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集解》目录[唐] 李鼎祚 著

 好书推荐 2014-03-25


《周易集解》目录

[唐] 李鼎祚 著

 

《周易集解》十七卷,唐代李鼎祚撰,为研究唐以前易学万基是汉代象数之学的必读之书。

象数之学兴盛于汉代,它是《易经》的一个开放的包容极大的体系,是其理论与智慧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应价值。本书出现的本卦卦象、覆卦卦象 、体卦卦象之错综复杂、精采纷呈,充分表现了象数学思维的巧妙和机变的智慧。

  李氏《周易集解》博采汉魏晋唐马融、荀爽、虞翻、王肃、蜀才、崔憬等35家的易说,使濒于失传的汉代象数学及诸家易说(书中存录的唐代崔憬《周易探玄》的部分内容,也甚为珍贵)得以保存至今,成为研究汉代易学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周易集解》杂采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虞、张瑶、向秀、王凯仲、侯梁、蜀才、翟元、韩康伯、刘谳、何妥、崔憬、沈瞵士、卢氏、崔觐、伏曼容、孔颖达、姚规、朱仰之、蔡景吾等三十五家之说。其中,主要汇集易学中象数派各家的注释,又以引苟爽、虞翻、干宝等人注释最多。于王弼、何晏、韩康伯等义理派易学家的注释也有所采,但总体上是排斥的。其主张就是《序》中所说的“刊辅嗣(王弼字)之野文,补康成(郑玄字)之逸象”。除集前人注解外,李鼎祚自己也有一些注释和评论,但数量甚少,有新义者更鲜。 

  李氏本人对《周易》体例及其性质的看法可略见于《序》中。他认为郑玄易学“多参天象”,王弼易学“全释人事”,就此两家相比,郑学高于王弼。这表明他是重视取象说的。他又认为《周易》既讲天道,又讲人事。元气分为阴阳二气,二气又相交为三,便形成天象。从天地万物到人身,皆符合天地阴阳变化的法则。从人事上说,天地形成后,就有天高地卑的差别,由此也有了人类生活中的君臣、父子、男女、夫妇之道。

此书为唐朝保存汉易的唯一文献,所集之《易》注,虽亦及王弼、韩康之魏、晋《易》,然大半集汉《易》之说。于东汉之《易》注,引虞翻《易》独多,与孔颖达《周易正义》言汉《易》,仅及荀、刘、马、郑而未及虞氏,大不相同。迨五代时,唐中叶尚存之各家《易》注,全部散佚,故此书之辑,又有保存古文献之功。且成书之时,在孔《疏》之后,全书之内容,上及魏《易》百余年前之汉《易》。由汉《易》直继《易经》12篇之旨,庶可窥见通贯三古之《易》理。故此书犹继往圣之绝学,无他书可媲美。然此书在唐代之影响不及孔颖达《周易正义》,流传不广。自唐五代迄明末,皆未闻儒林有重视此书者。清乾嘉之后,时重朴学考据,此书因保存汉《易》而始受重视。 此书有10卷本与17卷本两个系统。其中孙星衍《岱南阁丛书》本10卷,《津逮秘书》、《四库全书》、《学津讨源》、《古经解汇函》、《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均为17卷。

 

 

目  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