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古代诗歌鉴赏(二)

 风雨山 2014-03-24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古代诗歌鉴赏(二)

【高考原貌再现】

1.(2013山东,14,8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第(1)~(2)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句中的烟,其色如云白,把烟比喻成白云,写出了烟之白,之浓;“流来野寺前”,把烟比喻成水,写出了烟的动态美。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之烟的特点,使诗句具有颜色美与动感美。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的心情作了铺垫。“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是因为诗人遭逢离乱,半生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思乡与回归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

参考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2.(2013福建,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尾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

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友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眷念。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3.(2013安徽,8~9,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目,应首先把握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整合、概括诗人情感。

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别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别。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步骤一般是:表达技巧+技巧分析+表达效果(含情感)。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4.(2013江苏,9,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中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太古”给人以“静”感)。

参考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题干中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参考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醉于馀花、眠于好鸟之鸣中、不问世事、竹席醉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看是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怀、终不能忘的强烈情绪,其愈说闲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挂、谪居的怨愤。

参考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高分突破方案】

一、考点提示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考查形式

1.关于形象的考查

诗歌的形象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个性特征,品味这些形象所蕴涵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诗歌的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在折射自己,所以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的一面。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2.关于语言的鉴赏

(1)炼字类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炼字类题型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而必须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2)诗眼类

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诗(词)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是所谓的“诗眼”“词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鉴赏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3)风格类

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句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3.关于技巧题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本考点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了解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和具体手法的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

(2)答题的思路应全面、明确。表达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的,因而,在答题时,不仅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呈现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表达诗歌感情、意趣等的效果。

4.关于情感内容题

(1)分析评价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主要考查点有:①意义的表层或深层评价;②常识典故传说评价;③经历主张志向评价。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分析评价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3)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高分实战演练】

说明:本试题满分110分,每小题11分;测试用时9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 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终南山

孟 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请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什么在结尾流露出了“悔读书”的想法。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1)分析“独鸟下东南”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诗歌颔联“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回答,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出身寒微,累举不第。②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饰。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结合诗句分析贫女的形象。

                                                                                             

                                                                                              

(2)“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请说说诗人借此表达了哪些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午 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攲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攲(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的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寻 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①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2)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笳声、鼓声,借指军乐。

(1)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春 思

[宋]方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注] ①多可:即“多所许可”,这里是随和的意思。②生:句末语气词,无实意。③与:替,帮。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方岳《春思》第四句中的“又”字为例,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刻画风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字题。炼字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参考答案: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庙堂之威势千年尚且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概;③表达了作者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根据注释提示可知,“五铢钱”是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这里是用典,借钱币之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子嗣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

参考答案: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

(3)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

参考答案: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浸”是“映照”的意思。这句是说:水面静得没有波纹,把青天映了出来。应从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浸”字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水面倒映青天的特点,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鹭鸶安详地在沙滩上打盹,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水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洗刷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把寂静的世界点活了。在这静谧的景色中自然隐藏着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由此,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不难看出。

参考答案: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安详打盹的鹭鸶、平静的水面、白净的芦花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江美景图,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

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山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峰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山,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山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徐徐传出。身在终南山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终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

参考答案:①“塞”字,极尽夸张。写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全被千岩万峰所遮挡,表现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的磅礴气势。②“生”字,选字新奇独特,形象地描绘了朝日和夕月从终南山的山巅初露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的景象,生动传神,别有情趣。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赞美终南山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参考答案:①终南山无比优美的景象,自成天地,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②山中人“正”而不邪,置身其中的诗人也感到人正心平,连险峻的山路都变得平坦了,使他能够远离污浊的世俗红尘,超然物外。

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精妙字需要注意:解释词语时应把词语放在诗句中进行分析,分析所赏之字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本题中的“独”字是“孤独”之意,写鸟“独”实际上是写人“独”,从而突出诗人的孤独、愁苦之情。

参考答案:“独”有孤独、失群之意。迷蒙雨幕上一只小鸟独自向东南飞去,形单影只。“独”字以物写人,看见这失群的小鸟,诗人不由得想到只身赶路的自己,表现了此时诗人的孤独、愁苦之情。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题材,如诗歌的类型是羁旅诗,一般表达的情感就是羁旅之愁,回答时再结合一下题干中的诗句即可。

参考答案:远处山寺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雨幕,诗人内心不由生出一种凄怆之感,表达了诗人不知前路在何方的羁旅之愁。

5.(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结合诗句做好分析,首联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颈联写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尾联写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参考答案:“蓬门未识绮罗香”写贫女衣着朴实。“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写贫女手巧勤劳,不同别人争妍斗丽。“拟托良媒益自伤”写贫女的苦闷哀怨。这首诗塑造了朴实勤劳,不迎合流俗,忧郁神伤的贫女形象。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参考答案:这一名句语意双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辛酸。寄寓着封建社会寒士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6.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诗。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这深深地刺伤了诗人的心灵,因此结句终于归结为一个“愁”字。

参考答案:诗眼:“兴废使人愁”。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朱户攲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以上四句由春梦生出感想,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景和理的结合,既表现了诗人优雅、冷静的思想风貌,又表现了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哲理来开拓自己心胸,用美好事物来陶冶自己情操。

参考答案: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7.(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首诗中的“江鸥”所活动的背景是含“雨气”“草香”“十里湖光”的日暮中,环境温馨和谐,满是情趣,动作是“忽飞去”,满是调皮,体现了诗人的情趣。

参考答案: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的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领会整首诗的意境和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否与惯常的道理相关联。是仅抒个人情怀还是抒发一种普遍的哲理,是我们分析的重点所在。

参考答案: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8.(1)①军容严整,②山川险要,③景色壮伟,④防守稳固。(2)用典。表达了诗人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3)先总写登台远望的感受,接着写远望之景和遐想,最后写由望产生的壮情。

9. (1)“又”,与“才”相承,语势急促,状写春风之忙。(2)同:两首诗都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事物,把无形的风有形化。异:虞世南《咏风》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袖”“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见、闻到,生动形象。方岳《春思》,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把春风拟人化,说她总是太忙,亲切有趣。

10. (1)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意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