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胃养生按摩方法

 天乙初一 2014-03-22

护胃养生按摩方法

    每天日间、晚上按以下方法各按摩一次(必须在饭后一小时之后方可进行),可达到护胃养生之功效。

 

    (一)中脘穴 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肚脐向上4寸处。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经常按摩此穴不但可以治胃痛,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方法:

1)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去点按这个穴位1分钟,中脘穴处就会有一种热热的感觉。

2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在中脘穴处来回旋转揉按100次。

 

     (二)心窝 也就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这里虽然叫心窝,其实是胃所在的位置。将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揉50圈。这样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三)期门穴 在此穴用双手掌跟旋转推揉两肋100次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四)按揉小腹 按揉小腹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

按揉小腹采用揉转法: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小腹(双手叠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只手的力量太小),双掌以肚脐为中心划圆运转,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摩腹运转50圈,再逆针方向绕肚脐摩腹运转50圈。先朝哪个方向转都行,顺时针方向和逆针方向绕肚脐摩腹运转的圈数也不要那么讲究,大致相等就行。

  

(五)内关穴 仰掌,手腕横纹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2)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约三横指----第三横指正下方与手臂的交叉点)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六)合谷穴 取穴:手背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的肌肉最高点。取穴时,把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弯下指尖处即是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原穴,是大肠经气的聚居之地,能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同时脏腑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中大肠经又与胃经相连,因此合谷穴治疗疾病的范围很广,既可解肺之表,又能疗胃肠。

    按压此穴时要注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那就是按压时要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不是直上直下地按压。

 

   (七)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足三里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

 

(八)脚板底按摩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简化的按摩方法:双掌对搓发热后分别对左、右脚板从脚根到脚指来回搓,使脚板发热,期间脚指配合前后摆动,以增强效果。

 

 (九)涌泉穴  揉涌泉法:用拇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次分别揉100次为宜。常用此法能疏通心肾,调整内脏功能;可预防感冒,降低血压,治眩晕、失眠;又可使人步履轻捷、足胫强健,并可促进睡眠,使大小便通畅。

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之一。俗话说:"若要人安乐,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