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生命的爱

 乡下老太 2014-03-24

 

超越生命的爱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茫茫尘寰,正是源于有了爱,才会成就这精彩纷呈的世界,才会让人们朝沐阳光,夜沐甘露,徜徉在爱的海洋,栖息在爱的怀抱。世界上的爱有多种多样,既有甜蜜醉人的爱情,也有蕴含亲情的爱意,更有无私高尚,不求回报的人间无疆大爱——母爱。尽管爱的含义不同,方法不同,却都是情感的交汇、心灵的共鸣。

 

人间有爱,动物界有爱,自然间的万物之间皆有爱。而动物的爱,绝不逊色于人类的爱。那种爱,爱的更无私,更纯碎,更高尚,更伟大。

 

无意间在学生的阅读课文中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一丝敬佩之情从我的心里油然而生。虽说文中描写的是一种非常低等的动物——供实验用的小白鼠,但是它的那种超乎寻常的崇高的母爱却是人类所望尘莫及的。

 

  一次,某人在做实验时,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腋下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因此便被淘汰下来。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来越大,小白鼠的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

 

有一天,突然间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实验者认为:小白鼠大概是要寿终正寝了,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想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正当他打开手术包时,被眼前的一幕景像惊呆了!只见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已有拇指大的肿块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汩汩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取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实验者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动。

 

第二天一早,当他匆匆来到小白鼠面前的时候,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小白鼠的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鼠仔,正拼命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数了一下,整整十只小鼠仔。这时,小白鼠的伤口已经停止流血,左前肢腹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忍睹。

 

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时时威胁着小白鼠的生命。一旦小白鼠逝去,这些小生命也将随即陨落。为此,他每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小白鼠一家。

 

当他看着十只渐渐长大的鼠仔正拼命地吮吸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亲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他终于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地延长着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了,在生下鼠仔21天后的一个清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的中间一动不动了,十只鼠仔围满四周,而老鼠的离乳期恰恰就是21天……

 

看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不觉无语凝噎,深为母鼠的壮举而深深地感动着。试想,这么一个卑微的小生命,为了那份最崇高的、最无私的母爱,为了能够让腹中弱小的生命见到这一米阳光,在身患绝症,被无情的病痛折磨得几近踏进生命边缘的情况下,用超乎寻常的顽强毅力,与病魔作垂死的抗争,向生命进行无声的挑战,用坚韧的意志力亲口撕开自己的腹部,将那块将要吞噬自己生命的肿块一口口地咬下,和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地吞食,这样的作为人类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够有如此的作为啊!

 

在人们的意念中,狼就是凶残和暴力的象征,但是,狼却更具有一种忘我的牺牲精神。以前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茫茫荒原上已经很少见到外出觅食的动物了。一只孤独的母狼带着两个狼崽艰难地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看着两个嗷嗷待脯的狼崽,母狼心里极其不忍,虽然它天天都会外出觅食,但每次都是精疲力竭地无果而归。一日,两只狼崽又在母亲面前饥饿难耐地叫唤着,就连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的,似乎随时都会摔倒。看着行将奄奄一息的小狼崽,母狼在沉默片刻之后,慢慢地爬起来,用嘴舔舐着小狼崽,眼中显出非常眷恋的无限慈爱和痛苦无奈的表情。当它再一次深情地凝眸小狼崽之后,便亦步亦趋地走到窝旁的一块大石头之前,猛地向前一撞,当时脑浆迸裂而亡。两只幼小的狼崽随即扑上前去,用嘴撕咬着母亲的身体,用母亲的血肉果腹充饥。这是怎样的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啊!母狼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生存下去,竟然自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供养两个弱小的生命,这份撼天动地的母爱让人类也感到汗颜。

 

在自然界中,生命,对于谁来说都是何其珍贵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每天都能感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每天都能够目睹大千世界的纷呈,每天都能够沐浴着人间的温暖,每天都能够享受愉快的生活,那是再多的金钱也无法累积的,更是无法换取的。

 

人类如此,动物如此,植物也一样非常珍爱生命。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明白自己是一朵花,而并非人们意念中的草。为此,它一直都在告诫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日的积累,它终于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花朵无比绚丽,美到极致,似乎要囊括人世间所有的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的耀眼,白色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色的花瓣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金发,蓝色的花瓣犹如那澄澈明净的蔚蓝色的天空,占尽人间万种风情,使其他任何绚丽的花朵在它面前都显得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是何其的短暂?只仅仅维持了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它的一生虽然很凄美,却很丰硕。因为它为了追求生命绽放的极致之美,为了让无边的沙漠增添生命的色彩,为了让寂寞的游人在长途跋涉中采撷芳华盈目的绚烂,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它不懈地追求着、努力着,终于实现了自己伟大的愿望。虽然生命何其短暂,可是谁又能不为它的炫美而感到惊艳?谁又能不为它的执着精神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呢?

 

在自然界,人是万物的主宰,人类的爱博大精深而又细腻无比。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人世间的母爱,是一种源远流长不求回报的无疆大爱,她比高山更深厚,她比流水更悠长,她比天宇更浩瀚,她比大地更辽阔。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自身的安慰,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广西某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去坐缆车,由于缆车质量不过关,钢索断了,一头栽向深深的谷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那生死永别的瞬间,母亲拼尽全身力气将儿子托举起来。二十多名游客遇难了,唯一那个被母亲用双手托举起来的叫张子昊的小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位母亲在生死关头,将孩子推向生,自己却走向死,也许,这就是母爱的真谛所在。

 

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那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而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那只有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而在包着他的被子中发现了一部手机,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那个举世震惊的大灾难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看到这些让人潸然泪下的事迹,此刻,在我的心海里流溢出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于万千红尘中,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奔波着,劳碌着,所为便是一种生活,一种活着的质量,一种为生命的律动而做出的不懈的努力,寻求着追逐着,快乐着也疲惫着。辗转人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将我们赤裸裸地带到这个茫茫尘世中,当我们来到人世间第一声啼哭响起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不啻于是这一辈子所听到的最动听的音乐,最美妙的歌声,与此同时,我们便恒久地融入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中。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也许前途是一马平川,也许前途充满坎坷,但我们只要带着亲人们真挚的祈盼,带着亲人们真切的惦念,我们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不会沉沦于泥潭沼泽里而不能自拔。

 

其实,一个人痛苦的程度完全取决于自我这个东西在他整个生命中的浓度。自我越浓厚,一个人就越痛苦,自我越稀薄,一个人就越少痛苦。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能够很有效地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牢笼,所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哲学、艺术和音乐的兴趣都是非常好的,这些事项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同时还会使自我的成分在我们整个生命的组成中被大大地稀释了。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不会再那么局限和狭隘,我们的头脑意识也不会再时时刻刻都被禁锢在狭窄的自我和意欲当中,而自我和意欲正是我们一切痛苦和焦虑的根源。为此,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学会欣赏生命。

 

珍爱生命,不去为一些琐事而悲观叹息,不要为一己欲念未曾达到或事业的成败与否而轻言放弃。蝼蚁尚且贪生,那人类又何须枉自嗟叹,践踏生命呢?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这是宇宙间存在的奇迹。试想,一只卑微的小白鼠为了自己腹中的尚未出世的胎儿而与病魔展开艰苦卓绝的抗争,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一直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正达到了“春蚕到时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用自己最深沉最伟大的母爱让十只弱小的生命安然地度过了哺乳期,人类难道只能望其项背,自甘堕落吗?

 

欣赏生命,则需要一份坦然平和的心态,需要淡雅清丽的胸怀,需要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需要蓬勃向上的心境。欣赏生命,需要一种坦荡无私,需要一种从容镇定,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神定气闲的定力。欣赏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只有达到真正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境界,才会怀着一颗单纯而睿智的心,用安若泰素的胸襟去抚慰心灵,用真实温暖的情怀去感悟生命,用聆听四季静雅的心态去欣赏生命,用淡看云卷云舒,笑看潮起潮落的心念去拥抱生命。

 

佛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生活在俗世红尘中,莫以物喜,莫以己悲,开开心心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只要心存美好,时时擦拭心灵,就可以让爱的花朵更加璀璨芬芳,历久弥香。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生命值得我们珍惜,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珍惜上苍的馈赠,珍惜父母的给予,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珍惜行走在精彩纷呈的世界中的分分秒秒。学会去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欣赏天空下的生命,学会去欣赏大地上的生命,学会去欣赏人类的生命,学会去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精彩瞬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