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教学理念与原则

 赛波 2014-03-24

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教学理念与原则

发布时间:2014-03-21 17:53 http://www./hottopic/detail.php?PostID=9541

近年来,“学术英语”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中的一个“高频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试水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然而,如何正确解读“学术英语”?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语境下,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具有普适性?“学术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在此,大学英语领域教育专家从学科内涵和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等多层面展开了讨论。欢迎围观讨论,同时也期待您的声音。

相关研修信息:学术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报名通知

 王守仁  教授 专家简介

“学术英语”的内涵是什么?如果是指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AP),准确地翻译,应该称之为“学业用途英语”,其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全英语专业课程提供语言支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国外的“学业用途英语”课程目标非常明确,是帮助外国留学生能够听懂英文授课、看懂英文教科书、用英文参与课堂讨论、用英文撰写课程论文。但是在中国,目前用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的高校为数极少,仅有照搬英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联合办学的学校。我们无疑需要建设和发展若干全英语国际化课程,但中国高校不会也不应该推广全部课程用英语讲授,这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去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须谨慎,要避免把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设定为去服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存在的实际需要

大学英语是面向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基础性,学生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就业去向多元化已成为常态。根据统计,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以后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现在很多学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当中已经包括了学术英语,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学术交流常用的表达方式、沟通形式,培养在所学专业领域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学术英语的需求是存在的,但不应以偏概全,使学术英语成为大学英语全部的教学内容。我个人认为,学术英语更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教学。

“学业用途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学的一个基本判断标准是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开设多少“学业用途英语”,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等重要或更重要,构成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顶票:1; 踩票:0      

 杨惠中  教授 专家简介

作为一门工具课,当前更需要重视的是EAP教学,满足高端学生的需要。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指的是高级学术英语。

现在我国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具有初步阅读能力,应当为他们开设高级阶段的EAP学术英语课程,这是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可以预见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生选修EAP课程会愈来愈多,EAP最终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从掌握基础英语到在实际学术交流中准确地使用英语,还有一个能力迁移的问题。我们发现不少科技人员用英语写的论文或论文摘要中,基础语法错误已经不多,而在篇章结构、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离公开发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高级学术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继续提高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流利程度、准确性、得体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学习会话策略,增加自由表达的开放式练习,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用正确的语体撰写学术论文等等。为达到这些目标,这类课程应当包括英语学习技能的教学,例如听英语讲演实时记笔记的能力、英语即时发言的能力、用英语搜索查阅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等等。

顶票:0; 踩票:0      

 季佩英  教授 专家简介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不同定位,结合英语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尤其是985和211高校)培养目标中加入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将这一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

总的来说,学术英语课程仍然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同时侧重学术技能和学术范式的培养与训练。学术能力包括academic reading,academic listening,academic speaking,和academic writing,同时还包括更高层次的做调研的能力(research skills),批判性思维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creative thinking skills)等。 

根据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针和通识教育的特点,复旦大学从2011年开始开设了一系列学术英语课程。如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医学等。课程以 “用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英语这一语言为载体,培养学生有效地、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术英语教材所采用的素材一般与学科专业相关,但是并不涉及深奥的专业知识,从而确保教学聚焦在语言能力与学术技能的培养上。

我们对近几年修读学术英语课程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大致三类学生需要学习学术英语:一是高年级阶段将接受全英语课程的学生;二是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三是准备考研的学生。尽管修读学术英语课程的学生人数有限,但多数学生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培养还是有必要的。 

在开设学术英语课程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程的开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教师而言,虽然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的提高,但在教授语言时,侧重点不再是语法、词汇甚至语言赏析类的教学,而是学术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培训,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结合课堂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变学习理念,将应试学习和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技能、努力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EAP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听英语讲座、记笔记、小组讨论发表见解、写论文方面能轻松应对,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国际交流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顶票:0; 踩票:0      

 马武林  副教授 专家简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显效,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对ESP人才的需求实现量化,大学英语师资力量逐步壮大,教材开发实力逐步加强,大学英语朝EAP方向改革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大学要设置EAP课程,需求分析是第一步,要从国家战略、社会、学校和学生多个层面进行需求分析,然后才能确定究竟是开设一般学术英语还是专业学术英语,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所开设课程的内容要尽可能真实,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的双语课程主要集中在经济类、信息类和医学类,以后会逐渐涉扩展至法律、生物工程、计算机、化工及其他专业。由于开课对象的英语基础不同,在这些专业开设学术英语要特别谨慎,必须调研清楚学术英语是否起衔接通用英语和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的桥梁作用,再确定是否及如何开设。有些高校许多专业既没有双语课程,又没有专业英语,大学英语的学习就停留在7-16个学分的通用英语上了,对这些专业的后续英语课程开设内容也需进行调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开设什么样的学术英语课程要根据各自学校的校情来确定。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力量来确定。Jordan (1997:5) 指出,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涉及规范的、学术型的、使用英语教学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医学英语、计算机英语、工程学英语等;一般学术英语开设学习者英语学习所需技巧课程,如英语听力技巧、速记技巧、学术写作、快速阅读、演说论坛技巧等等。

EAP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与通用英语相同,亦可不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相关研究发现,EAP教学中讨论课训练对于培养海外学生在异国文化背景里求学时形成新的学术文化意识是重要的(姚兰2000),EAP教学在遵循常规的英语教学法之外,可以强化教学中的讨论(甚至辩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马武林,201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5):15-21

顶票:1; 踩票: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