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三百篇(136---140) 原创作者:尚贵中 136、有感“两厢情愿”
在情感世界里,一提到“第三者”,准保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讥之;一提到“两厢情愿”者,一准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羡之。 在新中国成立前,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是很难企及“两厢情愿”的,有的因“指腹为亲”或双方父母包办就连“一厢情愿”也做不到。直到新中国的建立,年轻人才获得了婚姻上的自由,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厢情愿”而结成的恩爱夫妻。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情感也从几千年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很多人也玩起了“两厢情愿”的“游戏”,有的干脆就玩真的,导致了社会上离婚率的上升,给某些家庭带来了“妻离子散”的悲惨后果。 仔细探究起来,“两厢情愿”并不单纯是两者的事儿,其中至少牵扯到了三者,甚至是四者、多者的关系。那情愿的两者可知其他“者”对你俩的行为也“情愿”吗? 这“两厢情愿”在情感世界里虽然是美好可羡,但若是伤及了无辜、伤及了他人就变成可憎可叹了。
137、我看世之神鬼
“神”和“鬼”是文人笔下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善”和“恶”。 其实神和鬼的前身都是人。由于其行为的不同,行善的就变成了“神”,作恶的就变成了“鬼”。 活在世上的人都想把自己修炼成神,都不愿使自己成为鬼。而再看他们的言行作为,认真修行的自然不少,但确总有一些人常干鬼事。
世上本没有神,但人的心里却有神。是人把那些不同于一般的、且有一定作为的人看高了,把它捧成了神。 世上也没有鬼,但人的心里却恨鬼,是人把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恨成了鬼。世人若不高看任何人,神就没有了;世人若不怨恨任何人,鬼就没有了。如果是这样,虽然心里的神、鬼没了,但世上行“神”、“鬼”之事者终难断绝。
138、笑比哭好
服务行业中,服务人员的脸色往往是所在单位兴衰的晴雨表。 单位若生意兴隆,负责人和服务人员大多是满面春风;单位生意萧条,负责人和服务人员大多是面带倦容。 要想知道某个单位生意如何,只要看一下负责人和服务人员的脸色就行了。并且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可推断个八九不离十。
餐饮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对你施以“绷着脸儿”服务,虽然会使你扫兴,但你毕竟没损失什么,顶多以后再不到那地方去就结了。而服务人员对你施以“微笑服务”的,最好你也别往心里去。你若是喜欢这“微笑”去的次数多了,很可能就会把微笑看“甜”了,看成“黄金”了,而你的金钱则会在不经意间从你的钱袋子里流出去。
前些年传唱的一首歌叫《笑比哭好》,用到餐饮服务业上更觉贴切。 除了有接待任务者外,凡是到餐饮服务场所的人多数是乘兴而来的。若是一进门就看到一幅“哭丧”的脸,好心情立马就消去了一半儿。若是再遇到那“不会说话的”服务员,他那口袋里的钱就不想花在这地方了。 若是一进门就遇到笑脸相迎的服务人员,心情可就大不一样了。 服务行业都在讲服务质量,其实这服务质量不单单是要讲货真价实,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研究如何使顾客满意。这里最首要的一条、也是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服务人员一定要有“笑脸”,而千万别亮出“哭丧脸”。消费者有很多时候讲究的是要有一个“好心情”。 让我们的服务人员和被服务人员都生活在欢笑中吧。 地球人都知道“笑比哭好”。
139、“手”与“脚”的差别
“手”和“脚”都是为“上头”服务的。即是服务,就有个“谁更重要、谁的功劳大、谁更好”的问题。 古代有“三寸金莲”一说,是夸女人脚美;中医大夫常能“妙手回春”,是夸手把脉准,手好。说一个人能务正业,有“脚踏实地”一词,是夸脚的;现代人操作电脑能“五指办公”,是说手的。有个字谜说:“有一个女子不害羞,和一个男子把脚勾”,说这才是“好”。要问当时他们的手在干什么,当然是“好的不分手”了。
中国的语言文字,对人的手和脚都不乏赞美之词,而用在体育比赛上赞美手的却比赞美脚的多出了无数倍。 说运动员是“高手”,是赞美这个运动员在某个项目中有相当高的竞技水平,而说运动员是“高脚”的,在我国却鲜见。 中国的运动员有“国手”,也有“国脚”,这样一来,手和脚似乎平等了。然而在赛场上,“国手”摘下很多金牌,“国脚”却很难踢出一块金牌。 “国脚”真该努力加油了。
140、人生的几个“喜事”
人的一生有几个“大喜”的日子。 “大喜”的日子,不是个人单喜,而是亲朋好友众人皆喜。 按着顺序来: 人生的第一个大喜事,应该是考上了大学欢欢喜喜到学校报道的那一天。这一天也就是那所谓的“金榜题名时”。有了这一天,绝大多数的人就奠定了以后能生活在更多“好日子”里的基础。 人生第二个大喜事是“洞房花烛夜”。美满的婚姻会使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精彩。 人生的第三个大喜事是得到了“爱情的结晶”。“宝宝”的诞生给做父母的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希望。 人生的第四个大喜事是见到孙辈的那一天。 自古有个“隔代亲”的说法,说的就是祖孙之亲。这“祖孙之亲”更胜“父子母子之亲”。 人在见到孙辈的那一天一般都年过半百了,尽管以后还会有一些“喜事”,但比起前四个大喜事来,很难再有“大”的感觉。 有人说了,要是哪一天不管儿子或是孙子发了大财、或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这不是大喜事吗? 发财、中奖是喜事,但对于年过花甲和年龄更大的人来说,并不认为这是大喜,反倒是为此增添了一份担忧,钱财对人的腐蚀性老年人太有感触了,世上的很多福与祸都与钱财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聪明的老年人不会把钱财看得很重。 人生的最后一喜叫作“喜丧”,这是人们对“享年”较大长寿者故去时的称呼。获得了这一喜,虽然自己不知道了,但这个人的孙男嫡女心里确是很欣慰的。 人生的最后这一喜,蕴含了一个人生前的修养、子女对他的孝敬、家庭的和睦水平等等因素。 一个人若是经历了以上的几个喜事,他自己怎么想外人很难知道,而我却觉得他似乎应该“知足”了。 但愿有更多的人“喜事多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