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血

 学中医书馆 2014-03-26

尿血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杂血块而排尿不痛的一种病证。由火热伤及肾与膀胱脉络,血溢于外,随尿而出,或因脾肾两亏,统摄失职,或瘀血内阻所致。   【范围】   西医学中肾炎、肾结核、多囊肾、肾下垂、泌尿系统肿瘤和部分尿路结石、尿路感染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出现的尿血,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古人所称的尿血仅指肉眼血尿,对于出血微量,仅在显微镜下发现有血尿者,也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尿血的发生是由于外感风热毒邪,伤及肾与膀胱血络;或因烦劳过度,情志过极,房室不节,或痨虫伤肾等因素致气血虚弱,肾气不固,或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灼伤肾与膀胱血络而迫血下溢或血渗于水道而致。   一、病因   1.风热袭表风热之邪外袭,循经入里,热结膀胱,膀胱血络受伤而致尿血。   2.热毒内犯感受风热或热毒之邪,由表入里,侵犯营血,火毒内犯,迫血妄行,灼伤肾及膀胱脉络,迫血下溢水道而成尿血。若热毒迫血,除尿血外,还常伴有衄血、便血、紫斑等症。   3.心火亢盛 因烦劳过度或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循经灼伤膀胱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尿血。   4.阴虚火旺久病正虚或痨虫感染,房室不节,相火妄动,或忧劳过度等,均可伤及肾之精血,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伤肾与膀胱血络而致尿血。   5.脾肾两亏 因劳倦忧思伤及心脾,或久病,或房室不节可伤及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无所主溢于脉络之外,可致尿血,或并见吐血、便血等诸血证。肾中精气亏虚,不能固摄,血液妄行亦可致尿血。   6.瘀血阻络情志不畅、饮食劳倦致气机阻滞,瘀浊内阻,若结于下焦肾和膀胱,壅塞脉络,则瘀阻络损,血溢于外,渗于膀胱而尿血。此外,离经之血留著不去而为瘀,阻塞于脉络,亦可更致出血。   二、病机   1.发病风热外袭,热毒内犯,由表及里,蓄结肾和膀胱,一般发病较急。若因劳倦忧思,房室不节等因所致脏腑功能受损,气血阴阳失调,脾肾统摄失职之尿血,一般发病较缓。   2.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与心、肺、小肠关系密切相关。   3.病性以火热、虚损、瘀血为主。   4.病势无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之尿血,均以下焦肾及膀胱脉络受损,血溢脉外,血随尿出为主要特征,其病势一般由上而下,由外及里。   5.病机转化尿血由外感风热、热毒所者,初起多为实证,若迁延不愈,耗气伤阴则可转为虚证。邪热可伤及心阴、肾阴而出现心火亢盛,阴虚火旺,耗伤脾肾之气则脾肾不统不固。尿血由内伤诸因所致者,以虚证或虚中夹实多见。耗伤心、肾之阴,可见心火亢盛,阴虚火旺。伤肾精气者可致肾气不固,伤及脾气者,可致脾不统血。热迫血溢或气虚不摄,血溢脉络之外者,皆可导致血瘀而成虚实夹杂之证。尚有本为虚损,复感外邪,导致虚实夹杂之证。 尿血病因病机见图6—6。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 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血淋、石淋相鉴别:   1.血淋血淋与尿血均可见血随尿出,但血淋以小便短涩、滴漓刺痛为特征,尿血则无排尿时疼痛,二者明显不同。   2.石淋石淋与尿血都可见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有时夹有砂石,小便涩滞不畅,有时中断或刺痛,或有腰腹绞痛等症,若砂石从小便而出,则痛止。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尿血的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与心、脾、肺、小肠有密切关系。    尿色鲜红、尿急灼热,病位在膀胱;尿色鲜红热赤,心烦口渴,口舌糜烂,病位在心、小肠与膀胱,以膀胱为主;    尿色鲜红,伴恶风发热,咳嗽,眼睑浮肿,病位在肺、肾与膀胱,以肾为主;    尿色红赤,伴皮肤疮疡或肌衄、鼻衄,或腰膝酸痛,病位在肺、心、肾、膀胱,以膀胱为主;    尿色淡红,面色不华,神疲气怯,腰膝酸软,病位在脾肾;尿色淡红,伴 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夜寐遗精,病位在肾。   2.辨病性病性以风热、热毒、虚损、瘀血为常见。    尿色鲜红,起病急骤,伴发热,咽喉疼痛,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者,病性属风热或热毒;    尿色淡红,发病较缓或反复不止,伴颧红,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病性属阴虚火旺;    尿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不华,体倦无力,苔薄舌质淡红,脉细无力者,病性属气虚;    尿色黯红或尿中混杂血块,屡发不止,伴少腹拘急硬满拒按,或痛有定处,可触及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病性属瘀血。   二、治疗原则   尿血因虚因实两类,治法有别。    属风火实邪者,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阴虚火旺者,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脾肾亏虚者,治宜补益脾肾,益气摄血;瘀血内结者,则宜活血调营,化瘀止血。   在尿血的治疗中,应注意止血不留瘀,止血同时当配合活血化瘀法。   三、应急措施    尿血量多者,当先止血,可选用如下方法:    1.云南白药:每次1g,每日4~6次,口服。    2.生三七粉:每次1g,每日3~4次,口服。    3.紫珠草50g,水煎300ml,每日3次,口服。或紫珠草片,每片0.3g,每次4~6片,每日4次,口服。   四、分证论治   1.风热袭表证候 发热恶风,尿呈红色或酱色,或仅有镜下血尿,可见眼睑及颜面浮肿,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常用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银翘散加减;麻黄6克、连轺(连翘根)6克、金银花9克、赤小豆24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竹叶9克、鲜生地黄9克、白茅根9克、生甘草6克 加减: 1. 咳嗽明显者,加葶苈子、杏仁; 2. 咽喉肿痛者,可选用板蓝根、蚤休、蝉衣、僵蚕; 3. 暑热者,加飞滑石、黄连、黄芩; 4. 尿血不止者,可加藕节、小蓟等凉血止血; 5. 尿少肿甚者,加茯苓皮、桑白皮、陈皮行气利水消肿。 临证参考本证因风热外袭所致,治疗当以疏风清热为主,可适当配伍凉血止血之品,切忌过用固涩及苦寒之品,以防留瘀之弊。临证有用大剂量白花蛇舌草(50g),或配蒲公英、紫花地丁,治因风热、热毒致尿血者,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甘淡凉,不仅有清热解毒作用,且可利尿,肖肿,利湿祛浊。 2.热毒内犯证候 尿色鲜红,发热口渴,甚则寒战高热,烦躁不安,伴腰酸腰痛,或皮肤疮疡,或鼻衄、肌衄,舌红苔黄,脉滑数。常用方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120克(先煎)、生地黄9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石膏60克、知母9克、黄连6克、黄芩9克、栀子9克、连翘9克、鲜竹叶6克、大蓟炭9克、小蓟炭9克 加减: 1. 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2. 口渴明显者,加鲜石斛、鲜沙参、鲜生地、天花粉; 3. 皮肤疮疡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4.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尿血量多者,加三七、云南白药。 临证参考本证以热毒炽盛为特征,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关键。热毒清解,血热转凉,则尿血止,若见湿热毒邪蕴结下焦之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血者,可改用八正散加大剂量白花蛇舌草治疗。少腹胀满,脘痞纳呆,舌苔黄腻者,可改用二妙散加味,以清利湿热。 3.下焦热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面赤、口疮。口渴。舌红、脉数。药用小蓟子饮;生地黄9克 小蓟根9克 滑石9克 通草9克 炒蒲黄9克 淡竹叶9克 藕节9克 当归9克 山栀子仁9克 甘草9克  1.方中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之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 尿血加减: 1. 热甚心烦口渴者,加黄芩、天花粉清热生津。 2. 尿血较甚者,加槐花、白茅根凉血止血。 3. 尿中夹有血块者,加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或琥珀粉活血利水。   心火亢盛  证候 尿血鲜红,小便短赤,甚则尿道灼热疼痛,心烦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夜寐不安,舌尖红,苔黄,脉数或细数。常用方小蓟饮子加减;小蓟9克、木通9克、竹叶9克、黄芩8克、栀子9克、生地黄9克、车前草9克、白茅根15克、大蓟炭9克、藕节30克、生甘草9克  1.方中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之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加减: 1. 排尿不畅者,加萹蓄、瞿麦; 2. 尿血量多者,加鹿衔草、旱莲草、琥珀、血余炭; 3. 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者,加黄连、麦冬、远志、酸枣仁; 4. 口渴甚者,加石斛、玄参、沙参; 5. 兼口苦、胁痛等肝胆火旺症状者,加龙胆草、赤芍、柴胡; 6. 若有低热者,加地骨皮、银紫胡、鳖甲滋阴清热。 临证参考心火亢盛证较轻者,可用导赤散;较重者,可加玄参、金银花、连翘、丹皮、莲子心以及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但心火亢盛易耗伤阴液,治疗时不宜过用苦燥伤阴之品。若见心烦少寐,口干口渴,舌红少苔等热伤心阴症状者,宜少用苦寒之药,而增加养阴生津之力,注意不可滋腻太过,防酿湿助热之弊。 4.瘀血内结证候 尿色紫黯,常夹血块,排尿不畅,少腹刺痛拒按,或可触及积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涩或沉细。常用方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川牛膝9克、红花9克、赤芍6克、桃仁12克、蒲黄9克、五灵脂9克、枳壳6克、白芍6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 加减: 1. 少腹有癥积痞块者,可酌加大黄、生牡蛎、穿山甲、莪术; 2. 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徐长卿; 3. 外伤尿血,加服七厘散; 4. 瘀久出血不止者,选加茜草根、三七、琥珀粉。   临证参考本证以“瘀”为主要特征,除因气机阻滞所致者外,尚可因外伤,气血亏虚,阳虚寒凝,阴虚血结而产生,故治疗时应酌情加减。如气血亏虚者,宜益气养血,活血止血;阳虚寒凝者,宜温阳散寒,活血止血;阴虚血结者,则当滋阴以助血行;外伤尿血,服七厘散,或用童便冲服云南白药;若瘀热互结,热重于瘀之尿血,可选用桃核承气汤化裁。 5.脾不统血证: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药用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变证:  尿血而表现为气虚下陷,少腹坠胀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益气举陷,并加上述养血止血药。 6.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体倦、腰膝酸软。颧红、潮热。舌质红,脉细数。药用知柏地黄丸;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盐知母9克 盐黄柏9克 加减: 1. 可酌加旱莲草、大小蓟、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 2. 颧红,潮热者,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  阴虚火旺证候 小便短赤,或夹血丝,头晕目眩,耳鸣如蝉,神疲,颧红,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常用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盐知母9克 盐黄柏9克加减: 1` 尿血多者,可加茜草根、侧柏叶、藕节、蒲黄凉血止血; 2` 有低热者,可加银柴胡、地骨皮、鳖甲滋阴清热; 3` 心烦少寐者,加竹叶、莲子心、麦冬、夜交藤; 4` 遗精者,加莲须、芡实、桑螵蛸、生龙骨、生牡蛎; 5` 腰膝酸软者,加狗脊、续断、怀牛膝; 6` 咽干痛者,加玄参。 临证参考本证阴虚火旺,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为主,慎用苦寒之品及固涩止血之品,以防伤阴、留瘀之弊。同时,对肾阴虚而火热不旺无实邪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理血汤。 7.肾气不固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药用无比山药丸;山药6克 肉苁蓉12克 五味子18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泽泻3克 干地黄3克 山茱萸3克 茯神(一作茯苓)3克 巴戟天3克 赤石脂3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 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 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8.脾肾两亏证候 尿血日久,色淡红,小便频数或夜尿多,面色少华,神困乏力,饮食减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常用方大补元煎加减;党参15克、山茱萸9克、熟地黄9克、山药9克、黄芪10克、白术9克、杜仲9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9克、怀牛膝9克、仙鹤草9克、阿胶9克、桑螵蛸9克  加减: 1. 尿血量多者,可酌加紫珠草、炒蒲黄、三七粉; 2. 尿血多而不止者,加鱼鳔胶、焦艾叶、炮姜炭; 3. 夜尿多者,加益智仁、覆盆子; 4. 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远志、山药。   临证参考若属脾气下陷,气不摄血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二至丸,酌加仙鹤草、小蓟、三七粉等止血之品;若属于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用无比山药丸加止血之品;对于脾气虚弱致纳少者,加生稻芽、生谷芽、生麦芽等生发胃气之品;切忌消导如焦三仙、鸡内金、槟榔之属,以防更伤脾胃之气。   五、其它疗法   三、应急措施   尿血量多者,当先止血,可选用如下方法:   1.云南白药:每次1g,每日4~6次,口服。   2.生三七粉:每次1g,每日3~4次,口服。   3.紫珠草50g,水煎300ml,每日3次,口服。或紫珠草片,每片0.3g,每次4~6片,每日4次,口服。 其他治法 轻症尿血,可选用下述简易方药治疗. 1。益母草30克,煎服。 2.蒲黄15克,煎服。 3.槐金散(《圣济总录》)。槐花、郁金各王2克,水煎服。 4。蒲黄散(《圣济总录》)。蒲黄、郁金各等分为末,每服3克,日3次。 5.白茅根30--60克,煎汤代茶。 6.旱莲草、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以上1--6方,适应于下焦热盛之尿血。 7.小便血方(《千金要方》):生地、侧柏叶、黄芩、阿胶。适应于阴虚火旺之尿血。 8.车前叶汤(《圣济总录》):车前叶,茜草、黄芩、阿胶,地骨皮、红花。适应于阴虚火旺之尿血。 9.玉屑膏(《三因方》):黄芪、人参。适用于脾不统血之尿血。 . 10.鹿茸散(纱卜台秘要》):鹿茸、当归,地黄、冬葵子,蒲黄。适用于肾气不固之尿血。 .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阴亏火旺之尿血。 (2)人参归脾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次。用于脾虚不摄之尿血。   2.单验方 (1)白茅根30~60g,水煎服。治热证尿血。 (2)鲜车前草、鲜藕、鲜小蓟草各60g,共捣汁,空腹服。治各种尿血。 (3)乌梅烧存性,研末,蜜丸,每次6~9g,每日服t~2次。治各种原因的尿血。 (4)芋麻根15g,生地、茯苓各lOg,海螵蛸9g,煎汤服。治尿血不止。 (5)鹿茸、当归、生地、冬葵子、蒲黄各60g,共研细末,每次服6g。治肾虚尿血。 (6)生地、白茅根各30g,女贞子、旱莲草、大蓟、小蓟、鹿衔草、槐角炭、滑石各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于热结膀胱之尿血。 (7)赤小豆、薏苡仁、牡蛎各30g,甘草9g,玄参12g,红枣1枚,水煎服。治各种原因尿血。 (8)蒲黄、冬葵子、黄芪、茯苓、生地、麦冬各30g,荆芥6g,车前子、当归各lOg,水煎服。治气血亏虚之尿血。 (9)蒲灰散:蒲灰7份(香蒲的叶洗净晾干,烧炭去毒存性),滑石3份,过筛混匀。每次lOg,4~6小时1次,冲服,小儿酌减。治疗各种尿血。 (10)发灰散:血余炭末,每次3g,每日2次,醋汤送服。可化瘀止血。   3.食疗方 (1)车前茅根汤:车前草、白茅根各30g,白糖适量,水煎后去渣加白糖代茶饮。用于膀胱湿热之尿血。 (2)荠菜鸡蛋汤:鲜荠菜150g,鸡蛋1个,加水适量煎至1碗,打入鸡蛋煮熟,盐调味,饮汤食蛋。适用于肾阴亏虚尿血,对肾结核尿血尤宜。 (3)黄芪金樱阿胶瘦肉汤:黄芪30g,金樱子20g,阿胶15g,猪瘦肉15g。先将黄芪、金樱子、猪瘦肉加水同煎,后去药渣加入阿胶熔化,饮汤食肉。适用于脾肾虚弱之尿血。 (4)三七炖瘦肉:三七10--15g,猪瘦肉适量,共放炖盅内加水少许,隔水炖至肉烂熟,饮汤食肉。适用于气滞血瘀之尿血。 (5)旱莲糯稻大枣汤:旱莲草、糯稻根各30g,大枣5枚,加适量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火旺尿血。 4.针灸 心火亢盛所致的尿血,针刺大陵、小肠俞、关元、大敦穴,其中大敦穴以三棱针刺血,余穴均用泻法。脾肾两亏而致的尿血,可针刺脾俞、肾俞、气海、三阴交,气海穴宜导出针感向阴部放射,施补后,可在针柄上用艾卷灸之,余穴用针刺,施补法,三阴交亦可平补平泻。   【转归与预后】   本病证的转归及预后,与病邪轻重、患者正气强弱及治疗是否恰当及时均密切相关。   风热袭表,火毒内犯所致尿血,初期均为实证,若治疗得当,尿血得止,患者预后良好,一般很少复发。   热毒甚而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鼻衄、肌衄者,病情险恶,预后较差。   若实证尿血,久治不愈耗伤正气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内伤虚证尿血(阴虚火旺、脾肾两虚等),多反复迁延,但若坚持治疗,疗效亦较好。   瘀血内结所致尿血,若已形成癥积包块者,可能为癌瘤所患,大多预后不良。   【护理与调摄】   消除忧虑、恐惧及紧张情绪,静心休养。避免剧烈活动,尿血过多或日久不止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及是否夹有血块等。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辛燥动火,迫血妄行。对尿血反复不愈的患者,注意精神调摄,使病员认识到 忧思伤脾能耗气血,可加重出血。防止心火亢盛,节制房事。   【预防与康复】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感冒及疮疖等皮肤疾患,平素体虚易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上均为预防尿血发生的有效措施。尿血的康复仍需从药物、食疗及按摩三方面着手。   药物康复方面,    脾胃气虚者,酌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虚者,酌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    食疗方面,    脾虚者,用山药粥,以山药15g,莲子15g,薏苡仁米15g,芡实15g,加适量水煮成粥,早晚温服;    肾虚者,用鳖鱼滋肾汤,以鳖鱼1只(300g以上),枸杞子30g,熟地黄15g。将鳖鱼放沸水锅中烫死,去头、爪、甲及内脏,另将枸杞子、熟地黄洗净,与鳖鱼一起用文火炖熟即成,可作佐食,亦可单独食用。   可按摩以助康复,如擦丹田及肾俞。擦丹田时,先将两手掌擦热,用右手掌贴腹壁,左手掌压在右手掌上,擦丹田400次。擦肾俞,则是用搓热的两手,擦肾俞及命门穴,左右各49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