿邪缠绵难愈………………………………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5、为什么现代中西医难治神经性偏头痛、胆结石、痛风………………………………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6、为什么说直灸中脘能补元气修复五脏六腑呢………………………………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7、冬主闭藏冬天要少灸吗………………………………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8、关于痛风、结石病者………………………………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19、关于红斑狼疮 ………………………………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0、关于失魂………………………………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1、关于便秘………………………………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2、关于祭祀---开光………………………………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3、关于风………………………………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4、我治糖尿病及食疗养生………………………………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5、疾病是怎么治愈的 有两个方法可知道………………………………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6、老子他说………………………………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7、上乘的中医基础------论阴阳、五行………………………………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8、六道轮回浅释………………………………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29、我的告白………………………………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0、关于拜师收徒事宜………………………………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1、论饮………………………………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2、真正的治疗,因时之序,中医-------先辨六经(推荐)………………………………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3、千年鬼话(推荐)(转自李元和先生)………………………………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34、心药方(推荐)………………………………请点击链接阅读文章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人人必知)  

  按为动画说明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足阳明胃经主治疾病 

   

  四白穴: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穴: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能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梁丘穴: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右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治疗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治疗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位置不在胃脘,靠近肚脐眼位置,就揉下巨墟 

  丰隆穴: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适合。可化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是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

  


  足太阳脾经主治疾病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 

  足阴穴: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代替。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穴: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臆米粥) 

  公孙穴: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其他脾经都小腿内侧: 

  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 

  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位置,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地方。治血症:出血、贫血、血淤症。 

  小结: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手少阴心经主治疾病 

  主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还可防止老年痴呆。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二增强胃动力。三防老年痴呆。四治疗晕车。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疾病 

  属火。由手走头,起始于少泽穴、前谷、后溪、小海、肩贞、天宗、肩中俞、天窗、听宫。 

  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小海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动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增强心脏力量。增强消化功能。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增强脾的力量。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穴: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小结: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 

  

  足少阴肾经主治疾病 

  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疾病 

  
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疾病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足少阳胆经主治疾病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足厥阴肝经主治疾病 

  
肝经三大功能: 

  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 

  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 

  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十三、督脉循行图 

  

  十四、任脉循行图[/url] 

   

  十五、冲脉循行图 

  

  十六、带脉循行图

   

  十七、阴跷脉循行图

 
 

  十八、阳跷脉循行图

  


  十九、阴维脉循行图

  


  二十、阳维脉循行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