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猜数 - 智力题的巅峰之作,奥数只是渣渣

 闲之寻味 2014-03-24

一段无厘头的对话,暗含曲折的推理,在哥德巴赫大神的指引下,居然能神奇地得出结论。禁不住想:数字到底是人造的、还是神造的?

---- 进入正题 ----

鬼谷子是孙膑、庞涓的老师,他从2到99中选出两个不同的整数,把两数之和S告诉了庞涓、把两数的乘积M告诉了孙膑。

1、庞涓对孙膑说:虽然我无法确定这两个数是什么,但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

2、孙说:我本来不知道,但是你这么说,我就知道了。

3、庞说:既然你知道了,那我也就知道了。

问:这两个数字是什么?

(题目到此戛然而止,如果是在考试的话,是不是有种被雷劈中、然后坠入万丈深渊的感觉?)

---- 推理步骤 ---- 其实就是推导三句话的数学含义

1、庞涓知道两数之和S,就敢说孙膑一定不知道,这意味着:这个和数S不是两个素数(质数)的和,否则孙膑就有可能猜出答案。

例如,庞涓的和S不能是16,否则万一两个数是5+11,孙膑拿着乘积M=55肯定能猜出来。再如,和也不能是15,因为可能是2+13,孙膑拿着26也能猜出来…等等。

因此这句话大大限制了庞涓可能拿到的和数S。原则上可以从2+3一直试到98+99,试出所有可能的和。但不用这么麻烦,哥德巴赫猜过:所有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所以庞涓的和S只能是奇数(一下子少了一半吔)。

(顺便说一句,哥猜还没有被最终证明,但计算机科学家们好像已经通过粗鲁的硬算,验证到10的100次方以内都是成立的。哥大神,你这么会猜,能猜六合彩不?)

但奇数和仍然有很多,怎么能简便写出所有可能的和数{Si}呢?

我家的王可意小朋友说:奇数和必然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聪明,有前途),所以鬼老师必然是选了一奇一偶的两个数。而且,别忘了,这两个数不能同为素数。

不妨来试一下,如果偶数大于等于4,它本身就不是素数,这样对另外一个奇数就没有任何限制了,也就没法缩小可能的和数{Si}的范围。

好在有个特别二的2,它既是偶数,又是素数,庞涓的和数S总是可以拆分为2+一个奇数,这时奇数就必须是非素数,即9、15、21、25、27、33…,而可能的和数{Si}就可以简便地写出来,即11、17、23、27、29、35…

这就是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的,庞涓同学的和数S只能是上面这些数当中的一个。

(微言大义啊,抹把汗,继续第二句)

2、孙膑同学作为兵圣孙子的后代,电光火石之间已经猜到可能的和数{Si},又风驰电掣地将每个和拆分为所有可能的两个数,再得出对应的可能的乘积{Mj}si(即每一个Si都对应一组Mj)。

例如,如果庞涓和是11,可能的积就是2*9=18、3*8=24、4*7=28、5*6=30。如果庞涓和是17,可能的积就是2*15=30、3*14=42、4*13=52、5*12=60、6*11=66、7*10=70、8*9=72……

接下来再跟鬼老师告诉自己的乘积一对比,只有一个能对上,不是它,还能是谁?

(孙膑心想,怎么这么巧,我手上的乘积刚好只出现了一次,而不像30=5*6也=2*15这样出现一次以上。如果我的乘积是30,就猜不出到底是5*6、还是2*15了。嗯,这手气得去买体彩啊!结果孙膑买彩票输惨了,回来给鬼老师哭诉,鬼老师哭笑不得:这那是手气呢?明明是题目给定的条件,不然哪里有解?这个月吃泡菜吧。)

可气的是,各位看官,我们不知道这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到底拿到的乘积M是多少,而只出现一次的乘积有很多,例如2*9=18、3*8=24、4*7=28、4*13=52、4*19=76……都只出现一次(大家动手试试,可以将庞涓可能的和数{Si}所对应的可能的积{Mj}si都写出来),所以我们还是不知道答案,还得再看庞涓第三句话怎么说。

3、更气人的,庞涓这会也猜出答案了。他知道他的和数S,他只需将和数S拆分为两个数并得出乘积,如果有且仅有一个乘积是与其它所有{Mj}si都不相同的,就可以判定了。但苍天啊、大地啊,我们既不知道庞涓的和数S,也不知道孙膑的乘积M,这咋办呢?

这时奇迹出现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若你写出所有可能的和数{Si}所对应的所有可能的乘积{Mj}si,就会发现,只有和数S=17这一组中不重复的乘积是唯一的,即4*13=52,所有其它和数S'对应的乘积组中,都有多个不重复的乘积,例如和数=11这一组有2*9=18、3*8=24、4*7=28都是唯一的乘积,和数=23这组有4*19=76、7*16=112都是唯一的乘积。如果摊上这些和数的话,庞涓是猜不出来的。所以答案只可能是4和13!

---- 后话 ----

能一直看到这里,您辛苦了!

1)这道智力题是我见过推理最曲折的。从大学开始,20多年里,我至少做过4次,每次重做的时候,都完全想不起原来是怎么做的了。不知是谁想出这么目眩神迷的题,数论史上应该记下他的名字。

2)之前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学习奥数,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研究出答案。虽然他做不出来,但学校讲过素数的概念,所以大致能听懂,而且还推了两步。相信我,到高中毕业,数理化大不了就这么难了,其他都是渣渣,怕什么,加油!

3)很多人讨厌奥数,觉得坑害了孩子的童年,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花时间陪着孩子,无论是奥数、还是弹钢琴,都可以像游戏一样,没有太大压力,甚至还可以有趣。如果家长以为给孩子报个培训班,让老师去教,家长可以偷懒,这才是最坑的。当然,很多奥数班老师也挺坑人的。

4)曾有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很不屑研究全球暖化的“环境专家”的数理能力。作为本科学物理、后来改行跟全球暖化沾边的人,必须承认他说的是事实。太多的“专家”严重缺乏基本的概念和逻辑思维锻炼。大学生和研究生也缺乏,早点意识到问题,还能补救。

5)如果小学生、初中生能看懂,而家长朋友看不懂,这对小朋友们是多大的精神鼓励啊!:-)

正如卡尔萨根所说:好奇是天性,理解是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